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品诗

2009-04-27吴华山

东坡赤壁诗词 2009年2期
关键词:主客清香梅花

吴华山

喝好茶,叫品,品才见好茶味。读好诗,也叫品,品才见好诗味。

有的诗初读很琳琅,却耐不得品。有的诗初读很平淡,却越读越津津,耐得品读。后者如:宋·杜来《寒夜》:

寒夜客来茶当酒,竹炉汤沸火初红。

寻常一样窗前月,才有梅花便不同。

首句“寒夜”,开始即点题,交代“客来”时间、地点,与末句“梅花”遥应。寒夜过访,当然是与主人意趣相投。“茶当酒”,不周备酒,当是常客,无须拘泥。两者皆见情趣清淡,见出主客之间的深厚感情。

二句,主客喝着热茶,闲聊着话儿。屋外的“寒”与屋内的“红”,是不同的,主客的心却是相同的。首句写感情,二句写心情,心情当然也是感情。

三句又写到了屋外,转出另一个意象:“月”。按一般写法,当是主客交心,却不同凡响,把对客人的感情,转到了窗外的月亮,似乎月亮也在一同迎接着客人。象变了,心情没变,环境不同了,感情相同。而且分明看出不仅是用眼,而是用心,所以说“寻常一样”。比感受又进了一步,由此及彼,自然地感应。于是读者也相应着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四句由月亮进而感应到了又一形象:“梅花”。窗前梅花初放,散出淡淡的清香,月光因此而显得清雅高洁。这便是独特感受到的“不同”吧。从字面看,月光因梅花而不同寻常,好样是赞美梅花,但月为客人而来,梅为客人而开,主要所称美的还是客人。

站在丰厚的中国传统文化的积淀上,清楚看出主与客高洁的精神品格的比照、象征意义。我所看到的对此诗的点评,几乎大都认定立意在于对客人清雅高洁的赞美。但觉“此中有真意”,还有新意可品。

黄升《玉林清话》对此诗极为称羡,指出苏洞《金陵》诗。“人家一样垂杨柳,种在宫墙自不同”与杜来诗意思相同,都意有旁指。也就是说言外有意。可见品诗,不仅言里,还得看是否有更深的言外之意。

奥地利著名心理学家荣格说:“艺术的社会意义正在干此:它不停地致力于陶冶时代的灵魂,凭借魔力召唤出这个时代最缺乏的形式。”(《心理学与文学》)作者在一首诗中的思想感情,是离不开时代与生活的,故而好的诗都有鲜明的个性与特色。此诗中的“寒夜”,与“竹炉”、“月”、“梅花”诸意象结合在一起,内涵是极其丰富的。题目“寒夜”,而不是“客来”或其他。古人对于诗题是十分精心的。全诗创意,重在一个“寒”字。夜是寒夜,客人寒夜来,竹炉因寒夜而设,月是寒月,梅是寒梅。古有“梅花香自苦寒来”之句。一切都笼罩在寒夜中。正因寒夜,才见竹炉的火红,梅的清香,月的不同,客的如梅的清雅高洁。作者赋予《寒夜》的言外之意,也便“一枝红杏出墙来”了。

品赏者也是具有千差万别的个性的。从我对此诗的感受来说,作者在他所处时代的漫漫寒夜里,尚且因客来而仰望夜月,因有高洁的梅的清香如友者,一享大有不同的自慰,联想到当今好时代格外渴求德才兼备之士,杜来长者该当含笑于九泉。

古往今来,正才真才不少,歪才虚才也不少,而得到一个有德又有才之人,对于一个单位,乃至一个国家,那便大大的不同了,月色也会发出梅的清香,寒夜也会生出春的暖意。当今我们国家重视人才之际,有识之士,该当怎样使自己具德而有才地赶上时代,报效祖国,才能无愧于祖先啊。这该当不是借题,而是题中应有之义吧。这是否就是《寒夜》该当品出的真景、真情、真味。

此诗鲜明的特点是不同。前两句寒与热暗不同,后两句月与梅明不同,同与异、隐与显、远与近、内与外,相反相成着,别具一番哲学意味。或许这是作者由感受到感应进而感悟到的吧。

好诗耐品,耐品才是好诗。

猜你喜欢

主客清香梅花
清香四溢的树
《红楼梦》中的“打趣”之妙
梅花
寻找
经验与存在
梅花
器乐考级的历史演进及主客认同
为什么梅花能在寒冬开放
九月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