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医结合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疗效观察
2009-04-29昊巧燕吴昕
昊巧燕 吴 昕
摘要:目的:观察黄芪注射夜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把60例病毒性心肌炎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治疗组各30例,两组的采用西医常规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疗程结束后观察两组患儿的临床症状、心电图、心肌酶谱等指标。结果:疗程结束后两组比较,治疗组在总有效率、心电图改善、心肌酶谱改善方面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在西医常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能明显提高疗效,且无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小儿病毒性心肌炎;黄芪注射液;西医综合治疗
中图分类号:R246.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5-0033-02
病毒性心肌炎(viral myocarciitis,VM)是由于病毒侵犯心脏,以心肌炎性病变为主要表既的疾病,可伴有心包或心内膜炎症改变。本病小儿发病率近年来有升高的趋势,其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预后大多良好,但少数可发生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甚至猝死,故应积极治疗。笔者于2007年10月-2009年2月,在西医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VM 30例,现报道如下。
1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治疗组30例,男18例,女12例;年龄2-14岁,平均7、8岁;病程10~32d。对照组30例,男17例,女13例;年龄1.5-15岁,平均7.5岁;病程1~31d。两组一般资料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诊断标准
参照1999年全国小儿心肌炎专题研讨会《病毒性心肌炎诊断标准(修订草案)》。患儿发病前有明确的上呼吸道感染或腹泻病史;临床表现有有气短、乏力、心悸、多汗、面色苍白、纳差、精神不振等,婴儿则表现为拒奶、哭闹、口唇发绀等;体征表现为心脏扩大,伴心动过速、心音低钝及奔马律;心电图检查均异常,包括各种期前收缩,室上性或室性心动过速,Ⅱ度或Ⅲ度房室传导阻滞,ST-T波改变;心肌酶谱检查,心肌酶均有不同程度升高。
2方法与结果
2.1治疗方法
两组患儿均予西医综合治疗,包括休息、抗病毒、免疫调节、VitC、辅酶Q10、能量等治疗;心律失常者予抗心律失常治疗;急性心衰者予强心、利尿、扩血管、吸氧等处理。治疗组在此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1~2mL/kg,1次/d,静脉滴注,疗程为两周。疗程结束后,比较两组疗效。
2.2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2.0统计软件包进行统计分析,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用X2检验。
2.3疗效标准
显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消失,心电图及心肌酶指标恢复正常;有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好转,心电图及心肌酶指标改善;无效:疗程结束后,临床症状、体征、心电图及心肌酶指标无改善甚至恶化。
2.4治疗结果
2.4.1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3讨论
病毒性心肌炎是小儿常见的心血管疾病,其损害心脏的主要机制涉及病毒对被感染心肌细胞直接损害,和病毒触发人体自身免疫反应而引起心肌损害。病毒性心肌炎急性期,柯萨奇病毒和腺病毒通过心肌细胞的相关受体侵入心肌细胞,在细胞内复制,并直接损害心肌细胞,导致心肌细胞变性、坏死和溶解。机体受病毒和γ干扰素等诱导产生细胞粘附因子,使细胞毒性T细胞(cD8+)有选择性向损害心肌组织粘附、浸润和攻击。另外氧自由基(OFR)过高在病毒性心肌炎发病中也起着重要作用。
黄芪注射液是由黄芪提取而成,主要成分有黄芪皂甙、黄酮类似物、氨基酸及微量元素等,具有补气升阳、益气固表、利水消肿、托毒生肌等功效。黄芪注射液对病毒性心肌炎损害心脏的各个机制都有治疗作用:①对病毒感染的心肌细胞有保护作用。近年来动物实验及临床研究发现,黄芪可以提高机体抗病毒能力;具有扩张冠状动脉、恢复细胞活力、钙拮抗、清除自由基、减少脂质过氧化物的作用;防治病毒感染所致心肌细胞的钙离子泵改变,增加心肌细胞内流量,抑制心肌细胞损伤后细胞因子分泌和细胞凋亡的发生;②提高机体免疫功能。黄芪注射液能纠正患者T细胞亚群的紊乱,显著改善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提高免疫水平;③抗氧自由基的作用。黄芪的有效成分总黄酮和黄芪皂甙可通过增强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促进超氧阴离子、过氧化氢等的清除,从而抗氧自由基损伤,稳定细胞膜,改善心肌营养,降低心律失常发生率。
本研究表明,在西医综合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治疗小儿病毒性心肌炎,较单纯西医治疗能明显提高疗效,能较快消除临床症状及恢复异常心电图和心肌酶谱,其机制可能与黄芪注射液具有抗病毒、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氧自由基有关,且临床观察未见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责任编辑曾楚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