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电量持续下降之谜
2009-04-29苗刚袁进
苗 刚 袁 进
由于上一轮中国经济过快增长,中国制造业产能急剧扩张,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增长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将依旧持续。多数行业去产能化的2009年,将给发电量增长持续形成下行压力
中国经济的复苏之路并非平坦。
作为一个同步指标,发电量可以较准确地反映一个经济体或区域的经济运行状况。2008年4月开始,随着全球市场需求低迷,工业产品价格持续走低,库存原材料价格高位等多重不利因素的影响下,全国工业增加值增长乏力,使得作为同步指标的发电量数据表现低迷。自2008年10月份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一正一负的数据变化呈现出相互背离的趋势,成为中国经济复苏过程中的一大谜团。
2009年3月份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8.3个百分点。至4月份同比增长7.3%,较3月份数据意外回落,再度下探,使得刚刚显现出的曙光的中国经济再次蒙上一层阴影。5月份工业增加值较上年同期增长8.9%,远高于此前市场预期的7.8%增长水平。但5月份全国发电量却同比减少3.5%。这一降幅与4月份 3.55%的降幅基本持平。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基本走势延续相互背离的震荡过程,经济是否触底反弹“小上坡”之后再度调整,各机构对下半年的走势出现严重分歧,经济是否延续调整或是逐步复苏仍需进一步观察。
重工业是拖累工业增加值的关键因素
自2008年第四季度以来,工业增加值在内外部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下滑的趋势,同比增长速度大幅回落。作为同步系数的发电量数据,2008年第四季发电量以惊人的速度回落20个百分点左右,但这种势头至2009年前四个月工业增加值减速下滑,发电量数据表现较第四季度放缓。但此次危机持续深入过程中,发电量的回落明显快于工业增加值的降速,两者之间的缺口不断增大,工业企业增加值的内部比重调整导致用电结构的变迁成为发电量下降的关键驱动因素。
2009年前五个月工业增加值、重工业、轻工业增速出现分化走势图形。重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已经成为拖累工业增加值增长的关键因素,其增速远远低于轻工业增加值和工业增加值总体水平。从用电结构看,1~4月份,全国社会用电量同比下降4.03%,占全社会用电量72%的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8.29%;其中重工业用电量同比下降8.6%,幅度高于轻工业部分6.8%的水平。作为典型的用电大户和高耗电行业,由于受到内外部市场冲击,增速大幅下降,工业增加值增速受制,用电量较去年同期急剧萎缩。重工业企业的结构调整和工业增加值增速大幅放缓很大程度上会左右发电量的数据表现,形成了工业增加值与发电量增速相互背离的情况。按照2008年的统计显示,电力消费占全国电力总消费量47.39%的行业集中于电力热力生产及供应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工业、非金属矿物制品业五大重工业及重化工原材料范畴内。
我国经济周期性的调整,诱发了重工业及化工原材料工业产业结构性深度调整。伴随着内外部需求持续萎缩,五大重点用电行业工业增加值的大幅下滑成为主导发电量下滑的重要因素。其中,以电力热力生产供应和以钢铁行业为代表的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业下降速度最快,程度最深,这种趋势直至2009年5月并未出现反弹。5月份铜、锌、铝价格的走势比较平稳,电解铝企业的复产速度低于预期,市场对于复产过快有可能出现打压价格的担忧并没有出现,同时导致5月发电量数据趋于平缓。2009年前五个月,钢铁产业结构的调整仍在继续,加之钢铁行业面临工信部紧急发布的限产令,迅速实现行业复苏可能性不大,其余三大行业表现趋稳。随着十大产业振兴规划和4万亿财政刺激计划出台,以水泥等非金属矿物制品为代表的基础设施建设的原材料生产性行业,增速已显现企稳迹象。
五大主体用电行业将继续疲软
政策性诱导之下的快速回暖,部分工业企业的独善其身是否可以持续,成为中国经济的不可测因素。国家电力调度通信中心发布最新数据,6月上旬,全国统调发电量同比下降0.17%,降幅明显收窄。而此时段的日均发电量已经上升至97.64亿千瓦时,为今年1月以来最高。6月上旬较5月全月降幅明显收窄,主要源于6月上旬工作日较2008年同期多1天,发电量指标体现回升趋势明显。由于去年同期的低基数,发电量指标下半年很可能恢复正值。环比来看,97.64亿千瓦时的日均发电量明显处于今年以来最高点。1~5月日均发电量都在93.70亿千瓦时以下徘徊。
分地区看,东南沿海地区发电量回升趋势明显。其中广东省发电量告别前期连续下滑局面,增幅高达11%。其余沿海地区均结束前期两位数的大幅下滑,浙江省发电量降幅缩至3%,上海市发电量降幅缩至1.6%。从用电量的同比角度看,6月上旬沿海大部分地区实现了正增长,广东、广西增速超过7%。环比看,所有地区环比正增长,广东、广西及上海回升更快。从其他地区同比来看,半数地区好于全国水平。不过,高耗能产业集中的省份情况仍不理想。内蒙古自治区发电量降幅达6.4%,山西省发电量降幅达2.8%,甘肃省发电量降幅达12.6%。
沿海地区用电量回升,主要来自于固定资产投资的带动作用,同时发达地区相比落后地区的扩大内需项目更多,带动作用更明显。但沿海地区主要以外向型制造业为主,受外部经济危机影响最深且回暖也较为缓慢,因为欧美家庭消费不会在短期内有效激发,仍将限制我国出口产品需求,总需求不足是电力消费低位的本质原因。另一方面,当下的耗能产业结构调整已经到了紧迫时刻,政府刺激政策一定程度上拖延调整的时间,但最终恐怕还是必须要面对现实。虽然下半年数据有望好转,但五大主体用电行业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速大幅回落拖累当期用电量数据依然疲软,在此轮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结束前对发电量的基本面表现将持续形成挤压力量。
产能过剩是中国经济的症结所在
此次金融危机,美国问题的根源在于“需求过剩”形成的债务堆积,而中国则恰恰相反。自上一轮中国经济高速增长,依靠高速的固定资产投资增加来拉动经济增长的模式成为主导,投资过剩在需求不足的背景下,中国问题的症结已经表现为“产能过剩”。当海外市场急速萎缩之时,美欧等外部市场的消费需求大幅减少,原本依托出口的各大行业先后出现了较大的产能过剩局面。“去产能化”成为时下关键词。从行业看,原油、有色金属、钢铁、电力、化工等多个重点用电大户和关键性行业出现了不同程度的经营困境和产能过剩,延续2008年下半年以来的减收趋势。以钢铁行业为例,2009年产量只需保持4.7亿吨就能保持供需平衡,产能与国内消费和出口的实际需求相比过剩约25%~30%。随着经济刺激政策的出台,新一轮政府投资试图弥补市场缺口,带动经济增长,5月份固定资产投资累计增速达到了32.9%,仍呈现加速趋势。但这似乎重新走入投资的怪圈,形成产能过剩的新一轮的担忧。
在市场需求不振、原材料采购累积、行业生产能力过剩等多方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各大行业当期工业增加依然受到牵连,供求矛盾尤为突出,行业投资乏力。4万亿财政政策的刺激作用和一段时间内积累的部分行业部分刚性需求集中释放,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速度不断创出新高,部分行业形成一股迅速反弹和生产高速运转的局面,但之后部分重点行业不得不开始面对“二次去库存化”的过程。可见,由于上一轮中国经济过快增长,中国制造业产能急剧扩张,阻碍中国经济健康增长的产能过剩问题也将依旧持续。多数行业去产能化的2009年,将给发电量增长持续形成下行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