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思“黄金十年”
2009-04-29牛文文
牛文文
江南春说出了黄金十年这一代创业家思维方式和商业逻辑上存在的共同缺陷。
一个时代即将结束的时候,很多人可能还沉迷在其中,但那些曾经的弄潮儿,已经痛切感受到巨大的失速和失落。
2008年,无疑是这样一个时代的转折点。种种迹象表明,我们正从“黄金十年”,转到“萧条三(五)年”。入世前后。中国经济进入了一个“黄金十年”、“白金五年”,涌现出了蒙牛、分众、百度等一大批新兴创业企业。拜黄金十年所赐,从0到1,从1到100,从创业到闪亮上市到公众明星,他们只用了不到十年时间。但是,在2008年,这些黄金十年的明星企业,纷纷开始经历过山车式的跌落,而且这个跌落还在进行中。《创业家》杂志刚创刊,我们就注意到了这一批“新领袖的危机”,以及他们背后共同的资本结构。未来3-5年,很可能是一个危机之后缓慢的萧条时期,而习惯了高增长的明星企业,最难忍受的就是缓慢。
到底出了什么问题?相信每个跌落中的明星企业都在反思和总结自己,江南春在本期《创业家》杂志里就做了深刻的自我反思:
——对经济形势一直持太过正面的看法。天然地相信未来是乐观的。“我们黄金十年起来的一代,对经济形势的判断存在天然缺陷,完全没有料到经济会急转直下”。
——太过相信资本杠杆的力量,总是希望用收购的方式消灭竞争对手,获得垄断地位。“在对手上市前的最后一天,买下它”。
——忽视盈利巨大的商业模式里可能存在的道德缺陷。只考虑盈利模式的可行性,没考虑价值观的正确性。“我是一个非常生意化、商业化的人。我研究的永远是商业模式、盈利方式”。
江南春的反思,是我们所能听到的黄金十年新一代创业领袖所做的最深刻的反思。在很大程度上,江南春也说出了这一代创业家思维方式和商业逻辑上存在的共同问题。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听到同样身陷危机的牛根生、李彦宏等新兴领袖的反思,每家企业、每个企业家的具体情况也不尽一致,但是,只要仔细推敲,你会发现用江南春的反思来分析另外一些企业危机。同样入木三分。
一代人有一代人成功的路径,一代人也有一代人思维的局限。从上个世纪90年代中期以来,白手起家的中国创业家们兴起了一波接一波的“反思潮”,吴晓波的《大败局》一再再版修订。从现在起,又轮到“黄金十年”的明星一代开始集中反思了。
反思是为了走向更大的成功。江南春在经过近一年的反思之后。毅然决然做出了和新浪合并的重大选择。站在局外的角度,肯定有人替他惋惜,但这真的可能是江南春可能作出的最明智的选择了。当判断创始人自己无法独自再把企业推向更高境地,于是,就尽量在局势变的不可收拾之前,主动把企业交到一个值得托付和更大更可靠的平台上去,这是新一代创业家和老一代创业家最大的区别所在。从何伯权到朱新礼到江南春,《创业家》杂志一直在关注着这样一种创业家新境界。
这是创业家的“另外一种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