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新探

2009-04-29

沿海企业与科技 2009年1期
关键词:社团建设学生社团学习

何 燕

[摘要]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高校学生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切实加强社团建设,把握社团阵地,开拓高校学生学习的新领域。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团,应有不同的侧重点。要大力扶持学习型社团,正确引导兴趣型社团,积极支持公益型社团,重点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社团,立足社团,构建学习新阵地,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这一新的社会发展理念。

[关键词]学生社团;社团建设;学习

[作者简介]何燕,韶关学院数学与信息科学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广东 ,512005

[中图分类号]G455.7[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1-0165-0003

学生社团是高校校园文化组织的基本单位和重要元素,是校园生活的热点,长期受到学生的喜爱和关注。高校学生社团组织既是课堂教学的延伸,又是大学生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一个切入点,是学生学习的一个重要载体,为大学生实现自我、完善自我提供了机会。参与学生社团是学生丰富校园生活,培养兴趣爱好,参与学校活动,扩大求知领域,锻炼社交能力,丰富内心世界的重要方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途径和有效方式,在加强学风校风建设、营造校园学术文化氛围、提高学生综合素质、引导学生适应社会、促进学生成才就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管理者及学生工作者应充分重视学生社团的建设和发展,积极构建高校学生学习的新阵地。

一、高校学生社团的现状

目前,高校有各种类型的学生社团,根据社团活动内容主要归纳为兴趣爱好类、理论学习类、社会公益类、学术科技类四大类。兴趣爱好类社团成员一般都具有一定的特长,能够在活动中收到良好的效果。同时也是学生自我发展、自我追求的需要,通过参与社团活动来张扬个性、锻炼自我,并获得社会认可;理论学习类社团所占比例不高,但具有自身的特点和优势,针对社会现实影响大学生的思潮和追求,旨在带动和影响一批信仰马克思主义的学生,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通过讲座和学习,对马克思主义有了更系统、更深刻的认识,再结合社会形势和热点问题运用于实践,以弘扬发展中的马克思主义;社会公益类社团成员能够自觉奉献社会,为社会弱势群体提供服务,在服务中培养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精神;学术科技类社团主要结合大学生的学习、研究实际和学术背景,在社团中进行学术争鸣,开拓创新,推动科研工作。这类社团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重视,许多高校的这类社团积极组织成员参与全国大学生科技创新大赛等活动,并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二、社团建设的基本原则

(一)健全机构,完善制度

社团的发展,与其组织机构及管理制度息息相关,健全的组织机构和完善的管理制度是社团正常运作及和谐发展的保证,也是社团生命力的体现和保障。

学生社团应规范其组织机构,在社团章程中,确立内部机构,明确规定会员的责任和义务,干部的职责和活动的具体形式。社团应由资深的专业教师担任指导老师,设会长、副会长,大的社团还可分设部门,各部门有专门的负责人,分工要明析,具体任务落实到部,责任到人。

在社团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制定和完善相应的规章制度,在成立之时要明确自己的章程、宗旨、活动内容、活动形式、经费来源等。规范社团成员的吸收、考核、考勤、奖惩等相关事项,设立团内的换届制度和评优制度等。明确规章制度可以避免在社团活动中的盲目性和由于社团负责人变化造成的社团性质、活动的变化不定。由此,才能保证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为各类学习活动的展开提供条件和保障。其中,奖惩制度既要包括社团管理机构对社团的奖惩,也包括社团对于其成员的奖惩,包括精神或物质奖励。这既有利于增强会员的积极性,也能够提高社团的凝聚力和生命力。

(二)科学管理,提高生命力

当代大学生必须主动、自觉地学习,积极寻求能力培养和素质养成的途径。大学生的需求具有多层次、多样性、多变性的特点。但单靠学校的正式组织无法满足学生的成才需求,学校也不可能单靠校方力量完全满足学生的发展需要。高校学生社团能靠其自身的优势,通过大量的,多层次、多方面的活动,满足学生的多样化的需要,促进学校的校风和学风建设。特别是作为高校学生工作者,更应该重视学生社团的发展,切实加强社团建设,科学管理,开拓高校学生学习的新阵地。

由于高校学生社团是青年学生自发组建的群众性团体,自身的不成熟性导致其在某些问题上不可避免出现偏激思想或不能全面地看待问题,所以学校必须对它们及时给予引导和帮助,使学生社团能够走上正确的发展轨道。对于学生社团,我们必须采用科学的管理方式,保证社团的良好运作,切实发挥其学习效应。高校对于社团的管理应当是抓大放小。所谓“抓大”是指充分监督社团对章程的执行,为社团把握好大方向;“放小”,则是指应该给各个社团充分的自主权。这样有利于发挥社团的积极性,也有利于各社团间的互相联系、互相学习,促进共同进步。其一,学校应将学生社团纳入学校正常的学生管理工作渠道,高校学生社团的创立、重大活动的筹备、安排等均应按照一定的审查报批程序。其二,社团的主管单位要统一,或者全部划归高校共青团组织或学生处(工作部),总之要权责明确,责任到位。这样有利于高校社团规范管理,避免高校学生社团低水平重复建设、恶性竞争的不良现象。其三,要有确切规范的管理制度,成立学生社团联合会等机构。学校职能部门如共青团组织要根据本校的情况制定比较全面详细的学生社团管理办法,规范社团的成立注册、活动开展、经费管理等,规范学生的申报、认定、评比、考核、奖惩等诸方面内容,并定期对已有社团进行检查、考核、重新认定或变更。其四,建立学生社团骨干、负责人选拔及培训制度。对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尤其应严格考评,把好“上台”关,可以采用竞聘上岗的方式选拔人才,确保将高素质、热爱学生社团工作、具有较强组织领导能力的学生选拔出来,对不胜任学生社团负责人工作的学生要及时调整,对高校学生社团骨干进行定期或不定期的培训,从而在一定程度上保证高校学生社团负责人及骨干的较高素质,这也是高校学生社团能够健康发展的保证。除此之外,还要积极探索在高校学生社团中建立党支部、团支部组织,建立健全高校学生社团的党建、团建制度。已经建立党团组织的,上级单位要注意促使其真正发挥效用,不能是空架子,成为摆设。

(三)提供硬件条件,保障经费投入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社员再努力,活动再有创意,没有经费支持和场地、器材等方面的硬件保障,依然是空谈。因此,高校学生社团要有活力,学

校必须有稳定的投入,为社团工作提供充分的硬件条件,这是高校学生社团发挥效用的基础。

学校应该把各社团的经费统一由社团管理机构保管,经费的使用权归所属各个社团,管理机构和其他社团无权使用。这样还可以有效地监督社团的经费使用情况。高校学生社团活动经费必须专款专用,社团负责人要定期向社团成员公布经费使用情况,严禁乱花乱用或挪作他用。另一方面,还可以建立灵活的经费管理机制,将管理机构的流动资金通过奖励拨划,优秀高校学生社团可以得到经费上的倾斜支持。经费这一指挥棒要牢牢掌握在主管部门手上,这样就能够宏观掌握社团建设的进度和布局,并保证其发展的正确方向。要让社团能走上良性发展的轨道,必须重视改善社团的工作条件,为社团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氛围。有些社团活动需要场地,如文体类社团活动就经常遇到缺乏场地的困难,没有场地就无法开展活动,学校要利用学生活动中心,或根据社团专业特点为社团提供、建造活动场所;有些社团需要一些必备的器材、服装,如一些运动类、文艺类的社团;还有些学术类社团需要一些查询手段和学习资料。这些问题若能得到较好解决,将使社团工作得到良性开展,学生社团在素质教育中发挥的作用也会更加显著。

三、针对不同类型的社团,构建学习阵地

高校学生社团种类繁多,不同类型的学生社团建设的侧重点应有所不同。

(一)正确引导兴趣型社团,积极支持公益型社团

对于兴趣型社团,如口才协会、书法协会、吉他协会等等,应积极做好引导工作,使其日常活动不至于零散无效、趋于玩耍而忽视了技能,要求它们与系及学院紧密联系,将其活动融入校、系的工作中。在此良好的引导下,此类协会活动不但可发展学生的兴趣,也提高了学生的基本技能,活跃了校园文化生活。

对于公益型社团,如:红十字协会、义教队等,校方应积极给予支持,可以开展各种青年志愿者活动,组织大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公益活动,如根据社团特点,开展义务献血、义教、募捐等志愿者活动。由此提高团员青年的社会责任感,弘扬社会新风,促使大学生在志愿者活动中学习高尚的情操,逐渐增强奉献社会、服务他人的意识,培养美好的品格和情操。

(二)大力扶持学习型社团,重点打造具有专业特色的品牌社团

对于学习型团体,如数学建模协会、计算机俱乐部等,开展的是基于专业知识、技能的学习活动。对此,学校在人员安排、宣传指导、后勤、资金、场地等各方面应给予大力的支持。要制定、实施专业社团发展的品牌化战略,要求其开展活动从本专业基础和知识的需要、提高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需要的角度出发,开展活动。如数学建模协会和计算机俱乐部组织日常上课,做到理论课和上机实操课相结合;计算机俱乐部组织网页设计比赛及程序设计比赛,数学建模协会组织数学建模竞赛。这不仅锻炼、培养了人才,更为社团开展活动奠定了一定的基础。

1社团开展活动要专业化,使高校学生社团真正成为学习的“第二课堂”

学习型学生社团的一个特点是时时学习、处处学习、人人学习,积极开展各种学习性的活动和比赛。活动应突出专业化、学术性,重视学术交流、科普教育、人员培训、新技术的学习和运用等内容,寓教于乐,提高活动的科技含量和娱乐质量,按照专业化的水平提高活动质量,培养成员创新能力。根据自身的特点和专业特色,适当加强活动形式的灵活性,要主动寻找与社团主题相关的课程为依托,通过开展讲座、沙龙、竞赛等形式,充分发挥学生社团的育人功能。同时,要加强和兄弟高校学生社团的交流与合作活动。校内校外高校学生社团互相学习,博采众长,共同提高,从而满足广大学生不同层次、不同类别的文化需求,使高校学生社团真正发挥“第二课堂”作用。

2配备专门的指导教师,加强有效指导

社团的迅速发展和学生的切实需要,要求社团的层次上水平、活动有质量、管理要科学,这就需要加强对学生社团的指导力度。所以,给予高校学生社团以正确指导和引导就显得尤为重要。每个学生社团至少应配备一个专职从事学生工作的教师,以及一个兼职的专业指导教师,一方面做好思想政治、社团管理等工作;另一方面做好专业化、学术性社团活动的指导。首先,必须把一些从事思想教育工作的政治辅导员、班主任转到专门负责学生社团的建设、管理、指导上来,将学生社团作为学生工作的一个主阵地来加强师资的配备。

其次,学校应帮助学生社团聘请选拔专业素质强、管理经验丰富的教师做社团的专业指导导师。专业教师担任业务指导老师,指导社团围绕专业特色,高质量开展活动,对社团进行培训及指导,提高社团的专业化水平。社团应该充分利用本校教师特别是本社团的专业指导老师的智慧,为成员的学习提供源源不断的素材,加强有效指导。为了保持指导的连续性和准确性,可将指导教师的社团工作量纳入教师的量化考核范围,在工资、福利、职称晋升中体现出来,在一定程度上实行政策倾斜,激励年轻教师或专业教师踊跃投身到学生社团的管理和指导上来。由此形成社团独特的组织结构,即社团指导教师、专业导师、社团干部、会员四位一体的特殊结构,使社团干部有专业知识、有特长、有组织领导能力、有突出的科技实践能力,使社团真正成为学生学习知识、拓展能力的阵地。

3以老带新,提倡团队学习

社团学习应该是个团队学习的过程。社团学习团队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合作,促进知识和资料的分享。教师也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个网络,并且给学生提供与社会互动的机会。除了改善合作学习,提高学生对课堂知识的了解,发展学生的领导技能,这些团队对整个学校转变成学习共同体也是至关重要的。如果学生学习团队成功了,学生就有能力参与到专业竞赛、科研活动等过程中。

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协会可通过“以老带新”即“同学教同学,老队员带新队员”的方式,有计划、有步骤地进行学习,开展培训及各项科技创新活动。其一,可通过宣传栏、广播等媒体向同学们传播相关知识;或由老队员开设专题系列讲座来普及相关知识;其二,可开展小组辅导活动,把会员分成若干个学习兴趣小组,每个小组由一个有丰富参赛经验的老队员来领导,积极开展组内讨论和学习活动,在各抒己见、激烈讨论、互相学习的氛围中使会员的应用意识和应用能力得到锻炼,使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得到培养,使他们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提高。

可见,高校学生社团不仅是学生自我服务、自我管理的阵地,更是学生自我教育、自我学习的基地。因此,学校应重视并加大力度建设和发展社团的学习领域。利用社团相互的优势互补和资源共享,利用高校的广阔舞台和丰富资源来充实学生社团的内涵。从社团的人员构成、内部环境、活动安排等各方面考虑,最大程度地激发同学学习的创造性和积极性,真正把高校学生社团建设成为学习的领域,成为高校大学生素质教育重要和有效的载体。

猜你喜欢

社团建设学生社团学习
关于中等职业学校学生社团良性发展的几点认识
论创业教育对高职教育的促进作用
新媒体在高职艺术类社团中的应用研究
基于微信公众平台的高校综合素质社团建设
新时期学生社团组织在学生管理中的作用探微
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学生社团建设
试论在高校“产、学、研”中发展现代传统手工艺文化
中职计算机专业社团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小学数学学习兴趣的培养
家庭习得环境对初中学生英语学习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