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白菜三种病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措施

2009-04-29王洪彦刘维维

吉林蔬菜 2009年4期
关键词:芥菜分生孢子喷药

王洪彦 刘维维

1白菜霜霉病

该病为真菌性病害。白菜霜霉病是十字花科蔬菜的主要病害之一,全国各地都有发生。农民称之为“黄炸叶”、“霜叶”、“枝干”等,采种株的茎顶及花梗染病变畸形,农民称其为“龙头拐”,主要危害白菜、青菜、萝卜、油菜、甘蓝、芥菜等。白菜整个生育期均可感染该病,尤其是苗期和包心期较易感病。发病条件适宜时,该病来势猛,蔓延快,故农业科技人员和菜农对掌握该病的发生危害特点及其防治显得尤为重要。

1.1发病症状:从苗期到种株开花到结荚期均可发病,主要危害子叶、真叶、花及种荚。苗期发病致子叶或嫩茎变黄枯死,成株期发病多于叶背面,初生水浸状斑点,水浸状斑点在湿度大或有露水时长出白色霉状物(似盐霜状)或形成多角形病斑。发病重时,病斑增多相连,使叶片变黄干枯,受害叶片大多从边叶向内叶发展,发病重的植株不能包心。采种株的茎顶及花梗染病后,多畸形,种荚染病也会导致不同程度的变形,表面生白色霉状物,结实不良。

1.2病原菌:病原菌为寄生霜霉或芸薹霜霉,属鞭毛菌亚门真菌。菌丝无色,不具隔膜,蔓延于细胞间,靠吸器伸入细胞里吸收水分和营养,吸器圆形至梨形或棍棒状。从菌丝上长出的孢囊梗自气孔伸出,单生或2~4根束生,无色,无分隔,主干基部稍膨大,作重复的两叉分枝,顶端2~5次分枝,全长154.5~515微米,主轴和分枝成锐角,顶端的小梗尖锐、弯曲,每端长一个孢子囊。孢子囊无色,单胞,长圆形至卵圆形,大小(19.8~30.9)微米×(18~28)微米,萌发时多从侧面产生芽管,不形成游动孢子,卵孢子球形,单胞,黄褐色,表面光滑,大小27.9-45.3微米,卵球直径12.4-27.5微米,胞壁厚,表面皱缩或光滑,抗逆性强,条件适宜时,可直接产生芽管进行侵染。该菌系寄生菌,只能在活体上存活。且具明显生理分化现象。

我国十字花科霜霉菌分芸薹属、萝卜属和芥菜属3个变种,主要区别是各自侵染能力不同。芸薹属变种对该属侵染力强,对萝卜侵染力弱,不易侵染芥菜;萝卜属变种对萝卜侵染力强,对芸薹属植物侵染力弱,不侵染芥菜;芥菜属变种,只侵染芥菜,不侵染其他十字花科植物。在芸薹属变种中,据致病性差异又分为3个生理小种,即白菜型、甘蓝型和芥菜型。白菜型主要侵染大白菜、小白菜、油菜、青菜、芥菜、芜菁菜等,对甘蓝侵染能力弱。甘蓝型主要侵染甘蓝、花椰菜,虽能侵染白菜、油菜、芥菜、芜菁,但致病力弱。芥菜型霜霉菌,主要侵染芥菜,对甘蓝侵染力不强,但有些芥菜型霜霉菌却能侵染大白菜、小白菜、油菜等。霜霉菌产生孢子囊最适温度8-12%,孢子囊萌发适温7-13℃,最高25%,最低3℃,侵染适温16℃,菌丝在植株体内生长发育最适温度20~24℃;卵孢子在10~15℃,相对湿度70%~75%条件下易形成。

1.3发病特点:病菌在土壤中越冬或者是混在种子上传播,主要以孢子囊及游动孢子借气流或雨水传播侵染。平均气温是在16℃左右易发病流行,高湿多雨利于发病。白菜苗期子叶易感病,真叶较抗病。菜株叶片开始衰老进入感病阶段,多在生长中后期发病。此外,天气多露、多雾也有利于病菌侵入。

1.4防治方法

1.4.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3%的25%甲霜灵可湿性粉剂,或重量0.4%的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拌种。

1.4.2农业措施:选育抗病良种。清除病残体和深翻晒垡,深沟窄厢栽培,适期早播,错开感病高峰期,加强土、肥、水管理。

1.4.3药剂防治:出现中心发病株时应及时喷药保护,老叶背面也应喷到。阴雨天应隔5.7天后再继续喷药。每667平方米每次使用20%丙硫多菌灵悬浮剂(施宝灵)75-100克,一般加水100千克,相当于稀释1 000-1 300倍液进行喷雾,一般间隔5~7天喷药1次,共喷2次药。每667平方米每次使用1.5亿活孢子/克木霉菌可湿性粉剂(快杀菌、特立克)200~300克加水稀释,共配制药液量60千克进行喷雾,每隔7天喷1次药,连续喷药3次,对霜霉病有一定的防效,对人、畜和作物安全。常用药剂还有60%灭克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40%三乙膦酸铝可湿性粉剂150-2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倍液,72.2%普力克水剂600~8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8%甲霜灵锰锌可湿性粉剂500倍液,69%安克锰锌可湿性粉剂1000倍液,70%安泰生可湿性粉剂600倍液等。

2白菜白斑病

该病是由真菌引起的。

2.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叶片上散生灰褐色细小斑点,后渐扩大呈圆形病斑,病斑中部渐变为灰白色,边缘有淡黄绿色晕圈。潮湿时病斑背面生一层淡淡的灰霉,后期病斑呈白色半透明薄纸状,易破裂穿孔。严重时许多病斑连成一片,引起叶片干枯死亡。

2.2病原菌:病原菌为白斑小尾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分生孢子梗束生,3-20根一束,由气孔伸出,元色,正直或弯曲,短小,顶端圆截形,大小(7.0-17.5)微米×(2.5-3.25)微米,其上着生一个分生孢子。分生孢子线形,无色透明,基部稍膨大,圆形,顶端稍尖,分生孢子直或稍弯曲,具1-4个横隔膜。子坐近无色至榄褐色。该菌在PDA培养基上只长菌丝,不长孢子。子囊坐直径9-110微米;子囊(50-60)微米×(7~9)微米;子囊孢子纺锤形或圆筒形,黄色,具3个隔,大小(18~22)微米×(3-4.25)微米。该病原菌除危害白菜类蔬菜外,还侵染萝卜、芥菜、芜菁等。

2.3发病特点:病原菌在病叶中或种子上越冬,随风雨传播。该病属低温型病害。北方从8月中下旬开始,9月份为发病盛期。植株生长衰弱易发病。

2.4防治方法

2.4.1种子处理:在50℃温水浸种20分钟,然后移入冷水中冷却,晾后播种。

2.4.2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与非十字花科蔬菜隔年轮作;清沟沥水;适期播种,增施有机肥;收获后及时清除田间病残体。

2.4.3药剂防治:发病初期喷药,常用药剂有多·福50%可湿性粉剂600-800倍液,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600倍液,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400-500倍液,40%多·硫悬浮剂800倍液,50%多霉灵可湿性粉剂800倍液,65%万霉灵可湿性粉剂1 000倍液,50%苯菌灵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每隔15天左右防治1次,连续防治2~3次。

3白菜黑斑病

白菜黑斑病又称黑霉病.为真菌性病害÷各地均有发生。

3.1发病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及叶柄,有时也危害化梗和种荚。外层老叶先发病,病尉圆形,灰褐色或黑襊褐色,有同心轮纹,病斑边缘有黄色晕环,高温、高湿时病部易穿孔,潮湿时病斑上生有一层黑老霉。发病重时叶片变黄干枯;茎和叶片柄上的病斑呈纵条形。呈暗褐色条状凹陷,生有黑霉。

3.2病原菌:病原菌为链格孢,属半知菌亚真菌。该菌分生孢子梗橄榄褐色,不常分枝。分生孢子单生,孢身具5-12个横隔膜,若干纵隔膜,灰榄褐色,大小(33~147)微米×(9-33)微米,喙具1-6个横隔膜,大小(27-111)微米×(4.9—7-4)微米,孢身至喙渐细。此外,某些季节或地区还可见到甘蓝链格孢及萝h链格孢。甘蓝链格孢主要危害白菜叶片,萝卜链格孢危害白菜种荚,因其要求温度偏高多发生在夏季。白菜黑斑病近年危害呈上升趋势,成为白菜生产上的重要病害。该菌可在0-35℃的温度下生长发育,适温17-25℃分生孢子萌发适温20-25℃;菌丝和分生孢子48℃经5分钟致死,适应pH3.6~9.6,最适pH6.6。

3.3发病特点:病原菌在病残体上、土壤中、采种株上或种子上越冬,借风雨传播。多雨高湿、温度偏低,发病早而重。温度11~24℃,相对湿度为72%-85%时,白菜易发病。

3.4防治方法

3.4.1种子处理:用种子重量0.4%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或种子重量0.2%~0.3%的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拌种。也可以播种前将种子用50℃温水浸泡25分钟,冷却晾干后播种。

3.4.2农业措施:选用抗病品种;实行轮作;施足基肥,增施磷、钾肥。

3.4.3药剂防治:在发病初期开始茎叶喷雾,每667平方米每次用50%乙烯菌核利干悬浮剂(农利灵)75~100克,一般加水100千克,相当于稀释1 000~1 300倍液,间隔7-10天喷1次药,共喷药3-4次。常用药剂还有75%百菌清可湿性粉剂500-600倍液,80%喷克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40%乙,扑可湿性粉剂400倍液,50%双扑可湿性粉剂800倍液。

猜你喜欢

芥菜分生孢子喷药
基于PLC 果树喷药机控制系统设计
油松枯梢病菌孢子萌发率测定方法探索
不同芥菜品种(系)对镉胁迫的响应
果树喷药巧时期
某农用型无人直升机喷药系统设计与实现
油松枯梢病菌分生孢子器诱导方法探索
微波辐射-溶剂回流法提取/HPLC法测定倒提壶中天芥菜碱与毛果天芥菜碱的含量
香梨树腐烂病菌分生孢子获取方法及萌发条件的研究
大豆自然侵染条件下Phomopsis longicolla的β分生孢子产生
种子在黑暗中能发芽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