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制度建设的历史作用和现实价值

2009-04-27廖胜平

党政干部学刊 2009年4期
关键词:现实价值制度建设

廖胜平

[摘要]解放战争时期,中共确立了请示报告制度,实行了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制度,健全了党委制,规定了党委会工作方法等等。这一系列制度建设,为战争形势的转变、中共及其军队纪律的加强、中共党内民主的扩大并使中共最终取得战争的胜利有着重大的历史作用;在中共成为执政党后,尤其在改革开放的今天,这些制度建设对完善民主集中制、坚持群众路线、提高干部素质等方面,仍有重要的现实价值。

[关键词]中共;制度建设;历史作用;现实价值

[中图分类号]k26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2426(2009)04-0023-02

一、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制度建设的历史作用

(一)保证了战争形式从游击战向正规战的转变

1948年8月14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致电各野战军、军区及中央局、分局:“我们现在向一切兵团及军区的负责同志们提出警告,在战争第三年内,我们将要求你们严格执行及时的和完备的报告制度,将这件事作为一种绝对不允许违反的指令。”[1]这种严格规定,使中央军委能够及时、全面、准确地了解和掌握分散于全国各地部队的情况,确保了中央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统一指挥,真正做到了“一切行动听指挥”。

毛泽东在1848年8月22日给东北局的复电中明示:执行报告制度,克服无纪律无政府状态,“这一问题的性质是如此重要,即只有解决这一问题,才能由小规模的地方性的游击战争过渡到大规模的全国性的正规战争,由局部胜利过渡到全国胜利,这是许多环节在目前时期的一个中心环节,这个环节问题解决了,其他环节就可以顺利解决。”[2]中央有了相对集中的权力,才能协调各战区的统一作战,做到全国战局一盘棋。如,在辽沈战役中,中央与毛泽东的观点是先打锦州,切断北宁线,堵住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陆上退路,形成关门打狗之势,以便把东北国民党军队消灭在东北境内,减少其他战区因东北国民党军队的逃入而增加的压力。担任东北局书记的林彪则强调自身困难,主张先打长春,以解除东北野战军南下后顾之忧。假如这样,就有可能使东北国民党军队撤回关内,增加华北战场的压力。因此,中央和毛泽东南下“关门”的决心矢志不移。在毛泽东的一再指令下,甚至是措词严厉的批评之下,经过五个多月的请示和报告的反复商讨,东北野战军主要指挥员终于与中央军委的认识统一了。

(二)加强了中共及其军队的纪律建设

第一,进一步贯彻了党指挥枪的原则,加强了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统一指挥。中共一直强调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和指挥,在六届六中全会上明确地提出了“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的建军原则。请示报告制度使这一原则更加具体化、经常化和制度化,使中共对军队的指挥更加及时、准确和强化。

由于实行请示报告制度,组织观念比较淡薄的林彪所存在的无纪律状态和无政府状态得到了有效的克服和改善。在辽沈战役刚刚结束后,为防止平津国民党军队从海上逃跑,中央军委于1948年11月16日要求东北野战军早日入关,包围津、沽、唐,在包围姿态下进行休整。东北野战军领导认为“东北主力提早入关很困难”。毛泽东不为局部困难和个别意见所左右,于18日严令东北野战军,于21日或22日主力入关。几十万东北野战军遵从中共中央和中央军委的指令挥师入关,切断了平津国民党军队海上南逃之路。当时是战是撤正举棋不定的傅作义集团认为东北野战军最少休整三个月或者半年后才能入关作战,而东北野战军在中央的指挥下出其不意,只休整了二十来天就入关参战,使傅作义集团由“惊弓之鸟”变为了“笼中之鸟”,从而为夺取平津战役的彻底胜利创造了有利条件。

第二,中共的组织纪律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中共的组织纪律要求少数服从多数、个人服从组织、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最重要的是全党服从中央。为了克服各级地方的独立或半独立的无政府状态,克服令行不畅、令行不止的自由散漫状态,进而保证中共在思想、意志和行动上的高度统一。有人提出遵守纪律、强调集中统一,是否会削弱地方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呢?任弼时在九月会议上回答,“加强纪律性绝不是减弱地方的积极性,而是去掉盲目的积极性,发扬有条理有系统的积极性。”[3]毛泽东也说,“我党是缩小(不是废除)各地方各兵团的自治权”。请示报告制度加强了中共的组织纪律性,维护了中央的权威,克服了分裂主义的错误倾向。

(三)加强了集体领导,扩大了党内民主

第一,党委制加强了集体领导。邓小平在1956年9月16日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所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此评价说:“在我们党内,从长时期以来,由党的集体而不是由个人决定重大的问题,已经形成一个传统。违背集体领导原则的现象虽然在党内经常发生,但是这种现象一经发现,就受到党中央的批判和纠正。中央在1948年9月关于健全党委制的决定,对于加强党的集体领导,尤其起了重大的作用。……这个决定的重要意义,在于它总结了党内认真实行集体领导的成功经验,促使那些把集体领导变为有名无实的组织纠正自己的错误,并且扩大了实行集体领导的范围。”[4]

第二,代表大会及代表会议制度和党委制发扬了党内民主。中共中央关于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决议下达以后,地方和军队的代表会议开始正常化,个别县和某些军队,还召开了党的代表大会。中共党内正常的民主生活会得到建立和扩大。各地各部门通过贯彻,使党委制建设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党委集体领导和党内民主生活基本趋于正常和健全,在更大程度上调动了各级干部和广大群众作战、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中共的领导水平也发展到一个新的阶段,为战略决战并取得全国胜利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当时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长的安子文向毛泽东、中央书记处作了关于各地召开党的代表大会和代表会议的综合报告,作了全面总结。在总结主要成绩时,他概括了三条:(1)发扬了党内民主。会上,党委领导一般都作了自我批评。到会代表不仅批评了领导,而且检查了自己,从而改善了上下级关系,使上下级之间通气了,增强了党的团结。由于发扬了民主,党员干部直接参与了党的方针任务的讨论,进一步调动党员干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增强了责任心。党内民主生活开始活跃起来。(2)明确了党的方针、政策,统一了思想认识。经过召开党的代表会议,纠正了错误认识,提高了思想和政策水平,减少了工作上的许多盲目性。(3)召开代表会议后,中共党员代表积极工作,起了骨干作用,推动了工作。安子文在报告中还举了一个例子:石家庄党的代表会议后,铁路工人代表回去传达,结合检查工作,发现有217项具体问题,很快解决了80%。[5]

二、解放战争时期中共制度建设的现实价值

(一)有利于进一步完善和加强民主集中制

中共中央建立请示报告制度的目的之一是为了将一切可能和必须集中的权力集中于中央,然而,这并不是意味着要取消下级的一切权力。《中央关于建立报告制度的补充指示》规定:中工委转各中央局、分局、前委:“下级向你们所作政策及策略性的报告,其内容重要者,亦须同时告知我们,文长者摘要电告或函告。”“每一个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均有单独向中央或中央主席随时反映情况及陈述意见的义务及权利。各中央委员、中央候补委员给中央或中央主席的电报,各中央局、分局、前委的电台,必须照发。”[6]1948年9月关于请示报告制度的《决议》,对各项工作中何者决定权属于中央,何者必须事前请示并得到中央批准后才能实行,何者必须事后报告中央备案,都作了明确规定。中央并不是事无巨细,件件都管,地方各级还是有比较大的自主空间,也要求地方各级对中央的工作提出批评。1948年8月23日,毛泽东为中共中央起草对中央局、分局、军区及前委的指示,指示最后说:“你们对于中央的领导工作,不论是内容和方法,如有批评,亦请提出。”[7]在新时期,更要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增加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使党员更好地了解和参与党内事务,营造党内不同意见平等讨论的环境,鼓励和保护党员讲真话、讲心里话。同时,加强民主基础上的集中,使全党全国在指导思想和路线、方针、政策及重大原则问题上必须保持高度一致。没有民主,就没有正确的集中;没有集中,就不能形成全党意志的统一。正如邓小平所说:“民主集中制执行得不好,党是可以变质的,国家也是可以变质的,社会主义也是可以变质的。”[8]

(二)有利于进一步加强群众路线,促进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

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从群众中集中起来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以形成正确的领导意见,这是基本的领导方法。”[9]1948年6月6日,邓小平为中原局起草了关于土改、整党工作贯彻中央方针的指示,指出土改、整党工作中的错误及产生错误的原因,并提出了一系列正确政策以指导中原局的土改和整党工作。邓小平把此报告给中央后,毛泽东十分重视,阅后于6月28日复电邓小平表示完全同意并将它批转给各中央局、分局、前委。同时,毛泽东在给朱德、周恩来、任弼时、胡乔木等同志的信中说:“有了中原局这个文件,中央就不需要再发此类文件了。”[10]毛泽东在批转薄一波关于发展工商业并加写批语:“东北局,华东局,热河分局,西北局,晋绥分局;彭、张、赵;中原局,许、谭、陈、粟:请各地领导同志研究这一报告,并在各地参照办理。”[11]可见,中央的指示和决策来自于各地各级群策群力的结果,是集体智慧的结晶。中共中央决策的依据和来源遵循了群众路线,这是中共最基本的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

请示报告制度和党委制符合并且生动地体现了党的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集中起来、坚持下去的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在新时期,请示报告制度有利于及时发现各地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总结群众实践中的新经验、新创造,有利于集中全党的集体智慧,从而保证党的领导和决策的科学性与正确性。

(三)有利于进一步提高领导干部的综合素质

请示报告制度是提高领导干部综合素质的有效途径。通过写报告,可以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水平和对问题的分析综合能力,有助于克服和防止工作中的分散主义、教条主义和盲目性,增强领导工作所必须的自觉性、系统性和预见性,从而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修养和能力素养。1948年8月20日,毛泽东在给林彪的复电中说:“此种综合报告和各个具体问题的个别报告,不但不相冲突,而且必须有此种报告,并要有多次此种报告之后,才能使我们看得出一个大战略区的全貌。对于写作此种报告的同志亦有一种好处,就是他必须在写作时既要联系又要超脱各项具体问题、各项事务工作,在全局上,在共同性上,好好思索一会儿。而这种思索则是一个领导同志所不可缺少的,缺少了此种思索,领导工作就会失败。”[12]薄一波在回忆中说:“这种做法也是一种实际有效的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好方法。……我自己就是在坚持写这些报告中得到不少的收获。”[13]

参考文献:

[1][7][12]中共中央文献研究室编.毛泽东年谱(1893-1949)下[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02:335,337,336.

[2]毛泽东文集(5),[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6:125.

[3][11]转引自中共河北省委党史研究室编.中共中央移驻西柏坡前后[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8:178,420.

[4][8]邓小平文选(1),[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29-230,303.

[5]转引自陈至立.中国共产党建设史[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596-598.

[6]中央档案馆编.中共中央文件选编(14),[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7.100.

[9]毛泽东选集(3),[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900.

[10]党的文献[J].1994,40(4):31.

[13]薄一波著.七十年奋斗与思考,(上)[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1996:472.

责任编辑 李秀华

猜你喜欢

现实价值制度建设
卢卡奇物化理论对中国当代启示
加强公德制度建设
低星级酒店员工晋升制度的优劣势分析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