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企业文化建设内容和意义
2009-04-28黄景文
摘 要 企业文化是与企业相伴而生的一种客观现象,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现象有了新的内涵。企业文化又是一种信念的力量,道德的力量,心理的力量。企业文化之所以对企业经营管理起作用是靠其对职工的熏陶、感染和引导。企业文化一旦为企业管理者及其劳动者所认同并为之拼搏,必然会给企业创造巨大的驱动力和凝聚力。优秀的企业文化,能够带动员工树立与组织一致的目标,并在个人奋斗的过程中与企业目标保持步调一致,能为员工营造一种积极的工作氛围、共享的价值观念和管理机制,从而产生鼓励积极创造的工作环境,也会对企业的绩效产生强大的推动作用。
关键词 企业文化 建设
企业文化建设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战略资源和宝贵的物质及精神财富,是提高企业整体素质和核心竞争力的重要内容,是构建和谐企业的关键因素。谁掌握了先进的企业文化,谁就能掌握企业建设的主动权。本文从企业文化建设的内容和作用两方面探讨企业文化建设。
一、企业文化建设的主要内容
(一)提炼企业精神
任何一个国家、民族、团体以及每个个体都需要一种精神力量作为生存的支柱和前进的动力。企业精神是企业在长期的生产活动和实践中逐步形成的共同心理定势和价值取向,它渗透在企业的基本信念、共同理想、奋斗目标、价值观念、竞争意识、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等方面,反映在全体员工的思想精神风貌之中。
1、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时代要求。企业精神必须反映企业的基本宗旨,把“以人为本,服务至上”作为员工的行动指南。在目前知识经济时代的大背景下,面对市场经济和企业体制改革的形势与要求,企业精神应该强化爱岗敬业精神、艰苦奋斗精神、知识创新精神,努力培养企业员工的竞争观念、效益观念、发展观念等现代意识。
2、企业精神是企业的灵魂和支柱,集中反映了企业职工的思想活动,一般心理状态和精神风貌,是企业职工对企业发展命运和未来所抱有的理想和希望。因此,在企业文化的建设中,要精心分析,全面归纳,反复推敲,从企业的宗旨、目标方向等方面进行概括提炼出来。
3、企业精神必须以人文本。以人为本,要确定人在管理过程中的主导地位,要围绕着调动人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去开展一切管理活动。一是要突出柔性管理。目标管理是将目标任务层层分解到基层、到人的一种管理方式,它在监督和考评上更多的注重成果,而非过程,这就为职工发挥主观能动性提供了广阔的天地。提高职工对工作的兴趣,本身就是为了发挥人的潜能,为此企业还可以采取工作岗位轮换等方式来实现此目标。二是构筑双赢平台。企业要构筑企业与职工共同发展的双赢平台。首先,要让职工明白,企业不仅为他提供一种物质的生存空间,同时也是他实现自身价值、寻求集体归属感的最理想场所,是职工在精神得利的基础上,为客户提供更好的服务。同时,也要让职工懂得只有企业发展强大了,才能给自身发展提供更大的空间。让职工从深层次增强认同感、归属感、激发全体员工内心对企业的亲和力,使员工与企业成为一个利益共享、风险同担、荣辱与共的命运共同体,更加努力地工作来回报企业。其次,企业要有更高的发展必须做好员工的职业生涯设计,为员工提供良好的发展空间。
(二) 树立企业管理风格
以企业精神具体化为企业的管理和服务风格。包括管理观念、管理手段、管理技术等。如依法治企、从严治企、规范化管理、微机管理、服务承诺制等。企业管理风格不是一天两天,一月半月就能形成的,而是要经过长期的时间培养。因此,在企业文化建设中,要发动职工充分讨论定出基本内容,然后通过广泛宣传,并由领导示范影响职工,一步一步地树立起来。
(三)塑造企业形象
企业形象是指得到社会认可的企业文化的综合反映和外部表现,或者说是企业在社会中所处的地位和声誉。它包括企业领导形象、员工形象以及企业整体的服务形象。企业形象的形成和建立使企业的服务质量、人员素质、专业技术、公共关系在社会和客户心目中形成总的印象。企业形象不仅是社会公众所关心的事,而且与企业本身的生存和发展有着十分重要的内在联系。
二、企业文化建设的条件
(一)领导重视是关键
领导重视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先决条件。企业价值观、企业精神以及企业形象等都需要靠领导去提炼和设计,也需要领导的规范行为带领和影响员工贯彻执行。因此,抓好企业的文化建设,首先要解决好领导的认识问题。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理论研究的深入,那种把文化教育、文娱活动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片面认识已不多见了,但是对企业文化建设内涵的深刻理解和对此工作的重视程度还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当前,经济市场的竞争日益激烈,向现代企业管理者提供了严峻的挑战,把加强企业文化建设作为促进企业管理的驱动器,正是现代企业管理先行者潜心研究的宝贵结晶。因此,坚定不移地加强企业文化建设,把文化建设列入领导日常议事日程,认真计划落实,经常检查改进,特别是根据自身特点对企业精神不断进行总结提炼,使之成为企业全体职工的共同信念,使之成为战胜艰难困苦并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强大思想武器。
(二)全员参与是保证
全员参与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重要保证。职工是企业的主人,也是企业文化建设的主体。我们体会到,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建设,如果得不到企业职工的认同,没有企业职工的广泛参与,就如同无源之水一样必然枯竭。因此,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必须要有全体职工的积极参与和大力支持。企业领导要不断加强对职工的文化建设意识的教育,要让职工了解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是什么,给职工提供参与实现目标的机会,引导职工把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看成是自己的目标,树立集体主义价值观和高尚的人生价值观,并以此调动和激发全体职工参与文化建设的热情,为之努力工作无私奉献,最终使企业文化建设的目标与职工和个人目标都能同时达到。
(三)创新发展是根本
创新发展是加强企业文化建设的根本。企业文化作为一种观念形态,是不断丰富发展的,只有创新的企业文化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总体上讲,目前企业的文化建设还处在低级阶段,摆脱旧观念旧思维羁绊,不断发展企业的文化建设事业需要创新。新形势、新问题、新挑战决定了企业必须创新。如何对企业文化建设进行创新呢?一是要重新审视企业的现有文化,对企业文化进新系统的研究和不断的探索。二是要充分认识到企业文化建设是一项不断创新的系统工程,其内容涉及到方方面面,具有广泛性、持久性和复杂性的特点。三是要立足于问题的发现、分析的解决,从科技迅猛发展、知识经济逐步到来的客观要求出发,从利益增长的市场需求出发,不断地创造出新的适合企业发展,适合科技进步富有时代气息的企业文化。
三、 企业文化的主要作用
(一)扩大企业的辐射面
企业是社会的一个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各方面发生联系和交往,优秀的企业文化能以良好职业道德、精湛技术、优质服务赢得客户的信赖,在联系与交往中必然给人们带来深远的影响。企业在客户心目中留有美好的形象,是取之不尽的无形资源,将受益无穷,它能刺激客户,使其对企业产生有益的行为,使企业比较容易得到社会及人民群众的理解、信任和支持,从而促进企业发展。
(二)增强企业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优秀企业文化是促进企业进步与发展的内在动力,它能使绝大多数企业员工具有正确的价值取向,从而易于对企业各项重大决策取得共识,激发使命感和责任感。优秀企业文化能培育职业道德,可促使员工在深化企业改革、利益关系调整等变动中,正确妥善处理公与私的关系,能巩固和发展团结向上、协调稳定的群体关系。优秀企业文化在企业整个实践活动中界定员工的思想道德、情操和行为准则,激励员工自觉地按照企业总体水平、统一标准来规范自己的言行,强化员工的创业、敬业精神,为促进企业持续、协调、有效、和谐发展勤奋工作。
(三)实现管理模式的转变
企业文化是企业管理理论的崭新成果,企业文化是现代企业管理逻辑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对原有企业管理理论的总结创新的结果,因此要把企业文化建设放在现代化管理的新模式角度上思考。发达国家的企业普遍经历了从经验管理——科学管理——现代管理这样三个阶段的管理进程。经验管理属能人模式,凭感觉、靠经验管理、靠个人的能力、素质、经验和风格在发挥着作用,结果使大部分企业长期停留在租放管理水平。科学管理属于制度模式、企业各单位职能、岗位职责、行为准则、运作程序都实现了规范化;信息传递、各项工作实现了程序化;人才、资金、物资、时间等资源的利用实现了科学化,企业的计划、组织、领导、控制等方面都有成套科学的、规范的制度和程序。但是,总有部分工作是制度和程序管不到的,如果太多的制度和标准让人难以掌握,就可能压制积极性和创造性,降低运行效率,增大管理成本。现代管理属于文化模式,员工的工作都不靠人来监督、管制,而是自觉地履行自己的职责,去完成工作,积极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企业文化营造了一个和谐的工作氛围和共同奋斗的愿望,使员工忠诚于企业和企业所从事的事业,一切基础的管理制度和规范,程序都已经潜移默化为所有员工的职业习惯。企业管理者重点关注在实施战略规划、战略管理,这是每个企业管者追求的最高境界。
(四)提高企业竞争力
企业文化是打造企业品牌的重要途径,优秀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名片”、“无形资产”,也是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的“法宝”。企业文化强大的内涵,是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建设企业文化,是塑造企业品牌,拴心留才、精心育才、吸引贤才、吸引客户,也是博得社会的认可的有效途径。在新的世纪,哪家企业拥有文化优势,哪家企业就拥有竞争优势。
(五)现代企业文化是企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
过去,企业一般是靠物质资源来建立自身发展优势,主要以扩大企业规模和增加设备投入来促进经济效益的增长。时至今日,这种发展方式不再是企业最好的发展模式。在知识经济时代,知识与文化担起企业发展推动力的重任。它是一种强大的内在驱动力,是获得经济增长的有效手段,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财富和智慧之源,未来成功与卓越的企业在于科技创新和文化创新。目前,企业形象战略和企业文化建设的实践及其所取得的成果都充分证明了这一点。◆
作者简介:黄景文、54岁、男、广州市水电设备安装有限公司、政工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