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式摔跤常见运动损伤及防治
2009-04-29隋克晓
隋克晓
1运动损伤产生的原因
1.1热身运动或辅助运动不足
大部分准备活动中单调准备动作的反复练习和枯燥技战术的基本功练习,都会引起运动员注意力不集中、兴奋性不高,达不到肌肉的兴奋值,造成运动骨骼肌的升温效果不好而容易引起训练受伤。
1.2技术动作错误
摔跤技术动作千变万化,要求平时训练中运动员必须具有扎实的基本功。如用力顺序不合理等容易引发运动中受伤。
1.3运动过度造成疲劳
运动负荷安排不合理,在运动员身体较疲劳的情况下进行技术训练最易受伤,也达不到掌握合理技术的目的。技术训练课一般应安排在训练课的前部分进行,此时运动员的体力较充沛。
1.4个人差异
由于古典式摔跤运动的特点,柔韧性和灵敏性较差的运动员易受伤,而个别运动员由于肌肉发展不均衡,造成主动肌与对抗肌收缩不协调,在运动训练中也易引起肌肉拉伤。
2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
腰背、胸肋是古典式摔跤运动损伤的主要部位,这与其专项技术动作有密切关系。膝损伤和关节损伤的发生率较高,主要原因分别为下肢力最较弱和不正确的落地支撑。在损伤部位中,头和躯干发生损伤的机率最高。而下肢、上肢的损伤率最低。肌肉拉伤、劳损、软组织损伤和皮肤挫伤是古典式摔跤运动中最常见的损伤。骨折、脱位等重度损伤发生率却较低,占损伤的比例较小。
3运动损伤的预防措施
运动损伤一旦出现,无论采取何种措施都会对训练比赛造成影响,因此,教练员、运动员、队医应该本着不治已病治未病的原则,主动预防运动损伤。
3.1训练方法要合理,掌握正确的训练方法和运动技术,科学地增加运动量。
摔跤运动是两个人以各种徒手方式,搂、绊、抱、摔、挤、压、滚翻,要求动作灵活主动,全面连贯,运动员有较高的随机应变能力。因此对运动员的力量、速度、耐力、灵敏性及柔韧性方面要求很高。在运动中手、肘经常触及对手,相应地手腕、膝的活动较多。在每个攻守动作中手臂都要参与活动,膝关节的接近和离开对方的活动极为频繁屈伸、转动运动较多。由于手肘、腕和膝关节周围附着的肌肉少而使得力量较小,承受外力的能力也较小。因此在运动训练及比赛前,运动员应多做些专项练习,提高应变能力,各关节的姿势到位可以有效地缓冲,预防运动损伤。
3.2准备活动要充分。
在实际工作中发现,不少运动损伤是由于准备活动不足造成的。因此,在训练前做好准备活动十分必要。准备活动的目的是在训练前或赛前身体机能基础上,采用各种身体练习进一步提高运动中神经系统的兴奋性,使其机能活动适宜于加强集体各器官系统活动的水平。使各部位关节肌肉活动开,预防运动创伤。
3.3注意间隔放松。
在训练中,每组练习后为了更快地消除肌肉疲劳,防止运动损伤,组于组之间的间隔放松非常重要。
3.4加强易损伤部位肌肉力量的练习。
据统计,在运动实践中,肌肉、韧带等软组织的运动损伤最为多见。因此,加强这些易伤部位的肌肉练习,对防止损伤的发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3.5体能训练在先,专项训练在后。
要加强专项技术运动肌群的综合训练,加强具有量化指标的训练,避免训练的单一性。此外,搞好医务监督,遵守训练原则,加强保护,注意选择好训练场地,也是预防运动损伤的重要内容。
4运动损伤后的有效处理
4.1擦伤
如果擦伤部位仅限于皮肤浅层,可用生理盐水对伤口进行清创,然后应用酒精、碘酒、碘伏等药物对损伤区域进行消毒,最后用无菌敷料覆盖伤口表面,3--5日换药一次,直至愈合。在此之前,要保持伤口洁净,不可浸水。
4.2肌肉拉伤和软组织挫伤
一旦出现疼痛反映,应立即停止运动。可在痛点敷上冰块或冷毛巾,应用弹力绷带等物品对损伤处进行加压包扎,以使小血管收缩,减少局部充血、水肿、切忌撵揉按摩及热敷。经冷敷处理24-48h后可开始应用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等治疗。
4.3关节扭伤和关节脱位
关节部位的损伤是较为严重的运动损伤,运动队一般不具备进一步处理的能力,所以在紧急处理后应该及时送往专科医院进行治疗。如果运动队条件有限,且运动员损伤较为轻微,在紧急处理后关节症状得以恢复,也绝不可掉以轻心,应让运动员停止损伤关节的训练,或减少训练量,并密切观察关节部位的变化。如果出现关节反复肿胀疼痛、关节交锁、关节不稳感等不适,都提示有关节半月板软骨和韧带的损伤,应及时送往专科医院就诊。
4.4骨折
因地制宜找木板、塑料扳等坚硬的固定物将肢体骨折部位的上下两个关节进行固定。若怀疑脊柱有骨折者,应让患者平卧在地板上,不可轻易移动,以免引发脊髓损伤:并及时拨打120电话。请专业救护人员将患者转送至医院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