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影视还是粗糙之作?
2009-04-27郭鹏群李永根
郭鹏群 李永根
2009央视开年大戏《走西口》,平均收视率高达9.60%,创下2002年以来央视开年戏收视率的最新纪录。但电视热播以来,争议不断,在网上更是叫好与恶评交织呈现。仔细品味,这部电视剧存在着互相颠覆的二元结构,可谓是“成也萧何、败也萧何”。而迭种矛盾冲突,使得本应该是。大气磅礴。激励人心”的电视剧,却成为一部“制作粗糙,非议迭起”的争议之作。具体来说:
一、晋商文化的极度提升与革命演绎的错位并存
电视剧一开始,就着重渲染了田家祖训“仁义礼智信”:“大忠大爱是为仁,大孝大勇是为义,修齐治平是为礼,大恩大恕是为智,公平合理是为信。”这种儒家精神,是同类晋商题材电视剧如《昌晋源票号》《驼道》《龙票》《白银谷》《乔家大院》等共有的主旋律。但《走西口》并不仅限于此,它在晋商文化基础上,结合清末民初直到国共合作这段历史背景,又对晋商文化给予极度的提升:极力突出这种晋商文化底蕴是如何转向革命文化的,极力显现主人公田青是如何从追求财富到追求革命的精神历程的。
为了将这种文化提升与革命追求合理呈现,主人公田青从小就从豪门深宅中搬出。其父亲赌博成性,输掉一切,其母亲被迫在农村小屋中艰难度日,并把田青的姐姐典给邻居做童养媳。而当田青长大时,受地主恶霸的欺压,被迫走西口闯荡天下,历尽艰险,最终却仍然一无所有,从而加深了对这个社会的认识并最终走向革命。而在这种成长经历中,编剧又设置了“徐木匠”这个革命传奇色彩颇为浓厚的义父作为田青的引路人,并在他的深刻影响下,田家那儒家晋商文化被提升到了孙中山的国家文化:“天下一统为仁、民族兴亡为义、自强不息为礼、福亏自盈为智、以义取利为信”,境界为之一变。而到了电剧的最后,这种晋商文化基础上的国家文化,又向无产阶级革命者的世界文化转变:“世界大同为仁、祖国山河为义、家国天下为礼、刚柔相济为智、一诺千金为信”。
正是在这种转变中,《走西口》凸显了其文化上的厚重感,并在文化境界与人物升华中显现了较高的艺术魅力。但需要指出的是,这种文化提升在该剧里又存在着颠覆的因素,那就是革命过程演绎的浅薄推进。纵观这部51集的电视连续剧,田青义父徐木匠的革命经历神龙见首不见尾,我们也无法信服徐木匠的这种革命觉悟从何而来。特别是电视剧一开始把徐木匠描写为是孙中山的忠实信徒,而到了后期,徐木匠突然开始信奉共产党,这个过程该剧没有做任何交代。而在徐木匠的转变中,受徐木匠影响的田青,其革命转变也令观众如坠云雾。整个电视剧中,革命是一个只说不做的论述过程,从而将这种文化提升的根基给予颠覆,给观众以生搬硬套、浅薄推进的印象。
这种二元颠覆结构的并存,使得电视剧一方面对传统的晋商文化进行了极度提升,大开大合,境界高远。但另一方面革命过程却又枯燥乏味,说教色彩浓厚,大大颠覆了前面所做的努力。
二、人性挖掘的深度呈现与情感纠葛的颠覆共存
电视剧《走西口》人物众多,画面广阔,在人物性格塑造上取得了较高的艺术成就,也是代表着这部电视剧最成功的地方。主人公田青为人光明磊落、遇事百折不挠、行商以义制利,但黑暗的社会并没有给他施展平生抱负和才能的历史舞台,他在与官僚、地主的斗争中败的体无完肤,并因此逐渐走上革命道路,而与田青相对比的是鲍晋中,他作为一个大少爷,接受过新式教育,但他性格软弱,对革命充满幻想,祸事临头后投敌反水。这是个幼稚的革命者形象,其实更符合当时的社会现实,有着很大的代表性。
另一人物梁满囤,是《走西口》塑造的最见功力,并对人性进行深度挖掘的典型形象。他表面上逆来顺受、忠厚老实,甘愿受牛师傅无理由的打骂,甘愿吃一切苦。但当得知裘老板要把女儿嫁给他时,他竞高兴得傻了,不顾一切休妻再娶。而当田青狠揍他时,梁满囤带着血和泪的大段独白,道出了一个只属于梁满囤,却代表着许多普通人的心里话。因为穷怕了,他太想成为人上人,甚至为此可以不择手段。虽然其心胸狭窄、性格多疑善变。然而在他的内心深处,良知、感恩、责任等并没有消除,最后又能为了田青赴死成义,从而给观众更多复杂的审美感情体验。
但与此成就相对的是,电视剧又过度沉溺于男女情感纠葛的漩涡中,有时描写还非常琐碎,甚至出现败笔,很大程度上削弱了人物形象的深度与力度。如田青与豆花的爱情描写,本来十分动人,但编导为了追求戏剧性,却多次描写田青对鲍晋中的不满,而这种男人式的吃醋,却又是背离了主人公田青的性格,显得过于牵强生硬。再比如梁满囤与他的童养媳丹丹的爱情描写也失去了生活的质感。当梁满囤背叛了丹丹时,一个农村的姑娘,却能够以博大的胸怀坦然接受这件事,并叮嘱自己的弟弟田青不得报仇,这就有了人为拔高的嫌疑,而其结局的悲惨,又削弱了田青不计前嫌去帮梁满囤的逻辑发展过程,从而给观众很大的疑惑。
人是有感情的,情感纠葛更能对人性做深度呈现。但《走西口》的爱情描写过于琐碎甚至失真,给人物描写带来了伤害,一定程度上颠覆了人物性格塑造的艺术魅力。
三、剧情跌宕起伏的精心构思与硬伤不断的解构互映
电视剧《走西口》的情节跌宕起伏。一开始就把田家的祖训交代了出来,为整部电视剧奠定了深厚的文化内涵,紧接着把田耀祖赌博成性,败光田家财产,从而使田家走向败落的情节呈现在了观众面前,紧紧地抓住了观众的心。而随后的革命义士徐木匠、土匪刘一刀、二号主人公梁满囤以及他们的恩爱情仇也纷纷登场,并沿着田青的革命心路历程、梁满囤的求生求财过程交错发展,场面牡阔。线索纷繁而清晰,充分具有央视开年大戏的气魄。但令人遗憾的是,在紧张的情节推进中,这部电视剧所出现的硬伤大大破坏了它的精心构思,也令观众在欣赏电视剧的过程中产生某种失落,概括说来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常识方面的错误。比如备受争议的“三民主义”论,把孙中山的“民族”篡改为“民主”,并煞有介事地解释为“推翻帝制,建立民主国家”,这真是一个大倒观众胃口,不能原谅的重大错误,而在电视剧拍摄时,为了突出农村风情,不管季节与气候,翠翠家的门口一直挂着玉米,以至于在田青要走西口的那一年,遭旱灾。老百姓都吃榆树皮、观音土了,翠翠家墙上居然还挂着两大串黄灿灿的玉米,足令观众笑倒。
其次是剧情设置方面的失误。比如翠翠关监狱时,豆花探监并换上翠翠的衣服,从而让翠翠轻易地逃出监狱,就是一个令人不可思议的情节,编造得太虚假;再如一方面说田青的商业已经取得了巨大成功,但另一方面在他姐姐丹丹生病去世时,并没有得到有力的救治,也令观众对田青生疑,还有梁满囤的岳父装病几年,眼睁睁看着梁满囤走向破产而不动声色,最后奋起却立即病倒瘫痪,更让观众难以理解。
再次就是知识方面的失误。如司法方面的疏忽,中国自古男女犯分别看押,不能同监,可是田青与豆花的牢房就设在一起,相互能看见能说话。同案犯不能关在一间牢房中,也是司法常识,但田青等同案三人都在一间牢房。编导让他们相互商量,相互串供,这都有违常理,再如用语方面的错误,电视剧出现这样的语句:“认识,原来。他就是你的家父啊!”对别人不能称“你的家父”,应该说“令尊”或者“你的父亲”等。
这些常识性错误的大量存在,降低了该电视剧的品位以及在人们心目中的形象,从而显得制作非常粗糙,一定程度上颠覆了剧情跌宕起伏精心构思的努力。
《走西口》虽然取得了较高的收视率,但这些二元颠覆结构的并存互现,也显示了电视剧制作拍摄的匆忙与粗糙,更显示了编导对电视剧节奏控制的不足,对历史民俗等基础知识的疏忽,甚至说明了当前电视剧制作品质的下降,是值得以后国产电视剧引以为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