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兴中心城市物流需求供给研究

2009-04-28吴满意吴龙飞

管理观察 2009年9期

吴满意 吴龙飞

摘 要: 现代物流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本文重点分析了新兴中心城市物流市场的供需状况,揭示了其物流业的发展空间及供需存在不平衡,对匹配新兴中心城现代物流的需求与供给提出几条建议。希望本文的研究为政府在制定物流政策和企业在选择战略目标过程中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 物流需求 物流供给 供求匹配

改革开放以来,城市经济建设和社会事业快速发展,已经使许多城市成为了新的工业基地、产销基地、重要的水陆交通枢纽,但其中部分城市会出现物流市场的发展滞后于城市经济的增长。对于城市物流需求的预测, 已有大量的学者进行了研究[2]~[4], 不过大都集中在对物流需求量的预测方面。对物流服务市场供求关系研究[4]~[6],多是基于中国这个大环境来探讨的。鉴于此,作者以《新兴中心城市物流需求供给研究》为题,以淮安市为例,旨在通过对淮安物流服务供求状况的系统研究,找出其市场发展中存在的深层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解决物流服务供求矛盾,推进供求平衡。

1 淮安市物流需求分析

1.1淮安市产业结构

产业结构和物流需求是做好一个城市物流规划的两个重要依据,产业结构的差异将对物流需求功能、物流需求层次以及物流需求结构等方面产生重大影响。对淮安市的产业结构和物流需求作具体分析,以减少物流规划中的盲目性。

从表1可知,淮安市的产业结构正在发生较大变化,处理重大调整期。这种产业结构的变化势必带来原料与成品的变化,会直接影响物流结构和物流总量,这是在物流发展中必须关注的一个重大变化,物流发展必须做到与产业结构相协调。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过程中,淮安若能够承接部分产业的转移,和上海以及长三角其他城市在经济上有着极强的互补性,物流需求和潜在的物流需求将会有很大提高。

1.2 淮安市物流市场需求的功能结构

物流市场需求的功能结构是从需求方的角度出发,分析需求方最关心的物流服务的功能类型,如仓储、配送、包装、运输等。笔者对淮安市的工业企业和商贸企业进行重点调查表明,物流需求方对各项物流服务的响应程度各不相同。目前淮安市物流市场上以运输服务为主,其次是市内配送和仓储管理等。当然,必须要强调的是,这是目前市场的现状,只能反映出在现有的供给条件下,需求方对各种服务功能的偏好。随着市场发展,需求方的需求趋向多样化,也对物流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3 淮安市物流运作现状及现行物流满意度分析

本文是采用深度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淮安市生产企业、商业企业的物流情况进行调查,其中重点调查了淮阴卷烟厂、华能淮阴电厂、江苏省金象减速机有限公司、江苏沙钢集团淮钢特钢有限公司、天士力帝益药业有限公司和中国石化集团清江石油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新锦亚商城、清江商场、汇通市场、五金市场、食品城、装饰城、钢材市场等。

(1)淮安物流运作现状分析

1)工商企业库存期长,周转慢。调查表明,淮安市生产企业原材料平均库存期为30天,生产企业成品平均库存期为23天,商业企业商品销售平均库存期为37天,基本说明了淮安工商企业商品在库时间长、周转慢的现状。

2)物流的运送速度和服务质量的优劣对企业效益具有很大的影响,物流运营过程中的货损率和到货及时率是评价企业物流运营质量的主要指标。调查表明,目前淮安工商企业在物流运营过程中的平均货损率为1.29%;工商企业的平均到货及时率为93%,高于全国平均水平(90%)。

(2)淮安市现行物流的满意度分析

1)对第三方物流和自营物流满意度比较

生产企业对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都较低,不满意率分别占22%和33%, 商业企业对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的满意度有差异,满意率分别占40%和8%。

2)对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不满意的原因分析

调查结果表明,淮安市生产企业对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不满意的原因依次为:运作成本高、不能满足需求波动、作业速度慢、作业差错高、信息不及时不准确、货损率高、服务内容残缺、没有网络服务和服务态度差;商业企业对自营物流和第三方物流不满意的原因依次为:不能满足需求波动、没有网络服务、作业速度慢、信息不及时不准确、运作成本高、作业差错高、货损率高、服务内容残缺和服务态度差。说明在目前的市场竞争格局下,工商企业对物流作为“第三利润源泉”有比较深刻的认识,优化企业自营物流,降低物流成本,适应市场需要,为目前企业最强烈的愿望和要求。

(3)新物流供应商的选择及期望的物流服务

调查淮安市企业中有27%的生产企业和38%的商业企业在寻找新的物流代理商,商业企业对新的物流商的需求高出生产企业11个百分点。

从需求企业期望新的物流服务项目来看,传统的仓储、运输和市场配送等项目,生产企业占18%,商业企业占36%。而对物流系统设计、物流信息管理等新型服务也提出了要求,说明企业不仅限于传统物流项目,而且注重对物流体系的整体运作,要求不断优化物流服务内容。

从工商企业选择新型物流代理商主要标准来看,经济性和综合物流满足能力分别占40%~43%,说明企业对物流代理商的要求越来越高,不仅单纯从服务质量、服务价格来评价物流代理商,而且注重物流运作的整体效果。

1.4 淮安市物流需求预测

物流需求的量度分析旨在为基础设施、设备的系统建设提供依据,考虑到数据的可得性,本文选择货运量来分析淮安市的物流需求。综合货运量虽然不能全面反映物流综合作业量,但在特定区域内,一定时期的综合货运量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物流综合作业量。[4]笔者采用一元线性回归分析法选取国内生产总值指标对货运量进行预测,淮安1996~2006年综合货运量与GDP情况见表5。

利用Eviews3.1软件得综合货运量对GDP的回归方程:

综合货运量=2090.94+3.16×GDP。R2=0.97662,可知高度线性相关。

淮安市2005~2010年GDP增长率为14.7%,2010~2020年GDP增长率为7.4%[1]及2005年GDP为561.81亿元,可以预测淮安市2010年和2020年GDP分别为1150亿元和2350亿元。

将淮安市2010年和2020年GDP总量代入回归方程,得到2010年和2020年综合货运量分别为5724.94万吨和9516.94万吨。

2 淮安市物流供给分析

2.1 淮安市物流市场供给的行业结构

对淮安市的物流运作情况进行调查,截至2007年11月,淮安市的物流企业(包括从事交通运输企业、流通企业)有459家,有规模的物流企业主要有华宇物流、佳吉物流、宏远配载、亿通物流等,它们主要集中在淮安货运交易中心。总体上,淮安市各类物流企业主要由以下几种类型构成:

(1)传统仓储运输企业转型

由传统运输、储运及批发贸易企业转变形成的物流企业依托原有的物流业务基础和在客户、设施、经营网络等方面的优势,通过不断拓展和延伸其物流服务,不断向现代物流企业转化。据调查淮安市这类物流企业的个数约204个。

(2)专业物流企业

依靠灵活的竞争策略和对专业化物流的认识,在市场竞争中发展较快,成为物流发展中一个不容忽视的力量。据调查淮安市这类物流企业的个数约为158个。

(3)大型企业成立物流部门或公司

一些大型企业,尤其是国有大型企业,将其自身的仓储部门独立出来,建立自己的物流体系,以整合分布在不同部门的物流资源,降低企业的物流成本,提高企业效益。据调查淮安市这类物流企业的个数约为97个。

2.2 淮安市物流供给的功能结构

根据调查知,淮安物流市场供给的功能结构相对比较单一,第三方物流的功能还不完善,主要是市内配送、仓储和干线运输。细分的服务类型中,订购服务、运输服务、仓储和配送及回收物流服务分别约占服务总量的18%、35%、37%和3%。服务功能的单一性将直接影响第三方物流企业的盈利能力,因为物流增值服务功能没有得到充分发挥,其服务收益主要来自基础性服务。

2.3 淮安市物流市场供给预测

影响物流供给量预测的指标主要有: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供给价格;物流需求;工农业布局等。考虑指标可获性,本文尝试采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和物流需求预测淮安市物流供给量。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可近似反映物流业当年完成的增加值。[7]淮安1999年~2006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与GDP见表5。利用Eviews3.1软件,计算得回归方程为:

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0.0602*GDP-0.0037*货运总量+10.4952

R2=0.997765,可知高度线性相关。将淮安2010年和2020年GDP及货运总量代入回归方程,预测2010年和2020年交通运输、仓储及邮政业增加值分别为58.54亿元和116.75亿元。

3 淮安市物流需求供给匹配情况及建议

通过淮安市物流需求与供给分析可以得知:在当前的经济环境下,淮安市物流市场需求潜力巨大,物流的供给水平略低于物流需求。在一定时期内,当物流供给能力不能满足这种需求时,将对需求产生抑制作用,所以对淮安物流进行有效的需求管理,引导社会投资有目的地进入物流服务领域,将有利于合理规划、建设物流基础设施,改进物流供给系统。

目前,淮安市物流规模增长较快、物流服务质量急需提高、物流需求结构不断发展的条件下,要使物流需求与供给相适应,除设法提高物流服务的供给总量及质量外,还应引入物流合理化的理念,加强物流需求管理,即最大限度地控制物的不合理流动,如通过发展区域经济,使区域内及区域间的物流趋向合理,适应生产力的合理布局,减少原材料、制成品在产地与消费地之间的双向流动量。本文认为可以通过以下几个方面协调匹配淮安市物流供给与需求,以促进物流业健康迅速发展。

第一,通过对物流行业的扶持,如增加投资、完善基础设施,来提高物流能力与规模。完善物流基础设施是淮安市发展现代物流产业的基本保障。淮安应充分发挥公路、水路、铁路等运输方式各自优势进行物流基础设施平台建设,建立和健全各种运输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不断加大对公路、水路运输网络的投资力度,运输完善道路网络建设,提高服务水平和管理效率。

第二,优化区域法治环境,吸引国内著名物流服务企业进驻淮安,从而对物流服务和供给的能力产生重大影响。同时,不断提高本地物流企业的技术水平和管理手段,使之成为具有国内竞争力的市场主体。另外,淮安应尽快成立物流行业协会,推动组建物流同盟。

第三,重视对具有现代物流管理和经营服务精通的专业人才的培养,完善人才培养体系,这是现代物流进一步升级的关键。目前可通过以下措施改进:一方面要在高校拓展设置物流管理专业,资助扶持本地高校和科研机构在物流领域的研究和创新活动;另一方面要举办物流从业和执业培训,建立物流行业的职工终生教育系统。

第四,优化物流节点网络流向与流量,来提高物流供应能力。加强场站、港口枢纽建设,提高枢纽转换效率,实现客运零距离换乘、货运无缝衔接以及海河联运与内河集装箱运输,形成真正高质高效的现代物流网络体系。◆

参考文献:

[1]叶立生.淮安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汇编[M].人民日报出版社(172~201)

[2]赵启兰等.物流规划中的需求与潜在需求分析[J].中国软科学,2004,(2):92~95

[3]陈森, 周峰.基于灰色系统理论的物流需求预测模型[J].决策参考,2006,(2):59~60

[4]曹文琴, 甘卫华.城市物流规划中的物流需求预测[J].特区经济,2006,(3):330~331

[5]李国旗.物流服务市场供求关系研究[J].物流技术,2005,(10):145~147

[6]刘立.我国物流市场需求供给分析[J].商业研究,2004,(18):40~48

[7]李孟涛等.辽宁省城市物流绩效评价[J].物流科技,2007,(1):7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