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在我国的应用及意义
2009-04-28孙延旭张艳芳
孙延旭 张艳芳
摘 要:文章阐述了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的应用及其会计实务现状,并提出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衍生金融工具 会计 商品期货 可转换债券 应用
一、问题的提出
衍生金融工具是以转移风险或收益为目的、以某一(某些)金融工具或金融变量为标的、价值随有关金融工具价格或金融变量变动而变动的跨期合约。衍生金融工具虽然属于金融领域的新生事物,但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它在国际金融市场上是不容忽视的一个活跃要素。鉴于我国金融领域中商品期货、外汇远期业务、金融期权业务等最近几年发展较快,我国的股指期货计划在2009年推出,需要对我国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已经存在的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发展状况进行总结,在时机成熟的时候还要形成衍生金融工具会计规范。那么,我国现有的商品期货、外汇远期业务以及金融期权业务的会计实务处于什么状况,又存在哪些问题等,本文拟就此进行简单探讨。
二、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应用现状
(一)我国的商品期货会计核算及评价
作为我国产生最早的衍生金融工具,商品期货已经经历了一段较长时间的发展,其会计实务也得到了一定的规范,无论是在业务操作上,还是会计处理上,商品期货及其会计核算对于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是非常必要和有益的。
1.商品期货会计的基本内容
目前我国企业商品期货会计核算的内容主要包括: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和年会费、交纳期货交易保证金、平仓(或补仓)了结合约,以及在期末会计报表上披露有关期货交易的会计信息。
首先来看期货会员资格投资和年会费的会计处理情况。一般来说,各会员单位向期货交易所交付会员资格费时做的会计分录:
借:长期股权投资——期货会员资格投资贷:银行存款
各会员单位向期货交易所交付年会费时做的会计分录:
借:管理费用
贷:银行存款
其次来看企业期货保证金的划拨、追加,及交易平仓的会计处理情况。例如,某有期货会员资格的企业,在自营期货业务时,向期货交易所交纳了期货保证金10万元。该企业于月初买入每手10吨的钢材期货15手,每吨钢材的期货价格为3000元;同时卖出每手10吨的有色金属期货10手,每吨有色金属的期货价格为8000元。在月中,钢材的期货价格上升为3100元,该企业卖出了持有的钢材期货合约平仓;会计期末,有色金属的期货价格上升为8500元,按照期货交易所的通知,该企业需补交期货保证金50 000元。
该企业的会计分录:
a、 交纳期货初始保证金时:
借:期货保证金 100 000
贷:银行存款 100 000
b、 卖出钢材期货合约时:
借:期货保证金 15 000
贷:期货损益 15 000
c、 月末追加期货保证金时:
借:期货保证金 50 000
贷:银行存款 50 000
再来看该企业的信息披露:企业在期末资产负债表的“其他应收款”项目下单独列示“期货保证金”,在利润表的“投资收益”下单独列示“期货收益”;在报表附注中披露其以交纳会员资格费的形式对期货交易所的投资,以及持仓合约的浮动盈亏(即期末按市场价格计算的未实现期货损益)。
2.对我国商品期货会计核算现状的评价
首先,会计处理只记录保证金的交纳、追加和收回,使得期货交纳在会计上仅反映为实际收付的货币资金数额,这不仅不能反映期货交易的实质和具体交易情况,而且保证金帐户的性质也使人难以理解交易者与交易所、经纪公司的关系,因而所提供会计信息的有用性受到质疑。
其次,遵循历史成本原则,只在交易平仓时才记录期货交易损益,不能在表内及时反映期货价格的变动而带来的潜在损益。
此外,我国没有像国际会计惯例那样,将期货合约价值作为表内事项记录,以至于会计信息不能充分揭示期货业务蕴含的巨大风险。
(二)我国的外汇远期业务及其会计信息披露
1.我国外汇远期的近期运用状况
1997年,为了发展我国外汇市场,为国内企业提供规避汇率风险的有力工具,一个有“中国特色”的、与我国外汇管理政策相适应的外汇衍生金融工具——人民币远期结售汇业务。目前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存在以下特点:由于业务计价货币和风险的考虑,美元与人民币之间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占主导地位;受国内外环境的影响,远期结售汇业务经常表现为明显的单向性,而且在不同时期其“方向”也会发生变化;相对于中资企业来说,外商投资企业的避险意识较强,因而外商投资企业的远期结售汇业务在总额上占较大比例。
2.我国外汇远期的信息披露
到目前为止,我国还没有一套关于外汇远期会计核算及信息披露的全面、系统的管理规定,相关外汇管理法规只对外汇远期交易作了原则性规定,难以据以规范外汇远期的会计实务。
(三)我国的金融期权业务及其会计处理
1.我国可转换债券的运用与会计规范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了我国企业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会计处理的基本方式,为规范可转换债券的会计实务奠定了基础。但我国对可转换公司债券的会计信息披露规范尚不够全面。
2.我国认股权证的运用与会计规范
认股权证的运用并非是一个孤立的事项,它与我国股票市场的诸多内在问题相联系,涉及了各方面的因素,要运用认股权证还有赖于整个市场的进一步发展。在我国目前股票市场上,认股权证基本上处于空白,有关认股权证的法律规范也没有建立起来,我国现有的会计规范对认股权证都没有提及,认股权证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尚没有任何权威的依据,认股权证的会计实务也处于空白。
3.我国股票期权的实施与会计规范
由于股票期权的运作难点还没有解决,与股票期权会计核算与信息披露相关的会计规范至今未见出台。虽然我国的上市公司对此进行了大胆的尝试,但这些做法距国际上的惯例还相去较远。
(四)我国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中存在的问题
首先,我国衍生金融工具理论的研究相对滞后于实际应用。其次,衍生金融工具的研究需要学科之间的支持和合作。此外,衍生金融工具的理论研究中存在的最重要的问题是,理论研究没有与现实环境充分结合起来,研究的深度和广度还非常欠缺。目前我国会计界主要是从衍生金融工具对会计理论的冲击出发,从确认、计量、报告等方面对会计的理论及实务体系进行部分修正和发展,使其适用于衍生金融工具发展的新形势。
三、我国研究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重要意义
(一)国内业务实践的需要
作为一种新兴的经济业务,衍生金融工具已经存在于我国的经济生活之中,它的存在需要会计工作的反映;同时,衍生金融工具作为一种高风险的经济活动,它的发展更需要会计工作的监督。而目前我国有关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理论尚未建立,有关的会计实务也缺乏相应的规范,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研究已经落后于实践,不仅难以满足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和信息披露的现实需要,而且一定程度上已经制约了衍生金融工具的进一步发展,因而建立、发展衍生金融工具会计已经成为一个非常紧迫的问题。
(二)金融市场全面开放的迫切需要
我国加入WTO之后,金融市场的全面开放已经成为必然的趋势,由此,无论是金融机构,还是一般企业都面临来自国际市场的冲击。一方面,外资金融机构将带者操作娴熟的衍生金融工具涌入我国金融市场,民族金融业面临严峻的挑战,出于自身的生存和发展,我国金融业需要通过引入衍生金融工具来丰富自己的业务,拓展风险管理的途径,增强竞争的能力;另一方面,面对外资企业的竞争,国内企业也希望能够充分利用国际的商品市场和金融市场,通过衍生金融工具更合理地筹集和使用资金,并规避金融市场的风险,保证资金的安全。
(三)尽快与国际惯例接轨的需要
我国加入WTO 后金融领域的逐步对外开放,必将要求按照国际惯例来处理相关的金融业务,这其中自然包括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而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实务不仅与相关的国际会计惯例相去较远,而且也远远落后于国际水平。如果这种现状不能改变,国外金融机构和企业在进入国内的金融市场时,可能会因为难以取得必要的会计信息而有所顾虑,难以增加在我国金融市场的投入,使我们“坐失良机”;或者也可能利用我国相关会计规范的缺陷做出不利于我国金融市场的行为,使我们遭受损失;同时,如果国内金融机构和企业不按照衍生金融工具的国际会计惯例进行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就无法提供国际金融市场认为必要、有用的会计信息,因而很难在国际金融市场利用衍生金融工具进行筹资、投资或套期保值,失去参与国际金融市场的机会。
(四)防范金融风险的需要
无论是1995年巴林银行的破产,还是1997年东南亚金融危机的爆发,亦或是自2007年发生、2008年波及全世界的美国次贷危机等金融市场的一系列事件,都已经清楚地表明,衍生金融工具蕴涵着相当大的风险,一旦使用不当出现问题,就可能造成巨大的损失。我国目前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水平在反映和监督风险的方面尚难以胜任,因而我们必须吸取国内外的经验教训,加紧对衍生金融工具会计问题的研究,规范衍生金融工具的会计处理和信息披露,以保证衍生金融工具的健康发展和国家金融市场的安全、经济秩序的稳定。
综上可见,从我国目前的状况来看,加强衍生金融工具这一新兴会计领域的研究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会计界应当投入更大的精力,尽快建立健全衍生金融工具会计的理论体系和实务规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