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也谈《走西口》的热播热议

2009-04-27黄铁成

电影文学 2009年7期
关键词:剧作热议影视

黄铁成

央视将《走西口》作为2009年开年大片推上荧屏,现又有多个省市地方电视台在播放,相应的从平面媒体到网络,一时间关于《走西口》的评议纷纷,从剧本编写到演员演技,从情节编排到人物塑造,从历史文化到现实意义等等方面褒之贬之,以至还出现了与《走西口》有关的其他影视材料和丛书。这是一个很有意义的影视现象,关注、思考它,似乎也能给人们一些启迪。

首先,应该承认,央视选择开年大片有其标准和要求,而从实际情形看,央视每年推出的此类大戏,都造成了一定的影响,如2008年的《闯关东》,以及先前的《乔家大院》《汉武大帝》等。央视的开年大片众目关注,几成定律。当然,这只是《走西口》出现热播热议的一个原因。

更重要的原因是《走西口》自身的历史凝重感与鲜明传奇色彩相结合的特色,使剧中亮点与瑕疵互见。剧作以主人公田青几经沉浮,历尽坎坷,执著追求,坚忍奋斗的传奇经历为主轴线,讲述了与“闯关东”、“下南洋”并称的中国近代史上三大移民现象之一的“走西口”故事,反映了从清末到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中国社会一个侧面,渲染出浓烈的人生沧桑的意蕴。既带着观众审视那一段历史,西部风情,又给人以娱乐性、趣味性的满足。

《走西口》如同一幅较为宽广的历史生活画卷,在其间演绎故事的有官吏军阀。有土匪绺子,有贫苦民众,有商人驼夫,有革命者……有迫于生计外出闯荡的故事。有官匪勾结恶取残害的故事,有商人精于算计事业成败的故事,有在苦难中的爱恨依依的情感故事……可谓全方位展现那一历史时段,走西口人群的民生状,有着厚重的历史感。以至有人说这是一部恢弘的历史画卷,是劳动人民的血泪史、奋斗史、革命史。《走》剧的编创者本着“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围绕主人公田青构设在艰难困苦中起起落落,人性多样,人际恩怨复杂,悬念叠起的故事情节,出人意料,又落入意中,充满传奇色彩的艺术效果。剧作无论是选题、立意,还是展开,都有“抓人”之处。遗憾的是,情节本是人物的性格史,过于偏重传奇性,过于倚重巧合,过于借助外力,绝处逢生,弱化人物内心精神层面的矛盾冲突,丰富微妙的表现,不利于人物立起来、活起来。这也是招来评议者诟病人物传奇经历中合理性,乃至质疑其艺术真实性的原因。

《走》剧还力图在人物的拼搏轨迹中,融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试图以此来解读晋商文化,来支撑全剧。开篇就出现了“大忠大爱为仁,大孝大勇为义,修齐治平为礼,大恩大恕为智,公平合理为信”的田家祖训,剧中也多次出现,到了剧末,更有宣誓形式作的“仁义礼智信”新解:“世界大同是为仁,祖国山河是为义,家国天下是为礼,刚柔相济是为智,一诺千金是为信。”以“仁爱、忠义、礼和、睿智、诚信”来表现田家祖训,展示晋商精神,提示人物行动的精神内核,以至诠释传统文化的当下意义。剧中,在故事情节的发展中,在人物的矛盾纠葛中,编创者也有意凸显这一精神文化内核,如田青对梁满囤的所作所为。这不仅增加了剧作的历史厚重感,深化了思想内蕴,也与当今呼唤传统美德回归,弘扬传统文化精神的社会要求相吻合。但也不可否认,剧作在这一艺术构想的实现中存在贴标签、做作化的倾向,还可在艺术表现中自然流露、以具体的人物关系来演绎等方面作更多的思考与安排。

社会底层民众的坚忍的奋斗精神,是我们民族文化的优秀元素,历来被称道。尤其是当今,在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下,中国经济也面临着很大的困难,大批的为生活、为追求改变命运的也如当年移民的农民工和其他人群面临着找不到工作,生活困顿的窘境,这种坚忍的奋斗精神更是人们内心的需要。《走》剧中,一个“走”字,似乎透露出当年山西人为生存,为发展而虽无奈却不惧任何风险灾难,勇于前往的坚忍奋斗精神。剧中通过主人公田青迫于生计,也为重振祖业,弃学别母,踏上走西口的路,在口外,几起几落,成长变化的历程,表现了认定目标,执著前行,坚忍奋斗的精神,这也是当年臧克家诗中的中国农民的“老马”精神,有着广泛的社会基础。因而说“《走》剧是一部山西人用血泪、坚忍,诚信、勇往直前精神写就的历史缩影,是一部中华民族为了生存而顽强拼搏的雄浑激昂的赞美诗”也不为过。也恰恰是在这一点上,主人公田青的形象在剧中只能算是一个能承受挫折的,不言败的“硬汉”,但在智谋、才略上表现不够,剧中更少有细腻深刻地展示人物内心的痛苦与挣扎。困境的化解,往往来自一些特设的人物——诺颜王子、徐伯伯的出手、默默地等待,或者是其他的外在因素的作用,人物的成长。似乎只是坚守“仁义礼智信”的理念,追求革命的信念在发挥作用。这无疑不利于人物的塑造。主人公田青形象不够丰满、鲜活,弱化了作品的艺术魅力,剧中为避人物高大全的嫌疑,安排了一段“吃醋”戏,以表其人性上的弱点,然而这样的安排又有过度之嫌,凡此种种瑕疵,自然也就引来了观众的非议。

《走》剧的热播热议,自然与编演人员的才气和努力分不开的。剧本的创作历经四年,由创作了影响颇大的其他电视剧的历史学教授担纲,还请了获奖编导参与,反复打磨。功夫不负有心人,剧本的选题、立意、构思和跌宕起伏的情节,鲜明的传奇色彩,就是佐证。导演对剧本的把握与再创作上,也显功力,即以片头片尾为例,那苍凉凄婉中不乏雄浑激越的插曲,配以原生态的黄土地特有风景的视屏,从视觉、听觉两个方面给观众带来冲击,将其带入《走》剧的意境,让人深情体味剧中的人物与事件,感受剧中内蕴的精神。应该说演员的表演也功不可没,尤其是梁满囤的表演者将人物在种种情节设置中的内心状态、矛盾斗争表演得较为到位,塑造了一个形象较为丰满的影视人物,受到观众的好评,反映了另一类走西口人,体现走西口文化的又一方面。当然,热议中也有对编演人员的批评,田青形象的塑造自不必说,其他,如有的人物(诺颜王子)的设置与作用受质疑,剧中的“三民主义”被挑剌,剧尾淑贞支持儿子卖掉赎回的田家大院为革命筹款,亲自送田青又一次踏上了走西口的路——条寻求光明的道路前,带领众人宣誓新祖训的那场戏,过于舞台化、做作化……

央视新年大戏受社会关注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就《走》剧的热播热议而言,最主要的是它展示了一个特定的历史风貌,传扬了传统文化,张扬了传统道德,宣扬了坚忍的奋斗精神。契合了时代精神和人们的心理追求。也与故事编演中追求传奇色彩,展示的人物命运沉沉浮浮故事性强有关,此外,还与剧作的成败得失有关,思考这一影视现象,是一件有意义的事。

针对这一现象有许多问题可探讨,这里不妨先就这样几个问题做一些探讨:

第一,快餐文化背景下历史题材的影视剧创作。当今社会,在主流意识支配下,思想日渐多元,艺术需求也多层次,因而各种类型的影视艺术创作蜂拥,然而精品不多。一个重要原因是现代生活的快节奏,人们虚躁的心态与艺术创作的沉心的要求出现矛盾,商业价值观

的通行,加剧了这种矛盾。就《走》剧而言,是以一个人来写一个时代、诠释一种精神的生活类历史剧,她不同于重大历史题材的事件类历史剧——重事不太重人,而要倾力于人物的塑造,尤其是主要人物。

《走》剧受欢迎,主要的是选题、构思、立意和跌宕起伏的情节编排等剧作的主体方面被认可、接受,而在一些具体方面被议不足,如田青形象的塑造一被指破绽与硬伤,如牌匾底色的前后不一,历史、民俗、人物对话时的称谓用语等方面的常识性谬误。这又一次启示我们,大众的、通俗的影视创作不考虑商业价值,当然是不现实的,但不可忽视艺术上的打磨,要使剧作不仅粗看好看,更要细看耐看。此外,生活类的历史剧对编演人员在相关历史、民俗风情等方面的知识积累有更高的要求。

第二,对“真实”的思考。对此,编创人员谈创作时说了“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情节编排原则。问题是什么是。大事”?这不能仅仅理解为社会重大历史事件,如剧中的旧民主革命、共产党登上历史舞台,还应包括在剧中情节发展、人物命运转变关节点中,必须有生活的、性格的内在必然性和逻辑性,所谓“不虚”,当理解为合乎历史真实、生活真实和人物命运、性格的逻辑,是一种传统意义上理解的本质的真实与必然性。一条成功的创作经验是:人物牵着作者写,而非作者刻意安排人物行。《走》剧中,在情节的跌宕起伏上下了不少功夫,增强了剧作的吸引力,而在主人公人生轨迹,特别是几次大的起伏上,往往重外力的推动,少内在的表现,偶然性强,必然性弱,影响了田青形象的塑造,存在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要知道,《走》剧是生活历史剧,而非武打戏、公案戏、情感戏,它有自己的艺术规律和要求。“小事不拘”,给了编创者极大的艺术创作空间与途径。但这必须是在“大事不虚”的前提下,这必然是在不违历史、常识的基础上。如田青穿着西装,领着驼队,走在茫茫草原上的镜头遭人讪笑,恐与此有关。这再一次提示人们,艺术创作,特别是历史题材的创作,不可对本质的真实与细节的真实掉以轻心,需要重提艺术的真实问题,“失真”也是时下影视创作中的一个通病。

第三,《走》剧的热播热议,还带来了一个文艺批评方面的问题。有相当长的一段时间,文艺批评局限于圈子内,局限在精英批评的范围中,唯其有了这样的局限。以及利益纠葛和其他一些原因,文艺批评缺少了实事求是的精神,常会出现互掐和吹捧的现象。而今是网络时代,加之电视剧本来就是大众艺术,因此影视批评出现了突围和回归的现象,这方面的艺术批评的大众化局面自然形成。我们从网络等各种媒体上不难看到针对《走》剧的各种评论,褒贬皆有。就内容而言,有历史背景介绍的,有社会意义评说的,有艺术方面探讨的,有演技、人物、情节、语言杂议的,有相关的民情、民俗常识挑刺的,更有由此谈论传统文化、晋商文化的……真是一石激起千层浪。这个现象的意义就在于影视艺术大众化的实现,要求艺术创作者要为大众提供积极健康的、雅俗共赏的艺术精品。还在于将艺术批评纳入正道,跨出小圈子与偏爱偏见,使中国的影视艺术事业在大众参与的背景下健康发展,以至繁荣。这些对于进行精神文明建设,增进国人的人文素养,无疑是有积极意义的,影视艺术的真正繁荣也有赖于此。

一个开年大戏的热播热议,是影视界,乃至社会的事,“热”,有剧作本身的长短优劣,也有社会、大众心理的折射。“热”中又辐射出社会的、艺术的一些值得思考的问题。正视这一切,对时下的影视,乃至艺术事业是有意义的。

猜你喜欢

剧作热议影视
影视展
文学转化影视,你需要了解这几件事
论罗周剧作的情感与形式
诗性的叩响——罗周剧作中“诗”的重塑与探寻
剧作法可以模仿,但有一样东西学不来!
明星离婚事件引发热议数月
老区,在各地两会上成为热议话题
蚌埠药采是非热议
热议新三板
论动画电影的无绝对反派角色剧作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