蒋经国的统驭术
2009-04-29张友骅
张友骅
台湾强人政治,在政治强人蒋经国手中终结,这是出自历史的必然,或是偶然,恐怕连蒋经国都难以回答
台湾政治强人蒋经国辞世已经21年,在这21年间有关他历史定位的讨论,随政局起伏变化,有截然不同的评价。
“今天不做,明天后悔”
比如他晚年启动的“催台青”政策(大力提拔年轻人特别是本省人士)。与外界认为蒋是“干纲独断”决策者的形象反差甚大的是,蒋虽是位高权重的决策者,但对政务推动仍有力不从心之苦。若非亲阅蒋的日记,令人很难置信蒋内心痛苦已到无可宣泄的地步。
具体事证如1972年,时逢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台湾退出联合国、蒋介石卧病在床,各种问题纷沓而来,在此期间,蒋经国的眼睛与腿疾因受糖尿病影响,已越来越严重。蒋强忍身心痛楚,积极处理迫在眉睫的危机,结果发现国民党官僚群仍未意识到问题严重性,令蒋不胜感慨。蒋不得不启用年轻官僚,配合本土化政策来改造国民党,如晋用毫无行政阅历的李登辉、宋楚瑜、马英九等人,均是此时期的产物。结果谁都没有料到李登辉、宋楚瑜、马英九等人至今仍活跃于台湾政坛,间接延续国民党的香火。
从这则事例不难看出,蒋自知健康状况出现问题,他看问题与处理政务都在和时间赛跑,蒋曾说“今天不做,明天后悔”,就是这种心境的反射。蒋经国经常下乡探访民情,回台北后必然会告诉侍从人员“腿疾日趋严重,脚像针刺一样”,侍从人员婉劝他减少下乡行程,蒋则说:“算了,待在办公室还是一样痛,以后不要再讲了!”从故事中不难发现,蒋是位意志坚定的决策者,也就是靠这股意志,蒋不顾元老、将领、官僚的反对,决心终结强人政治。还政于民。
许多人认为蒋经国是政治强人,但很少人能回答下列两则问题:台湾强人政治为何会终结在政治强人蒋经国手中?为何在蒋主政时代台湾政坛不曾出现“夫人政治”、“侍从政治”、“太子政治”、“黑金政治”、“贪腐政治”?许多学术著作都曾对此问题有所探讨,但提出答案总难以令人信服。有几个事例,或许可供外界参考。
如蒋经国开放两岸政策,许多人认为是因“老兵返乡”问题而起。然而从许多资料显示,李光耀绝对是关键人物。如李光耀某次访问中国大陆,后来台拜访蒋经国,携带几株槭树树苗,蒋经国指示部属将树苗栽植于官邸、陵寝内,蒋经国的细微动作,引起相关人士的注意,因为该树苗显然是来自大陆,蒋指示栽植的用意,表明两岸关系解冻已指日可待。果不其然,蒋指令马英九负责处理老兵返乡政策,为两岸关系未来发展预留伏笔。
再者如处理政务,蒋相当尊重部属权责,有一次海军总司令刘和谦签报军系人事晋升案,遭参谋总长郝柏村批驳。刘向蒋申诉,蒋找郝柏村当场下达指示,“人事晋升既是总司令权责,你应当尊重总司令权责,不能一个都不批吧!”郝回参谋本部旋即召见刘和谦,与刘沟通签报人事。尔后郝、刘因政见之争互不来往,但对蒋经国处理军系事务的态度,颇表赞佩。
至于处理民生问题,为物价上涨蒋经国一度要求俞国华下台,令俞吓出一身冷汗。蒋当政时代相当重视物价问题,每天必看柴米油盐糖及面粉的物价,这些都是与民生相关的民生物资。有一年因石油上涨,俞国华将石油价格向上调两元,蒋经国看到电视报道立即约见俞国华,指示俞仅能微调一元。双方为此事发生争执,俞以政府保本为由,力主不能调回。蒋则说:“一个失去民心的政府还保什么本!如果你不执行这项政策,回去好了!因为这不是钱的问题,而是人民对政府的信任。”
以蒋俞交情,为一二元而争,争的是民心,而非钱财,这在政坛的确是少见的现象,若非俞国华亲口说出内情,外界实难理解蒋经国的坚持。
对于处理最为敏感的“政治问题”,当年台大学生李文忠、刘一德两名政治异议分子,为向“二二八事件”元凶彭孟缉抗议,于夜暗中在彭家外墙刷红漆、题字,经情治单位追查,发现是李、刘两位学生所为,案子送呈蒋经国,蒋仅问一句:“这两名学生几岁?”承办人员具实以报,蒋双手一摊说:“算了!”此事即从司法单位转交学校处理。
盖棺论定,为时尚早
上述列举事例,多半发生于蒋经国执政晚期,有人说:“蒋经国愈老愈开明。”这句话仅是皮相之论。在蒋经国执政之初,对军系与情治系统官员就很开明,蒋认为军系与情治系统为封闭性团体,统驭起来不宜有“一言堂”现象,否则必会危及政权稳定。所以蒋在选任将领或情治首长前,相当注重他们的家庭生活,尤其是“官夫人”对外活动。蒋常去部属家中做客,只要看居家摆设及夫人举止,蒋就明白此人能否重用。
如台湾情治首长周中峰、叶翔之等人,均是蒋宠信爱将,有一次蒋出其不意地到周、叶家中做客,发现居家摆设改变,门前车水马龙,蒋二话不说,旋即将周、叶二人调职,以肃官箴。以周中峰待人谦谨、叶翔之霸气纵横,都遭罢官之运,说明蒋经国统驭术有其独到之处。
再者如王升,一生追随蒋经国,对蒋他言听计从,只因发言不慎,调职后毫不避讳结交宾客,为剪除王的羽翼,蒋不惜采取釜底抽薪的方式,将王远谪巴拉圭。事后王虽多次上报要求返台牙颐养天年,蒋不为所动地训令王不得擅离职守,以免他回台引起政坛骚动。从蒋处置军情系统首长过程分析,他的个性有其阴狠一面,绝不因旧情私谊而影响政务运作。
蒋经国对党务整顿最为无奈。由于党务系统元老长年追随蒋介石,论排班资历,均较蒋资深,兼以元老们又与蒋宋美龄交谊不错,喜透过夫人影响政治,搞得蒋经国不胜其扰。如时任秘书长张宝树自诩拥蒋有功,有意进军“立法院”担任“院长”。但蒋不念张宝树的拥戴之功,将张调任空有虚位的“资政”之职,逼张在“立委”、“资政”间作抉择。待张辞“立委”,蒋则发布张出任“资政”,改由亲信蒋彦士调任秘书长,以此整顿党务系统。或许是党务系统树大根深,蒋多次整顿均未竟其功,成为其腹心之疾,问题延续至马英九主政时代仍未改善。显示整顿党务系统之难,连强人蒋经国都无法解决,遑论马英九。
至于政务系统方面,蒋经国惯用霸气纵横的技术官僚担当大任。当年李国鼎以一句“政府施政应图利人民”,打动蒋经国。终蒋任内,他虽不喜欢李国鼎,但仍充分授权,使李国鼎得以推动台湾科学园区,及产业加工园区,为尔后台湾经济发展开创20多年黄金岁月。
其实李、蒋之间的关系相当紧张,蒋约见李谈经济议题,蒋听多讲少;而李则坚持己见,为解决彼此的摩擦,李所上呈计划,蒋会转交俞国华等人参核,若俞等人认为计划可行,就交由李国鼎执行。是以李国鼎在其回忆录指出,他虽对蒋发展经济构想并不以为然,但蒋能容忍他长达30年,他则充满感激之情。以蒋李关系说明,蒋的用人绝非是“善善不能用,恶恶不能去”。就因为一句“政府施政应图利人民”,K.T.李的英名流传于外。此番“君臣”际遇,目前在台北政坛已成绝响,令人颇有不胜唏嘘之感。
台湾强人政治,在政治强人蒋经国手中终结,这是出自历史的必然,或是偶然,恐怕连蒋经国都难以回答。然而蒋终结强人政治,却为台湾带来长达20多年的政治乱象,或许是蒋生前都无法预料的憾事,责任应由谁负?政客、人民或是蒋经国?
回首前尘,蒋经国若仍在世,他怎么看目前台湾的政治乱象?蒋一定会说,清廉、勤政至多是官员基本素质,官员必须拥有与时间赛跑的智能,因为老病侵寻的蒋经国为改造台湾,每天都与时间竞赛直到油尽灯枯,凭借意志勇度关山,与年轻时代酒色财气均沾的蒋经国相比,几乎是判若两人。若要盖棺论定,为时尚早,除非史实公布,真实的蒋经国方能由史家做公允评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