防范和控制内部审计风险的思路与对策
2009-04-29邵志刚
[摘要]内部审计同外部审计一样存在着审计风险,影响内部审计风险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文章对当前影响内部审计风险提出相应的防范和控制措施。
[关键词]内部审计;审计风险;风险意识
[作者简介]邵志刚,中国石化河南石油勘探局审计处,河南南阳,473132
[中图分类号]F239,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7723(2009)06-0171-0002
迄今为止,国内外学者对内部审计风险研究基本上是对审计风险的三要素(固有风险、控制风险以及检查风险)进行分析,并形成了一定的理论体系,而我国目前的内部审计风险导向确定二要素,即非系统风险(固有风险)与系统风险(控制风险与检查风险)。现代内部审计要求将风险作为内部审计的对象,打破了原来的内部审计只关心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局面,在评价内部控制的基础上,对企业所面临的各种风险进行识别和分析。换一个角度来讲,现代内部审计更加注重企业的未来,从影响企业目标实现的各种系统风险和非系统风险出发,就内部控制是否健全、关键的控制点是否有效控制、薄弱的环节以及改进措施是否有效提出认定,来评价风险管理与控制对组织目标实现的影响程度。内部审计作为企业内的一种独立、客观的鉴证工作和咨询活动,是公司治理必要和有价值的组成部分,能够在风险防范和控制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一、牢固树立审计风险意识。正确运用重要性原则
所谓风险意识是指审计人员对审计风险的态度,它直接决定着审计工作如何进行,影响着审计工作的效率和质量。内审人员既不能惧怕审计风险,在从事内审工作时缩手缩脚、无所作为;也不能无视审计风险,盲目行事、胆大妄为。内审人员应具备的正确的风险意识是:充分认识审计风险的客观性,时时处处正视审计风险;正确理确审计风险的有利性,积极主动地利用审计风险;时刻注意审计风险的有害性和可控性,谨慎防范和认真控制审计风险。合理评估风险水平的高低,是保证内审工作质量的关键。要实现这一目标,就必须从评价内部控制制度人手,通过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评审,发现控制系统中的薄弱环节,初步评估风险存在的可能性,进而确定审计工作重点日。重要性原则是现代审计的一个基本指导思想和判断标准,是影响审计风险的—个重要因素。重要性原则和审计风险水平之间存在反比关系。即重要性水平越高,审计风险越低;反之,重要性水平越低,审计风险就越高。要想把内审风险控制在人们可以接受的范围之内,就必须围绕真实性这个核心正确运用审计重要性原则。只有正确运用重要性原则,才能有效地控制内审风险,避免审计责任的发生。
二、建立健全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
企业在设置内审机构时应坚持两条原则:一是独立性原则。这是设立内部审计组织机构最重要的原则。在这个原则指导下,内审组织机构在组织人员、工作和经费等方面应独立于被审计单位,独立行使审计职权,不受股东、总经理、其他职能部门和个人的干预,以体现审计的客观性、公正性和有效性。国际内部审计师协会在《内部审计实务准则》中一开始就强调:内部审计师“必须独立于他们所审核的活动”,“独立性可使内部审计师提出公正的不偏不倚的鉴证和评价。这对于正确的审计工作实施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一点,是要通过组织状况和客观性来获得的。二是权威性原则。这是内审工作充分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关键因素。主要体现在内审组织机构的地位和设置层次上。内审组织机构的组织地位和设置层次越高,权威性越大,内审的作用就发挥得越充分。实践表明,内审的组织地位和作用是相辅相成的。一方面,作用的扩大为内部审计赢得较高的组织地位创造了机会;另一方面,组织地位的提高、独立性的增强又为内部审计人员卓有成效地履行其职责、发挥内部审计的职能作用提供了条件。另外,内部审计机构要有一定的处罚权,这样才能充分体现内部审计的权威性。
三、加快内审法规建设。健全内部控制制度
我国应抓紧制定、颁布内部审计法规和内部审计业务准则,以统一内部审计执业规范,降低审计风险。同时,建立良好的内部运行机制,完善内部质量控制制度,是控制风险的有力保证。各内审机构应在综合考虑业务规模和范围、组织形式、分支机构设置及区域分布、成本与效益原则、人员素质及构成等其他影响控制政策和程序因素的基础上,建立有效的内部运行机制和质量控制制度。质量控制制度应从全面质量管理和单个项目质量管理两个方面构建。全面质量管理应着重从职业道德原则、专业胜任能力、工作委派、分级督导制度和对全面质量控制政策与程序的执行情况的监控等方面人手建立控制程序,以保证审计质量,把风险水平降低到可接受水平。单个项目质量管理应重点建立主审负责、审计底稿三级复核、审计部门主管巡视、审计项目质量考核等方面的制度,以把好每个审计项目的质量和风险关。
四、提高内审人员素质。保障内审工作质量
内部审计机构是部门或单位内部独立进行审计监督工作的专职机构。健全的内部审计机构是防范和化解内部审计风险的基础和保障。健全内部审计机构首先要健全内审机构的设置;其次要明确其业务范围;最后要明确它的权限。内部审计机构是由人来操作和管理的,内审风险问题,归根结底是审计质量的问题,而决定审计质量最直接、最根本的因素也是人。因此,要想降低内审风险,提高审计质量就必须努力提高内审人员的素质。首先要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内审人员要严格按照《审计法》和内部审计准则的要求进行审计工作,要在审计过程中恪守审计职业道德,严格遵循独立性原则,不带任何偏见地进行审计工作。其次要提高技术业务素质。内审人员应熟悉国家财经法律、法规和政策,掌握审计、会计及其他相关专业知识,具有调查研究、综合分析和语言表达等能力,以便与自己所承担的审计业务相适应。此外,还应加强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以内审人员的高素质来确保审计工作的高质量,从而达到降低审计风险的目的。再次,应建立内部审计人员的从业资格考试和考核制度,加强对内审人员的后续教育,使内审人员掌握与内审有关的法规动态,把握新的《内部审计具体准则》。另外,应建立严格的内部审计人员聘用机制,并对新聘用者进行适当的培训和监督指导,培养其风险管理意识和职业谨慎态度,从进入为防范审计风险打好基础。
因此,在培育审计人员的内部审计风险意识的同时要不断地提高审计人员的自身素质。这样当审计环境发生变化时,我们才能对内部审计风险进行识别和判断。当然,根据风险导向审计的要素,去理解、判断在新形势下的风险,这是笔者以后继续研究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