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经济 前途不明

2009-04-29王雨佳

新财经 2009年5期
关键词:金融危机危机金融

王雨佳

时隔八十年,又一场全球金融危机肇始于美国。危机爆发之时,正值两届美国总统换届之日,为应对危机,布什采取了一系列应对措施。但后续的很多问题,还有待奥巴马来改变

从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危机似乎愈演愈烈,进入2009年,关于“金融危机第二波”的说法频频见诸报端,成为专家们热议的话题。这一概念由环球财经研究院院长宋鸿兵于2008年年底最先提出,他预言,2009年,金融危机第二波的惨烈程度要超过2008年。

事实上,人们真正关心的不是“金融危机第二波”这个概念,而是担忧金融危机还会走多远,未来的路上还埋着多少未知的“定时炸弹”。几个月以来,各国政府的救市措施,究竟起没起作用?或者说起了多大的作用?

了解世界经济,必先从金融危机的发源地美国开始。

百年危机,从美国说起

2009年3月2日,美国道琼斯工业指数跌至十二年来的最低位6763.29点。有专家认为,道琼斯工业指数甚至有可能跌至5400~6000点,回到1996年的水平。世界原油期货价格自2008年12月以来长期在35~45美元/桶区间徘徊,直至四个月后才重上50美元/桶。

从2008年中开始,前后两届美国政府采取了一系列的救市措施。然而,几个月的时间过去了,金融危机的口子却越撕越大。2009年年初,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卢锋教授赴美考察,在纽约见到了美联储的高级官员,问及经济形势,这位官员回答说:“在1929年至1933年大萧条时期,美国股市是阶梯式的下跌。现在,我的案头有一份关于股市阶梯下跌的数据,不断地提醒我,现在跌到了哪个台阶。”他暗示,衰退仍然会持续。

根据卢锋的调查,美国经济还没有复苏的迹象。

首先,美国金融市场上惜贷的心态仍很严重,流动性依然紧张。实际上,所有人都手握现金,按兵不动。美联储在经济系统中注入了海量的资金,这个钱转了一圈以后又回到美联储,在市场上流动不起来。反观中国,政府采取刺激经济措施之后,2009年前三个月的信贷投放均创出天量。另外,房地产仍然在下行。美国的学术界和评估机构普遍认为,房价虽已大幅下跌,但由于有过多存货,2009年仍将持续下跌。

除了这些基本现象,宋鸿兵指出:“金融海啸的第二波将以花旗银行、美国银行的破产或国有化为标志。”美国商业银行体系已经面临全面危机,美国政府的大力托市,只能暂时缓解危机。事实上,以花旗银行和美国银行为代表的美国商业银行体系已经资不抵债。截止2008年12月,美国有25家银行倒闭。根据美国联邦存款保险公司估计,未来一至两年将有100家左右银行倒闭。根据已有历史经验,每次经济危机均会导致大量商业银行破产或被政府接管,1929年大萧条时期,美国倒闭银行近1万家。如今,美国有近9000家银行,其中80%为中小银行,所占存款比例不到20%。即使倒掉1000家,存款所占比例也不会超过3%,所以,危机似乎还没有见底。

宋鸿兵指出,流动性紧张是危机的常态,下一轮危机中最可怕的是支付危机。他认为,目前美国的国内外债务总量已高达53万亿美元,潜在的社保、医保亏空为107万亿美元,美国的年GDP仅有13.5万亿美元。“二战”后“婴儿潮”时期出生的美国人占目前美国劳动力总数的1/3。这些人从2009年开始陆续退休,当退休大潮一浪高过一浪时,美国政府的医疗和社会保障体系将会出现日益严峻的支付问题。实际上,这些美国人的退休账户在金融海啸中已经亏损了40%。美国政府如何支付这些钱,还是一个沉重的谜。

更为严重的是,随着金融危机的深化,实体经济开始进入全面衰退。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研究表明,从2007年底开始,美国实体经济已经进入衰退。根据美国官方的估计,美国经济2009年将负增长2.2%,2010年将增长1.5%。衰退会持续十九个月,有可能是“二战”以后最严重的衰退,失业率可能会接近10%。随着实体经济的衰退,不断会有坏账到期,将给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率带来更大的压力。“金融危机渗透到实体经济之后,实体经济的衰退会给金融系统带来更大规模的压力。”卢锋说。

救市,一计不成再生一计

2007年8月,金融危机刚露头的时候,布什政府的救市第一招是直接借钱,向市场提供流动性。比如美联储利用定期拍卖系统(TAF),以资产证券化产品作为抵押物,向金融机构提供定期贴现贷款,以缓解金融机构的短期资金压力。这个办法可以使金融机构手中那些卖不出去的资产证券化产品都利用起来。

后来,这一招慢慢失效了。到了2008年8月,很多机构的资产负债已经不能支持正常经营。雷曼兄弟倒台后,危机越来越深化,美国政府就用了第二招,拿出7000亿美元的“巨无霸”资金用于购买全球银行体系内的不良资产。政府不管机构有没有能力经营,直接购买不良资产,或者入股做金融机构的股东。美国的第一招注入流动性,还是用了市场的方法,借钱帮机构渡过难关。后来政府发现,机构连借钱的能力都没有了,干脆直接买资产。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措施,所以,这几个月以来没有更大的机构破产了。因为机构的问题再严重,政府直接给钱,提供担保,局面就能够稳定。第三招,就是产业的救助和经济刺激政策,这一招主要针对实体经济,包括对三大汽车巨头的贷款。更重要的措施是减税,政府对一些按揭的房地产贷款,提供了减税政策。应对金融危机,布什政府在离任前采取了这三招。

“这些措施是有效的,否则,美国经济可能连现在的局面也很难维持。但是,尽管美国的金融系统没有全面坍塌,但危机并没有化解,实体经济已经全面进入衰退。”卢锋说。

目前,美国的学术界、商界都寄希望于奥巴马来改变目前的局面,奥巴马的旗号是变革,他的竞选口号之一就是:“我们能够改变”。但是,奥巴马政策的细节和最后的命运暂时还无法预测。因为,他面对的变数太多了。

奥巴马新政:拿什么改变

摆在奥巴马面前的问题有三个,第一,整肃金融;第二,高额债务;第三,重振经济。对于金融系统,首先要止血,因为危机还没有过去。等危机过去之后,美国需要重新审视金融系统,进行一些调整。

美国由于过度消费,现在的债务极高。卢锋在美国拜会了不少人士,谈起债务,所有人都摇头。如今,为了刺激经济,美国政府仍不断支出,债务还会增加。美国能不能走出危机,与它能否稳住美元的地位直接相关。

稳住美元地位,长期来看,需要重振经济,以保住美国全球霸主的地位。

从20世纪中叶起,经济全球化脚步加快,全球分工发生了很大变化。正是美国人率先创造了全球分工模式,把一个产品的生产过程打散,不同的工序由不同的国家完成。比如,在20世纪60年代,美国把纺织业外包到中南美洲、韩国、台湾、香港这些新兴经济体。这样,美国就可以腾出资源在一些优势行业做得更好。所以,到20世纪90年代,美国创造了以互联网为代表的高科技新支柱产业。

只要一个国家在一个产业的关键环节拥有竞争力,占据全球的制高点,就能够呼风唤雨。20世纪90年代,美国经济保持了高增长低通胀的态势。在高科技产业开拓出一大块市场,硅谷、加州有几十个企业群,诞生了微软、谷歌这样的世界级企业。同时,因为高科技产业的扩张需要,美国的一些夕阳产业大量转移到东欧、东亚,还有中国、印度这样的大国。

但是,进入21世纪之后,美国遇到了困难。一方面,各种产业不断外包,却没有下一个新的支柱行业出现。然后,金融系统就想出了资产证券化,搞出了房地产衍生产品。他们以为,靠衍生产品、靠金融主导就能够保住全球霸主地位。

现在,美国痛定思痛,打算整肃混乱的金融系统,重振经济。事实上,对于现在的美国而言,最深刻的问题是:在全球化开放的环境中,美国拿什么新产品和服务跟全世界其他国家进行交换,并且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行业的领先。只有启动一轮新的技术革命,才能把美国经济再往前推一步。这股力量才能真正带领美国走出金融危机,创造下一阶段的繁荣。

猜你喜欢

金融危机危机金融
高等教育的学习危机
何方平:我与金融相伴25年
君唯康的金融梦
停电“危机”
如何认识经济危机和金融危机
“危机”中的自信
P2P金融解读
北欧金融危机对我国的启示
金融扶贫实践与探索
民生建设在应对金融危机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