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在环保中的作用
2009-04-26王海燕
王海燕
摘要:在繁荣昌盛的大都市里,人们最关注的话题之一就是环保。环保作为环境整治的一大内容,越来越受人们的关注。噪音污染也是环保中一项难以解决的问题。人们对噪音与乐音的正确认识不够,对两者的概念模糊不清,认为自己不喜欢的音乐就是噪音。其实音乐在环保中扮演着很重要的角色,环境保护也离不开音乐,两者间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音乐在环保中担当着非常重要的地位,起到“净化”人类行为的作用。并在环保教育中起到的作用是其它学科不可比拟的,通过音乐审美教育使人们在美妙动听的歌声中接受音乐中内蕴的环保意识,并潜移默化地形成环保的思想。逐渐在行动上体现出来。
关键词:音乐环保教育审美
环保这个话题对人们来说已经不陌生了,环保中的噪音污染始终困绕着人们。人们对乐音与噪音的区分不够清晰,从而忽视了乐音对环保所起到的功效。本文章通过正确地区分乐音与噪音,并充分发挥音乐的功能。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增进人们的环保行为,建立一个和谐的环保社会。
一、音乐与环保的关系
有人会问音乐与环保能扯上关系吗?环保中的噪音污染,也存在一些音乐的成分,下面我们用发展的眼光正确区分乐音与噪音,充分发挥利用音乐与环保二者的关系,为社会的环保发展做出贡献。
(一)乐音乎?噪音乎?
对于乐音与噪音这两个定义人们有很多种说法,有从律学的角度来解释,段继抒著《音乐理论基础与应用》中提到:乐音是物体振动得很有规律,又有固定的音高这样的声音被称为乐音。噪音是物体振动得没有规律,也没有固定的音高的声音为噪音。也有从心理角度来考虑声音与人的心理上的协调程度,比如卡拉OK作为大众的娱乐方式本无可非议,但在影响其他人情绪、心绪的情况下,大行其道,对别人来讲就是噪音,而不是音乐。服部正等人著《环境音乐美学》中提到所谓的噪音乃是人们对自己不喜欢的声音的总称。对于一些人来说。即使是音乐或谈话声,由于自己不爱听,也称为噪音。乐音是音乐中所使用的最主要、最基本的材料,音乐中的旋律、和声等均由音乐构成。有人定义音乐作品中所使用的音称为乐音,也有人定义钢琴键盘上一个周期所包含的十二个键为“乐音”,其余为“噪音”。但噪音也是音乐表现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如戏曲音乐中,使用的锣鼓。它的大锣,小锣,大鼓,小鼓发的音多是噪音。但在其他艺术表现手段的配合下,在塑造人物形象、表现各种思想情感方面,其作用异常明显。以上的几种说法都有他们本身的道理,没有绝对之说。
那么我们从环境保护的角度定义:凡是影响人们正常学习、工作和休息的声音,凡是人们在某些场合“不需要的声音”都属于噪声。其余皆称为乐音。例如,在听课时,即使是美妙的音乐也是噪声;反之在欣赏音乐时,语言又成了噪声。1985年9月1日的《羊城晚报》也报道过这样的消息:国外有心理学家曾对三个不同的交响乐队的二百多名队员进行分析,以演奏古典音乐的为主的成员,心情大多平稳愉快。演奏现代乐为主的成员70%以上有神经过敏,60%以上有性情急躁,22%以上有情绪消沉、失眠,头痛。原因是在排练某先锋派作家的作品。适合环保要求的音乐,有利于协调人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调节人与其心理环境的音乐,有利于人的身心健康发展。造成人们身心紧张的,又不能给予缓解的音乐,虽有艺术探索和表现的价值,但有碍于人类生理、心理健康,亦不具有环保价值。即使具有环保价值的音乐,也未必时时处处都永远具有这种价值,还要因人、因时、因地作具体的分析。
所以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眼光去看待任何事物。对于乐音与噪音这两个定义也不列例外,在不同场合,用不同眼光去看待它们,充分发挥两者间的优点,为人们提供必需的需求。
(二)乐音、噪音对人的影响
乐音反映社会生活,又给予社会以深刻的影响,乐音的审美、认识、教育和娱乐的功能对社会有着深远的作用。对人类的影响也是多方面的,主要表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乐音对人的情绪产生的作用
是诱发与宣泄、净化。音乐的情态美可以诱发欣赏者心灵深处积极情绪的释放,使之处于良好的精神状态中,也可以使人们的消极情绪获得宣泄、疏导、升华和净化。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首先确定了音乐的净化作用:用音乐,用某些旋律、节奏治疗人的脾气和情欲,并恢复内心能力的和谐。亚里斯多德对音乐的宣泄和净化的功能也有深刻的体会:有些人受宗教狂热支配时,一听到宗教乐调就陷入狂迷状态,随后就安静下来,仿佛得到了治疗从而净化。二是乐音对情绪还具有调节作用。通过优美的旋律、轻松的节律、悦耳的和声和丰富的音色,使情绪的强度得到调节平衡、身心愉悦,精神和谐,心态安宁。音乐的情态美还可以美化人们的内心世界。
2、乐音有利于提高生产率,提高劳动积极性,调节生产主体的情绪
根据劳动者生产活动规律,在加工厂里播放一些背景音乐,如在上午8点到10点下午2点到3点,工作精神较好时应选择刺激性较弱的柔和背景乐曲,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最为疲劳的状态时,播放刺激较强的背景音乐。镇定情绪,净化机械声,使劳动者心态舒缓,工作效率提高。
3、噪音对人的影响
噪音对人的影响是多方面的,除了损害人的听力、视觉、消化系统、还严重地影响人的休息、学习和工作,诱发心脏病和高血压。人们把噪声称为“隐形杀手”。但是噪音也有它积极作用的一面。在某种时候,噪音对人产生一种积极作用,刺激人的大脑皮层,使人处于精神兴奋状态,提高人的斗志。如今一些流行的动感摇滚乐队,人们从他们的音乐作品中,可以消除工作疲劳,缓解内心压力,起到宣泄作用。
(三)音乐与环保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音乐创作灵感来源于大自然,大自然是艺术创作的源泉,是音乐创作的永恒主题,大自然给了我们无穷无尽的精神享受。然而我们人类对大自然做了些什么呢?人类的生活“垃圾”严重地污染了大自然,空中死神——酸雨,可恶的汽车尾气、生活噪音、建筑噪音等等都影响了自然。大自然的美被破坏了,人们哪里去找音乐的创作灵感?没有大自然的美,就没有艺术的美,音乐是建立在美的基础上的一种艺术。因此美的艺术要从美的环境中产生。
音乐是人类最古老的艺术门类之一,它的产生和发展有很多说法,其中之一为模仿说。古希腊的德谟克利特指出:“人从天鹅和黄莺的啁啾学会了歌唱。”古罗马的卢克莱茨指出:“人们在开始能够编出流畅的歌曲给听觉以享受的很久以前,就学会了用口模拟鸟类嘹亮的鸣声,最早教会居民吹芦笛的,是西风在芦苇空茎中的哨声。”这些都说明了音乐是在大自然中产生的。当然我们也能从音乐中感受大自然的美,比如贝多芬的作品中,大自然与英雄这两个主题并存。加拉茨卡亚在《西欧音乐名作》第一册中指出:“大自然的主题在贝多芬的音乐里得到最丰富的反映,并且不仅是在像第六——《田园交响曲》或钢琴奏
鸣曲《黎明》这样的大型作品里如此,在充满了春天的呼吸和新鲜气象的《F大调小提琴奏鸣曲》、《降B大调第四交响曲》和奏鸣曲、交响曲里也是如此的。”
音乐作为人类与太自然的中介,以歌颂森林、江河为主题的艺术歌曲,内含崇尚自然的生态观。具有环保的倾向。让观众通过听觉、视觉的冲击,来感受环境污染的危害,从而增加环保意识。综合上述说明了音乐与环保的关系是密不可分的,是相辅相成的。
二、音乐在环保中的地位
(一)音乐起到“净化”人类行为的作用
由于音乐可以组织和协调人们的意志薄弱行为,传达交流思想感情,所以能从政治态度、伦理道德、意识品格等方面对人产生一定的影响,从而激起一种潜移默化的精神力量。不少著名的人物如恩格斯、列宁、契诃夫、李大钊、郭沫若……都不同程度地受到音乐的熏陶和影响。他们或从音乐中吸收欢乐和力量,或从音乐中领略人生的真谛。音乐的感人之深、迷人之至是其他任何学科不可比拟的。一些歌颂大自然的美丽、赞美春天的音乐名作,作曲者都从不同角度,用不同艺术表现手法来表现大自然的美丽,蕴涵一个人类与大自然和谐的生态观,使人们自觉地去保护我们的大自然,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2003年环保日6月5日在广州市,由解成强和行为艺术者舒勇制作了中国第一场环保的行为音乐。其中以《一个真实的故事》的演奏为主要内容,进行环保宣传。在长达一个半小时的展示中,几千名观众受到感染,最后在“让蓝天更蓝,让白云更白,让孩子们的微笑更灿烂”的朗诵中,大家的环保热情达到顶点。
在今天的青少年中,绝大多数是热爱音乐的,我们如能在音乐的审美过程中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其中,从自身做起,那么必将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焕发出神奇的作用,达到不可限量的效果。
(二)通过音乐渗透可持续发展艺术美、自然美、音乐审美
1、升华性
前苏联伟大作曲家普罗柯菲耶夫曾说过:“音乐歌颂人们的生活,引导人们走向光明的未来”。通过音乐审美过程,将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渗透其中,必将在人类的社会生活中起到很大的作用。音乐的神奇魅力主要在于它比起其它艺术,更贴近人的心灵,它情思所至,触及人类心灵的一切领域。我们通过音乐特有的表现手法将环保的艺术美渗透在优秀动人的乐章中,使人的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更有利于环保情感的培养,增加人们的环保意识。
2、传播性
音乐的传播途径是多样化的,音乐能将其思想情感通过听觉视觉的方式加以传播。将环保思想渗透在音乐中,通过某种手法进行传播。如:媒介MTV在一些大型的公共场所,设置一个播放平台,将环保图片和环保音乐融合一体进行不断播放。人们可以通过听觉上感受环保的重要性,期盼美的自然环境。20世纪60年代,就在西方学者提出了“环境音乐”的概念:通过大众媒体的播放改善工作环境噪音污染的非鉴赏性音乐。音乐对环境的影响不单体现在美化声音上,他对人的精神方面的影响更为重要。它注重从精神方面、从审美角度培养人对自然美的情感,帮人们建立自然美的概念,从而使人留恋、追求、企盼美的自然环境。一些环保公益演出,也是一种传播手段。通过环保音乐使人们时时刻刻意识到环保的重要性,从而提醒人们要有环保意识。
(三)音乐在环保教育中的渗透是潜移默化的,是一项长期可持续发展的任务
音乐是自然界的产物,同时也是人与自然协调相处的产物。由于音乐与自然、音乐与人类社会紧紧相联,在环保教育中,音乐是一种不容忽视的重要手段。亨德尔曾说过:“假如我们的音乐只能使人愉快,我很遗憾,我的目的是使人高尚起来。”音乐通过情感体验达到净化人的心灵,它的主要手段不是“晓之以理”,而是“动之以情”;不是直接教育,而是潜移默化。
1、充分利用教材的有关曲目进行环保情感的培养
比起其它艺术,音乐无疑更贴近人的心灵,它情思所至,触及人类心灵的一切领域。优秀动人的乐章可以使人们的灵魂得到净化,感情得到升华。在演唱《我的家乡》、《早晨》、《让我们荡起双浆》等歌曲时可渗透爱动物、护动物的情感培养。如:我教唱《让我们荡起双浆》这首歌时,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学唱歌曲关注流花湖公司(或所在地的某处风景区)的现实环境,从而引起学生对环境的关心和爱护。步骤:听《让我们荡起双浆》的伴奏带(作为背景音乐),提问:你能从音乐中感受到什么形象?(水波起伏小船悠悠阳光灿烂微风拂面)
2、开展形式多样的音乐活动进行环保教育
通过表演音乐小短剧、音乐小品进行环保教育。如:学唱《小燕子》这一课时启发同学们创编音乐短剧《小燕子》。如:春天来了(两位同学作开花状),一群小燕子飞到这里(五位同学做飞的动作从场外飞进场内),一位小朋友问:“小燕子你为啥来呀?”小燕子大声回答:“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突然,来了几个小朋友践踏花草,随地乱扔垃圾,并在追逐玩在耍时用弹弓射鸟群,它们到处乱飞逃出场内,接着来了两位小朋友重新栽树栽草,收拾垃圾让小鸟重新返回到这里,主题是:请大家爱护花草爱护小鸟,给它们美丽的家园。春天来了(两位同学作开花状),一群小燕子飞到这里(五位同学做飞的动作从场外飞进场内),一位小朋友问:“小燕子你为啥来呀?”小燕子大声回答:“这里的春天最美丽。”突然,从一座座耸立的工厂里冒出一般难闻的黑烟,(两位同学用桌椅、跺脚、笔盒制造噪音)鸟群被噪音和黑烟吓走了,主题是:请重工业工厂设计时考虑在郊区进行建设,并发明无声机器或者发明黑烟回收器和无声生产机器。
3、通过废品收制作成表演的道具进行环保教育
如:学唱《娃哈哈》这课时,启发学生收集各种易拉罐、牛奶盒、碎纸片等用废线串起来做成裙子、头饰、手饰等进行歌舞表演。学生既提高了学习兴趣又懂得了如何去环保。
三、音乐在环境建设中的具体实施
(一)加大公共场所音乐设施的投资,改善人们生活环境
人们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对环境的要求也就越来越高,创建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所以应加大公共场所的音乐设施投资。如在餐厅里播放音乐,就餐的顾客边吃饭边享受音乐带来的愉悦,增加顾客的食欲,让顾客在一个放松的环境里释放着工作的压力,另一方面音乐的播放也给餐厅增添了不少亮点。播放的音乐受欢迎,光临的顾客增加了,也提高了餐厅的经济效益。在一些游览胜地,公共娱乐场所播放环境音乐可达到审美感知中的视听互补,联想中的虚实相生,感情体验的情景交融。这些餐厅、游览胜地、公共娱乐场,音乐的播放要有选择性,因地制宜,达到音乐净化环境的效果,抵制人们的生活噪音等等。
(二)加大特殊群体音乐设施的投资,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音乐的力量是神奇无穷尽的,音乐不仅仅对人类产生作用,对动植物也起到很神奇的功效。加大这方面的投资,可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例如:克罗地亚萨格勒布动物园,一头名叫苏马的大象象舍对面举办了一场古典音乐会。音乐一响,它就被深深迷住了,静静地欣赏。由于古典音乐有助于苏马走出悲伤,动物园的工作人员特地在象舍为它安装了一套立体声音响,让它每天都能接受音乐治疗。同时也净化了动物园的生活噪音,让游客在优雅的音乐中观看动物。
据英国《新科学家》杂志报道,莱切斯大学一位心理学家在一养牛农场做实验,他在农场围栏上装上了音响设置,每天播放音乐12小时,共计9周。音乐让奶牛感受到周围环境的安全。刺激奶牛乳房腺体分泌,使它们能够高产,而且牛奶的质量也相对提高。研究发现,奶牛比较喜欢慢拍音乐,经常听慢拍音乐就会多产奶,每头牛每天会多产大约0.73升奶。它们讨厌快节奏的打击乐。快、慢音乐的区分定义为:慢节奏音乐每分钟少于100拍,快节奏音乐每分钟多于120拍。
音乐都是我们极其宝贵的财富,我们应该充分地利用音乐的功能,让音乐在各行各业都展示它的魄力。所以,我们倡导动植物养殖场安装音乐设备,让音乐的神奇带来良好的生产效益,把这项技术广泛普及起来。
通过以上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到音乐与环保是有着密切的联系,应用发展的观点一分为二地正确看待乐音与噪音对人的影响,充分利用其优点为环保事业做出贡献。音乐与环保不仅有着密切的联系,还在环保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音乐可以净化人类的行为,将音乐渗透其中,从而激起一种潜默化的精神力量,培养人们的环保情感,提高人们的环保意识,从自身做起,发展人们的环保行为,为建立一个和谐的环保社会而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