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的异同
2009-04-27王娜
王 娜
[摘 要]文章以梁启超的辨伪理论为基础,从类型、危害、原因及辨伪方法等几方面对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作了一系列的比较。
[关键词]传统伪书;现代伪书;类型;危害;原因;辨伪方法
[中图分类号]G256.22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005-6041(2009)01-0010-03
中国古籍浩如烟海,其间真伪相杂。据1998出版的《中国伪书综考》介绍,我国现存古籍约十万种。古籍中伪书有多少?清末民初张心徵《伪书通考》收录了一千一百种,综合现代学者(如北京大学杨忠等)研究成果,为一千二百种。据此,我国古籍中伪书所占比例为百分之一强。辨伪理论奠基人梁启超于上世纪20年代撰写了《中国历史研究法》《中国近三百年学术史》《古书真伪及其年代》等著作,以求真求实的眼光构建了辨伪学理论,为后人的辨伪工作提供了系统的理论指导。时间发展到今天,伪书的出现仍是层出不穷,形式各异。笔者以梁氏理论为基础,从几个方面将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进行粗浅的比较。
1 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在类型上的比较
1.1 相同之处
相同之处,是嫁名伪造。分为嫁人名伪造和嫁书名伪造。嫁人名伪造在传统伪书中是指书不伪而撰人姓名伪者。如梁启超在书中指出《管子》《商君书》确为先秦书,但指为管子、商鞅所作则伪[1]。在现代则表现为伪造外国作者及虚假评论[2],如伪造所谓哈佛等外国著名学府的教授或外国畅销书作家,伪造国际知名媒体、人物的评论,伪造国外图书畅销信息。或是假冒中国著名作者,如冒充散文家周国平出版图书《读禅有感悟》和《纯粹的智慧》。又如张平的《国家干部》出版后,陆续有《省委干部》《市委干部》《县委干部》等14种书出版,均假冒是张平所作,而且书上还标明:继《国家干部》后力作。
嫁书名伪造在传统伪书中梁启超总结为古书中偶见此书名,其书曾否存在,渺无可考,而后人依名伪造者,如隋刘炫之伪《三坟》、元吾衍之伪《晋乘》等。在现代伪书中则表现为盗用国外已有影响或畅销的图书书名及相关信息,包括原外文名字及所获得的荣誉等,而中文图书内容则完全是由自己编写的。
1.2 不同之处
不同之处是,在传统伪书中存在真书中杂入伪文者。如书已久佚,而后人实行作伪,《汉志》《孔子家语》二十七篇,颜师古曰“非今所有家语”。再如《韩非子》不伪,而其中的《初见秦篇》是伪的;《史记》不伪,而《武帝纪》决伪。此种作伪现象,在现代作品中并不多见,现代作家出版专著时,很少有杂入别人作品的。
2 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在危害方面的比较
2.1 相同之处
2.1.1 对读者的误导作用。在传统伪书中,梁启超指出伪书的危害表现为使社会背景、学术源流混淆[3]。如《西京杂记》,是晋人葛洪所作,后人误认为西汉时刘歆所作。葛洪同刘歆,相距三百多年,若以此书作为西汉时的资料,说西京即是长安,那便大错特错了。再如伪《列子》,乃东晋时张湛,采集道家之言,凑合而成。真《列子》有八篇,《汉书·艺文志》尚存其目,后佚。张湛依八篇之目,假造成书,并载刘向一序,大家以为刘向曾经见过,当然不会错了。而在现代伪书中则表现为宣传错误理念,如伪书《没有任何借口》《执行力》等书,依靠东凑西抄,胡编乱造等不法手段,伪造假作者、假书评等种种虚假信息,目的是为了自己的经济利益,欺骗读者。
2.1.2 侵犯了当事人的权益。在传统伪书中如《涑水记闻》[4],向来称宋时司马光所作,但书中对王安石造谣特别多,攻击得特别厉害。司马光与王安石,虽政见不合,最少他的人格不会攻人隐私,实则光书虽有,已非原物,光子孙司马NB025#曾上奏书称非其祖父所作,其故可以想见。又如《孔子家语》,称孔子诛少正卯,何尝有这回事!孔子生在春秋时代,完全是贵族政治,杀一贵族很不容易。孔子是大夫,少正卯也是大夫,又安能以大夫杀大夫?依据当时杀少正卯的罪名,这种说法分明出自于战国末年的法家,依附孔子,捏造事实。后代佩服孔子的人,以为孔子有手腕;攻击孔子的人,以为孔子专制。其实真相不然,若冒昧相信,岂不误事?现代伪书则表现为侵害了原作者与出版者的权益。伪书的出版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侵犯当事人知识产权的事实,也影响了当事人的声誉。那些假书胡编乱造,并且打着别人的旗号,极大地损害了原作者与出版业的形象。据新闻出版总署图书司的调查,这类图书目前以经管类和励志类出版物为最多,许多是假冒外国作者或冒充外国确实存在的畅销书。所以,在国际上也会产生一定的负面影响。一些外国出版社、作者会对中国出版社的信誉产生疑问。
2.2 不同之处
在梁启超的观点当中,古籍造伪足以令从事研究的人迷惑,许多好古深思之士,往往为伪书所误,研究的基础都不稳固,往后的推理、结论就更不用说了。而且传统伪书在出现之时,受当时社会条件的限制,是很难被考证出来的,也无从对质,只能是一些文人志士凭借自己的经验和学识进行猜测,并且传统伪书的出现大都是因为政治和时代因素。现代伪书一般都是受经济利益的驱动进行作伪。
3 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在作伪原因方面的比较
3.1 相同之处
3.1.1 以古为重、以外为尊。梁启超认为中国人喜欢古董,以古为贵,所以在古代,有许多人唯恐别人不相信自己的见解,只得引古人以为重,说古人如此主张,才可以博得一般人的信任。这是传统伪书中作伪的托古现象。时间发展到今天,某些人伪造外国名人、名校、名牌作假欺骗国人,这种文化沉渣泛起,丧失人格国格,更可悲的是一批读者竟然也以外国假货为真,国产真品无人问津,外国假货趋之若鹜。鲁迅曾有名文《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所以,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一个共同的作伪原因便是自信心的丧失。
3.1.2 受利益驱动[5]。这一点在传统伪书中梁启超称其为邀赏。历代每朝每经战乱以后,出重价求书,免不了有人造假。如汉成帝特别喜欢《尚书》,可是《尚书》百篇,自经秦火后,十丧其七,只余二十八篇。成帝因喜爱想求得其足本,于是有个叫张霸的人造出了一部百两《尚书》,比足本还多两篇。他因此而得到一个博士的官职,后来其所造《尚书》被人发现除原有二十八篇外,其余都是假的,既而又丢了官。在现代则表现为拜金主义。一切假冒伪劣产品都是受经济利益驱使,伪书也不例外。一些出版人在繁荣图书市场提高经济效益的同时,忘记或忽略了出版的社会效益,即图书的文化属性和政治属性,陷入了拜金主义的泥潭。忘记了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阵地一员的神圣使命,未能正确处理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的关系,在强调图书的商品属性时,忘却了图书的文化传承的功能和政治功能。
3.1.3 迎合常人心理[6]。佛教有一部最通行最有名的书,叫做《楞严经》,此书历宋、元、明、清直到现在,在佛学中势力还是很大。佛经从域外输入,辞义艰深晦涩,译书更难,不易理解。于是投机的人,东拼西凑,用佛家的话,杂以周秦诸子的话,通俗易懂,人人都喜欢诵,但不是佛经原样了,佛徒为增进自己势力,同大师争名,一意迎合常人心理,不惜假造伪书,直到现在大家还以为《楞严经》是佛教入门宝典,就是因为其中思想与我国接近。然其杂入中国五行说及神仙家甚多,故知决非印度人著作,也决非真正的佛教入门宝典。现代伪书中主要品种为经营励志类图书,利用改革开放到一定阶段人们追求财富、渴望成功的迫切需求,宣扬所谓的西方经营理念,使得不少读者产生耳目一新、大开眼界之感,加之编造诸如发行量多少万册、畅销排行榜多少名、某著名媒体、专家推荐等,使伪书罩上光环,使读者受骗上当。
3.2 不同之处
3.2.1 诬善。在古代,书籍有时是政治斗争的工具,因此,有些人造作伪书,是为了诬毁旁人。如《涑水记闻》,是后人假司马光之名痛抵王安石。而在现代,书籍已很少是政治斗争的工具。
3.2.2 政治逃禁。古代有的处于独断专权统治的没落时期,大批文人学者因受所处年代的体制束缚,如“文字狱”或各种政见、称谓的忌讳,使得大批著书不能以真正的名义流传,不得不改题作者,遂成伪书。而在利益充斥的今天,这种情况并不多见。
3.2.3 伪书管理缺位[7]。在古代,图书出版还没有形成系统的体制,在这一环节中出现伪书一般都是无意作伪。大体可以分为几种情况:因篇中有某人名而误题,如《周髀算经》一书,当属汉人作品,原书作者不详,后人因起首有“周公问于商高曰……”的话,遂误为周公所作;因书中多述某人行事或言论而得名,如战国西汉时代的《孝经》一书,不但不是孔门著作,而且不是先秦遗书,乃汉儒抄袭《左传》,易以己见杂凑而成,后人因为里边讲曾子的话及曾子所做的事很多,就以为曾参所作,实为大误;不得主名而臆推妄题,如《难经》,是中国医学界最有名的古书,当系东汉末三国时人所作,因为扁鹊是战国时代最有名的医生,非他似乎不能有此杰作,于是后人因摸不着主名,便算作他的名下了;本有主名,不察而妄题,如《越绝书》,作者不愿标明主名,故意在书后作了四句隐语:“以去为姓,得衣乃成。厥名有米,覆之以康”,我们依这句话,可推出作者姓袁名康,但后人不察,以为书中多记吴越之事,因孔门弟子中,只有子贡曾到越国,就指为是子贡所作,大错而特错了。
在今天,这种作伪一般都是有意作伪。大多数出版社是在明知道自己出版的是伪书的情况下,为了牟取经济利益,仍然让伪书问世的。书号本是自然形成的资源,但在目前却变成了出版社的资源,并且在需求的推动下被市场化了。但假如没有对买卖书号这一潜规则的默认,我们就看不到出版市场的繁荣,很多现在能出的好书就出不来。某著名出版社的一位编辑认为,出版社的资源、利润分流到书商手里,实质是国有资产的流失。
4 传统伪书与现代伪书在辨伪方法上的比较
对于传统伪书的辨伪方法梁启超总结出大体以下有六种:
(1)从著录传授上检查。古书流传有绪,其有名的著作,在各史经籍志中都有著录,或从别书记载他的渊源。若突然发现一部书,向来无人经见,其中定有蹊跷,如先秦书不见《汉书·艺文志》,汉人书不见《隋书·经籍志》,便十有八九靠不住。
(2)从本书所载事迹、制度或所引书上检查。书中与事实文句,只有后人征引前人,不会前人征引后人,这是显而易见的。犯这类毛病的书,当然是靠不住,如《史记》载元帝、成帝时事,司马迁无论如何长寿,决不能见。故知《史记》有一部分靠不住。
(3)从文体及文句上检查。文体各时代不同,如《黄帝素问》长篇大段的讲医理,不独三代以前,即春秋间也无此文体。用《论语》《老子》等书便可作反证。故此书年代,可定为汉,最早亦不过战国末。
(4)从思想渊源上检查。各时代有各时代的思想,如《列子》里头有“西方之圣人”等语,其中和佛教教理相同者甚多。故知决为佛教输入后作品,决非庄子以前的列御寇所作。
(5)从作伪家所凭借的原料上检查。造伪书的人,不能凭空一个字一个字创造,况且他既依托某人,必多采某人之说以求取信,但仍会露出马脚,如《古文尚书》把荀子引《道经》的“人心之危,道心之微”,和《论语》的“允执其中”连凑其来,造成所谓“十六字心传”,但意义毫不连属。
(6)从原书佚文佚说的反证上检查。已佚的书,后人伪造。若从别的书发现所引原书佚文,为今本所无,便知今本靠不住,如司马迁从孔安国问故,《史记》释《尚书》皆用孔义。东晋晚出《古文尚书》孔传,文字和释义都不同《史记》,故知决非安国作。
对于现代伪书的辨伪方法民间反伪书第一人姜汝祥总结出了一套“三看一查”辨伪书的方法[8]:
一看。看“著”还是“编”,“编”的书慎选。书有“著”“编”之分。“著”是指书的内容都是作者原创(如有引用,会在文中标明);“编”是指书的内容非原创,是编辑人员搜集的资料,整理后完成的内容。“主编”“编著”和“编译”都属于“编”。
二看。看版权页的英文说明,版权页无英文说明或说明不完整的外文书可能是假书。版权页应该注明该书的英文书名、作者、版权、时间等,没有的慎选。但现在的假书已经开始在这一页造假,编写假的版权,所以即使版权页的标注齐备,也不能就确定书为真书。
三看。看目录和内容。目录或内容属典型中国文风的外文书可能是假书。—般假书的目录结构和具体内容带有典型的中国味道,而外国图书的语言一般是跳跃式的、轻松活泼的。这一点与传统伪书中第三、四辨伪方法有类似的地方,都是从文风、思想、文体上来辨别。
一查:查询英文书名和作者。英文书名或作者在亚马逊书店(AMAZON)或Google上搜索不到的—般是假书。
[参考文献]
[1] 梁启超.梁启超论清学史两种[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85.
[2] 史玉娜.伪书现象及治理对策[J].中国出版,2005(7):58?—59.
[3] 梁启超.梁启超国学讲录二种[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
[4] 毛凌文.伪书脞语[J].图书馆论坛,2004(8):203—204,214.
[5] 曹 英.伪书成因与治理再探讨[J].中国出版,2005(7):56?—57.
[6] 陈 实.伪书在管理文化领域跑马圈地[J].每月杂谈,2005(10):72.
[7] 汪修荣.伪书现象的反思[J].八仙桌,2005(3):54—56.
[8] 姜汝祥.三看一查辨伪书[J].中国防伪,2005(5):46.
[收稿时间]2008-11-23
[作者简介] 王 娜(1974—),女,1998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信息管理系,硕士,副研究馆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