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五指山
2009-04-29嵯峨
嵯 峨
山有多高,水有多高
春节前夕,我们坐中巴车前往五指山下的“五指山避暑山寨”。
经过保亭县城,过了南圣墟,就不断地有同仁喊:“快到了。”门窗紧闭的沉闷车厢里,顿时活跃起来,有人站起,兴致勃勃地看两边的山岭、河流。
从峡谷中往山下流的河流,上游叫万板河,下游叫南圣河。河床狭窄,河水清澈,河床中的细沙及乱石,在车上都能隐约看到。两岸长满高大的樟树、榕树及一丛丛摇弋的山笋。有人问:“这段河水怎么那么混浊?”原来是不长的一段河流,被用石头叠截了几段捞沙子,水拌混了。
这么高的山巅,海拔1000多米,怎么有水源呢?我纳闷中,看到公路的峭壁上,每隔六七米就有一条水流,从岩缝中渗流出。还时不时看到小瀑布,从高山上飞泻下来,处处都见细流涓涓,山泉淙淙。路上矗有:“爱护林木,一亩树林能灌溉10亩农田”的标语牌。啊,山有多高,水有多高,平地上的水,多是山上流下来的山泉,集涓涓细流成大江大河。南渡江和万泉河,其源头都在五指山。
来晚了看不到枫叶红
车子一进入山区,我就睁大双眼,寻觅起一直迴萦在心目中的五指山红枫。
这次到五指山,不少人像我一样,是冲着红枫来的。北京香山的红枫虽然美,但看多了。
“枫树”,有人激动地喊道。是枫树,它连成片,都很高大、挺直,树杆有人腰般粗,一片一片的,从山下到山上,越来越大,越来越密。可惜枫叶已干枯,几乎掉光了,树底下是满满的落叶。剩下不多的零星红叶,已成了黑褐色。同来的保亭县文联主席王培祯告诉我,海南的枫叶叫香枫,它的树脂是香的,也叫三角枫,叶子呈三角形。五指山区的枫树高大,成片,数量多,实为海南一奇。
上五指山最佳季节是六月,夏季这里凉爽极了。看枫叶最佳时间是12月中旬,时枫叶正红,树上红遍,地下红遍,漫山遍野都被枫叶烧红了,“枫叶红于二月花”。
枫叶上结满黑色的、长满长须的果子,果子不能吃。它的花怎么样呢?几位黎胞都说它没有花。没花怎么结果?我想,或许它的花细小,又与叶子同色,看不出来吧。枫树在春天吐芽时,长满手指般大小的昆虫,吃枫叶芽和花,百姓捉来烤吃。他们说很好吃。枫树不是好木料,做箱柜长虫。这也可能是枫树保护得好的原因之一。
气温比海口低7度
山高水寒,我知道这个道理,但海口靠北,五指山区会比海口冷吗?时海口11度,又阴了多天后天气变暖。收拾行李时,妻子翻出大衣,叫带去。我说:“海口都穿不上大衣,五指山用穿大衣?”一句“谢谢你的爱”后拒绝。
谁知,五指山区冷得出乎意料,吃晚饭时,菜端上来,我觉得不像刚炒的那样热,饭也有这个感觉,而一问,真的是刚炒刚煮的,是山区太冷了,使热饭菜急骤冷却。
晚饭后,我们听北大教授做“金融风暴”的报告,只听了半个多小时,我冷得入骨,打起哆嗦。觉得再坐下去,非感冒不可,故虽然报告做得非常精彩,掌声不断,但还是提前回去。回到房间,冲了热水澡,盖上一张棉被和毛毯,床下垫有床垫,还觉得冷,当了一夜“团长”。
翌日起来,大家走出房间晒太阳时,异口同声:“真冷啊。”十几个人感冒了,不停地打喷嚏,占上山人数的30%。而晒了一会儿太阳,还看不见太阳,是大山挡住了它,九点钟以前,只有阳光。冬阳把山头照得金光闪闪。
五指山区的气温,与海口比较相差多少呢?有人说,海拔每高1000米,气温下降6度,我们在约1300多米的地方,气候下降了七八度。这里就是夏天的深夜也得盖被子,真是山高水冷啊!
水满村在哪里呢
上山前,说是住在水满乡。到了宾馆,我们议论开了,这里地图上只标有雅宾村及冲牙口村两个村庄。
水满村在哪里呢?作家龙敏是位同胞,多次到五指山区。他告诉我,这里叫水满乡,不叫水满村,整个五指山西南塶都叫水满乡。水满乡过去叫五指山乡,自从通什市更名为五指山市后,五指山乡被“抢走”了,更名为水满乡。真正的水满村离五指山避暑山寨还有二三十公里。那里有水满上村与水满下村。翌日,有人雇摩托车,自个去了水满村。回来后说,水满村搬迁到山下的平地,黎胞都住上了瓦房,“船形屋”、“金字屋”都成为相片的东西了。
为什么叫水满村呢?龙敏说,虽然有多种讲法,但“水满茶”是较使人信服的一种讲法:过去,水满村长有一种绿茶,泡后清香扑鼻,成为贡品。还有一种讲法,是五指山的水源充足,溪河都是水盈盈的,很满,故名。
五指山是哪五座山呢?龙敏又告诉我说:它由拇指峰、食指峰、中指峰、无名指峰及小指峰组成,我们住在拇指峰下,除了看到“手指”还能看到“指甲”、“指纹”。
一名道公告诉我,水满乡过去连出山的小路都没有,山里外的货物交流,都靠肩挑手提,挑东西进出,8分钱一斤。踩着茅草、灌木出去,茅草、灌木踩过后,又倒了回来。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这里还没有通车,稻谷运不出,几十公里外什统黑一带兵工厂的军工,到这里挑粮出山。兵工裤口都绑上,以防山蚂蟥叮咬。来回一趟得一天。
水满乡现有四五千人,解放前只有五六百人。有说当年汉商用一根针换一头牛,汉商开始很高兴,但他们亏了,换到牛后牵不出去。后来以货物换熊掌及南药。
遗憾见不完说不尽
五指山区的自然资源保护虽然还是可以,但也不乏人为破坏的痕迹。在南圣墟一带,不少山头光秃,还有不少只有稀稀拉拉矮小的林木,种上了玉米、木薯,有些在被破坏了的山头上,种的都是速长的大叶相思树。有些山头被开山采石,留下了一个个大坑,很不协调。
五指山寨宾馆上山路口立有牌子,标明“由此上山”。作协理事万长松曾在这里服役,他说:“上山要几个人在一起,当年有人迷了路,钻不出来,鸣枪也听不见。”
下午,我们爬山,走了十几分钟,沿途看到不少被砍伐留下的大树头,多是珍贵的陆均松,两三个人抱不拢。有些树头还没烂完,砍伐时间约在上世纪七十年代。还有被风刮倒或雷电击死的大树,约占周围大树的10%。有些枯死的大树,直径1米多,有20多米长,横亘大山中。
同我结伴上山的除了王培祯,还有海南省原作协常务副主席冯麟煌、万宁县作协主席曾亚运,他们有的是本地人,有的多次到五指山。
王培祯说:“‘一土仔、二坡叠、三绿楠、四酸枝都是五指山的珍贵树木,现在讲花黎值钱,在当时根本排不上号。”我们找起这些树木,竟一棵也找不到,人类过去破坏了的,正是他们生存所必需的。现在封山育林,砍掉一棵大树要坐多年牢。真是山有多高,愚昧有多高。我们每年数以计亿元的投入,都是要弥补过去破坏造成的损失。
大山养活了一方人
登山,基本是踩着树根上去的,大雨冲走了泥土,却冲不走树根,交错纵横的树根成了阶梯。山上大树之所以没有被大风刮倒,全靠发达的根系,树根多呈三角形,突兀成墙。一棵人腰般粗的大树树根,纵横20多平方米。
爬了约10分钟,看到路上有3座坟墓,墓碑上写着体现走失死去了的“碑文”。
当地黎胞大部分的生活用品,可以在山上找到。山上长满一种叫“箩”的小竹子,只有筷子般大,过去黎胞砍来浸泡泥巴,打扁晒干,然后绑成捆照明。还有一种竹子,阳光在哪里,它往哪里窜,一般都20多米高,有的长到树顶又折下来,黎胞用来夹茅草盖房子,或作绳索。
蓑衣树叶子修长,叶面似抹有油脂,可做蓑衣和笠。薄皮树,一剥树皮成条成片,过去黎胞穿的树皮衣,用它来制作。还有一种木叫“江斧”,作木鞋木屐很轻便。
大山上的生活用品还很多。小溪里有鱼虾,可使盘里有腥;有作菜的木耳、蘑菇、“鹅舌菜”、“革命菜”;野猪、黄猄、山鹿,吃肉又煎油;树木可建房、作锄柄、扁担、犁;漫山遍野的草药可治病养身;石头可以钻木取火。大山养活了一方人。怪不得黎胞们在与世隔绝般的大山里,能一代一代地繁殖下去。他们难在针与盐,难在没医少药,怪不得用一头牛换一根针,用一头猪换一盒万金油。
有关五指山山神
下了山,附近村庄几个小朋友嘻嘻哈哈地走来。有个小姑娘叫阿华,扎着小辫子,拿着山花。她是黎族,但不懂黎话。一个男孩叫阿吉,嘴上有爬树摔下被石头扎伤留下的一个伤疤。
阿华问:“你们上山吗?我们带你们去。”我问:“你能当导游?”她说:“能,我带过3批人上去过。”阿吉说:“我带过6批人上去了。”“带一次多少钱?”“50元。”
我们叫他们带我们到山下别的地方去看,他们带我们去看娘母洞。阿华说:“你给我们一个人10元钱。”说完伸长舌头,捂住眼。
娘母洞在离我们住不远的400多米处,只走了100多米,就不断看到有车厢般大小的石头矗立在路旁。路旁长有很多山稔果,阿华他们叫“姑娘果”。有一个大石碑,周围长满杂草,石碑上长满苔藓,写着“南国夏宫。1985年通什自治州州长王越丰题立”。
到了娘母洞前,一片开阔地上有一块大石头,石头上凿着每个字有脑袋般大的《黎族》诗:“席地闹盘樽,新年结婚日;迎宾卉服美,癸鬼柴门肃;种稻燕山罔,编茅安石灶;随牛远入村,岭半炊烟起。”落款是“咸丰年举人吉大文。”这是一幅黎村婚礼宴席的画图。
娘母洞在一块更大的石头下面,石头上面是一块小岩石,它如黎母山的黎母石一样,都很像人头。洞里供奉着观音菩萨,岩石上写着“心诚则灵”。岩壁上倚着一棵高大挺直的古树。啊,这里就是神庙,或许它是神树,我们拜着。阿华他们拜得更虔诚,还折来野花放在神相前,然后又跳又鼓掌。他们所为,可能是当地黎族的一种习俗。
我们讲起名山的旅游离不开山头、石头、床头后,有人说,吊罗山的山神很灵,据说有个派出所所长进山,他身上带有手枪,却走不出来,大批人上山找,看到他抽的仍没灭的烟头,但就是找不到人,鸣枪也听不到,最后死在山上。黎胞说:“他得罪了山神,信不信由你。”
山寨里的万宁人
走进五指山给我留下深刻印象的还有那里的人。
很多大官要员、文人墨宝来过五指山。元代朝廷派人在这里刻有“大元军马到此”。清朝将领冯子材来过这里,刻有“巨手擎天”的石碑,埋在半山腰。
五指山的曾是著名的“白保乐”地区,冯白驹曾带领琼崖纵队,在这里建立“白保乐”革命根据地,坚持武装斗争二十年红旗不倒。
要离开山寨返回海口时,我同进房间搞卫生的一位中年妇女唠了起来。她是万宁人。又是一个万宁人,服务总台的服务员是万宁人,餐厅的服务员是万宁人,会议室的服务员是万宁人,带班的也是万宁人……这里怎么有这么多万宁人呢?早餐时我问,原来五指山寨宾馆是万宁一老板建的,攀亲带故,携捡乡里,他带来了不少故乡人。该宾馆是盖在五指山区最早的一个宾馆,我不禁佩服万宁人,他们有眼光,有胆量啊,在这里建宾馆也捷足先登,他们慧目识宝。前不久有人来商谈,要他们转让。
上车时,黎族小朋友又出现在我们面前,我鼓励他们要好好读书,读书才有前途。阿华说她学习成绩很好,要考五指山市重点学校,到山外去读书。
车子开出山时,我还回头仰望五指张擎、云雾缭绕的五指山,默默地祈祷黎族同胞的后一代。山高人为峰。刻苦努力,勤奋学习,山外更是一重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