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放水养鱼”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2009-04-29陈光辉廖维群

江西教育B 2009年4期
关键词:教研组教研制度

陈光辉 廖维群

校本教研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平台,其中,健全的制度、新颖的形式、有针对性的内容、高效的参与是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有效保证。校本教研文化关注全体教师整体素质的提高,落脚点是提高校本教研的“实效”,因此,有效性与针对性是教研文化得以形成的主要途径。在实践中,我们发现,形式单一、内容单调的校本教研滞后于教育改革的步伐,会让教师产生“教研疲乏症”,教师抱怨多多,走过场、应付了事、集体磨洋工的现象屡见不鲜。针对现状,我们创新教研形式,将立足点放在教学和课程改革试验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上,将着眼点放在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上,把注重教师教学方式和学生学习方法的转变作为切入点,把学生发展和教师自我提高作为生长点,提出了改“鱼缸养鱼”为“放水养鱼”的教研管理新理念,着力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依托多种方式开展教研活动。教师对课程的理解到位了,专业素养得到提升,教师与学生在教学研究中得到共同发展。

一、加强教研组文化建设

荀子说:“人之生,不能无群。”教师的研究是不适合单打独斗的,它应当活跃于某种特定的群体之中。基于这一点,我们加强教研组的文化建设,让教师的教研置身于群体的研究之中。

1.教研组设置讲究一个“实”字。首先充实各教研组人员配备。在配备教研组成员时,反复思考,认真筛选,合理配置,以“同组异质、组间同质”的标准安排成员。所谓“同组异质”是指在安排同一个教研组成员的时候,对各种能力层次、年龄层次的教师都要适当安排。每组安排2~3个专业素养高、教学能力强的教师,对各个年龄层次的教师确定合适的比例,做到老、中、青合理配备,促进各层次成员的相互融合与交流;“组间同质”是指在安排教研组成员时尽量考虑组与组之间的平衡,这能为激发各教研组的工作热情,对其实施公平、有效评价起到保障作用。由于教研组成员配置科学合理,教研组开展活动的实效就有了保证。

在做好组内成员合理配备的同时,还要配备一位优秀的教研组长。因为组长是一个组的灵魂,只有组长不仅具有良好的思想素质,还有过硬的业务本领、精细的工作能力和踏实的工作作风,教研活动才不至于“形同虚设”“顾此失彼”。对组长的配备采用聘任制,要求组长安排、协调好每一次教研活动,充分发挥自己的感召力,使教研组活动更有活力和持久性。

2.教研组管理讲究一个“规”字。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同样,教研组也必须有严密的制度做保证。我们通过自下而上的民主讨论,共同制定了各类制度。其中有教研活动制度:保证每两周有一次教研活动,做到每次活动有计划、有记录、有反思;有资料积累制度:资料积累及时,有价值、有个性;有组长检查制度:组长每月有侧重地检查本组教师的月、周教学设计的实施与反思,通过听随堂课检查教研活动研究内容的渗透和落实,及时作好记录与反馈,并作为教师日常教学工作考核的依据;有考评制度:组长对组员每月进行一次考核,学期结束时通过自评、互评、组长评、考核小组评等方式进行综合评定;有教研交流制度:教研组内每个成员都是主角,人人有责任把教研组建设成一个真正的教研实体。因此,要求每次教研过程中,每个成员要勇于质疑,发表不同意见,在思想的交流与碰撞中形成新的认识。

我们还制定了自身学习制度、三课(示范课、研究课、观摩课)评比制度、个人反思制度、教学问题积累制度等。制度制定后,在执行过程中,组长和组员、组与组之间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制度的有效执行保证了教研组活动的高效。

3.教研组活动讲究一个“研”字。教研组在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教研活动的实效性一直是教学管理的难点。通过调查,我们发现以往的教研活动主要存在以下几方面的问题:(1)形式化——不注重内容;(2)“研教分离”——不重视教与研的结合;(3)随意化——不明确职责。针对上述问题,首先,我们强调务实教研的思想,让大家意识到教研就是群策群力帮助教师解决教学的疑点或难点问题,变“要我研”为“我要研”。其次,组织开展一些目标明确、针对性强的教研活动,以活动来引导教师。例如,针对教师问题意识缺乏,不善于在日常教学实际中捕捉研究问题这一现象,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开展“问题意识”研究。如一年级语文教学一直存在拼音教学的大难题,新教材中汉语拼音教材编排有很大变化,试用以来,教师觉得难教,学生又要学拼音,又要识字,增加了负担,教学效果不理想。但教师未能思考如何领会编者的编排意图,搞好汉语拼音教学。这样,问题就在教师的无奈声中、抱怨声中伴随着师生,始终没有得到解决。通过教研组的引导,低年级组的教师围绕这一问题合力攻关,从教材、教法方面进行研讨,并取得专业人员的指导,初步找到了解决问题的策略。“课例研究”也是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开展课堂教学研讨的形式之一,其核心是努力创设一种有助于学生主动参与的学习环境,在活动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课例研究”为教研活动指出了明确的主题,使教师的关注点落实得更细致,在课堂教学中更清楚自己的所为所求。

教研组利用集体力量进行教学研讨的方法,使得组内每一位教师更加自觉地钻研业务,相互探讨,各种活动的开展有力地增强了教研组“研”的氛围。

4.教研组评价讲究一个“励”字。评价是促进常规建设的手段,评价的结果将直接影响教师执行常规的积极性,因此采用何种评价方式是各个教研组关注的焦点。我们在评价时坚持运用激励性评价,纠正以往注重量的达成、忽视质的提升的偏差,注重对教研组建设的过程性评价。每学期开展优秀教研组和优秀备课组评比,对参与教研活动积极的教师,多提供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以此作为福利进行奖励,同时与教师期终工作考核及各类评优、评先挂钩。

二、依托多种教研方式

1.互动式教研方式。它包括教师间、师生间、家校间的互动。教师间的互动教研由授课教师进行说课,上课后进行自我反思,然后听课教师与之互动交流,在研讨中共同提高;师生间的互动教研,教师可以以学生为镜子,自我反思,自我选择和改进提高;家校间的互动是邀请家长听课、评课,让家长了解教学情况,征询家长对教学的建议和意见,促进家校之间的了解和沟通。

2.引领式教研方式。由专家、专业人员、领导、骨干教师充当引领人,如不定期聘请省、市专家和专业人员来校指导,深入课堂听课,与教师零距离接触,澄清教师观念,在理论和实践上给予切实帮助。再如举办校长业务专题讲座。校长的职责是为自己所管理的校园人群服务,即为教师和学生服务,所以他的关注点主要在课堂。校长针对深入课堂发现的问题,不定期举办业务讲座,帮助教师厘清认识,转变观念,提高教学能力。

3.专题式教研方式。即在教研中各教研组围绕一个专题进行深入研究和讨论。专题来源,一是教师实际教学中遇到的问题,如上述提到的汉语拼音教学的问题;二是学校日常教学管理发现的问题。有时教师对新理念产生误解,为体现学生的主体性,个别教师在课堂上不注重教,而一味让学生自己学,当“甩手先生”,诸如“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学习”“想学哪一段就学哪一段”“愿意和谁一起讨论就找谁”等成了时髦用语。针对这些误区,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围绕“如何提高课堂教学实效性”这一专题开展研究。

4.会诊式教研方式。我们倡导教师在教学中针对存在的问题随时随地开展会诊式研究。教师发挥局域网的作用,把教学中的困惑、教学的热点问题等发布到网上,寻求解决的办法。如一位教师发了一个帖子:“你想对三年级的起步作文‘说三道四吗?你想亮出自己的真知灼见吗?请于本周四下午第二节课到三(1)班教室参加作文教学诊治活动。交流、碰撞中,说不定会给你启迪,不要错失良机哦。”一张教研帖子发出去了,来参加的有领导,有各年级的教师,甚至有外单位的教师。在这里,没有约束、没有裁决,有的只是争鸣、研讨。大家没有顾忌,可以长篇大论,可以只言片语,也可以自始至终当个听众。交流的时候,大家各抒己见,甚至争得面红耳赤,气氛非常热烈,教研活动的效果出奇的好。

5.反思式教研方式。新课程理念提倡教师写课后反思、教学日记,许多教师重视教学过程的反思,及时把教学中点点滴滴的感受记录下来,并从深层次上思考自己的教学行为,写出有质量的教学反思。如何让教师分享彼此的心得体会、经验教训?我们要求各教研组在每组教材结束后,让教师在组内交流反思,结合教学中的得失,对自己的教学行为及学生的学习表现、学习效果展开理性的分析,在反复合作、研讨、实践中提升课堂教学水平,逐步完成由“经验型”教师向“反思型”教师的转变。

6.说课式教研方式。分组教研时,每位教师进行说课,不但说教材、说教法,还要说理念、说学生,不仅注重如何教,还要关注学生的学。教师通过说、听、评、议等提高分析教材、处理教材的能力,促进教学方式的转变。说课在教研组举行还有其独特的好处,说的是本年级的教材、本年级的学生,可以与“同课异构”结合进行,共同的目标,不同的方法,各受启发,共同提高。(作者单位:江西省南昌市育新学校)

□本栏责任编辑 徐纯军

E-mail:xuchunjun@126.com

猜你喜欢

教研组教研制度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浅探辽代捺钵制度及其形成与层次
英语教研组的建设与发展
签约制度怎么落到实处
构建好制度 织牢保障网
一项完善中的制度
基于课题研究的中小学教研组组织变革研究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给中学历史教研组长的五点建议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