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一些思路
2009-04-27陈雪莲
陈雪莲
【摘 要】本文从不同的背景阐述了现代电类专业人才的需求状况,通过现场调查、毕业反馈等渠道,对高级技工学校现代电类专业教学进行了分析,提出了现代电类专业改革的一些思路。
【关键词】现代电类专业改革思路
一、专业改革的背景和依据
1.现代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社会背景
职业技术教育是我国现代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高等教育的后续及补充,是工业化和生产社会化、现代化的重要支柱。二十世纪后期,越来越多的发达国家及发展中国家认识到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对推动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性,纷纷把发展及改革职业技术教育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在我国,职业技术教育改革亦是党中央、国务院及教育主管部门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进一步发展及改革现行的职业教育体制,已成为社会各界的共识。
2.现代电类专业教学改革的行业背景
随着我国综合国力的不断提高,机械制造行业越来越显出其重要性,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等电类专业的先进性决定了工业化进程的加快与否。因此在短时期内,加快机械制造行业一线技术工人的培养成为目前机械行业的重要问题,特别是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等电类专业,更显得尤为突出。再加上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给现代工业控制技术等电类专业带来了新的革命,设备老化、技术落后,成为制约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发展的一大阻力。在我国,一些老工业基地的衰落,也充分证实了这一点。因此,要振兴我国的机械行业,就必须加速科学技术的改革进程。作为我校传统专业的电工电子专业,要应该顺应时代发展及形势需要,培养和造就一批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电类人才,才能跟上改革进程。
3.现代电类专业人才社会需求预测分析
纵观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人才需求,通过对地方、行业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对用工信息的收集整理;通过劳动信息网点的建立及用工单位对本专业学生的信息反馈,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仍为目前急需的热门专业,人才需求量很大,且呈逐年增长的趋势。
二、专业教学改革的基本思路
1.加强德育教学,提高学生政治思想素质
针对职业学校的学生特点和实际情况,改革课程设置和内容,尽可能达到针对性、实用性与职业特色的和谐统一。加强学生的政治思想教育,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团结协作、爱岗敬业精神。进行职业道德教育,并使其内容具体化。同时根据市场经济的需要,更新学生的就业观念。
2.认真调查研究,明确专业培养目标
认真研究国家经济政策,以地方行业的经济结构调整为依据,积极进行人才需求的调查、预测工作,加大劳动力市场的开发、用工信息的搜集、劳动信息网点的建立,并结合市场需要进行综合分析,确定专业培养目标。同时学校建立由市有关领导和用人单位领导参加的董事会和行业指导委员会,定期召开会议,参与学校办学方向、培养目标的确定。
3.积极进行制度创新、实行灵活的教学制度
坚持以全面素质教育为基础、以能力为本位的指导思想,积极建立新型的课程教学体系,大力推行模块式教学、现场教学,同时根据职业资格等级所要求的内容,进行专业模块划分,对每一教学环节逐一量化,加强管理与考核,允许学生根据个人条件及兴趣,选学其它专业内容。通过这项措施,使许多同学在取得了维修电工资格证书后又取得其它专业或相近专业的等级证书,为就业拓宽渠道。
4.加强课程优化与综合化的改革
针对本专业课程,逐一进行优化,推行现代课程模式,认真学习《现代教学思想与实践》,把知识的传授与技能的培养紧密结合起来。选用课程要有针对性和先进性,突出骨干课程,增加新内容、新工艺,并根据培养目标,打破传统学科体系,删掉一些理论性与专业基础课程联系不多的内容,增加实习教学课时。按照学生的实际能力,调整讲授内容的顺序,对学生按“双证”资格标准的要求内容进行教学,建立实用、高效的课程体系。
5.加强实习教学,全面提高学生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
根据培养目标,加大实验、实习设施及校内实习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为教学提供一个良好的先决条件。加强实习教学中的管理与指导,对学生技能的形成进行综合分析,制定现代工业控制技术专业的技能量化标准及考核体系,确保学生的职业能力及创新能力的提高。
6.改进教学与考核方法,推行现代化媒体教学
多媒体教室、校园网及公共信息平台的建设,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实现学习内容、方法及学习目标与现代化教育技术的有效结合,将素质教育融入知识传授与技能培养的全过程,逐步从以教师为主的灌输式教育,转向以学生为主体的能力培养式教育。加强实习教学中的关键环节,加大实习教学的有效课时,大力推广新型的目标教学法,制订完善的考核办法,促进实习教学的开展。
7.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要培养造就一大批高素质的新型劳动者,就需要有一支职业道德水平高、业务精通、专业技能过硬的师资队伍。加强师资力量及教师思想观念的转变,在现有师资达标的基础上,向更高层次发展。制订“双师型”教师标准及激励政策,鼓励教师进行各种形式的业务学习。加
强校企联合、校校联合,形成一支适应形势发展的高素质教师队伍。
三、专业教学改革方案
1.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和能力要求
现提出高级技工学校现代工业控制技术(工业电气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为: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面向生产一线,从事工业电气设备和数控设备安装、调试、维修和技术管理的高级应用型专门人才。
学生应具备下列基本能力:(1)具有扎实的维修电工的理论基础知识和专业理论知识及高超的专业实践操作技能。(2)除掌握维修电工中级工的有关知识和操作技能外,还具备有对较复杂机床设备电气线路的设计安装与维修,并能熟练地将电子技术、PLC、单片机、变频技术在生产机械中的应用。(3)通过学习毕业后,能掌握各类电气设备的设计、安装、调试、维护、维修等第一职业能力;并达到本专业高级工水平。同时应具备相应的职业道德、文化和身心素质。
2.构建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的课程体系
(1)对传统的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的教学内容按“必需、够用”的原则进行综合化整合,改革后的课程专业针对性加强,理论与实践相互渗透融合,强调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如电气类课程,经过选择、提炼、有机地整合成几门综合课程,将电机与变压器、电力拖动控制线路、机床电气控制融入到工业电气控制课中;将变频器原理及其应用、可编程序控制器及其应用、触摸屏应用等内容融入到现代工业控制技术课中;将电工基础、电子技术合并为电工与电子技术基础。
(2)理论教学内容突出应用性、先进性和实用性,舍弃一些繁琐的理论推导、证明方面的内容,淡化理论知识系统性和完整性。
(3)调整教学顺序,我们可以将现行的教学循序改为“实践认识——针对实践的理论学习——再实践”的顺序,所以在教学中体现多实践、早实践、实践教学不断线。如对该专业,第二学期的电工实习,其中有三周的机床电气控制实习,主要让学生对机床电气设备有一个了解;紧接着开设PLC编程和变频器等课程,然后进行生产实习,解决机床电气维护维修问题。
3.建立以校内实训中心为基地的实践教学体系
建立校内外实习基地,学校为现代工业控制技术专业提供实践教学的实训中心有电工基本操作实训室、电力拖动控制实训室、机床电气控制实训室、PLC、变频器和触摸屏综合应用实训室、拟建数控机床维修实训室等。在建设好校内基地的同时,积极建立校外实习基地,与各相关单位签定了合作办学协议,使学生在学校经过二年的学习之后到工厂实习,有效解决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问题,使他们毕业前获得维修电工的高级职业资格证书。
4.沟通校企合作的人才需求渠道
(1)建立专业指导委员会
专业指导委员会成员由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学者和专家、学校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组成,参与本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研究、专业教学计划的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考级内容的确定。专业指导委员会还自荐或推荐经济和社会效益好的企业作为校外实训基地,让学生了解专业对口企业的生产全过程,了解企业管理运作程序,让学生到车间或工场进行生产技能的培训,以适应企业岗位的需要。
(2)沟通对口就业渠道
行业、企业是用人单位,是学校的顾客、是上帝,职业教育只有满足用人单位的需求,才能生存和发展;学校密切与行业、企业建立实体化关系,设置行业与企业所需要的专业,确定针对性较强的培养目标和人才规格,向用人单位展示学生的能力和技能,主动争取社会和用人单位的认可,扩大学生对口就业通道。
总之,现代电类专业进行教学改革,是顺应时代发展及形势的需要,通过市场调查,企业调研,明确专业培养目标,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采用灵活的教学模式,加强学生思想教育,沟通校企合作的人才需要渠道,从而培养出高质量,高素质的现代电类人才,更好地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
参考文献:
[1]卢双盈,李向东.职业教育学.北京:兵器工业出版社.
[2]龙飞文.对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的调查分析及改革思考.职业教育研究,2004,(7).
(作者单位:广西南宁技工学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