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文化在“三生教育”中的作用
2009-04-27李育全
李育全
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坚持以人为本是核心,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目的。简单地讲,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最基本、最核心的要素是人,离开人来谈科学发展和构建和谐社会就会失去其应有的价值。这就给培养人、塑造人的高等教育提出了这样一个问题:在新形势下,高等教育如何塑造人?塑造什么样的人?笔者就高校校园文化在“三生教育”中的作用谈点粗浅的认识。
一、校园文化应彰显生命的唯一性
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这表明了人的社会属性,但客观地讲,人不仅有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而且具有文化属性,甚至可以说人的社会属性和文化属性是统一的。人类得以繁衍延续,不仅靠人类的自然属性,而且更大程度上依靠人的文化属性。人之所以区别于动物,在于人有思维,又在思维的基础上创造了不同的文化,于是,文化成为维持人类不断发展的精神动力和源泉。因此,理解生命首先应当从文化入手。在西方文明中,人权是天赋的,而生命权是最基本的人权,没有生命人权就失去载体,也就无从谈起人权。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天人合一的思想被人们津津乐道,其实质仍然是天和人的存在是客观的,或者说人和天是一体的。无论是西方文化,还是东方文化,从本质上讲都客观地承认了生命是第一位的,没有生命无从谈及人,人的意义和价值是建立在生命的基础上的,这也是世界各国要把维护生命、保障人权作为法律的首要任务的精神所在。从法律的角度讲,生命是人之所以为人的前提,没有生命存在,人就不成其为法律意义上的自然人。从文化的角度讲,没有生命存在,文化就失去了创造的主体。从哲学的角度讲,没有生命存在,世界就失去了能动的主体,从而失去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生命是可贵的。如果说生命也可以比喻为一种资源的话,那么生命是最重要和不可再生的资源。任何人都只有一次生命,没有生命,自己作为一个能动主体参与改造社会和自然的使命和能力也就自然消失。一个不重视和热爱生命的人,也就谈不上热爱生活和承担社会责任。在社会价值层面,人的价值和意义是不同的,但在生命层面,人的生命价值和意义是相同的。尤其是在法制社会里,人的生命价值不能用大小、高低来评判,而必须坚持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用平等的观念来看待生命。
大学既是思想文化的传承者,也是思想文化的创造者,担负着塑造人、培养人的重任。而对大学生影响最大的莫过于大学的文化和精神。大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逐步确立和巩固的时期,思想比较活跃,容易接受新的事物,他们所处的大学文化氛围对其一生具有重要的影响。所以,高校的校园文化建设客观地担负着生命教育的重任。笔者认为要做好以下几方面的工作:一是生命是无价的,任何人都必须懂得尊重生命、爱惜生命,从爱惜自己的生命出发,从而关爱他人生命;二是生命是唯一的,放弃生的希望,就是漠视生命的存在;三是生命是人生价值和社会价值的前提,一个人没有了生命,就谈不上实现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更谈不上承担家庭和社会的责任;四是生命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人的生命具有平等性,生命不存在优劣,任何人的生命都不能用价值标准来评判,也就是说生命的意义不是一个价值判断问题,而是促进人不断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高校校园文化应当在体现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同时,展现新形势下大学文化的生命力和感染力,彰显生命的活力,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正确看待生命的意义和价值,让自己的青春在大学校园里焕发容光,让自己的生命在大学校园里升华,成为一个信念坚定、热爱生命、充满智慧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二、校园文化应当突出生存的优先性
任何一个人有了生命之后首先面临的第一个问题是生存,没有生存或者不能生存,生命就面临危险。生存权是人权中仅次于生命权的一项权利,生命是前提,生存是保障。离开生存去谈生命,生命就变成一个抽象的符号,而离开生命去谈生存,生存就会成为空洞的说教。所以,生命和生存是二位一体,是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二者互为前提,相辅相成。只有生存下去,才能参与社会的竞争,才能实现自己的抱负。如果说生命没有贵贱之分,人人生而平等,那么人的生存是千差万别的,是可以分层次的,这是任何一个人都必须面对的客观现实。每个人都是赤条条地来、赤条条地去,在人生的轨迹上留下不同的痕迹。在人的生存过程中,必然面对各种各样的现实和条件。尤其对于大学生而言,处于刚刚走出父母的庇护,面临走入社会的考验。如何有效地提升自己的生存能力,如何在复杂的人际关系中学会生存成为大学生必须面对的问题。而大学校园文化担负着重要的功能,如何发挥好大学校园文化的育人功能,完善大学生的生存之道,是大学必须肩负的神圣使命。第一,生存是第一位的,无论是面临具体的生活,还是走入工作岗位,如果生存得不到保障,学习和工作就无从谈起。第二,生存的过程就是作为个体的生命不断融入群体生命的过程,只有个体的生命融入了群体的生命,个体生命才能发挥它自身的价值,才能在这个过程中相互学习、借鉴和提升,从而完善个体生命的价值。第三,生命不是孤立存在的,这决定了生存不是单一的,任何人的生存都离不开现实的环境,在很大程度上生存的状态既取决于自身的条件,又受制于客观环境。第四,生存既有压力,也有风险。在生存的过程中,人面临着各种机遇和挑战,面临着选择和决策,这时良好的心理承受力和生存态度就显得尤为重要。第五,生存之道在于不断地学习,向书本学习、向别人学习、向生活学习是大学生必须学会的本领。
三、校园文化应当体现生活的多样性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们的价值观念多样化、生活方式多样化的特征越来越明显,而生活本身的形态也是丰富多彩的,只是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地点,人们的感受会不同而已。不同的生活感受、不同的生活态度,决定着人们不同的生活方式,加上每个人的个性、兴趣、学识、修养的差异,客观地决定了生活带有个性化的色彩,这是生活方式多样化的内在原因。大学生活是人一生中最美好的时光,大学生活应是无忧无虑、充满快乐的难忘时光。大学生作为充满青春朝气和活力,充满理想和追求的一个群体,必然面临着个性化的生活方式与群体生活的和谐统一问题。如何与人相处、如何学会包容等看似简单的问题,都会成为困扰大学生的生活问题。一部分家庭贫困的大学生还会承受着巨大的生活压力。从个体生活方式上讲,每个人的生活方式是个性化的,人与人之间存在很大差异,这是客观的。从群体生活上讲,大学的群体生活又是无比丰富和多样的,呈现出色彩斑斓的特点。
因此,大学校园文化必须既关注学生生活方式的个性化特点,也必须重视群体生活的丰富性和多样性,为大学生营造一个积极健康向上的生活环境,打造一个充满特色、富有朝气和活力的校园生活氛围。第一,引导大学生平等待人。在大学里,不仅学生在学历上有层次,进校时间上有差异,而且在家庭条件等方面差异也很大,如果没有一个平等的氛围,大学校园就会出现严格的等级秩序和歧视。第二,引导大学生学会相处。大学里的人际关系,最基本的是同学之间的相处,一个人如果很难相处就无法融入集体,更不可能建立起良好的人际关系。第三,引导大学生学会包容。不仅要学会包容别人,而且还要学会包容事物,有一颗包容之心。如果斤斤计较,甚至抱怨不公,既影响自己的情绪,也不能正常地理智地看待问题。第四,引导大学生学会生活。大学生既要学会独立生存、自己照顾自己,而且要学会生活的基本常识。比如,如何计划用钱、如何洗衣服等。尽管大学生面临的生活不复杂,但是大学是大学生走向独立生活的第一步,具有特殊的意义。
生命、生存和生活构成了人生的三大要素,是人一生都必须思考和面对的问题。由于大学生处于特殊的人生阶段,生命、生存、生活教育具有更加特殊的意义。面对生命,我们必须尊重生命,爱惜生命,平等地看待生命;面对生存,我们必须正视现实,坚韧顽强,勇敢地接受考验;面对生活,我们必须宽容和豁达,执著地追求梦想。
作者单位
云南农业大学党委宣传部
◇责任编辑 李配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