骶管注药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2009-04-29奚明
奚 明
(营口白云医院,辽宁 营口 115009)お
摘 要:目的:比较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与单纯骶管注药在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治疗(63例),并与同期的骶管注药57例(对照组)进行对比。结果: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有效率93.6%,骶管注药有效率82.4%。经统计学分析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使用骶管注药结合其它方法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能有效提高和巩固治疗效果。
关键词:骶管注药;手法整复;腰椎间盘突出症
中图分类号:R274.3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1-0067-02
我院自1994年起采用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现将1994年10月-2004年10月运用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120例的治疗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病例来源
均为我科门诊及住院病人,共120例,按就诊时间顺序随机将病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组)63例,男34例,女29例,年龄16~67岁,平均 42.6岁,病程最长17年,最短 1周,平均2.3年;对照组(骶管注药组)57例,男31例,女26例,年龄 17~65岁,平均 41.8岁,病程最长16 年,最短 5天,平均2.1年。髓核突出部位:治疗组L3-L4椎间盘突出者40例,L4-L5椎间盘突出者18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2例,L4-L5、L5-S1双突者3例 ;对照组L3-L4椎间盘突出者34例,L4-L5椎间盘突出者17例,L5-S1椎间盘突出者3例,L4-L5、L5-S1双突者3例。病理分型:治疗组中央型38例(占60.3%),旁中央型8例(占12.6%),膨出者17例(占26.9%);对照组中央型34例(占59.6%),旁中央型8例(占14%),膨出者15例(占26.3%)。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临床表现、病程等方面经χ2检验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 诊断标准[1]
①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②常发生于青壮年;③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④脊柱侧弯,腰椎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⑤受累神经支配区感觉过于敏感或迟钝,病程长者可现肌肉萎缩;⑥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减弱或消失;⑧与临床一致水平的影像学检查确诊,包括椎管造影、CT等。以上以④、⑤、⑥、⑦为基础依据,可伴其余几项。
1.3 排除标准
髓核突出引起严重神经功能障碍者,马尾神经受压及有其他手术指征者;腰椎间盘突出伴有其他原因引起的椎管狭窄以及因不配合而中断治疗者;合并有血液病、凝血障碍、严重高血压、穿刺部位或其附近有感染、肿物与畸形、骶管本身有病变的患者;孕妇与儿童。
两组资料经统计学χ2检验具有可比性(P>0.05)。
2 治疗方法
2.1 药物配方
2%利多卡因5mL,三磷酸腺苷40mg,肌苷0.2mg,胞二磷胆碱0.25mg,地塞米松5~10mg,维生素B12500μg,生理盐水加至20~30mL。
2.2 骶管注药方法
病人取俯卧位,骨盆下垫一薄枕使臀部抬高,局部暴露。在两骶骨角之间的骶裂孔处作一记号定位后,常规消毒,铺无菌巾。用7号针刺入(肥胖者例外),在穿刺成功后有负压、无脑脊液、无回血,即可缓慢注药,注药时应无阻力或稍有阻力,注射后平卧或侧卧位10min,观察15~20min。5~7d注射一次,4次为一疗程。
2.3 手法整复
在骶管注药基础上行手法整复(侧旁型椎间盘突出行牵板治疗,中央型椎间盘突出行牵压治疗)。
(1)牵板方法:取俯卧位,双臂放于躯体两侧,胸部牵引带固定,术者站在患侧,一手拇指按压在椎间棘突旁病损的小关节处,另一手于健侧下肢膝上部搬提使髋关节过伸,助手拽住患肢踝上部行对抗性牵引。当力量传至术者拇指下时,用力提腿向患侧过伸并扭转腰部,指下小关节有跳动感伴“咔咔”声响。卧床片刻,翻身仰卧2~4h。
(2)牵压方法:大体同牵板法。术者可用两手拇指或单手拇指按压在病损小关节处,助手牵伸力量传至指下时(也可两助手同时牵伸双下肢)用力下压,指下感有骨性跳动感即可。
统计学处理:根据数据的性质,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有显著性差异。
3 疗效判定标准与结果
3.1 疗效评价标准
参照改良的Macnab疗效标准[2]及1993年卫生部制定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的疗效标准。治愈:疼痛消失,无运动功能障碍,直腿抬高试验70°阴性,恢复正常的工作和活动;显效:偶有疼痛,症状和体征基本消失,直腿抬高试验50°阴性,能做轻便工作;好转:疼痛减轻,体征部分减轻,直腿抬高试验30°阴性,可生活自理但不能从事工作;无效:临床症状和体征无改善,甚至又加重。
3.2 治疗效果
近期疗效(1个月)见表1。
注:χ2=4.85;P<0.05(两组疗效结果有显著差异)。
远期疗效(大于3个月):随访有效者,治疗组复发1例,约1.5%;对照组复发2例,约3.5%。
4 讨论
(1)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上常见的引起腰腿痛的原因之一,其治疗方法也较多。宣蛰人[3]早在20世纪80年代就提出腰椎间盘突出症病理基础的椎管内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并强调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需区分椎管内与椎管外软组织损伤。根据这一学说,对椎管内病变所引起的疼痛,采用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治疗,相互配合,能提高疗效。(2)腰椎间盘突出对于硬膜腔及脊神经根的机械压迫,能致硬膜囊、硬膜外腔及脊神经膜的充血、渗出、浸润、增生、粘连等无菌性炎症反应。要采用抗炎、消肿、松解粘连及缓解疼痛的药物治疗[4]。骶管注药就是在短时间内在骶管内形成一定压力,通过自下而上冲击对神经根粘连部分进行钝性分离,从而达到解除神经根牵拉痛的作用;同时又因硬膜外腔的有效充盈,造成液体压力,有助于突出髓核脱水,从而达到治疗目的。
(3)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通过伸引、过伸与扭转之复合应力,达到对突出髓核的治疗作用,使错位的关节复位,脊柱侧弯得以纠正,腰椎生理曲线得以恢复,改变突出髓核的位置,松解神经根与周围组织的粘连,恢复椎管和根管内外的平衡,松动上下关节突,使神经根管内容积增大,改变局部的循环,减少突出物对神经根的压迫,从而减轻和消除对神经根的刺激和压迫,恢复神经根管和椎管内外的血液循环,有利于致痛物质的代谢。
(4)使用骶管注药加手法整复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应注意:①严格掌握适应症:病程最好在2年以内,且属非巨大型、无钙化、骨化的椎间盘突出;②注意无菌操作,对穿刺部位及周围有感染,肝、肾功能不全,有出血性因数,精神紧张者忌用;注药时要缓慢,边注药边观察;③行手法整复一定要注意恰到好处,松解充分。
(5)从两组治疗结果来看,无论是近期及远期疗效,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使用骶管注药治疗方法,应结合其它方法,以提高和巩固其疗效。
参考文献:
[1] 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华人民共和国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M].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出版社,1994.
[2] Macnab I.Negative disc exploration,Ananalysis of the causes ofnervero otin volementin68 patients [J].Bone Joint Surg,1979,53:891.
[3]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94.
[4] 刘钵城.骶管注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J].颈腰痛杂志,1996,17(1):43.
(责任编辑:陈涌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