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术教育主导的中国油画“全盘苏化”

2009-04-29董可木

文艺研究 2009年12期
关键词:全盘美术院校素描

董可木

中国的美术院校,是20世纪初期学习欧洲和日本美术教育的产物。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将原来体制混杂的美术院校,归并为隶属于中央或各个省区的专业学校。从1949年到“文革”前,全国美术院校培养了大批美术人才。事实上,改革开放后中国美术的成绩或局限,都与五六十年代美术发展中的成绩和局限息息相关。

50年代前期,在“苏联的今天就是我们的明天”的想象鼓舞下,中国文艺界掀起了全面学习苏联的热潮。但当时接触到的苏联美术实际上是斯大林“整肃”后的苏联美术。这时期,“社会主义现实主义”成为惟一正确的文艺思想。苏联美术影响最大的领域是当时中国的美术教育。中国按照苏联美术院校的方式改造素描、油画教学,选派留苏学生,聘请苏联专家举办油画、雕塑训练班等,这些举措对中国美术格局的形成有重要的影响。但中国美术家不但模仿苏联美术的创作方式、风格,而且也通过苏联美术间接地学习欧洲美术,这是50年代中国美术借鉴外来艺术的主要渠道。

1953年前后,苏联美术院校学生素描作业成为北京和杭州等地美术院校素描教学的示范作品。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的校刊率先译介《苏联高等美术学校教学大纲》,契斯恰科夫的素描教学方法成为中国美术院校素描教学的纲领。而各地新建的美术院校附中,则将苏联美术教育体制中的基本训练全面贯彻。附中学生写实能力的迅速提高,更坚定了学习苏联美术的信心。50年代中期,是学习苏联美术的关键时期。派遣留苏学生,举办苏联美术作品展览和油画训练班,是这一阶段传播苏联美术的重要举措。留苏学生于50年代后期陆续归国,大都进入美术院校,使美术院校成为推广“苏式美术”的基地。

1953年3月,文化部在北京召开“第一次全国艺术教育座谈会”,对教学强调两点:一是继承与发展民族艺术传统,二是学习苏联的经验。前者以研究的性质在学院内以附设机构或开办培训班为主,后者则直接进入“正规化”的教学体制。因此,1957年以前,中国高等美术院校的教学几乎全盘苏化,课程设置和教材几乎全套搬用,甚至聘请苏联美术家来华直接参与教学。50年代后期至60年代初期,在“苏派美术”模式盛行之后,中国油画教育体系初步形成,以中央美术学院为中心,向全国辐射,其中以艾中信的画室制教学和罗工柳的油画研究班为代表。

1958年后,中苏关系恶化,美术界过分统一的局面也有了缓解,教学上出现了多样化的新局面。1958年,为纠正过于苏化的倾向,文化部提出“社会主义的民族的正规化”口号,致力于建设中国式的社会主义美术教育体制,注重中国民族美术的传统,注重中国画教学的独特性,鼓励探讨西洋画的民族风格。1960年3月,中央美术学院因原拟聘请苏联专家的方案被取消,才决定由留苏归国不久的罗工柳自行主持“油画研究班”,同时在反苏的倾向主导下,开始探讨油画的民族化风格。

我们全面学习苏联的时候,也正是苏联美术界泛滥着虚夸、平庸、单调风格的时候。全盘照搬苏联的绘画教学,给我们的美术教育留下了很多后遗症。雅勃隆斯卡娅在1957年说,她所在的美术学院“与其说是培养艺术家,不如说是传授手艺”,从那儿出来的美术家“没有翅膀,也没有幻想”。

对于苏联美术这种全盘式的接受,确实含有盲目的成分。单纯作为一种表现手法来看,苏联美术的现实主义强调“绝对的忠实”,不允许“有意的夸张”,而是“科学的研究和反映”。这些不尽合乎艺术规律的主张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距离甚远。因此,中国美术曾一度出现了自然主义的倾向。

“全盘苏化”时期,国内的艺术环境比较闭塞,主要以苏联艺术为参照,油画艺术的面貌比较单一,但油画教学的基本训练却比较扎实。应当承认,在当时没有机会接触西方艺术的情况下,学习苏联对加快中国油画艺术的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

责任编辑韦平

猜你喜欢

全盘美术院校素描
初夏素描
武汉素描
全民动员
素描
凡·高的早期素描
浅析《千里之行——中国重点美术院校第六届暨2015届毕业生优秀作品展》中文字图形的表现方式
美术院校大学生健康状况影响因素的研究
专业美术院校计算机教育中网络模块的构建与实践
一子走活全盘棋
坚持典型引路全盘工作皆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