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职业陷阱

2009-04-29任雷鸣

山西青年 2009年7期
关键词:计件最低工资求职者

任雷鸣

1陷阱一:不通过正规渠道招聘

案例

毕业生小张在人才招聘会上找工作时,一个中年男子出现在她面前,说他们单位正在招聘批业务经理,请小张有空到他们单位去看一下,留给小张一份岗位要求及联系电话,同时主动要小张将简历及联系电话给他。

点评

人员招聘是单位的一项重要工作,是企业形象的重要组成部分,一般单位对该项工作是非常重视的,会派专人通过各类正规渠道招聘。

像小张遇到的招聘单位就需引起毕业生注意和警惕,不要毫无防备地就把自己的简历等材料交给这样的单位。因为这样的单位其内部管理很可能存在问题,甚至还存在欺骗毕业生的可能。

2陷阱二:要你介绍他加盟

案例

毕业生小王,最近在人才市场门口遇到了自称是某公司业务主管的一年轻人,搭讪了几句后,“业务主管”说公司正需要像小王所学专业的毕业生,并表示该公司发展前途非常好,收入也非常高,只要小王肯努力。同时,这年轻人告诉小王,因业务发展很快,让小王把自己的朋友也带到公司一同发展。

点评

前些年有些大学生因被骗而涉足非法传销,到头来后悔不已。因此,毕业生在求职过程中,如遇到类似小王碰到的单位,对你非常主动,把加盟后的前景说得异常振奋人心,并要你介绍朋友或同学一同加入时,就要想想这句老话;天上是不会掉馅饼的。

3陷阱三:不签订就业协议书

案例

毕业生小宋通过招聘会进入杭州一家公司,当小宋提出要与公司签订就业协议书时,公司表示不与小宋签订任何书面协议,甚至不签订劳动合同。小宋觉得公司给出的薪水不错,就同意了公司的做法。

点评

就业协议书是转递毕业生人事关系的依据,如果不签订该协议,毕业生的人事档案、户籍等人事关系就无法转入工作单位及所在城市。而这些关系的办理涉及毕业生切身利益,如办理社会保险、购买经济适用房、评审职称等。因此,单位不与毕业生签订就业协议书,对毕业生的工作、生活、职业发展是不利的。毕业生应主动要求单位鹇决这些问题,并可通过当地的人才交流中心协助办理人事档案、户口等关系的接收。

4陷阱四:不将承诺写入合同

案例

毕业生小潘在一次现场招聘会上看到一家单位非常适合自己,对招聘广告上“单位每月提供住房补贴500元”感到很满意。但后来,小潘发现她的工资单里并没有500元住房补贴。她马上向办公室反映,办公室工作人员说该补贴单位已取消了,并拿出了双方签订的劳动合同给小潘看,合同上也没有约定单位要支付她该补贴,小潘哑口无言。

点评

一般来说,招聘广告中的承诺,在法律上并非是要约,而是要约邀请。用人单位对招聘广告中的内容并非必须承担履行义务。

作为毕业生,如想要招聘单位兑现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最好将这些承诺写入双方的劳动合同条款中,由劳动法的约束力来督促用人单位向毕业生履行承诺。如小潘,当初在与单位签订劳动合同时,就应该仔细查看合同内容中是否有关于住房补贴的条款。

5陷阱五:保险代理

案例:

小方应聘某广告公司的“储备人员”岗位。面试时,该公司不断提问英营销能力方面的问题,并介绍保险方面的业务。原来,该公司打着广告储备人员的幌子,在招聘保险业务员。

点评:

一些单位用一些比较动听的岗位名称来吸引求职者,求职者往往容易误入圈套。求职者要一看单位经营范围;二看岗位薪资待遇;三看招聘人数,若该岗位一次性招聘数量众多,比如“储备干部”岗位动辄招聘几十人,则有可能有水分。

6陷阱六:产品推销员

案例:

小胡前往某公司应聘,该公司给了他一张公司相关资料光盘。要求其支付250元购买,一周内背熟后参加考试,考试合格方可录用。小胡夜以继日地苦背,到了考试那天他傻眼了,考试内容与光盘资料一点没关系。小胡没能通过考试。却花钱买了一盘毫无用途的公司资料。

点评:

正规企业面试往往考查求职者的综合能力,即使安排笔试也不大会指定教材。切不可随意交钱购买所谓的“复习资料”。

7陷阱七:实习和见习岗位

案例:

姜某应聘某公司的网络管理员岗位,该岗位的招聘信息中明确表示月薪2000元-500元,工作性质为合同制。姜某被录用后与公司签订了见习协议,在之后的两个月内,公司每月仅支付给他504元的见习补贴。

点评:

发布见习岗位的用人单位必须具有劳动保障都门见习基地资质,否则不得发布所谓的见习岗位。一些单位以“合同制”为诱饵,骗取求职者廉价劳动力后以“见习”推脱,情节十分恶劣。

8陷阱八:工具制作(计件工)

案例:

小王由某劳务公司派遣到某工具厂从事钳工工作,该工作为计件工作,小王与劳务公司在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约定每月基本工资为750元,工具厂根据计件数量支付报酬。去年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小王要求提高工资待遇,可人事部回答,最低工资标准不适合计件工。

点评:

不法单位常常克扣求职者最低工资,其中之一手段是克扣计件工工资,导致他们收入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如一些单位规定的计件定额很高,根据计件定额标准,员工在提供正常劳动情况,下所得月工资达不到最低工资标准。遇到这种情况,员工可以向劳动部门投诉。

猜你喜欢

计件最低工资求职者
起初为娱乐,现在做招聘:直播帮中国求职者找工作
多地上调最低工资标准
实木家具生产计件薪酬信息化
司法精英与“计件工人”——法官工作量的统计学模型测算
最低工资的真相
加纳移民局招聘:有妊娠纹不行
民生表情
面试中的12个禁忌
澳门最低工资立法述评
实行项目制,职能工作也“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