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26例临床分析
2009-04-29裴敏昕
裴敏昕
摘要:目的:分析26例讨婴幼儿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PSVT)的临床诊治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婴幼儿PSVT的临床资料。结果:PSVT发作时可出现精神萎靡、拒乳、面色苍白、呼吸喘促等症状。无并发症患儿予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ATt)、胺碘酮静脉推注,可复律;并心功能不全者予地高辛或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改善心功能后再推注抗心律失常药,可安全复律。结论:婴幼儿PSVT症状隐匿,易并心功能不全;改善心功能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可使患儿转危为安。
关键词:室上性心动过速;阵发性;治疗;婴幼儿
中图分类号:R541.7+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3-2197(2009)05-0029-01
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Superventricular tachycardia)是小儿最常见的异位快速心律失常,是指异位激动在希氏束以上的心动过速。本病是对药物反应良好的儿科急症之一,若不及时治疗易致心力衰竭。我院收治此类患儿26例,取得较好疗效,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本组资料来源于我院收治的PSVT患儿26例,其中新生儿2例,7周~1个月3例,1个月~6个月11例,6个月~1岁8例,1岁以上2例;男性患儿16例,女性患儿10例;合并心功能不全者6例。
1.2诊断方法结合患儿的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进行诊断。小儿常突然烦躁不安、面色青灰、皮肤湿冷、呼吸增快、脉搏细弱常伴有干咳,有时呕吐;年长儿还可自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等。发作时心率突然增快在160~300次/min之间,1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日;发作停止时心率突然减慢,恢复正常。此外,听诊时第一心音强廖完全一致,发作时心率较固定而规则等为本病的特征;x线检查取决于原先有无心脏器质性病变和心力衰竭,透视下可见心脏搏动减弱;心电图检查P波形态异常,往往较正常时小,常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叠,以致无法辨认,QRS波形态同窦性,发作持续时间较久者,可有暂时性ST段及T波改变,部分患儿在发作间歇期可有预激综合征表现。有时需与窦性心动过速及室性心动过速相鉴别。本组PSVT发作时出现精神萎靡、拒乳、面色苍白、呼吸喘促等临床症状,平均心率为260次/min。
1.3治疗方法
无并发症患儿予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ATP)、胺碘酮静脉推注;并心功能不全者予地高辛或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改善心功能后再推注抗心律失常药。
1.4疗效标准
治愈:复律(恢复窦性心律),症状、体征消失;好转:心衰和心源性休克被控制,但心律未恢复窦性;未愈:症状、体征无改善,心律未恢复窦性或症状、体征继续加重直至死亡。
2结果
在本组资料中,PSVT发作时可出现精神萎糜、拒乳、面色苍白、呼吸喘促,平均心率260次/min,6例并心功能不全。无并发症患儿予普罗帕酮、三磷酸腺苷(ATP)、胺碘酮静脉推注,转复窦性心律;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予地高辛或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改善心功能后再推注抗心律失常药,完全复律。本组26例患儿治愈率为100%。
3讨论
3.1病因
PSVT可发生在先天性心脏病、预激综合征、心肌炎、心内膜弹力纤维增生症等疾病的基础上。但多数患儿无器质性心脏疾患,感染为常见诱因,也可因疲劳、精神紧张、过度换气、心脏手术、心导管检查等诱发。
3.2临床表现
小儿常突然表现为烦躁不安、面色青灰、皮肤湿冷、呼吸增快、脉搏细弱,常伴有干咳、呕吐;年长儿还可自诉心悸、心前区不适、头晕等。发作时心率突然增快在160~300次/min之间,本组中平均心率260次/min,一次发作可持续数秒至数日;发作停止时心率突然减慢,恢复正常。
3.3辅助检查
x线检查,透视下见心脏搏动减弱。心电图检查P波形态异常,往往较正常时小,常与前一心动的T波重叠,以致无法辨认,QRS波形态同窦性,发作持续时间较久者,可有暂时性ST段及T波改变,部分患儿在发作间歇期可有预激综合征表现。
3.4治疗
PSVT的治疗机理:兴奋迷走神经终止发作,对无器质性心脏病、无明显心衰者可先刺激咽部,以压舌板或手指刺激患儿咽部使之产生恶心、呕吐,并使患儿深吸气后屏气,如无效时可试用压迫颈动脉窦法、潜水反射法。以上方法无效或当即有效但很快复发时,可考虑下列药物治疗:无并发症患儿首选静脉注射普罗帕酮,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对不同年龄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疗效佳,另外可用三磷酸腺苷(ATP)、胺碘酮静脉推注,也有报道称胺碘酮于宽QRS型心动过速的复律疗效高于普罗帕酮,对不易判断宽QRS型心动过速类型可首选胺碘酮复律;并心功能不全的患儿予地高辛或联合应用多巴胺、硝普钠,改善心功能后再推注抗心律失常药。
笔者认为,婴幼儿PSVT症状隐匿,发作时心率快且易并心功能不全,但此病对药物反应良好,在心功能正常或改善后应用抗心律失常药治疗,可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
责任编辑姜付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