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康、袁钢明解读《政府工作报告》:信心比黄金更重要
2009-04-29王红茹
王红茹
在国际金融危机背景下,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3月5日开幕的十一届全国人大二次会议上所做的《政府工作报告》(下称《报告》),百姓关注,世界瞩目。《报告》中以较大篇幅对今年政府工作做出部署,关于经济增长率、城镇新增就业人数、物价涨幅、国际收支这四大经济社会发展预期目标,以及财政和货币两大宏观调控政策,都有具体的数字。3月5日下午,《中国经济周刊》就《报告》中有关内容,采访了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和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请他们就今年的《报告》进行解读。
信心来自八个方面
在全国政协委员、财政部财科所所长贾康看来,面对突如其来的世界金融危机,增强和鼓舞全国人民信心成为本年度《报告》的最大亮点。
“跟往年相比,我认为温总理今年所做的《报告》最大亮点是对增强信心的阐述。他在报告中将其归结为‘增强企业投资的信心、增强社会消费信心、增强人民群众对国家发展的信心,在这个时候信心比黄金更重要。这是给人印象最深刻的。整个《报告》既突出重点,又有通盘务实的考虑和安排。” 贾康接受《中国经济周刊》采访时开门见山地说。
金融危机对中国而言,既是挑战,同时也是机遇。这一点在温家宝总理的《报告》中有很明确的阐述,《报告》指出:“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挑战与机遇并存,困难与希望同在。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面和长期向好的趋势没有改变。我们完全有信心、有条件、有能力克服困难,战胜挑战。”
《报告》同时指出:“我们的信心和力量”来自八个方面的因素:“来自中央对形势的科学判断和准确把握;来自已经制定并实施的应对挑战、着眼长远的一系列政策举措;来自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中的基础设施建设、产业结构和消费结构升级、环境保护、生态建设和社会事业发展等方面的巨大需求;来自充裕的资金、丰富的劳动力资源等要素支撑;来自运行稳健的金融体系、活力增强的各类企业和富于弹性的宏观调控政策;来自改革开放30年建立的物质、科技基础和体制条件;来自集中力量办大事的政治和制度优势、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以及全国上下促进科学发展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自中华民族坚韧不拔、发愤图强的伟大精神力量。”
“这八个因素使我们有信心应对危机、正视危机,然后去面对,这是一个大国的姿态。”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袁钢明说。
其实,针对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国家领导人并不回避将要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国家主席胡锦涛3月5日下午在参加他所在的江苏代表团审议时,谈到当前的国际国内形势,用了两句话来概括:挑战确实严峻;机遇依然存在。
全国政协主席贾庆林在参加北京代表团审议时指出,当前,我们面临的主要挑战是“世界经济形势急剧变化”。国家副主席习近平在参加上海代表团审议时指出,今年是“关键之年、困难之年”。
目前,国际金融危机尚未见底,在困难背景下,如何实现《报告》提出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的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众所期待。
“8%左右”的寓意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今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主要预期目标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左右。这也是中国政府连续五年将经济增速目标锁定这一数字。但是跟往年有所不同的是,今年的《报告》中,在“8%”数字加了“左右”两个字,使得今年这一目标,显得格外不寻常。
“提出8%左右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目标,显示出国家对发展的需要和可能的综合考虑。”袁钢明向《中国经济周刊》解释说。
我国第一次提出国内生产总值增长8%的目标是在1998年,当时受亚洲金融危机影响,在经济出现下滑的情况下,党中央国务院审时度势提出了保8%的目标。到了2000年,我国的国内生产总值超过8.9万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达到了保8%的预期目标。随后的几年,中国经济进入发展的快车道,国内生产总值增长指标几乎年年都超过了8%,但是在每年的《报告》中,都将8%作为一个标准。在袁钢明看来,今年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报告》再提8%,跟以往有很大不同。今年提出8%的目标,是怎样“争8%”,而不再是“保8%”,加了“左右”两个字,给指标留下了余地,用语也意味深长。
2008年第四季度,中国经济增速下滑到了6.8%,中国经济面临严峻考验。贾康预测,如果处理得好,中国经济增速今年会呈现前低后高走势。
贾康和袁钢明同时表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发展充满信心。这份信心来自《报告》把重点从不久前的4万亿投资转向了怎样落实民生问题。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报告》里第一重视的是就业,把就业的指标提得很高,对于就业还提出了很多具体的细则。这在以前是从未有过的。”袁钢明说。
温家宝总理在报告中指出,千方百计促進就业。充分发挥服务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中小企业、非公有制经济在吸纳就业中的作用。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中央财政拟投入420亿元资金,并提出了“把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放在突出位置”,“广开农民工就业门路和稳定现有就业岗位”,“帮助城镇就业困难人员、零就业家庭和灾区劳动力就业”,“大力支持自主创业、自谋职业,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以及“进一步改善对就业的公共服务”等五项措施促进就业。
“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较早出现在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其中明确提出:“千方百计扩大就业,要把扩大就业摆在经济社会发展更加突出位置,坚持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之后在2006年11月8日,劳动部发布的《劳动和社会保障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2006年—2010年)》中明确提出,“十一五”时期劳动保障事业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实施促进就业的长期战略和政策,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进一步蔓延,新增就业难度加大,劳动者失业风险增加。今年2月3日《国务院关于做好当前经济形势下就业工作的通知》第一条提出:“紧密结合实施扩大内需促进经济增长的措施,千方百计扩大就业。”
“用‘千方百计这个词说明党中央和国务院把就业问题看得特别重。”贾康告诉《中国经济周刊》。
但是袁钢明认为,要提高就业水平,国家应该加大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担保支持力度,在融资方面给予中小企业更多的支持,真正把贷款放到有利于中小企业的发展和民生就业上。
“中小企业是吸纳和解决就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把中小企业养活了,民生也就活了。” 袁钢明说。
强调政府托底廉租房
“关于房地产,我认为《报告》重要的进步是提出政府要把廉租房托底的事情做好,让最低收入阶层也‘居者有其屋。而这种具体的手段不是提供产权房而是廉租房。这是我们这些年在经过调控摸索后已经明显提高政策水平的表现。”贾康向《中国经济周刊》评析。
温家宝总理的《报告》指出,加快落实和完善促进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政策措施,争取用三年时间,解决750万户城市低收入住房困难家庭和240万户林区、垦区、煤矿等棚户区居民的住房问题。中央财政将加大对廉租房建设和棚户区改造的投资支持力度,适当提高中西部地区补助标准;今年拟安排430亿元,用于补助低保住房困难家庭的实物廉租房建设。选择一些有条件的地区进行试点,把部分住房公积金闲置资金补充用于经济适用住房建设。积极发展公共租赁住房。落实好支持居民购买自住性和改善性住房的信贷、税收和其他政策。
同时,《报告》还对符合条件的第二套普通自住房购买者,以及“加快发展二手房市场和住房租赁市场”也做了具体大安排和部署。
“《报告》中占用了很大篇幅把关于普通百姓住房的方方面面都说到了,尤其把廉租房放到这样重要的位置来强调,在以往是从未有过的。现在政府开始考虑托底廉租房,从中可以看到政策的进步。”贾康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