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古振头,木牌坊

2009-04-29郭文岭

当代人 2009年4期
关键词:关帝庙牌坊庙会

郭文岭

寻访古振头木牌坊的计划,已在心中埋藏很久。

某个仲秋的早晨,我为自己的旧单车充好气、掸过尘,然后与它一起开始本次私人旅行。

阳光不是很好,轻霾笼罩的景物,看起来有些呆板沉闷。不过,这样的天气,正适宜一个都市行者,穿越繁华喧嚣,去寻找一些行将湮没的历史碎影。

单车驶过民心河,沿红旗大街一路南行,约莫10分钟光景,至槐安路口。两路交汇地带,商铺林立,高楼耸峙,一派繁华。石家庄城中古镇——振头,而今正融合于这崭新的城市肌体之中。如果不留心找寻,很难发现,开阔的槐安路北侧,还藏着农耕文明的旧痕。

(一)

为方便问路,进入槐安路向西,我便推车步行。

早晨八点多钟,路上行人不多,街边的店铺多数还落着锁。幸好,第一个巷口有个卖吊炉烧饼的,正在侍弄炉火。问去木牌坊怎么走?烧饼师傅连忙停下手中的活计,热情地告诉我,向西第三个同样的路口往里便是。见我认真点头致谢,师傅一乐:“木牌坊、关帝庙,这在振头太有名了,你问三岁小孩都知道。”

烧饼师傅所说的路,其实是一条一条沟通城市主干道的小南北街,有名字,分别叫做振头一街、二街、三街……不算宽,但也足以通过客车货车。这些街,把振头分割成更小的单元。街里,是一排又一排的二层小楼,小楼各自有独立的院落,森严的大铁门,门外,有与街相通的胡同。这些有点像城堡的小楼,是上世纪90年代时兴过的城中村新民居。

第三街,有点与众不同。街浅浅的,几十米外矗立着的木牌坊,站在街口一抬头便能看到全貌,雕梁画栋,飞檐斗拱,端庄肃穆。

几千年文明古国,建造的牌坊形形色色,不计其数。但在北方,保存完好的古牌坊已经少见。而其中的木结构牌坊,则更加稀罕。

振头木牌坊,建于明嘉靖年间,至今已有400多年历史。史料记载,当时是作为关帝庙的旌表而修,名曰“忠义牌坊”。木牌坊,是振头人的俗称。

走到切近,南向坊额横匾上四个蓝底金字“浩然正气”赫然在目。额匾之下,是一幅琉璃浮雕“五虎上将图”,刘备居中略高,关羽、张飞分列两侧次之,周仓、关平居下,人物造像姿态迥异。只可惜,不知道什么年代,什么原因,人物的头全被“砍”掉,而今其音容笑貌只能凭借想象了。“五虎上将图”之下为下额坊,缠枝图案镶边的琉璃面砖上“崇宁真君庙”5个金字浑厚饱满。下额坊两端,各有龙凤缠枝莲琉璃浮雕。

据村民介绍,木牌坊400年来经历了无数劫难,改革开放后重新立起来,以柱子固定了。现在的木牌坊,每一面边柱上戗护着四根青坊柱,另夹护着四尊两米来高的抱鼓石花柱。门柱上戗护的是红漆剥落的木质圆柱,细看,底部已有腐败的迹象,为保护起见,加了铁箍。两根朱漆柱子之间分立方型石柱四根,镌刻着两副楹联:匹马过关雄风逞北魏,单刀赴会英气震东吴;义勇振纲常心存蜀汉,威风吞吴魏目无孙曹。

牌坊的阴面,人物及各种装饰图案与阳面相同。额坊横匾书“山西夫子”,下额坊题“义勇武安王”,四根石柱上也有两副楹联。

太阳渐渐升高,轻霾散尽。明亮的阳光下,我轻轻退身仔细端详眼前的木牌坊。

与南方巍峨、宏大的古石坊,特别是极具代表性的徽州棠樾牌坊群相比,振头木牌坊可谓端秀精巧。最见中国传统建筑艺术特色的,是它的四柱三间两楼琉璃顶。顶上琉璃瓦皆为深绿色,檐部瓦当一律饕餮图案,正脊筒上饰以金色牡丹雕塑,而侧脊每一块瓦当上都驮着一尊威风凛凛的琉璃狮子。金碧辉煌的龙头、凶恶的兽吻,还有庞统、韩信、周瑜、罗成等人物故事瓦体雕塑,被巧妙安置在顶部、飞檐,形成对称呼应的格局。整座建筑设计紧致而繁复,给人以整肃和谐之美,而每一个细节的处理,又因多变化而富余灵动的神韵。

那些斗拱已经陈旧,尘埃渗透到木纹里;彩绘的漆层新老杂陈,但相互衔接并不显突兀。风铃也老了,褐红的锈迹密不通风。而那些尘埃、那些斑驳、那些锈迹,就像时光泛起的涟漪,不能不使人心有所动、心有所感。

无风,所以那些古旧的风铃就那么安静地悬在空中;风起的时候,不知道它们是否尚能悠扬地响起?

振头木牌坊,其精微之处还有那些狮子。如果说顶上的琉璃狮子整齐如一,呼应着一种肃穆的建筑气氛,那么,地上部分的石头狮子就称得神态各异、栩栩如生了。

有16个石狮子蹲坐于望柱之上,或踩绣球,或执圆鼓,憨、玩、威、猛、嘻、笑,各个不同。这望柱是白色石栏板的一部分。石栏板围绕在木牌坊四周,担负着某种戒守的任务。栏板有的已经破碎,但上面雕刻的缠枝花纹依然清晰;它共设望柱16根,南北各6,东西各4个。

最有趣味的,是牌坊四角护柱旁4块石抱鼓上的狮子石雕,共有8组;每两组在一块抱鼓石上,一上一下,下面一组大狮子的背上、怀里、脚下还偎着小狮,大狮安详,小狮活泼。细算下来,整个牌坊应有石雕狮子36个,现存35个,雕刻细腻,刀法纯熟,巧夺天工。阴面石栏板一根望柱上,只剩下了狮子的基部,原有的狮子已经行踪渺渺。

正当我盯着空空的狮子基座而惆怅的时候,一大一小两个虎头虎脑的男孩子从一个胡同跑了来,小的就坐到了空的基座上,大的则绕着弟弟雀跃,一会儿逗逗弟弟,一会儿摸摸旁边一个望柱上的狮子。我说为什么一些狮子的头怎么那般光滑,原来是经常“享受”抚摩的缘故。也不断有其他玩耍的孩童从牌坊底下飞跑而过,或在柱子间逗留嬉闹,抚摩戏弄那些已经溜光可鉴的狮子头。

有一辆掏粪车开过来,停在牌坊东侧,清理旁边的粪池;粪池之南,是村里的公共厕所。厕所和粪池的气味一直冲出来,氤氲在木牌坊广场上。

(二)

木牌坊北向十余米,是关帝庙。山门连着院墙,院墙外,有几块凌乱躺在地上的断碑。三五悠闲的中老年人,在碑上铺块报纸或花布坐垫,享受阳光、闲聊。向他们打问牌坊和庙的故事,多能说上十言八语的,细问,则语焉不详。60多岁的张先生告诉我,经常有人来拍牌坊的照片,也问东问西的,好像庙里的道士懂的不少。

其实,关帝庙的历史比木牌坊古远得多。没有关帝庙,也不会在后来突兀地竖起个牌坊。相传,振头关帝庙始建于宋朝,原名“三义祠”,也称“崇宁真君庙”。数百年来,关帝庙有过多次兴衰,明嘉靖三十九年(1560),清顺治十五年(1658)、康熙四十一年(1702)、雍正六年(1728)以及1989年都有大规模的修葺。庙里建筑规模最宏大的时候,有山门、钟鼓楼、帝君阁、结义殿,还有多间东西配殿。清嘉庆二十四年(1819),庙中还开办了义学。到民国末,庙里的建筑毁灭殆尽,现在的山门、帝君阁、结义殿都是上世纪后期重修。只有连接主体建筑之间的大块砖、石甬道,年代悠久,透着沧桑。

有庙,必有庙会。振头关帝庙庙会,在石家庄市的城中村里名头十分响亮,庙会之期为每年农历五月十三和九月十三。

古时,庙会上最重要的庙事活动就是“送关帝云游四海”。庙会前,工匠们扎好纸扎船和马。纸马有关帝的红马,张飞的黑马,刘备和赵云各一匹白马。船和马都如真的一般大小。庙会期间,专人负责关照这些船和马。到庙会最后一天,举行隆重的送行仪式,最前面是彩旗仪仗,由锣鼓开道,刘关张赵四位神仙骑的高头大马紧随其后,马队后面两个“船夫”,抬着大铁壶,往道上洒水,表示河流,四个盛装的年轻女子划动彩船,最后是一队唱经打扇鼓的秧歌队,浩浩荡荡从关帝庙经过木牌坊,直至太平桥(已经不存在)。在桥上,烧掉马匹,点燃船上的草料和盘缠。整个过程庄重而热烈,十里八乡赶来看热闹的人摩肩接踵,许多善男信女将黄表、草料抛向船内祈福求祥。

庙会期间,关帝庙附近的街道上十分热闹。卖小吃的,卖水果的,卖杂货的,锔锅的,剃头的,耍把戏的,算卦测字的,五行八业,会聚于此。振头村民,更是跟过节一般,把聘到外头的闺女接回来,把外村的亲戚请过来,结结实实忙活好几天。

新中国成立后,振头庙会停办了很长一个时期。后经政府部门批准,恢复了每年两次的传统庙会。为弘扬道教文化,自1993年振头关帝庙正式归属河北省道教协会直接管理,庙会活动则由管委会负责。

但不管归属如何,关帝庙初始为振头先民集资修建,后来多次大修都是乡人公议,因此世代振头人对庙凝铸了很深情愫。它基于信仰,又超越信仰,成为融化在血脉中一种难以叙说的东西。从某种意义上,关帝庙、木牌坊已经成为古振头一个最重要的文化符号。

我在庙里从南到北,又从北到南,一座建筑一座建筑地看过。庙里的道士,年轻的,年长的,都很善意地微笑着向我点头。帝君阁门口,安放着两张老式桌子,一位长髯道长低头在黄纸上描画着一些符号和文字,两位老年妇女很随意地坐在蒲团上与另一位道士聊天。看样子,两个妇女都是善信者,与道士们十分熟稔。将近中午,她们站起身,在屁股上胡乱拍打了两下似是掸尘的样子,说是要回家吃饭了。后来我问过道长,她们就是振头村民。道长说,村里的人跟他们相处得就跟邻居一样。遇到香客多的时候,还会帮着管理香炉、烧黄表纸什么的。再问道长忙什么,他说在为庙会做准备,并指指身后墙上贴的“道讯”。我看一下手机日历,9月29日,正是农历九月初一,过不了几天,振头庙会就要举办了。

当我向道长告辞的时候,他热心邀请我庙会时再来。只可惜,那段时间俗务繁杂,没能再去拜访木牌坊和关帝

庙。

(三)

振头修庙起牌坊的故事,上年纪的村民都津津乐道,但那桩桩件件的往事,能说全说准的人,已经没有了。老振头人得意的,还有振头大集,兴了400多年,也在城市改造拓展中彻底消失了。

记得十几年前,我在省会二环边上居住的时候,还赶过振头年集。十冬腊月,滴水成冰,但集市却红火非凡,从西二环口到红旗大街,整条苍安路被摊档、人流拥堵着,似一口沸沸扬扬硕大无边的热锅,年味就在这口锅里咕嘟咕嘟煮着,冒着欢快的泡泡。可惜,那时候,我还不知道一个看似平常的农村大集背后,却有着那么多的承载、那么深的历史底色。

振头村原名“镇头”,村史可以追溯到隋朝,至今已有1400余年的历史了。村子原来有条河,叫太平河。隋开皇六年,迁石邑万夏村在现振头村北,形成石邑新城。石邑南关,依太平河建码头,客货云集,形成村镇,取名镇头。辛亥革命后改“镇头”为“振头”,意为“振兴中华”,又可避免“镇头镇”的镇字重复使用。据《获鹿县志》记载:镇头为镇头社,辖二十四个自然村(含今休门)。

在街里与年轻人搭讪,发现他们对振头的历史知之不多。问是否知道,按照城市新规划,振头还要拆建?答曰:只要补偿合适,怎么规划是市里的事。还是那些老人,期待着把木牌坊、关帝庙留下来,建成未来的牌坊公园。(责编:孙达)

猜你喜欢

关帝庙牌坊庙会
丰碑与牌坊祥云县王家庄
福建东山关帝庙
元宵节,逛庙会
浅析拉萨关帝庙修建的历史背景
丰都庙会
宝顶架香庙会
运城解州关帝庙牌坊掠影
洋庙会写趣
4300吨挤压机牌坊安装
荥阳关帝庙遗址发掘记 檀山里3000年前的寂静聚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