APP下载

我“教”学生吃核桃

2009-04-29陈德兵

新作文·小学作文创新教学 2009年3期
关键词:核桃礼物作文

陈德兵

吃核桃还用教?

答曰:正是。然则,吾“教”学生吃核桃乃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学生作文也!

一、教学缘起

我校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记录生活”作文教改实验,怎样引导学生感受生活,怎样丰富学生的生活,成为了我们课题组全体老师重点思考的问题。我们张开触觉的大网,不让任何一件可以成为学生习作素材的事情从我们身边溜掉。久而久之,我们便真的养成了留心生活的良好习惯。

老婆怀孕了,婚育专家们建议孕妇多吃核桃,说对胎儿发育有好处。这下可苦了我这个大老爷们,隔三差五地砸核桃,家里的几块门都快被我“夹”坏了!就从这时起,我开始琢磨了:核桃这么硬,它是怎么长成的呢?在生长过程中,树干的营养是怎样输送到核桃里面去的呢?婴儿在出生前和母亲之间有一根脐带连着,核桃在成熟前也应有“一根脐带”与母体相连吧?如果有,那么核桃长“脐带”的地方应该没有它的壳那么硬吧?如果找到这个柔软的地方,那么开起核桃来不就轻松了吗?……顺着这个思路,我认真研究起核桃来。果然,我发现了核桃上的一条缝,而这条缝的底部,正有一小段柔软的地带,想必就是核桃与母体的连接点了!我异常兴奋,将水果刀的刀尖插进核桃尾部的这条缝隙里,然后扭动刀柄,稍一用力,只听“啪”的一声,核桃应声变成两瓣!哈哈,我成功了!

我立刻想到一定要把这个办法介绍给学生,并让他们感受到:生活处处皆学问,连吃核桃也不例外!当然,我不会这么直接地将方法告诉孩子们,我得把它加以“包装”,再“推销”给孩子们,那样才像作文课嘛。

二、课堂回放

经过精心“打扮”,我“登场”了。

“同学们,鉴于大家在作文上的巨大进步,我特地给大家准备了一份礼物。想要吗?”我郑重其事地板书“礼物”。

礼物?礼物谁不想要!不要那才是傻子呢!学生高呼:“想要!”第一步,成功!

我慢慢地提出装有核桃的布袋:“礼物就在这个袋子里,猜中了,礼物就属于大家;猜不中,我就拿回去了哟!”

拿回去?那哪行!拼了老命也要猜出来呀!“糖果!”“书!”“笔!”“橡皮!”……无所不猜,就是不中!学生那个急哟!我晃一晃袋子,清脆作响!“乒乓球!”“弹珠!”“石头!”“麻将!”我使劲摇头。

“老师,能不能摸一摸?”

我大方地说:“当然可以!”见“火候”已到,便将袋子放到学生课桌上。

哎哟,这可乐坏了孩子们……“核桃!”“核桃!”“是核桃!”

“敢肯定?”

“敢!”摸过的孩子无比坚定!

“怎么判断出来的!”

“它很硬,表面凹凹凸凸很不平,圆圆的,跟乒乓球差不多大小,再加上互相碰撞声音很清脆!”

“快打开看看,是不是核桃?”

“耶!”……

什么叫观察?这就叫观察!兴趣浓浓,特点抓得准!何以然?答曰:就因为隔着一层布,“距离产生美”!

第二步,成功!

“我们来聊一聊核桃。关于核桃,你知道哪些知识?”

“它是一种坚果!”“它营养丰富!”“它的果肉样子有点像人的大脑!”“它可以榨油!”“它吃来脆脆的,有股淡淡的香味。”“它淡淡的甜味中夹着一丝苦味。”“吃了它可以变聪明,有一种智强牌核桃粉,妈妈常买给我吃。”

……不一而足。

呀!不好了,好多人口水要流出来了!赶紧刹车,转向:“核桃。这是谜面,打一非洲国家。”

课堂好容易有了片刻宁静。但不一会儿又被打破:“刚果!它很硬,像钢,谐音——刚果!”激动中透着自信!第三步,到位!

“了不起!奖你一颗核桃。”稍顿,我接着问:“想吃——陈老师为大家买的核桃吗?”

那还用问!我知道,但我偏要这样“作戏”,吊孩子们的胃口:“谁有本事把核桃弄开,核桃就属于谁!但,方法得与众不同!”

小手如林,争先恐后!

接下来,教室里笑得人仰马翻!孩子们为了那颗象征着智慧的核桃,无所不用!你瞧——

有用牙咬的!(赛过铁齿铜牙纪晓岚!)

有放在手心里捏的!(当然以失败告终!)

有用文具盒砸的!(可想而知,文具盒“英勇献身”。)

有用两颗核桃互相敲击的!

有用自己的“铁锤”(拳头)砸的!(别说,还真开了,我怀疑那小子出身武术世家!)

有用脚踩的!(我“请”他吃,他说什么也不肯!)

有拿着核桃往地上摔的!(核桃“四处逃散”,“飞入桌底无处寻”。)

有将核桃置于椅子脚下,一屁股猛坐下来,核桃被压得粉碎!

有如我开始吃核桃时一样借用门缝的!

还有使用铝合金窗户猛然一撞的!(我在一旁直叫:爱护公物!爱护公物!可那小子啥也听不进去!幸好窗户无大碍。)

……

“好吃吗?”

“好吃!”呵呵,不好吃也会说好吃啊!谁在课堂上吃过东西呀,而且还是凭自己的智慧“赚”回来的“礼物”!那感受,能和平时一样吗?第四步,超级成功!

嘿,我要的就是孩子们的这种感觉!其实,这节课不再往下上,也已经够精彩了,够孩子们写的了!可那么妙的“绝招”,怎么忍心让它一直藏在我心底呢?

“同学们,我有一样开核桃的绝妙武器,你们猜是什么?”

啊?绝妙武器?真的吗?不可能吧?“铁锤?”

我掏出报纸层层包着的一把钉锤,猜中的学生乐开了花,向同桌炫耀。可我微笑着摇着头坚决地说:“不是!”

“钳子!”

我又摸出一把铁钳,等学生得意之时,故伎重演:“也不是!”

……

“看来,你们是猜不出来了!”我故作惋惜地说。孩子们都略带失望的神色,甚至开始怀疑我刚才的那句话了!——陈老师有绝妙武器吗?

“看好啦——”我煞有介事地把手伸进刚才装工具的纸袋里。“万众瞩目”下,我一边用嘴巴给自己配上高昂的音乐,一边慢慢地提起手臂,最后猛地举起那把立下“汗马功劳”的水果刀!

“咦——”满教室的极度失望与不屑!我感觉到了。嘿嘿,不瞒你说,我要的就是这种效果!而且早就料到这帮小家伙们定是这副“尊容”了。俗语说得好,“知子莫若父”,呵呵,变通一下,“知生莫若师”啊!

我默不作声,麻利地拿起一颗核桃,插——扭——啪!又拿起一颗,插——扭——啪!再来一颗……

呆了!我不用看,都知道他们呆了、傻了!这帮臭小子,不亮点“绝活”,他们还真难“服”你!然而,一旦……嘿嘿,准把你当“偶像”!

“老师,再来一遍,刚才没看清楚!”

“好嘞!”我“放”了一遍“慢镜头”。

掌声!哎哟妈呀,那是相当热烈啊!

这也是我想要的效果!第五步,成功!

然而,“天有不测风云”。就在我“得意忘形”之时,一个“晴天霹雳”:“老师,我认为是你先在核桃上做了手脚的!上课前你在每个核桃上锯了一条小口,不然,核桃哪有那么‘听话?”

我……我……

我百口莫辩!冤枉啊!我……我……我要是做了手脚,我天打五雷轰!可是,说这些不顶用啊!我得怎样说服他呢?我在备课时可万万没想过会出现这一茬啊!小祖宗,下课了我立马带你去超市看一看好不好?

就在我束手无策之际,一个声音响起:“老师,林尧他瞎说的!我看见过核桃,的确是每个核桃上都有一道口子的!”好!好个“救驾”功臣!学生听了,也从发愣中回过神来,纷纷指责林尧怀疑老师做假。

当然,我的表现十分大度,我同时表扬了这两个孩子:“胡志远同学平时在生活中十分善于观察,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林尧同学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质疑,这种学习品质十分可贵,更值得我们学习!”林尧同学的脸色由激动转为委屈,又从委屈转为自豪,在同学们热烈的掌声中“荣归宝座”。

真是有惊无险!但,我真的认为,我们的课堂就应该多一些这样的有惊无险!说实在的,我真的认为这节课因为林尧同学的表现而格外精彩。我还认为,这节课即使没有胡志远同学的“救驾”,“有惊且有险”,也非常有价值的!我喜欢这样的有惊无险,不,还有“有惊且有险”!让这样的惊险来得更猛烈些吧!

意外的第六步,我给孩子们打一百二十分!太成功了!

接下来,为了证明我的“陈氏开核桃法”人人皆可学,人人皆可用,现场“授徒”,教会了全班三个最胆小、最柔弱的女生,班里其他同学羡慕得眼球都快掉出来了!直恨爹妈给了自己这块结实健壮的身板,而导致自己“坐失良机”!

我估计,今晚超市里的核桃要脱销!

第七步,圆满完成!

最后,我请学生谈了谈这节课上的感受与收获,果真侃侃而谈,绝不无病呻吟。有的说:“这节课真有趣!”有的说:“任何事物都有规律,掌握了规律,所有问题都能迎刃而解!”有的说:“即使坚硬的东西也有弱点,找到它的弱点,就等于找到窍门。”有的说:“苦苦的追求,甜甜的享受!”

马上提笔,“那情”“那境”“那言”……都涌现于学生心头,还用我指导怎么写吗?

学生作文,不用说,十分成功!

三、课后反思

要说这节课的成功之处,不外乎以下几点:

一是给了学生前所未有的新鲜体验,而且十分刺激。有老师这么“大方”地在课堂给学生送礼物的吗?没见过!有送礼物却把礼物“藏”起来还必须让对方先猜出来的“小气鬼”吗?没见过!有允许学生在课堂上“大吃特吃”的老师吗?没见过!有吃东西还必须开动脑筋、各显神通的吗?没见过!有老师亲自在课堂上传授“吃核桃秘籍”的吗?没见过!……可以说,今天在这堂课上发生的一切,无不给学生前所未有的新鲜刺激,当然会给学生留下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印象。这种冲击和印象很自然地转化为学生的内部语言,只要稍加努力,就能外化出来,形成我们所说的“作文”。

二是真正调动起学生的全部感官,并让全体学生都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教学的每个环节都能激发起学生强烈的好奇心和兴趣,从而使学生全身心投入到活动中来。在整个活动中,每个学生都充分地张开自己所有的感官,去捕捉信息、创造信息。眼睛得看,脑袋得转,小嘴得说,小手得摸,耳朵得听,全身得动……忙得不亦乐乎!紧张中收获着快乐!意外中收获着兴奋!学生自己用智慧创造出如此富有生命活力的课堂!即使没能亲自去开一开核桃,但经历的情感体验与获得的精神愉悦,丝毫不比亲历者少!同时,课堂上没有任何约束,每个人都是那样放松,那样投入,展现出了每个人最自然、最真实的生命状态。

三是教学设计上的一点技巧——“陌生化”处理。所谓“陌生化”处理,就是故意拉开学生与他们所熟知的事物之间的距离,让他们对眼前的事物“陌生”起来,从而在观察与体验中获得与往常不同的独特感受。试想,如果不将核桃装起来,不卖几个关子,而是直接将核桃发给每个孩子,让他们对着核桃观察,然后比赛开核桃,看谁的办法高明……能达到本课的效果吗?正因为笔者在掌握了一点孩子们心理的基础上,略施小计,就让全班学生欲罢不能!

再说一点,就是那老套的东西了——老师得做生活的有心人,时时留心,处处留心,捕捉生活给自己的“灵光一闪”。坚持一段时间,就会找到作文的大米仓啦! ■

猜你喜欢

核桃礼物作文
送错的礼物
爱的礼物
热胀冷缩巧取完整核桃
礼物
多功能漏斗型核桃夹
核桃的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