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人的三穗苗寨风情
2009-04-29万昌胜
万昌胜
贵州省黔东南州民族风情旅游线东北部的三穗县,其苗族村寨习俗独具特色,别具一格。相距仅10华里的村寨各有节日过,且是一个接着一个,真可谓“五里各一俗、十里各一节、大节三六九、小节天天有”。丰富多彩的苗族风情,构成了一幅幅绚丽多彩、情趣盎然的画卷。
“二月二”芦笙节
春节刚过不久,居住在320国道线上的“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贵州省三穗县寨头苗族人民又迎来了“二月二”芦笙节。“二月二”芦笙节是寨头苗族人民的传统节日,节日过得非常隆重热闹。
节日从初二开始,初五、六才结束。活动的主要内容有芦笙舞、对歌等。芦笙场上,三五个英俊的小伙子在中间吹着芦笙,身着银饰服的姑娘们围着这几位吹笙的小伙子转动,围成十多层圈,圈外是观众,人山人海。吹笙的小伙子们按芦笙曲子的旋律吹着、跳着;姑娘们跟随曲调、面带笑容轻移脚步,一时向左,一时向右,翩翩起舞,只见姑娘们头顶前额上的那些银饰吊牌和胸前那块银牌压领在暖和的阳光下闪发出耀眼夺目的光泽。小伙子们吹了一曲又一曲,姑娘跳完一圈又一圈……
芦笙舞散了,余兴未尽的男女青年们便到歌场上去对唱山歌。对歌场上,人山人海,歌声悠悠,随地都见到男女青年对歌,随处也听到悠扬动听的歌声。有一男一女在唱歌、有两女二男在对歌、有三男对三女唱歌。对歌中,有当地的小伙子和外地的姑娘对唱,有外乡人与外乡人之间的男女青年对唱,也有当地与当地的青年男女对唱。在这种隆重的节日里,人们往往找异乡人对唱。不管是当地的年轻小伙子与异乡的年轻姑娘对歌,还是当地人和当地人唱歌,他们都各自向对方倾吐爱慕之情。这里的苗族青年男女往往通过吹笙跳舞、对唱民歌,互相认识、彼此了解以后,最后喜结良缘,成为终身伴侣。
姊妹饭节
当浓浓的春意步入大地时,居住在贵州省三穗县寨头苗族人家,在每年立春后,姑娘们就各自凑些食物聚集在一起,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姊妹饭节。
每年从立春的第一天起,若遇上某一日是天干中的“戊”字,即当地苗族人民的“忌戊”(即头戊,每戊十天)。就从这天开始。一直忌到第五个戊日,“忌戊”才算结束。最后的戊日就是姊妹饭节。过了忌戊,人们就完全消除了各种顾忌,可以随时做各种农活,因此人们把最后的戊日当成一个节日来过,以表示当年生产、生活的开始。过这个节日。苗语叫“垄磨细”。
过姊妹饭节,是以姑娘为主,中年妇女为辅。中年妇女过这个节较为简单,她们多半是在下午晚餐时,各自拿着米、肉、蛋聚集到一起共进晚餐,就算过姊妹饭节了。而年轻的姑娘们过姊妹饭节就很讲究。过节之前,她们就相互邀约要好的朋友自成一组,有七八个人为一组,多则十一、二个。姑娘们在节日的头天,就带着捉鱼虾的工具到田里或河沟去捕鱼捞虾,备作节日的佳肴。
节日一到,清晨,每个姑娘出腌肉3斤、糯米2~3斤、鸭蛋或鸡蛋5个,聚集在一起过节日。人到齐了大家分工做事,做菜做饭,做好后先捏一坨糯米饭,再夹些菜盛在碗里,主人将碗摆在堂屋的桌子上,烧香烧纸、敬奉祖宗。然后大家才围桌就餐,饭后三三两两到歌场去和小伙子唱歌。在歌场上,小伙子以试探口吻问:“你们今天煮糯米饭吗?请送点来吃。”姑娘若看不上对方就回话说:“我们已经吃完了。”若是中意的,便回答说:“糯米饭还多着哩!只怕你们不来吃。”唱歌唱到下午时分,姑娘们就邀请中意的小伙子共进晚餐。临别时,姑娘们用篮子或新帕子盛糯米饭送给小伙子们。几天以后,小伙子才把篮子、帕子退还给姑娘们。退还时,小伙子们买了帕子、香皂、香水等赠给姑娘们,以此表示谢意。
“土王戊”玩山节
寨头“二月二”芦笙节刚一过,位于三穗县南端的苗乡巴冶又逢上隆重的节日——“土王戊”玩山节。
巴冶距县城45华里,离寨头15华里,这里每年时逢“土王戊”日,即清明节后的第13天,邻县、邻乡的青年男女聚集在这里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土王戊”玩山节。
节日到了,邻县和邻近村寨的人清晨从家里出发,中午就到达巴冶,云集在这里玩山对歌。节日是从当天开始,第二天下午才结束,到这里玩山对歌的人,不仅有苗族青年男女,汉族和其他族别的青年男女也云集在这里。公路旁、河沟边、田坎上,处处都布满了人。只见英俊的小伙子与美貌的姑娘在对唱着歌,歌声悠悠。当歌唱到非常时刻,男女双方往往用比喻或夸张的歌词来赞美对方的歌声是如何悠扬动听等。唱歌唱到天快要黑时,男女双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
吃新节
入夏,素有“千里苗疆门户,千户苗寨”之称的寨头苗族人民把秧子插完后,又迎来隆重的节日——“吃新节”。“吃新节”是在每年插完秧以后,只要遇上地支中的“卯日”便是“吃新节”了。
节日到了,家家户户高高兴兴,喜气洋洋,这是农村农忙之后过的头一个节日,所以节日过得隆重热闹,杀猪宰羊来欢度这个佳节。
节日过得这么隆重热闹,这里有个古老传说。原寨头苗族人的张姓、吴姓的两位老人,他俩十分珍惜劳动成果,特别是对稻田的秧苗极为重视,日夜盼望栽在田里的秧苗长势良好,害怕遭受虫害和旱灾或水灾。一天,这两位老人便叫寨上各房族的族长来商议,经商议,大家同意在插完秧苗后的“卯日”来作为预祝当年谷物丰收的日子。因此,从那时候起,人们每年就把插完秧苗后的“卯日”当作一个隆重节日来过,代代相传,沿袭至今。节日的当天上午,远方的亲戚、朋友来到寨头,与全家人共同欢度这个佳节。
清晨,男人上山割草,还特地到本家的田里挑选2至5颗粗壮无损的禾苞,将这禾苞带回家中,作为节日之用。妇女在家料理家务,蒸糯米饭、包粽子等,男人把禾苞带到家后,就立即杀鸡宰鸭,然后将鸡鸭煮熟,并把熟鸡熟鸭、鱼、酒、禾苞等食物摆在堂屋的四方桌上,在神龛下烧香化纸祭祖宗。祭完祖宗之后,大家才围桌坐下来吃早饭。未吃以前,长辈先把从田里摘来的禾苞掰给大家吃,每人一节(少量的)。大家吃了禾苞后,又由长辈念些吉祥祝语——“祈求祖宗保佑,预祝今年五谷丰登,六畜兴旺……”,祝贺完毕,大家才动手吃饭。席上,主人家和来客划拳打码,猜拳行令。芳香可口的米酒,越喝味道越美,越饮味道越香,喝了一杯又一杯,饮了一次又一次,酒还是那样醇醇和和。
早饭后,寨子里的青年男女们便三三两两地往歌场里走去,去寻找心上人对歌。歌场上,有男女之间才相会的,有已多次见面的恋人不同情况的人,他(她)们在唱不同内容的歌。歌声动人,歌声喜人,歌声感人。
“六月六”歌节
常言道:夏日炎炎似火烧,可是就在这炎日的夏天,位于贵州省三穗县南部的苗族聚居地良上,却趁着这美好的时光,欢度自己传统的节日——“六月六”歌节。
良上乡距县城55华里,离巴冶15华里,隔寨头30华里。这里每年时逢农历六月初六,邻县、邻乡的青年男女聚集在这里欢度自己的传统节日——“六月六”歌节。
节日一到,远方邻县的剑河、天柱、镇远等地青年男女初五日下午就赶到良上。邻乡村寨的人在节日的清晨,从家里出发,中午到达,云集在这里对歌。
节日从初六下午开始,初七下午才告结束。青年男女通宵达旦地在河坝唱歌。到这里对歌的人,不仅是苗族青年男女,汉族和其他族别的男女青年也云集在这里。溪河两岸的河坝上,人山人海。炎热的夏天,整个河坝都布满了不同颜色的阳伞,有蓝色、有红色、有黑色。阳伞下面,只见英俊的小伙子与漂亮的姑娘在对唱着歌。
对歌是由男生唱起,如男方唱:“美貌姑娘在对面,哥邀对歌愿不愿,姣女如果同意了,张开嘴唇唱一遍……”,男方唱了这首歌之后,女方若不同意,她们中有人便开口道:“阿哥们不用唱了,可惜你们的歌声……”,女方的回话,既不伤和气,也不难对方,各自走开。如果同意和男方对歌,便开口唱歌答道:“哥们邀咱女唱歌,姐妹心宽了几多,俊哥不嫌妹们丑,妹愿同意对山歌……”,这时,双方才敞开歌喉来唱。你唱一首,我还一首,一直对唱下去,唱歌唱到天快黑时,男女双方才依依不舍地离去。但是,如果男方有意,女方有情,小伙子或姑娘便邀请对方到家里去作客。
晚饭后,青年男女又重新回到河坝来对唱山歌,歌声依旧四起,一直对唱到次日天明。悠扬动听的歌声在苗乡整个夜空反复回荡。
责任编辑:龙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