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体校中级以下教练员培训班情况
2009-04-29
为了进一步加强全国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教育培训工作,打造一支适应新形势下体育后备人才培养的高素质体校教练员队伍,根据国家体育总局竞体司的培训计划,由竞体司主办,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协办,浙江省体育局、湖南省体育局、河南省体育局分站承办的“2008年全国各级各类体校中级以下教练员分站培训”于11月27日—12月1日、12月1日-5日、12月8日-12日分别在杭州、株洲、郑州三地举行,参训学员共869人,其中,男学员660名,占76%,女学员209名,占24%;执教项目包括田径、举重、摔跤、柔道、跆拳道、拳击、射击、自行车、击剑、乒羽网、棒垒曲、水上项目、集体球类项目等大部分夏季奥运会项目,也包括少数冬季项目与武术等民族传统项目。经过三站巡回培训,实现了预期培训目标,圆满完成了2008年度基层教练员的培训任务。
一、各级领导高度重视是培训工作顺利完成的基本保障
此次全国体校中级以下教练员分站培训得到了总局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培训前期,竞体司多次与干部培训中心、各省承办单位协调工作,落实培训方案、课程设置、培训资料、讲师聘请、招生程序、通知发布、后勤保障等事宜,为培训班的举办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培训实施过程中,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领导分站前往现场对培训工作做出具体要求,对培训过程进行全程督导;承办单位各级领导非常重视培训筹备工作,其中湖南、河南两站承办单位的主管副局长与分管处长亲临培训现场,对来自各省市培训学员表示热烈欢迎,为培训班接待后勤工作提供了坚实保障。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是此次培训圆满完成的基础。
二、以“更新执教理念”为培训目标符合基层教练员的工作需求
根据各级各类体校基层教练员的工作特点、知识结构与执教能力情况,结合近年来教练员培训积累的经验,通过大量的前期调研,本次培训班的目标定位于“更新执教理念”。基层教练员长期封闭在体校工作,对当前运动训练的动态趋势缺乏了解,训练观念陈旧,方法手段落后。正如吉林某教练员所说,“我执教8年还是第一次参加培训,我训练的基本思路主要是依据我的教练员训练我们的那套……”,思想是行动的指南,教练员认识水平比方法操作能力更为重要,基层教练员不树立先进执教理念,很难为国家输送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优秀苗子。基于此,此次培训紧紧围绕业余训练教练员的执教理念,对培训内容、教学方法、培训形式、讲师遴选与培训实施进行了系统设计,充分重视培训教学中的各个关节,一切从更新基层教练员“执教理念”的角度出发,确保培训目标的实现。从培训后学员的反馈意见与调研结果来看,基本上达到了预定的培训目标。
三、以业训中的重点问题为培训内容符合基层教练员的工作特点
为了在有限的学时内达成预定培训目标,按照总局竞体司要求,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对培训内容进行了精选与设置,针对业余训练教练员的工作对象与特点,从专家库中遴选了理论功底深厚、扎根备战一线的国内顶尖专家与学者进行授课,紧靠业余训练需要解决的重点问题,具体安排了《青少年协调能力训练》、《青少年身体素质与技术训练》、《青少年运动员心理训练》、《青少年训练科学选材》、《执教理念与差异应对》、《现代竞技运动训练发展与创新》等6个专题讲座;每个专题讲座后都专门安排了专家答疑的环节,专家就学员提出的理论与实践问题进行现场解答,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研修与学习,基本上达成了预期培训目标。正如山西大同体校的一名教练员所说,此次培训改造了知识结构,开阔了眼界和视野,有效地更新了我的执教理念。
四、以集中培训与信息服务相结合的培训方式能有效地提高培训效率
针对此次培训时间紧、学员多、项目杂的特点,培训方法以专题讲座为主,课堂讲授是本次培训的主要教学方法,负责专题讲座的讲师都是国内相关领域的顶级专家,具备深厚的理论功底、实践经验与讲课技巧,在传授训练思想与方法的同时还为学员们提供了面对面的交流机会,加深了教练员对理念问题与实践操作的理解与把握。此次培训规模较大,有的班次学员超过300人。事实表明,对于人员较多的大型培训,专题讲座法取得了比较满意的教学效果。此次培训前,竞体司制定了专门的培训资料,培训结束后各承办单位负责将授课录像制成光盘,资料与光盘人手一套,培训学员回到工作岗位后,将利用这些资料给本单位或体校的其余教练员进行再次培训,向没参加培训的教练员传达本次培训的相关内容。通过这种集中培训与再次培训相结合的方式,能使一次性的集中培训在空间拓展、在时间上延伸,使本次培训信息能覆盖到全国各级各类体校大部分教练员,有利于培训效益的提高。
五、管办分离的管理模式能进一步整合培训资源
结合近年取得的培训经验,竞体司对培训管理模式进行了创新,竞体司负责制定培训长远规划、年度培训计划与培训质量的监督,同时通过“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教练员培训标准对体校培训工作进行监管与督促。培训教学工作由拥有多年培训经验、优质培训资源与管理技术的总局干部培训中心负责,进一步提高培训的专业化水准。后勤保障工作由各承办单位负责。三位一体的管理模式分工明确、职责分明,管理模式上的创新能整合更为优质的培训资源为教练员培训服务,能充分利用地方体育局的资源来为培训服务,同时也为承办单位提供就近的培训资源,真正实现资源共享,效益双赢。
六、培训建议
调查显示,教练员对本次培训的满意度普遍较高,但有少数学员提出要进一步加大训练方法与手段的课时量,延长培训时间等意见。为了满足教练员的多层次需求,进一步提高培训质量,对今后培训提出如下建议:
1、进一步加强培训制度化建设。尽快出台《全国各级各类体校教练员培训管理办法》,并与“国家高水平体育后备人才基地”认定中培训要求、参赛资格、奖金、晋职、任职资格等方面挂钩,并制定体校教练员继续教育配套政策,强化后备人才处对体校教练员培训工作的监管力度。
2、进一步创新管理模式。依托国家体育总局干部培训中心专业化培训平台,根据运动项目的区域布局特点,在全国设立若干体校教练员培训基地,委托培训中心对基地培训工作进行检查、评估、监督、指导与管理。
3、进一步创新培训模式。扩大培训规模,增大培训覆盖面,加强培训系统性,适当延长培训学时,强化教练员培训的数量标准。逐渐实行分项群或分项目培训模式、保证培训的高质量,建议增加培训班次,控制课堂人数,适当调整理论与实践学时比例,逐渐增加操作实践性课程,丰富信息沟通渠道。
4、加强培训教材研发。加强培训教材研发,专门编写适合基层教练员工作特点的培训教材,加强教学案例库建设,开发音像光盘,网络资源等多样化教材资料。
5、加强专家库建设。建立教练员培训班讲师库,实行讲师遴选制度,建立讲师薪酬激励机制,不断提高讲师教学水平。
6、加大对西部教练员培训力度。在培训及调查过程中了解到西部省市从事业余训练的初级教练员基础比较薄弱。建议由总局单独组织专家对西部初级教练员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