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香港写作教学想到的
2009-04-29
一直以来,作文教学好像是一个难以攻破的“橡皮碉堡”,成了语文教学中师生公认的难点。究其原因,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两点:
一、从教师方面来说:作文指导时总是不厌其烦地指导学生如何审题、立意、选材、布局,列写作提纲,提供写作时需要的词句。结果可想而知,学生写出来的作文是千篇一律,缺乏新意;教师尝试“粗枝大叶”地指导,而后又抱怨学生写得不具体。于是,批改时把学生的习作改得满篇红,面目全非。
二、从学生方面来说:平时不注意细心观察,不积累生活,不广泛阅读,到写作时挖空心思也想不到好的材料,用不上好的词句,导致语言枯燥、内容空洞,交上来的草稿被教师指定为“不合格产品”,需要再加工。于是就产生了畏难情绪,只好望作文而叹气。试想,这些学生又何尝不想一次通过“验收”呢?
由此我想到了香港的写作教学。
我曾经在杂志上看到过这样两篇文章:一篇是《香港全语文写作教学及其对我们的启示》,另一篇是《香港创意写作教学》。“全语文写作教学”和“创意写作教学”,都是香港的一些学校对作文教学进行的改革实验。其实验的提出,也是因为不少学生怕写作文,面对作文题目愁眉不展,处于不知该写什么的苦恼中。针对学生怕写作文这一普遍现象,教师们降低了写作难度,但随之而来的是学生习作千篇一律,禁锢了学生的思维,多数学生没有写作动机。加上香港小学生运用粤语的词句比较多,错别字层出不穷,所以学生们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习作,影响了教师的批改。针对写作教学中存在的这些实际问题,香港小语界开展了“全语文写作教学实验”和“创意写作教学实验”,旨在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不论是“全语文写作教学实验”,还是“创意写作教学实验”,都具有这样几个共同特征:一是教师注重激发学生的习作动机;二是作文题目和作文题材由学生自由选择,也不给学生提供写作提纲;三是学生作文中遇到不会写的汉字,允许他们用其他的符号或者是别字代替,以免打扰学生的思维;四是作文批改采取多种形式,增强社群动机和成就动机。并且香港的创意写作教学实验还编写了创意写作教材。下面我摘录创意写作的训练方法之
一——表象创意训练,和大家分享:
★表象创意训练。每个人都有提取大脑记忆表象的能力,能追忆已经发生的事情。利用这些储存在大脑里的记忆画面,帮助学生叙事记人,写景状物。具体操作过程:①闭眼回想。努力回忆过去发生的事的一些情节。②理顺记忆的画面。可以按时间、地点、人物,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去整理。③口头表达。让学生在“图”中标出先写什么,再写什么。④书面表达。运用不同的表达手段如图形、符号、文字等。⑤评价。自评、互评、教师评。⑥交流反馈。
看到他们的全语文写作教学和创意写作教学实验,再反思我们的习作教学,我认为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尝试、学习:
一、激发兴趣,让学生乐于表达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但是如何激发学生的兴趣,特别是如何激发低年级学生的习作兴趣,并长期保持这种兴趣,很值得我们思考。我们来看三例作文指导课:
课例一:写一处建筑物(三年级)
1.激情奔放的语言导入;2.学生口述见过的建筑物;3.老师借助投影仪边展示收集到的建筑物图片边介绍建筑物的外形特点;4.学生写作。
课例二:给××的一封信(五年级)
1.创设情景导入:学生上台劝说小明的爷爷(师扮)戒烟;2.评述:爷爷为什么有时听劝告,有时不听劝告?(板书:以情动人,以理服人);3.学生采访医生、教师,了解吸烟的危害性;4.出示作文题,提出“以情动人,以理服人”的要求;5.学生习作。
课例三:成语故事新编(五年级)
1.学生续编故事《狼和小羊》;2.学生讲述成语故事的意思;3.学生按“只变情节,不变意思”的要求改编成语故事;4.学生写作。
在这三例指导课中,一个最大的特点便是教师善于激发学生的动机。我们的学生不爱写作,关键是教师把指导课定位定错了,说到底,是教师的教法太老,激不起学生习作的兴趣,吊不起学生习作的胃口。《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给××的一封信,这类习作我们也指导过,但是都把指导定位在写信的格式上;写一处建筑物,大多是带着学生观察附近的建筑物,如学校、桥梁,重点在于强调写作顺序。学生没有选择的余地,想写的记不起来;这些不想写,但是又没有办法。再看看我们的指导,也是枯燥乏味的。难怪学生没有兴趣写,即使写,也难免大同小异,千篇一律。
二、引导发掘,让学生自由表达
我们常抱怨学生作文立意、选材不新,不能吸引人,却不知道引导学生去多角度挖掘写作素材。其实,每位学生大脑里总是或多或少存有对生活的积累。而这仓库的钥匙就掌握在老师手里。如果老师开启及时,发掘得法,学生的积累就会像鲜活的溪水,自然活泼地流个不歇。反之,学生的大脑如一潭死水,不见半点儿涟漪。因此,老师在作文指导时要想方设法,开启学生知识积累的大门,帮助他们发掘知识积累,变“无话可说”为“不吐不快”。
这次又指导写人,虽说写人的作文几乎每个学年甚至每个学期都在写,但怎样写才有新意呢?我重点指导学生罗列有关爸爸妈妈的材料。无一例外,学生最先想到的、说到的都是关心“我”。于是,我引导学生由此想开去:除此以外,爸爸妈妈还具有什么品质呢?如不贪便宜、教子有方、勤劳节俭、孝顺老人、关心国家大事、支持国家建设、好学上进、遵纪守法、积极纳税……让学生从中自由选材、自由写作、自由拟题,还可以相互提建议。这次交上来的作文几乎没有重复的事例。我们需要的不正是这种效果吗?尤其是对于三年级的学生来说,更要把重点放在引导学生挖掘素材上。
三年级上册的习作八,与本单元的课文、口语交际内容紧密相连,并且第八单元安排的就是自由习作。如习作一就是在口语交际的基础上提出来的:“翻翻自己的课余生活回忆录,再回忆一下,前一段时间的课余生活是不是很丰富,很有趣?”很明显,每个人的爱好不一样,课余生活也不尽相同,有爱跳绳的、有爱跳皮筋的、有爱丢沙包的……再如第二单元的习作:“我们身边有许多熟悉的人,他们身上有许多值得写的事,这次习作就来写熟悉的人的一件事。”这一单元编排了写列宁的、写小摄影师的、写李四光的、写宋庆龄的。我们也要引导学生多层次、多角度去选材。学生身边熟悉的人,有老师、同学、父母、亲戚、朋友……同学、朋友又有很多,亲戚又各不相同,每个同学的活动圈子不一样,所接触到的人也就不一样,可以尽量避免写同类人,甚至同件事。这只需要教师帮助他们搜寻记忆,也可以运用表象创意训练法去指导学生习作。
三、激励评价,让学生体验成功表达
《语文课程标准》在“评价建议”里对习作有这样的表述:“对学生作文评价结果的呈现方式,根据实际需要,可以是书面的,可以是口头的;可以用等第表示,也可以用评语表示;还可以综合运用多种形式评价。”我觉得特级教师于永正老师的做法很值得我们借鉴:他对学生的评价虽然是常见的分数,但是他所给予的不仅仅是分数,更重要的是他还给予了学生一颗积极心、自信心。因为他给每个学生的分数都非常高,100分、120分,甚至150分……是啊,这分数不是钱,我们怎么就这么小气呢?要想让学生体验到作文的乐趣,体验到成功的乐趣,为什么就不能改革一下评价的形式呢?其实我们都知道,于老师给的分数是有等第的,很明显,100分、120分、150分之间是有区别的,但他们与70分、80分、90分相比,的确具有激励人心的效果。那我们为什么就不能学一学呢?我们也可以在众人面前只“挑肉”,不“挑刺”,只说好的、优点,有哪些值得别人学习的地方,把他的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与他背后面对面地交流,不是更好地保护了学生的自尊,让他们尝到了习作的甜头吗?体验到了习作的乐趣,就不怕习作了,这不正是我们的目的吗?
每一个学生都企盼成功,特别是刚学走习作之路的三年级的学生更需要成功的扶持,只有先在平路上走稳了,才愿意并自觉地登上习作的阶梯,而每一步的攀登都离不开鼓励。 ■
(请本文作者速与本刊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