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桃花运》:现代爱情的演绎与反思

2009-04-27王国杰

电影文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桃花运高雅金钱

王国杰

[摘要]《桃花运》通过讲述几个爱情故事,反思了现代青年男女爱情观,章迎与赵大的矛盾表面看来是家庭背景的不同,内在却是东、西方文化差异;晓美和林聪面对金钱与爱情之问的抉择,殊途同归地选择了爱情。商雅娟与张苏的老妻少夫婚姻形式更是展现了以爱情为基础的现代意识的爱情观。

[关键词]《桃花运》,爱情

社会在变化发展,现代的爱情出现了多种新形式。社会节奏快,年轻人或者是独生子女交际范围狭窄,或者是忙于工作,大龄未婚男女成为社会突出的问题,如章迎;国门开放,许多人受到西方文化教育,而东、西方文化的隔膜也体现在男女的婚姻认识上,如章迎和赵大,人们不再羞涩于追逐物质财富,反映到婚姻上,“嫁个有钱人”成为众多女孩标榜的择偶标准,晓美就是个典型,老夫少妻和老妻少夫的婚姻情况如何,高雅娟与张苏的故事正是回应。《桃花运》开场直面这些时尚现象,一下子便吸引住观众的目光。但是影片并非仅仅是对社会新潮现象的描绘,停留在表面的视觉欣赏层面演绎一个简单的大团圆故事,而是向纵深发展,从女主人公的爱情寻找中,挖掘现代都市人的爱情观念和她们的爱情抉择中复杂的心理矛盾。

一、东、西方文化观念的隔膜

如何看待性,成为现代青年男女在恋爱中面临的一个重要问题。章迎生在保守观念的家庭中,自小被限制与朋友交往,由此导致的结果是她到了28岁,仍然没有谈过恋爱。通过相亲会的方式她认识了赵大,他们的恋爱基本依照模式顺利进行下去,赵大也正如章迎所期望的那样亲切、热情和浪漫。然而在如何进入婚姻问题上,两人产生分歧。赵大接受身在国外的父母的建议,向章迎提出了婚前同居的要求。而章迎与其家人的观念却与此相反,认为这是一种侮辱,性只能与神圣的婚姻相连。表面看来是两人的观念差异,但反映的是深层的两种文化的隔膜,“因为我们的性表现方式由主流话语确立,所以性是文化的,因为性状态是在特定的社会和历史环境中建构的,所以性状态也是文化的”。在西方文化中,理智在爱情中占有重要地位,“爱上某人不只是一种强烈感情,还是一种决定,一种判断,一种承诺。如果爱仅是一种感情。便没有那种永远互爱的诺言的基础。感情可生亦可灭”。婚姻是两个独立个体的合作生活形式,和性并非一一对应关系,性可以是婚姻之前或之外,只要性与爱相连即可。正如恩格斯所说:“对于性关系的评价,产生了一种新的道德标准,人们不仅要问:它是婚姻的还是私通的,而且要问:是不是由于爱和对应的爱而发生?”而在中国,仍然延续着乡土文化传统,婚姻与性紧密相连,性的目的和价值在于生育,只能在婚姻中存在。所以性的标准并不是爱而是婚姻,于是进入婚姻的方式也就不是爱情而是责任,“把浮士德式的两性恋爱看成是进入生育关系的手段是不对的。恋爱是一项探险。是对未知的摸索”。“在乡土社会中这种精神是不容存在的。它不需要创造新的社会关系,社会关系是生下来就决定的。它更害怕社会关系的破坏,因为乡土社会所求的是稳定。”性作为自然本能,更被看做对社会关系的稳定构成巨大威胁的力量,“维持社会结构的安定和完整,不容它紊乱和破坏,性这个力量,无论如何得加以控制了。不论人是怎样多元性感,还是要设尽方法把性关入夫妇之间,更立了种种禁律,限制可婚的范围-生活上密切合作的已有结构决不容性的闯入。于是发生了乱伦禁律和外婚的规定”。章迎和赵大是两种不同文化背景中培养出来的人,他们的分歧也就是文化观念的分歧。即使他们去看医生,也并不能解决,因为这不是简单的心理障碍,而是深植入两人潜意识中的文化理念,是东、西方文化的冲突,解决他们问题的惟一办法,只有使他们的文化观念趋同。如何趋同,这还需要我们更多的反思,影片从对他们的爱情讲述中,将这种差异形象地展示出来,而并没有简单地“解决”。形成了内在反思的张力。

二、金钱与爱情之间的抉择

金钱与爱情之间的抉择,是现代人面临的另一个问题。现代社会迅速发展,大众不再讳言物质追求,青春女孩们不会无视物质财富的强大诱惑,但是在向往金钱的同时,又把爱情放在什么位置呢?影片从林聪和晓美两个人物分析了现代女孩在两者间的心理抉择。林聪和晓美选择了不同的方式,一个“放弃”金钱而寻找朴实的爱情,另一个努力追逐金钱为基础的爱情。林聪的父亲留给她一大笔遗产,但她并未养尊处优奢华挥霍,而是明白感情才更值得珍惜,她宁愿没有这笔遗产,而是希望父亲还活着。当她寻找自己爱情的时候,她选择了隐藏自己富有的身份,在朋友看来关祥完全是个穷人也就没有值得被爱的资格,她却毅然决定了与他交往,她相信自己已经不是碰到爱情便晕头转向的小女孩,知道自己需要的是什么,关祥诚实真挚的爱,最终打动了她。当她确定关祥是爱自己的人而不是财产的时候,才向关祥表明自己身份,结果她实现了爱情和财富的双赢。

晓美的出场恰恰与林聪相反,她是以嫁个有钱人为目标开始自己的爱情寻找,电影以讽刺的手法,讲述了晓美的几次相亲经历,在这几次经历中我们也可看出,晓美一心要嫁个有钱人,但也并非只把金钱作为唯一标尺,她仍然保留着自己的自尊。当她偶然从朋友林聪处听到富家子弟宗扬的秘密身份后,便开始实施自己的接近计划,采取女人的小伎俩以便引起他的注意。在面对宗扬提供的巨额奖金和挑选礼物的诱惑时,强忍住自己的倾慕欲望,以塑造自己在宗扬面前的好形象。然而影片并未仅仅停留在浅薄的追逐游戏层面,而是让事情的发展超出了她的预计。她的追逐并没有很快获得结果,尽管她赢得了宗扬的些许好感,但两人的关系并未表现出任何过度亲密的迹象,此时她被迫做出抉择的时刻已经到了,半年假期已满,该回原单位上班了,与此同时,宗扬的小公司却受金融危机影响更加不景气,不得不裁员,留下来的员工也只能拿到基本生活费。她面临着两个选择:一是回到自己待遇丰厚的原单位工作,即使不足以成为有钱人,却也是令人羡慕的白领骨干精英生活,二是辞职到宗扬的部门,不仅工资微薄,而且公司发展前途渺茫,至于是否能够赢得宗扬的爱情,更是个未知数,晓美顿时陷入了矛盾之中。不可否认,晓美起初接近宗扬,是为了他的富豪家庭背景,她自己也一直这样自我认为,但是这时,她知道继续留在宗扬的部门,她的收入将会大大减少,原先的潇洒生活将变得拮据,而她与宗扬的关系也未必就能确定,然而她思考之后毅然留了下来,因为她发现在自己的追求过程中,方向转变了,正如福柯所说,“在求爱术中,作出种种努力的是求爱者,虽然人们期望他能保持自我,但很显然,爱情的巨大力量使他奋不顾身”。晓美从最初的追逐富家子弟,转而爱上拥有个人魅力的宗扬,她也更清楚地认清自己,其实自己并非只是喜欢奢华生活,而是喜欢拥有更多智慧的勤奋的人,虽然离开宗扬还能回到自己依旧的生活,但她缺少的并不是金钱。而是爱情的快乐,单纯的金钱没能给她带来快乐,和心爱的人在一起的这段时间才是

她的快乐时光,起源于追逐财富,结果于进入追逐爱情,这就是晓美的爱情寻找轨迹。

三、情感与骗局的对抗

高雅娟55岁时离婚,独自生活感觉到诸多不便,渴望着回归家庭的温暖,骗子张苏以帮忙装修走入高雅娟的生活。后来曾被他欺骗过的女人们找上门,以自身的教训劝说高雅娟醒悟,并给予他法律的惩罚的时候,她拒绝了,因为在这场爱情骗局中,骗子却把自己陷了进去。张苏对患病的高雅娟无微不至的关怀以及生活上的照顾,让高雅娟下定了爱他的决心,当被张苏骗的女人来找她时,她不是不相信张苏没有骗过她们,而是相信张苏这次真的爱上了自己,于是有了替张苏还债的想法,并把他写作自己遗产继承人,她便更加确认了他是自己的男人。张苏的骗局结果是弄假成真,张苏向高雅娟的献媚转变为真情的付出,尤其是在她住院期间无微不至的关怀。他最终也没有实施对高雅娟的行骗,他已经爱上了她,最后张苏被抓时的那一吻已经足以说明他的真情。正如弗洛姆所说:“在给予的因素之外,爱的主动特性明显地表现在这样的事实中,即所有形式的爱常常包含着共同的基本要素:关心、责任、尊重和了解。”反过来也可以说,正是有了这些,他们也便有了爱。而这些元素的产生,源于张苏的真情给予,“在真正的‘给予之中。他必须接受回送给他的东西。因此‘给予隐含着使另一个人也成为献出者。他们共享已经复活的精神的乐趣。在‘给予行为中产生了某些事物,而两个当事者都因这是他俩创造的生活而感到欣慰。特别是对于爱来说,这就意味着:爱是创造的能力,无爱则不能创造爱。”正是张苏的用心给予,促发了高雅娟的爱情共鸣,才会说出“爱不只是付出,而是付出一个人的全部”。他们是一种“不正常”的夫妻形式:老妻少夫。但是从爱的层面上说,他们是以自己的真情向对方付出,得到了爱的互动,这便超越了婚姻的形式层面。于是对他们婚姻的衡量标准也不能只关注年龄对比,而应该以爱情为标准,“是不是由于爱和对应的爱而发生?”他们的故事起源于骗局,但是在骗局过程中,爱的情感反而征服了骗子的恶意,骗局被真情拆解了,张苏的爱心被高雅娟的善良唤醒,也对她付出了真情。这便是他们的爱情传奇。

《桃花运》表面看来似乎是部青春偶像剧,但这仅仅是它外在的包装,它直面了当前社会中新兴的爱情潮流,其内部包含了对观念的深层思考,观众不仅从中体验审美的乐趣,同时也得到了生活的启示。

猜你喜欢

桃花运高雅金钱
再婚老人如何走出金钱的“心结”?
比金钱更值钱的
杨绛:高雅如兰 静若止水
文化惠民让高雅艺术走进百姓生活
春风十里不如你Sisley桃花派对炫动美色
完美 品味高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