伦勃朗油画的用色
2009-04-29潘伟超
潘伟超
伦勃朗的油画因巧妙用色而出现的奇异光影效果,使人们对他的神秘用色技巧好奇不已,其用色技法成为众多画家感兴趣的话题。笔者综合对伦勃朗原作的观摩、临摹及伦勃朗传记、有关书籍以及17世纪的油画材料进行研究,在材料技法上反复试验,终有所得。
1伦勃朗油画的用色特点
伦勃朗的油画在不同的时期形成不同的特点,尤其在中年以后,技法日渐纯熟,在画面光影的运用上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呈现出独特的风格。因此,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以其中晚年的油画为主。
伦勃朗生活的时代,画家通常要显示人物的各个细节。因此,他们在画面的很多部分使用固有色,并使人物的各部分都呈现在光照下。伦勃朗却认为自己的作品既不是镜子,也不是窗口,而是某种客观存在;作品中的人物犹如置身剧场中,聚光灯只打在需要的部分,他的用色因此形成鲜明的个性。
伦勃朗使用的色彩种类有限,而对于所用颜料的控制,则极为老到。这种情形,直到今天才逐渐为人所知。他用浅色作底色,对各种颜料的混合进行了违反常规的试验,获得极为微妙的效果。如《扮作花神的萨斯琪亚》,为了使整个画面带有奇妙而清爽的效果,他在暗灰而富于层次的底色上,使用在当时还很名贵的石青。其中,主角的腰带,在底色的映衬下闪现灼灼华彩,是整幅画的点睛之笔。他在油画色彩的使用上,将材料的特性发挥到极致,画面的效果将真实和虚化进行了变换。
对单方向光线照射和阴影魅力的偏爱,使他放弃鲜艳的同有色,而且他在用色上强调色彩的补色对比。将面部以及少量人物部分呈现在光照下,剩下的部分笼罩在雾一般的灰色阴影中,对于画面的层次的成功处理,使画面少量的亮部和多变而丰富的暗部和灰部相映成趣。
伦勃朗的这种特点,当时曾遭到批评,说他的画太沉闷,他却说他不是一个染色匠,而是一个画家。伦勃朗油画的这种特点成就了他的后世美名,但在当时,也给他的生活造成负面影响。《夜巡》中,为避免所有头部千篇一律,他把一些头部虚化在中间色调之中。今天,虽然这幅珍藏在阿姆斯特丹美术馆的作品被当作杰作,但当时却遭到订画人的严厉批评,影响了他在肖像画行业里的声誉,使他的生意每况愈下。
伦勃朗油画用色特点主要由他在用色方面的两个特征构成,其一,他所使用的油画材料,其二,是他的用色技巧。伦勃朗使用的绘画材料是形成其色彩魅力的物质前提,而他的用色技巧则成功地将物质转化为独特的作品。
2伦勃朗油画的材料
在锡管颜料发明(1840年左右)之前,画家通常自己制作颜料,使用的颜料介质也不同于今天的调色油。伦勃朗在材料的选用方面很有特点,这也成就了他的用色风格。
伦勃朗中年以后的绘画,使用的色彩种类不多,常用的颜料有拿浦黄、大青(钴蓝)、赭石等,大多数的中间色调都是通过这几种颜色调配出来。偶尔在他的画中会使用到石青、朱砂等鲜艳的颜色。
拿浦黄是古代常用的颜料之一,据说在古巴比伦的遗存中就有发现,也是伦勃朗绘画中使用较多的颜料,他的画面经常是暖黄色的基调,主要就是使用拿浦黄。这种颜色有些接近土黄,但土黄在美感和性能方面自然不可能与它相比。拿浦黄在画面上显得厚重而又高贵,没有土黄泥土般的浑浊,也没有硌黄娇艳的火气。伦勃朗是使用这种颜料的高手,他经常将拿浦黄用于珠宝发光的亮部、闪烁的金色服饰,以及肤色的亮部。
钴蓝是一种沉稳的蓝色颜料,伦勃朗画面的冷色部分经常出现这种颜料。保存到今天的伦勃朗油画有的出现细小裂痕,多是因为这种颜料。钴蓝的粉末需要调大量的油,却能很快干燥。由于这种干燥能力,钴蓝如果涂在没有充分干燥的颜料层上,画面往往出现细小的裂纹。
赭石是常用的红色颜料,主要成分是氧化铁,一般赭石中往往含有杂质,有时候呈现偏黄色或暗红色。伦勃朗使用的赭石只有很少的杂质,他的油画经常用到红色的赭石,没有耀眼的朱砂红色,他的赭石红色沉静艳丽,没有鲜艳过度的火气。
伦勃朗画面的半透明的暗部效果,和他使用的调色液有很大关系,他的调色液是浓树脂,这一点和鲁本斯颇为相似。据研究,可能的成分是威尼斯松脂、日光晒稠油和玛蒂脂按一定比例组合而成,这种组合的调色液粘稠而透明,而且能在几个小时内干涸。使用这种调色液可以获得不透明颜料与透明色并用的效果,他使不透明的颜料在光油透明色中产生流动的效果。
伦勃朗和另外一些画家,由于在作品中大量使用自制树脂材料,到今天有些画面虽然出现变色、损坏等,但其原因主要是修复者的错。因为没有比树脂颜料更容易修改或重画的材料了,从而也导致树脂颜料比其他材料更容易人为损坏。
3伦勃朗油画的用色技法
在用色的绘画技法上,伦勃朗也是自成一家。
不同于今天油画纯一次作画法,伦勃朗和一些古代大师充分运用油画材料的特点,在油画的用色上,将材料特性充分发挥出来,使他的画面在总体上富有感染力,在细节上显得丰富而微妙。
伦勃朗绘画的色彩特点同他作肌底有很大的关系,在绷好的画布上覆盖骨胶之后,待骨胶干透之后,他就开始作底子了。伦勃朗喜欢在作画之前作底子,而且十分讲究,17世纪的画家们对绘画的每一个步骤总是力求尽善尽美。伦勃朗在多数画中使用丹倍拉作底子,这是一种古老的绘画技巧,在14世纪的杨凡·艾克使用调色油作为绘画介质之前,画家们广泛使用这种技巧。伦勃朗主要是使用微带赭石颜色的棕色底子,用棕色底子而不用白色涂底色,因为画家作画时先画暗部再画亮部,作底子的目的,是为了能够画出明暗的素描轮廓。在《夜巡》中,画家通过纯粹的素描方法,以明暗对比塑造物体的立体感已达剑逼真的极限。
在底子上画好素描明暗后,伦勃朗在类似略图的底子层上,使用调色油在暗部涂上半透明色或透明色,从而产生一种视觉灰色,主要目地是为了衬托亮部的效果。具体的做法是,在画面的暗部,他使用多层次的灰黄、红黄、红褐等纯度低的颜色调威尼斯松脂、玛蒂脂和晒稠油的混合配方,在技法上获得半透明颜料和透明色并用的效果,使不透明的颜料在光油透明色中产生流动的效果。
伦勃朗油画的暗部是其作品的基本色调,在他的画中大面积是深暗的部分,这和其他欧洲大师的风格迥异,比如鲁本斯的油画中暗部的部分就比较少,暗部的用色也比较多。但即使伦勃朗在他的油面中使用大量的暗部,他的画面整体效果也没有显得沉闷和昏暗,而是充满活力。原因在于他在中间色调使用上的独特技巧。他先从最鲜明的中间色调棕色和土黄色(拿浦黄)开始,再通过多次强调重点将一部分过度的颜色加深,其间根据需要调入他特制的调色油产生不同效果的透明层次。他的中间色调的颜色使用是逐层覆盖上去的,而不是互相混合的,以至于其效果的新鲜使人以为可能是昨天才画上上的。从作于1654年的《老人像》可以非常清晰地看出伦勃朗在中间色调使用上的成熟与沉稳。
他通常使用不透明色塑造亮色块,用透明的深色来对比出亮部。在亮部的处理上他使用的主要是白色颜料,在画面上,他运用了两种不同的白色一冷色的灰白色和暖色的黄白色,运用两种冷暖对比的白色在画面的亮部通过不同的色彩明度的多层覆盖,十分明显,伦勃朗的原作亮部地方画得很厚。有人曾经说,抓住画中人的鼻子就能将画提起来。经过这种处理,伦勃朗画面的亮色块显得色彩丰富而又和谐统一。其代表作《布商行会的理事们》将宽衣领的冷白色和暖色的肤色毫不费力的融入质感奇妙的衣服黑色中,冷暖不同的亮部在灰黑色的暗部下显得灼灼生辉。
伦勃朗的油画在色彩运用上,遵循于光线统一的原则。亮色块和暗色块的结合,以及各不相同的颜色都从属于这个原则之下。不同于达·芬奇那样,塑造形体是为了追求形体的美,伦勃朗的绘画色彩创造了一种空前绝后的半暗效果,他所追求的是形体的个性。
责任编辑韦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