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共生理论的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研究
2009-04-29陈学强刘潇杨超
陈学强 刘 潇 杨 超
[摘要]随着北部湾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区域协作已经成为普遍关注的焦点,区域旅游竞合发展也成为了各地旅游产业发展的必然要求。文章借鉴共生理论的思维、方法,对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模式进行初步探讨。
[关键词]共生理论;区域旅游竞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
[基金项目]广西教育厅2007年研究生创新项目“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圈的竞合发展模式研究”,项目编号:2007105931202-M007
[作者简介]陈学强,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级研究生,研究方向:旅游资源开发与管理,广西南宁,530004;刘潇,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杨超,广西大学商学院旅游管理专业2006级研究生。广西南宁。530004
[中图分类号]F590.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5-0079—0003
一、共生理论的内涵及其在旅游中的应用
(一)共生的内函
“共生”(Symbiosis)一词来源于希腊语,最早源于生物学,由德国真菌学家德贝里(Anton de Bary)在1879年提出,意指“不同种属的生物按某种物质联系共同生活”。20世纪50年代以后,共生思想渗透到社会诸多领域。从一般意义上讲,共生指共生单元之间,在一定的共生环境中按某种共生模式形成的关系。它由共生单元、共生模式和共生环境三要素构成。共生既具有自组织过程的一般特征,又具有共生过程的独特个性。它不是共生单元之间的相互排斥,而是在相互激励中共同合作进化。共存共荣是共生的深刻本质,但共生并不排除竞争,它不是自身性质和状态的摒弃,而是通过合作性竞争实现单元之间的相互合作和相互促进。这种竞争是通过共生单元内部结构和功能的创新以及共生单元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
(二)共生理论在旅游业中的应用
旅游“共生”是指在旅游市场环境中旅游地之间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互赢,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任何单个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的最大利益。其本质就是合作竞争思想的旅游延伸。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竞争,以合为主,促进对称性兼容和一体化互惠共生,实现旅游个体或组织经济效益的提高、规模的扩大和范围的扩张。但也并不排除竞争,不摒弃自身性质和状态。这种竞争是通过参与共生的各旅游地内部结构和功能创新以及它们之间功能的重新分工定位和合作实现的。
(三)对称互惠共生是区域旅游竞合理想模式
“对称互惠共生”是共生系统进化的基本方向和根本法则,是区域旅游竞合理想行为模式。对称互惠共生状态可以达到帕累托最优,同时也是最佳激励兼容状态或最佳资源配置状态。具体地说,就是区域旅游地在承认竞争和利益冲突的前提下,在强调差别化战略的同时,主张将局部的对立变成更大空间的共存,着眼于发展和保护共同优势,强调从竞争中产生新的、创造性的伙伴关系,扩大各自的共享领域,通过内部结构的重组和功能的创新,重新塑造独特、不易模仿的战略资源和竞争能力。强调通过利益的共享和义务的共担,在市场这一共生界面中共同进化、共同发展、共同适应,寻求双方或多方的共存共享和互惠共赢,构筑一个统一和谐的整体,从而获得任何单个一方无法达到的高水平和整体的最大利益。
二、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条件分析
(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概况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主要是指广西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市所辖的行政区域为组成部分,同时包括玉林和崇左两市的交通和物流体系,整个经济区面积7.27万平方公里,占广西土地面积的30.7%,海域总面积达12.93万平方公里,区域内人口2053万人,约占广西区总人口的42%。2008年1月16日,国家批准实施《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开放开发正式纳入国家战略,迈上了新的历史起点。
(二)区域旅游竞合条件
1旅游资源种类多、品位高
根据最新的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中的旅游资源类型体系,并在对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旅游资源进行调查和大量资料收集的基础上进行了分析、归类。据不完全统计,北部湾(广西)经济区旅游资源共划分为地文景观、水域风光、生物景观、天象与气候景观、遗址遗迹、建筑与设施、旅游商品、人文活动等8大主类、29种亚类、97个基本类型。其中具有代表性的景区有:南宁青秀山风景区、嘉和城景区,北海的银滩,钦州的三娘湾旅游区,防城港的十万大山,崇左的德天大瀑布以及玉林的云天文化城等。可见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资源丰富、品位高。
2旅游地之间距离较近,交通条件良好
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城市之间区域分布较为集中,空间接近,便于旅游目的地之间的优势互补、资源的共享、市场共拓。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的港口、公路、铁路、航空和海运等交通运输网络建设已初具规模,为各项旅游活动的顺利开展提供了必要的交通条件,并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区域旅游环线。可以看出,经济区内以南宁市为交通枢纽,都有通往其他城市的高速公路和铁路。纵横交错的交通干线以及南宁、北海的航空航线都为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竞合提供了交通上的便利。
3资源差异较大,拥有各自不同的特色旅游产品
资源差异是旅游目的地之间合作的基础。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内6城市旅游产品定位有所不同,每个城市都具有各自特色的旅游产品。可见,经济区内旅游目的地旅游产品同质化竞争较小,有利于联合开拓市场、联合促销等,便于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区域旅游的协同发展。
4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旅游联盟体的成立
2007年6月21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4+2”城市旅游联盟体第一次联席会议在南宁召开。南宁、北海、钦州、防城港、玉林、崇左6城市签署了第一次联席会议备忘录,本着“资源共享、线路共建、市场共拓、客源互派、信息互通、互利互惠、相互带动、多方共赢”的原则,建立旅游联合发展机制。“4+2”城市旅游联盟体策划联盟体旅游主题形象,在旅游宣传上,6城市相互在旅游饭店、车站等场所投放旅游宣传资料,通过网络开展联合宣传,建立网页链接,针对越南、俄罗斯,以及国内的华东、华北、港澳台等重点旅游客源市场,6城市将开展联合旅游促销工作,进行联盟体捆绑式整体宣传,扩大联盟体旅游精品线路在国内外旅游市场的影响。
三、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竞合模式的构建
实现区域旅游对称互惠共生是一个逐步完善、逐步发展的过程,其中存在着由旅游发展地区对相对落后地区的屏蔽阶段、旅游落后地区寄生于发展地区,逐步提升到两方相互依存发展的共生,到最后实现区域旅游的多赢发展局面。
(一)优化旅游功能分区
根据广西北部湾经济区行政区划、资源特点和交通结构,可把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分为中、东、西三个旅游区,即中部“金三角”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东部商务会展生态绿城宗教文化旅游区、西部沿边生态旅游区。
中部“金三角”滨海休闲度假旅游区:包括钦州、北海、防城港及所属(市)县。该区是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旅游发展的核心,旅游资源最丰富、特色最鲜明、最具吸引力,但三市同时存在旅游资源、旅游产品雷同的情况,总体发展思路是错位竞争。
东部商务会展生态绿城宗教文化旅游区:包括南宁、玉林及所属(市)县,重点依托中国一东盟博览会、玉博会等知名品牌,积极拓展会展商务旅游市场;同时以南宁城市特色为核心、以玉林云天文化城为标志,大力发展生态绿城旅游、宗教文化旅游。
西部沿边生态旅游区:包括南宁、崇左及所属(市)县,重点依托德天跨国大瀑布、宁明花山岩画、凭祥友谊关与浦寨等边贸市场,重点打造生态旅游品牌、跨国旅游品牌、民族风情旅游品牌、两个红色旅游品牌(主要产品是邓小平、胡志明足迹游),重点建设完善对外交通、瀑布引水、口岸配套、边贸集市、边关文化等方面。
(二)整合特色旅游资源
区域旅游资源整合是利用、优化与重组现存的旅游资源,提高资源利用率,实现旅游产品的深度开发,协同、放大区域旅游的吸引力,达到旅游资源单体无法达到的效果。
滨海休闲度假游:包括北海银滩、涠洲岛,钦州的七十二泾、三娘湾,防城港的江山半岛及东兴的京族三岛等,形成了广西滨海风光黄金旅游带。
边关揽胜探秘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沿海又沿边,海岸线曲折,防城港(东兴)、崇左(凭祥)与越南山水相连,中越旅游蓬勃兴起,中国游客可以进入与东兴仅一河之隔的越南芒街旅游,也可以组团到下龙湾和海防旅游。
会展商务考察游:重点依托南宁、玉林及各口岸城市,积极拓展会展商务旅游,以中国一东盟博览会为依托,大力发展会展商务旅游,举办各种会议展览、经贸活动,打造城市会展品牌。
亚热带自然生态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属亚热带气候,自然风光良好、山秀海阔、文化奇特,自然生态污染程度低。亚热带自然生态游品牌主要包括德天跨国大瀑布、上思十万大山国家森林公园、北海山口红树林景区等核心产品,突出山水生态观光游、生态休闲度假游、康体疗养保健游等主题。
民族风情文化游:广西北部湾经济区有着丰富多彩的少数民族风情旅游资源,民族风情古朴浓郁、绚丽多彩,特别是世代居住在防城港市万尾、巫头、山心三岛的京族,以其独特的生活习性和民族风俗成为我国南海最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之一。
(三)强化旅游营销联盟
整合广西北部湾旅游圈旅游资源,塑造区域旅游整体形象,加快完善广西北部湾旅游圈在旅游形象识别系统、促销口号系统和形象行为规范传达系统三个方面的整体形象设计策划。整合广西北部湾经济区经济、交通、港口、信息等其他资源,全方位、多渠道进行区域旅游整体形象的宣传和推广。
(四)共建旅游基础设施
基础设施的好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着区域旅游合作的顺利进行。要加速广西北部湾经济区6城市的旅游基础设施建设,如旅游交通、旅游标识系统、旅游服务设施、旅游接待设施等,改善城市旅游环境,完善城市旅游功能。
[参考文献]
[1]袁纯清.共生理论——兼论小型经济[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1998.
[2]吴泓,顾朝林.基于共生理论的区域旅游竞合研究——以淮海经济区为例[J].经济地理,2004,(1).
[3]王晞,汪宇明.竞争与整合:中国区域旅游发展与合作态势分析[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D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