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断力
2009-04-29赵晋伟
如果你不想两次掉进同一个坑里,那就看看下面的故事,绝对开卷有益
赵晋伟
我是来道歉的
几年前的一个晚上,我和妻子去纽约市朋友家吃饭。当时雨雪交加,我们赶紧朝朋友家的院子走去。我看到一辆汽车从路边开出,前面有一辆车等着倒进那辆车原先的停车位置。可是,他还未及倒车,另一辆车已从后面抢上去,抢占了他想停的位置。“真缺德!”我心想。
妻子进了朋友的家,我又回到街上,准备教训那个抢位的人,正好,那人还没走。
“嗨!”我说,“这车位是那个人的。”抢位的人满面怒容,我们很快吵了起来。
不料,抢车位的人自恃体格魁伟,突施冷拳,把我打倒在他的车头上,接着便是两巴掌。我自知不是他的对手,心想前面那个司机一定会来助我一臂之力。令我心碎的却是,他目睹此情此景后,开着汽车一溜烟地跑了。
抢位的人“教训”了我一顿以后,扬长而去。我擦净了脸上的血迹,悻悻地走回朋友家。妻子和朋友见我脸色阴沉,忙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我只能编造说是为车位和别人发生了争吵。
不久,门铃又响了起来,我以为那个家伙又找上门来了。他是知道我朝这里走来的,而且他也扬言过,还要“收拾”我。我怕他大闹朋友家,于是抢在别人之前去开门。果然,他站在门外,我的心一阵哆嗦。
“我是来道歉的,”他低声说,“我回到家,对自己说,我有什么权利做出这种事来?我很羞愧。我所能告诉你的是,布鲁克林海军船坞将要关闭,我在那里工作了多年,今天被解雇,我心乱如麻,失去理性,希望你能接受我的道歉。”
事过多年,我仍记得那个抢位的人。我相信,他专程来向我道歉,需要多大的力量和勇气。在他身上,我又一次看到了人性的光辉。
孩子,这是甜的
“好甜!”
“好苦!”
“好甜呀!”
“我说好苦才对!”
邻家哥哥结婚,分礼糖。
两个七八岁的小男孩拿着刚到手的糖果跑一边享受这难得的喜悦。可是吃着吃着就吵了起来,一个说糖果是甜的,另一个穿得破旧、年纪稍小点的却说这是苦的,谁也不让谁。
“小龙乖,把这药喝了病就好了,来,甜的,好喝!”小龙身体不好,每次生病,妈妈端来中药就这样哄他喝。从小,小龙懂得了中药是甜的,觉得好喝才能让妈妈不生气。
“妈,我想吃糖果。”小龙每次看到邻家小孩喜滋滋的含着糖果就叫妈妈买。
“孩子,那是苦的,不吃它。”因为家里实在太穷,小龙妈只能用这种办法好让小孩安静下来。
在小龙的世界里,糖果的味叫苦的,中药是甜的。小龙从小就知道自己喜欢吃苦的,害怕吃甜的,只是不敢惹妈妈生气,就没跟妈妈说。
“孩子,这是红色的。”如果从小就告诉孩子绿色叫红的。
长大以后的孩子是色盲吗?不是的。只是在他的世界里,这个色就是红色。
信任无价
有一个劳改犯人在外出修路的过程中,在路上捡到了1000元钱,他不假思索地把它交给了监管警察。可是,监管警察却轻蔑地对他说:“你别来这—套,拿自己的钱,变着花样贿赂我,想换减刑的资本,你们这号人就是不老实。”
囚犯万念俱灰,心想,这世界上再也不会有人相信他了。晚上,他越狱了。
在亡命的途中,他大肆抢劫钱财,准备外逃。在抢得足够的钱财后,他乘上开往边境的火车。火车上很挤,他只好站在厕所旁。这时,有一位十分漂亮的姑娘走进厕所,关门时却发现门扣坏了。她走出来,轻声对他说:“先生,你能为我把门吗?”
他一愣,看着姑娘纯洁无邪的眼神,他点点头,姑娘红着脸进了厕所。而他像一个忠诚的卫士一样,严严地把守着门。
在这一刹那间,他突然改变了主意。在下一站,他下车了,到车站派出所投案自首。
这是一个听来的故事,但我相信它是真的。因为在这世界上,信任是一种弥足珍贵的东西,没有人能够用金钱买得到,也没有人可用利诱和武力争取得到,它来自于一个人的灵魂深处,是活在灵魂里的清泉,它可以拯救灵魂,让心灵充满纯洁和自信。
扣好自己的扣子
一天,阿拉巴马州红石军工厂正在举行阅兵仪式。检阅官是位一向以严厉著称的上校。
阅兵仪式进行得很顺利,上校像鹰眼一般锐利的目光扫视着队列,突然他发现了什么,径直走到一个士兵面前,上下打量了一番,厉声命令道:“把口袋上的扣子扣好!”
这个士兵非常慌张,结结巴巴地问道:“现在吗?长官?”
“当然,马上!”军官的回答毋庸置疑。
于是,士兵小心翼翼地伸出手,把上校衬衫口袋的扣子扣上了。
这位上校一眼就看出了年轻士兵没有扣好扣子,却丝毫没有留意到自己的制服也有问题。
人们总是这样,看待别人的缺点时,像缺了颗牙那样扎眼,对于自己的缺点却总是难以察觉。
陌生的守护
护士领着一位疲惫而又急切的士兵来到病床边。“您的儿子来看您了!”她对老人说。护士说了好几遍,老人的眼睛才睁开。因为心脏病注射了很多药,他双眼模糊地看到一位年轻的海军士兵站在氧气瓶旁边。他伸出一只手。
士兵马上握住了老人干枯瘦弱的手,用无声的语言传达着安慰。护士给他搬来了一把椅子让他坐在床边。他就这样握着老人的手,整夜陪伴在光线暗淡的病房里,给老人鼓励和安慰。
护士不时提醒他休息一会儿,但他每次都拒绝了。护士进病房的时候,知道士兵一定注意到了自己,但是她给病人换氧气瓶,夜班人员互致问候,其他病人的呻吟,这些吵闹的声音好像对士兵没有什么影响。老人躺在床上什么也没说,只是紧紧握着儿子的手。
到黎明的时候,老人去世了。士兵放下老人的手,走出去通知护士。当护士来处理的时候,他就在旁边等待。最后,护士把一切做完后,开始安慰他,但是他打断了护士的话。
“这个老人是谁?”他问。
护士吃了一惊,说:“他是你的父亲。”
“不,他不是。”士兵回答,“我从来没有见过他。”
“那么,为什么在你刚见到他的时候不说呢?”
“叫我来守候老人的时候,我知道一定误会了,但我更知道他需要他的儿子,而他却不在。他已经病得认不出自己的儿子,但希望他茌身边守候,所以我就决定留下来。”
如果有人也需要你陪伴的时候,请你也留下来。这不会让你后悔。
犯错也是一种美丽
我有两位性格迥异的挚友。
一个没完没了地惹祸,被众人讥为“三分钟一个主意”。少年时骑自行车去内蒙古探险,险些叫狼叼了去;曾上过战场,枪炮一响,吓尿了裤子。面对不断的打击和挫折,他每回都能踉跄着爬起来。一连串磕头拌腿的生活经历倒像是勋章,挂在他相当自信的胸前。奇怪,这盏并不省油的灯,不仅事业小成,在人群中还是个受欢迎的人物。
另一位则乖得很:从幼儿园、上学到工作单位一直担任领导职务,每天洗脸,不讲脏话,从不擅自去运河游泳,上课不说话,开会不打盹,家中收藏最多的就是他历年所得的镜框奖状,现为公认的副局级好人。然而副局级好人也有苦恼,一次听他吐了句真言:一生像一张白纸,没感觉,没劲。由于他的婚姻是遵父母之命而来,现在儿子都上街打酱油了,他连一次“我爱你”也没对老婆说过。上回两口子吵架,这回仁兄按捺不住,平生头回口中带出个脏字儿。事后,他怪新鲜地悄悄介绍体会:嘿,别说骂人真的挺痛快!
第一只猿猴“错误”地下树直立行走,所以今天的人类才不用趴着敲电脑:尼克松总统“错误”地偏离当时美国的既定政策,于是叩开中美关系的大门。自古以来,无论科技政治,柴米油盐,因意外或错误而发现并促进社会前进的例子多多。错误也分上中下三等,笨蛋级的错误,每日里人人在犯。唯独悟性极高的高手,才有资格犯下高层次的错误。这类错误的发生,则意味着创新的有一抹曙光。
错过了犯错误的年龄,也是错误。读过港报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一位得知自己不久于人世的老者写道:“如果我可以从头活一次,我要尝试更多的错误,我不会再事事追求完美。”然而,我们仍在一厢情愿地制造着完美。为了少出锚,智者热衷于在人间设置条条框框,然后再将大家的鞋带系在上面,那叫一颗健康的心如伺奔跑,日前欣赏到一奇文,四言诗体裁,好像叫什么新时代儿童道德准则。整整齐齐一大张,一条条地将做人的高风亮节啰嗦个遍,满篇旧时《女儿经》的滥腔调。最后谆谆教导孩子应该条条做到。暂且不论新时代有无培养呆头圣人的必要,只斗胆问一句作者:小的时候,你没惹妈生气?现在您老恁大岁数,究竟落实几条几款?正如北京的一位大妈早起遛弯儿,正逢附近小学校举行升旗仪式,学生们阵容整齐,齐刷刷向国旗敬礼。他扭头瞥见队尾的老师们,或蹲着,或叉腰,正菜咸醋酸地侃地欢实呢。老人感动之余,添了些气不顺。
活着是美丽的,工作着是美丽的,必要时,犯错误亦不失为一种美丽。正如一辈子不离开地面,自然避开溺水的危险。但只有经历呛水和疲惫,才能领略另类生活的风采和快乐。
眼睛盯在目标上
一个男人邀请三个小男孩在雪地上玩一个游戏:“我呆会儿站在雪地的那一边,等我发出信号后,你们就开始跑。谁留在雪地上的脚印最直,谁就是这场比赛的胜利者,可以拿到奖品。”
比赛开始了。第一个小男孩从迈出的第一步开始,眼光就紧紧地盯着自己的双脚,以确保自己的脚印更直。第二个小男孩一直在左顾右盼,观察着同伴是如何做的。第三个小男孩最终赢得了这场比赛,他的眼睛一直盯着站在对面的那个男人,更确切地说,是一直盯着他手中拿着的奖品。
只有将眼光坚定不移地聚焦在人生目标上的人,才会少走弯路,与成功的距离也会大大缩短。
怀珠求乞
从前一个穷汉去拜访亲戚,受到热情的款待,以至于喝得酩酊大醉,在座位上酣酣睡去。
刚巧,那位亲戚因为公事,必须立即外出,眼看着那个穷亲戚醉得人事不省,就把价值非常昂责的宝珠缝茌他的衣服里匆匆离去。
这个穷汉已经烂醉如泥,哪里知道这件事情。醉醒之后,他也起身到外奔忙去了。他仍然一贫如洗,生活潦倒,仅能糊口。
这时他仍然小知道自己衣服里藏有价值连城的宝珠。后来,在一个偶然的机会里又碰见那位亲戚。对方目睹他衣衫褴褛的样子,不禁叹息道:“你为了衣食费尽心机,这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以前,我还以为你生活得很舒适,因为那年你来我家里时,我曾把一枚价值连城的宝珠缝在你的衣服里。本想着你会从此富有起来,可是你却毫不知情,一直为衣食奔波劳碌。”
曾几何时,佛将一切智慧送给世人,可惜大家却不知不觉地忘掉昂贵的一切智慧,仍然劳劳碌碌、糊里糊涂地奔波在人生的旅途。
后退两步的人生
白天上班的时候,和同事为了一件工作上的事情而争论,我们谁也不让准,最后两人闹得很不愉快。回到家里,我还生着她的气。
吃过晚饭,我照例打开电脑。打开邮件时,我看到同事发过来的一封信。心想,我白天才和她闹翻,她晚上就给我发邮件干什么?况且有什么事情,不能在办公室里说呢?但我还是忍不住打开了邮件。
我轻轻地点击了一下附件,只听见“砰”地一声响,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一堆什么也看不清的乱码和马赛克,乱码上面还有一些大红的色彩。除了这些,别的什么也没有了。
看到电脑上的这幅画面,我是又惊又气。惊的是同事给我发来了一封邮件;气的是她是电脑高手,这封邮件要真有病毒,我的电脑不就彻底毁坏了吗?
就在我准备拔同事电话的时候,我看见电脑屏幕上刚才还什么文字都没有,这时在电脑右下角,突然跳出一行字来:请后退两步,再看这封邮件。
我心里一愣,不知道同事到底要做什么。我按照提示后退了两步,却发现:刚才看到的那些乱码和马赛克已经变成了清晰的“抱歉”两个字;刚才看到的那些大红的色彩,现在变成了一个心形图形。我终于明白了同事这封邮件的含义:她是在用心向我道歉!看到这里,我不由为自己刚才的莽撞和一时的冲动而对她误解感到惭愧。其实白天的那件事情,也并不完全都是她的不对呀。我原谅了同事,并决定,当即给她写一封回信,向她表示我的歉意。
从阅读同事的这封邮件中,我明白了一个道理:许多时候,当我们被一些事情蒙蔽,感到生气、焦躁或是不安的时候,不要急着往前冲,先后退两步,也许效果不同。后退两步,并不表示我们甘于懦弱,它可以让我们的视野更开阔,能让我们把前面的路看得更清楚,好让我们有时间审时度势,把周围的情况分析得更透彻,从而做出正确的判断。而且,因为后退了两步,许多的矛盾,便会一下子化解得无影无踪,从而让你拥有海阔天空的心境。
破裂的水桶
一位挑水夫,有两个水桶,分别吊在扁担的两头,其中一个桶子有裂缝,另一个则完好无缺。在每趟长途的挑运之后,完好无缺的桶子,总是能将满满一种桶水从溪边送到主人家中,但是有裂缝的桶子到达主人家时,却剩下半桶水。
两年来,挑水夫就这样每天挑一桶半的水到主人家。当然,好桶子对自己能够送满整桶水感到很自豪。破桶子呢?对于自己的缺陷则非常羞愧,他为只能负起责任的一半,感到非常难过。
饱尝了两年失败的苦楚,破桶子终于忍不住,在小溪旁对挑水夫说:“我很惭愧,必须向你道歉。”“为什么呢?”挑水夫问道:“你为什么觉得惭愧?” “过去两年,因为水从我这边一路的漏,我只能送半桶水到你主人家,我的缺陷,使你作了全部的工作,却只收到一半的成果。”破桶子说。挑水夫替破桶子感到难过,他蛮有爱心地说:“我们回到主人家的路上,我要你留意路旁盛开的花朵。”
果真,他们走在山坡上,破桶子眼前一亮,看到缤纷
的花朵,开满路的一旁,沐浴在温暖的阳光之下,这景象使他开心了很多!但是,走到小路的尽头,它又难受了,因为一半的水又在路上漏掉了!破桶子再次向挑水夫道歉。挑水夫温和地说:“你有没有注意到小路两旁,只有你的那一边有花,好桶子的那一边却没有开花呢?我明白你有缺陷,因此我善加利用,在你那边的路旁撒了花种,每回我从溪边来,你就替我一路浇了花!两年来,这些美丽的花朵装饰了主人的餐桌。如果你不是这个样子,主人的桌上也没有这么好看的花朵了!”
坐在生活的前排
阿万教授的课堂上,经常会遇到一些看似漫不经心的提问。
比如有一次,万教授问道:“世界第一高峰是哪座山?”如此小儿科的问题大家当然不屑一答,仅用最低的分贝附和:珠穆朗玛峰。谁知教授紧接着追问:“世界第二高峰呢?”这下,大家可傻了,有人争辩道:“书上好像没有见过!”教授不置一词,再问:“那么,第一个进入太空的人是谁?”不料,此次没有人敢回答了。不是忘记了加加林,而是因为大家都知道教授的下个问题,痛苦的是不知道第二个人是准。教授转过了身,黑板上飞快出现了一行字,屈居第二与默默无闻毫无区别!
教授接着陈述了他的一项实验结论。12年前,教授曾要求他的学生毫无顺序地进入了一个宽敞的大礼堂,并独自找个座位坐下。反复几次后,教授发现有的学生总爱坐前排,有的学生则盲目随意,四处都坐,还有一些学生似乎特别钟情于后面的位置,教授分别记下他们的名字。
10年后,教授对他们的调查结果显示:爱坐前排的学生中,成功的比例高出其他两类学生很多。
最后,教授语重心长地说道:“不是说一定要站在最前、永远第一,而是说这种积极向上的心态十分重要。在漫长的人生中,你们一定要永争第一,积极坐在前排呀!”
爱,或者离开
人的一生有太多际遇,太多抉择。我想最痛苦的抉择莫过于在错的时候遇到对的人,在爱与不爱之间抉择:爱,或者离开。
爱,是伤。不爱,是痛。这伤这痛折磨着付出真情的人。爱,是感情。不爱,是理智。当理智最终战胜感情,离开是必然的抉择。
爱与不爱,不管是怎样抉择的,都劝诫那些为情所困的人:人生苦短,请多珍重,少些苦闷,多些快乐——虽然是说起容易做起难,但这是减少痛苦的最佳选择。
震撼心灵的一句话
那是去年秋天,在家乡同一位朋友散步。他是我小时候那帮玩伴中公认为最笨的一位,现在却成了某乡镇企业的一把手。
当我们走到一个岔路口时,从另一方向缓缓走来一个盲人。盲人用竹竿点点探探,走得极缓慢。他走向了我们也要去的那一条路。
我与朋友边走边聊。我谈起自己两年内五次跳槽,直到现在还在困境中挣扎的经历,朋友点头微笑不止,却又始终沉默不语。过了一会儿,我偶然回首,忽然不见盲人。
“那个盲人呢?”我不禁脱口问。
“他已经走过去老远了!”朋友微笑着说。
“一个盲人,怎么可能走得比我们快这么多?奇怪!”我惊叹道。
“怎么不可能?我们东瞧瞧,西望望,三心二意地散步,而他却是一门心思在走路……”朋友说。
听了这句话,我的心猛地被震了一下。多么简单而又多么深刻的道理啊!试想,如果我以前稍微学一下盲人一门心思走路的精神,又何至落得今日这般潦倒呢?而我这位朋友之所以还有点成绩,也许正是因为他像盲人一样一心一意呢。
尽管那一幕过去一年了,但朋友那句话却久久地在我耳边鸣响。
把人关在笼子里
为了修建一座动物园,决策者举行了一个专家会议,讨论怎样才能捉住老虎,因为没有老虎的动物园注定是缺乏吸引力的,大家说了很多办法,但决策者依然感到不满意。
这时,有位学者站起来说:“要把一只老虎关进笼子里,的确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但把一个人关进笼子里,却很简单一所以,其实老虎已经抓到了。”
包括决策者在内的所有人都听得莫名其妙,其实,这位学者说的是一个“变换”的原理:把笼子的内部变成外部,而把外部变成内部,不管哪里有老虎,都可以“捉”到。决策者恍然大悟,于是,这个大胆的想法催生了世界上第一个天然动物园,老虎和其他野兽在自然环境下生活,参观者则被“关”进活动的“笼子”——在密封的汽车里游览。
紧要关头
小镇里正在举行宠物狗大赛,训练有素的宠物狗们表演着各种绝活。最后一只出场的狗却有些另类,它随意跑了一圈,叫了两声就回到主人身边。这引起观众的一片笑声,也难怪,它只是农夫养的家狗,很显然它将会被淘汰。
正在这时,意外发生了,一个顽皮的小男孩从两米多高的看台上摔了下来。其他参赛狗都乖乖呆在主人身边等着比赛结果,农夫的狗却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冲过去趴在地上,小男孩不偏不倚地摔在了狗的背上。全场响起了经久不息的掌声。
比赛就此结束,评委把冠军头衔和五千元奖金给了这只“英雄家狗”。当大家询问农夫“训练秘诀”时,他说:从来没有对它进行过什么特殊训练,它也没有什么出色技艺,但在紧要关头它知道自己该干什么,这就足够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