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国内经济 最难将息

2009-04-29蔡庆涛

新财经 2009年5期
关键词:开发商银行经济

蔡庆涛

扩张性货币政策使国内经济在一季度终于见到了成效,地产业的“小阳春”、银行业的“以量补价”、股市恢复性上涨、汽车业单季销售冠军,无不是这一政策的集中体现。然而,要走出危机,还要找到真正的出口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著名词人李清照的诗句,可以形象地描绘出当前国内经济的现状。

为抵御全球金融危机侵入国内实体经济,中国政府提出了规模宏大的4万亿经济刺激计划,伴随着全球的联手救市,国内经济随同国际经济一道企稳。

目前,第一波金融危机的洪峰已过,虽然向经济体实施扩张性货币政策初见成效,但货币政策扩张能否最终带领全球经济走出危机尚无定论。困扰全球经济的核心问题是发展不均衡和消费不足,这个问题在中国表现得尤为突出。可以预见,在未来很多年里,无论是国内还是国际,都要对改善经济失衡状况、扩大需求做出解答,这个答案就是金融危机的出口。

银行:信贷投放迭创新高

“很难想象,今年银行新增贷款将超过8万亿元,除非政府疯了。”4月21日,高华证券在提交给客户的非正式报告中作此表述。如此激烈的口语化语言,很少在四平八稳的券商研究报告中见到。

但在中金公司看来,8万亿元并不是难以企及的目标,尽管监管层年初制定的新增贷款额度为5万亿元。今年前三个月,银行新增贷款都在1万亿元以上,其中3月份更是创下历史单月贷款纪录,新增贷款高达1.87万亿元。一季度新增贷款合计4.63万亿元,超过监管层年初新增贷款目标的9成。

虽然在过往年度,银行为了及早获得贷款收益,也会在年初突击放贷,在一季度完成过半的贷款额度。但今年银行的新增贷款超常规增长,还是引起了业界和监管层的极大关注。

4月21日,央行召集各大银行主管信贷的副行长开会,监管层虽明确表示不限定信贷投放额度,但要求银行严控放贷风险,防止不良资产出现反弹。

事实上,为降低全球金融危机对国内实体经济的冲击,监管层能容忍银行贷款接连放出天量,已经是仁至义尽。摈弃了金融系统的本位主义,在刺激经济和“保8”目标上,银行与政府决策层保持了高度的一致。

在经济下滑和利率下降周期时大力放贷,银行承担着很大的风险。但监管层和各大银行高层屡屡向市场提供信心:未发现不良贷款率出现反弹,银行贷款风险可控。银行如此表白,是否会成为“皇帝的新衣”呢?

现在,银行业的时髦语是“以量补价”,试图以扩大贷款规模,来弥补利息差收窄带来的影响。2008年,银行存贷款利率数次下调,由于非对称性调息的存在,银行所获得的息差收窄。同时,由于股市下挫,股市资金回流银行以定期存款方式存放,也提高了银行的融资成本。2008年年底,为刺激住房消费,监管层对首次购买自住型住房的贷款实行7折利率优惠,随后,利率优惠扩大至存量房贷和改善性升级购房。房贷作为银行优质业务,虽然还没有一家银行公开披露房贷7折优惠给银行带来的影响,但银行的利息损失还是十分惊人。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曾在公开场合表示,一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的北京分行,利息损失就高达8亿元。

目前看来,在“以量补价”上,银行赢得首局。4月23日,民生银行率先发布一季度财报,净利润基本与去年持平。而根据券商研究所去年年底做出的预测,银行业一季度利润将同比下滑。不过,资本市场的投资者并不领情,民生银行领跌银行板块,民生银行不良贷款绝对额的上升,引发了市场对其资产质量的担忧。

民生银行可能并不是市场特例。各大银行今年一季度突击放出的贷款,将在2010年中或以后才能初步评价其放贷质量。对于出现不良贷款余额上升的苗头,监管层一定要时刻保持密切关注。

银行业是现代经济的中枢神经,在经济下滑的逆周期扩大贷款规模,有违经济原理。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后,各大银行遭遇重创,坏账率急剧攀升至20%以上,在技术上已经破产。随后,监管层采用剥离坏账、央行再贷款、注资和向国际战略投资者廉价出让股份、IPO等途径,在全体国民和一、二级市场投资者的共襄善举下,银行体系惨痛调整了近十年才渡过难关。而农行彼时酝酿的乱摊子,直到现在也没有解决完毕。

前车之鉴,银行为了控制自身的风险,傍大客户,傍大项目,贷款多数进入了投资领域。目前国内经济出现的困境,就是国际消费不足传导至国内的产能过剩。在过剩的产能上再增加产能,必将带来经济的进一步不均衡。投资过剩、需求不足的不均衡局面是埋在中国经济成长之路上的雷区,如果引爆,银行系统必将最先遭殃。

有市场人士愤愤不平地表示,在金融危机中,国有垄断经济得到了加强,“国企是政府的亲儿子,私企是后儿子”,国企效率低下,获得的金融资源支持最多,“傍大款”将是银行体系面临的最大风险。

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国内银行业由于相对封闭,也没有广泛进行证券化创新,受冲击相对有限。但堡垒总是从内部攻破的,制约银行业的难题离不开整个经济环境。从现在看,金融资源没有流向正确的地方,在垄断行业堆积产能,如果出现危机,将积重难返。

股市:资金推动下的恢复性上涨

“撑死胆大的,饿死胆小的。”这是近来市场上活跃的中小投资者对股市的形容。从上证综合指数去年11月创下最低点1664点算起,现在的反弹幅度已经超过50%,涨幅翻番的股票比比皆是。

股市历来是国民经济的晴雨表,而在这波行情中,股市天气预报的功能在很多谨慎的投资人士看来有点失真。一季度6.1%的GDP增长率创下多年新低,中央财政收入萎缩幅度超过一成,全社会用电量持续下滑,尽管市场已经在拿放大镜寻找经济复苏的讯息,但在上述三个指标面前,都显得不那么理直气壮。

可能经济回暖了?笔者经常用餐的中国人寿大厦地下餐厅,去年年底用餐者一度稀稀拉拉,附近办公楼的上班人群自带午饭的情形十分普遍。现在高峰期吃饭排长队,一直延伸到二十米以外的门口。另外有不少朋友向笔者反映,飞机的客座率比之前高了很多,于是就有了当下备受争议的航空公司结盟提高票价。

无论如何,消费者信心增强了,不捂紧钱袋子了,这些都可视为经济恢复的前兆和先决条件。而经济的持续稳定增长,才是股市长期走牛的动力。

尽管监管层一再否认信贷资金进入股市,但目前的股市是资金推动行情毋庸置疑。由于中小市值股票流通盘子小,资金更易撬动,于是,撒着欢儿往上涨,深圳中小企业板自年初以来,涨幅过300%的股票并不少见。业绩优良的大盘股涨幅远远滞后,市场炒作的重心是题材和概念,于是流言横飞,故事遍野。对于一些题材股的上涨,即使上证指数在2500点低位,华夏大盘精选基金经理王亚伟,还是提示了股票资产的泡沫化倾向。

总而言之,是该为贪婪说句好话的时候了。在未来任何一个时点上回头看,可能现在都是做股票的最好年月。恐惧气氛没有褪净,市场不时受到利空的袭扰,筹码不停地高换手,追高就先套在高处,抛售了还有阶段新高,这是最难以把握的反弹行情。虽然有点蹒跚,但距离谷底越来越远。

地产:政府呵护下的“小阳春”

“中国经济的核心问题是房地产问题,如果房地产行业不复苏,整个国民经济无法复苏。”尽管华远地产董事长任志强,因为博鳌论坛上房价相对居民收入没涨的言论被举国民众“围殴”,但他的这个观点还是得到了业界的一致赞同。

有业内人士向笔者调侃,房地产业多少有点像离经叛道的热血青年,时不时会捅出娄子,让政府履行家长职责修理一番,但不会动真格的,“虎毒也不食子”。

在日前结束的博鳌亚洲经济论坛上,SOHO中国董事长潘石屹又拉上任志强去布道,“(可能)小潘有点笨”,带有任志强风格的开场白被做成视频在各大网站上留传。二者的分歧在于政府救市政策是否还有空间,任志强认为还有购房退个人所得税、全面放开购房落户等后续手段可以祭出;潘石屹则认为政府救市已经到位,现在出台的政策已经超过开发商预期。

从自由市场经济的层面,潘石屹的看法具有更大的合理性。如果说朝令夕改是损害政府公信力的不严肃行为的话,那么,对于下辖的开发商来说,政府的角色简直是玩偶,尽管他们在公开场合不这么讲。

2008年9月,美国第四大投资银行雷曼兄弟倒闭引发全球金融海啸,金融活动跳崖式断裂,投资人如惊弓之鸟,本能地回收资金,造成市场上流动性严重不足。拜金融危机所赐,国内房地产市场也陷入冰封状态。据笔者所知,当时,北京不少开发商都在做这样的测试:在不出货的情况下,公司能维持多久?最长的也不过维持一年。

于是,就有了开发商、行业协会和投资银行代表一起在大小会议场合游说监管层和政府智囊,要求放开在楼市高峰期限制房价过快增长的政策,放开第二套房贷,刺激投资需求;减免营业税、契税等交易环节的税费;购房冲抵所得税并落户。

政府体恤之深,给予开发商的大礼包不限于此,允许开发商延长土地出让金付款时间,缓征土地增值税,这是见得台面的;见不得台面的是,开发商可以便宜行事,退地或修改规划。

银行也对开发商伸出援助之手,首先,提出首次购买住房实行7折优惠利率;其次,放开第二套房贷,对投资性购房提高低杠杆比率的限制形同虚设;再次,开发商多无力偿付2008年到期的长短期借款,银行同意展期偿还。

2008年上半年,楼市掉头向下时,潘石屹曾发出了“百日魔咒”,认为在三个月之内,中国楼市将全面洗牌,一些企业将出局。“百日魔咒”并没有应验,一年之后,潘石屹认为是政府和银行托底,房企倒闭的现象并没有大量发生。

潘石屹并没有食言。目前,在香港上市的绿城、富力、雅居乐、合生创展等几家质量不错的上市房企,都为一些数目不那么庞大的外币债券弄得焦头烂额。在他们眼里,外方投资人比内地银行难缠得多,很难达成融资条款的修订。如果内资银行也像外方投资人那样逼债的话,现在市面上耳熟能详的企业可能都处在资金链断裂而破产清算的状态。

政府的呵护和银行的善解人意给开发商帮了大忙,开发商应该感谢这个“中国特色”。有了政策托底和银行资金做后盾,开发商镇静了很多。让它们始料不及且喜出望外的是,春节过后,楼市成交出现井喷,被业内人士称之为“小阳春”。观望了差不多一年的刚性需求,加上在楼市上涨期一直忍住没有出手的改善性需求集中爆发,楼市成交畅望,所有阴霾一挥而散。

于是,业内之前认为问题最大、调整起来最痛苦的房地产业反倒有惊无险,在龙头公司利润并没有折损的情况下驶离旋涡中心。最近,新楼开盘一日售罄、投资豪客一买数十套的场景又开始出现,有些开发商按捺不住喜悦小步快走地调价。

好在是一线地产商开始在公开场合呼吁了,要珍惜来之不易的良好局面,慎提涨价,业内不愿意看到需求集中爆发后又因为楼市虚火重新陷入沉寂。如果看看开发商手里积压的库存和土地,就会知道住宅产业是刚走出沉疴的病人,肢体还不那么康健;如果看看北京核心商务区大量空置的写字楼和商铺,就会知道商业地产的问题可能更大。而这些商业物业,有不少已经抵押给了银行,如果产生大幅贬值,将震动整个银行体系。

汽车:财政补贴下的单季销售冠军

2009年第一季度,中国汽车销量超过美国,成为世界最大汽车销售国,这要在经济繁荣期,必将作为扬我国威、长我志气的喜讯大力传播。“最大汽车销售国”之所以被媒体和政府决策层淡化,一为经济萧条期刻意低调使然,二为确实找不出高兴的理由。

增收不增利的现象正困扰着国内车企,在销售大幅增长的同时,车企的净利润却同比萎缩过半。究其原因,旺销的车型都是小排量的低价位车,还有相当部分是政府为扩大汽车消费,表现出对农民的体恤,下乡促销财政补贴的农用车,利润率可想而知。

提起汽车产业,也难为国人自豪,这是决策层“市场换技术”败笔的集中体现。虽然车企都本地化成长了,但除了奇瑞、比亚迪少数几家国内品牌初步稳住阵脚外,热销的车型都是合资厂家的产品。虽然中方股东在股权比例上与外方股东平分秋色,甚至还会略胜一筹,但核心技术和品牌等主导权还掌握在外方汽车手中。现在不提倡狭隘民族主义了,但中国车企单季全球最大销量的地位与其竞争力并不匹配。

在卡车、客车等商用车领域,国内车企已经占据主导地位,目前普遍存在着生产线利用率不高,销售不畅的难题。况且,中国的销售冠军是在美国金融危机逐步加深,单季汽车销量萎缩三成的情况下实现的,能否坐稳冠军交椅有待日后观察,国内车企的前景远没有那么乐观。

猜你喜欢

开发商银行经济
“林下经济”助农增收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民营经济大有可为
开发商瞄上了长租公寓
10Gb/s transmit equalizer using duobinary signaling over FR4 backplane①
保康接地气的“土银行”
“存梦银行”破产记
开发商的户型图您真的看懂了吗?
银行激进求变
那些年,行贿的开发商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