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接信息化战场新挑战探索军队任职教育新方法
2009-04-26王江燕裴杰
王江燕 裴 杰
如何培养适应军队信息化建设需要、具备良好的素质、掌握过硬本领的军事人才是军队院校各项任务的重中之重。未来的信息化战场是高精尖技术装备竞相争霸的战场,是一个各种复杂电磁装备尽显神威的四维战场。在信息化战场中,谁攫取了制信息权、制电磁权,谁就占得了先机,最终取得战争的主动权。在当前军队面临的巨大挑战面前,中央军委强调:“围绕军事训练向信息化条件下的转变,必须深入扎实地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训练,同时应当积极开展复杂电磁环境下的适应性、对抗性、检验性演练,进一步摸索复杂电磁环境下训练方法和联合作战战法,重视复杂电磁环境下各类军事人才的培养,提高部队复杂电磁环境下的作战能力。”
作为担负着培养实用型军事人才的任职院校,应当认清当前的形势,紧紧围绕着军事训练的新形势和新需求,积极探索,不断创新,寻求军队任职教育的新方法。
一、充分认识军队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军事人才培养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随着信息技术的迅猛发展及其在军事领域的广泛应用,21世纪的战场将是一个陆、海、空、天、电五维一体,各种要素紧密结合,相互依存,高度透明、立体、流动的全新概念的信息化战场。在信息化战场条件下,如何在如此复杂的电磁环境中获取制信息权,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关键。因此,针对复杂电磁环境条件进行装备训练是非常必要的,培养复杂电磁环境下新型军事人才更是迫在眉睫。江泽民同志曾经指出:“人才培养要先行”,“宁肯让人才等设备,不能让设备等人才”,这就说明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是我们进行军队建设、组织新装备训练的基础。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合格的保障人才,新装备在一定程度上就是摆设,发挥不了它的最优效能,直接影响我们对战争的指挥和决断。因此,在我们进行装备更新和改进的过程中,要以最快的速度、最有效的手段培养出最高素质的保障人才,这是进行军事斗争准备的必然要求,也是我们的首要任务。
当前,整个国内国际局势并不稳定,一些居心叵测、强权政治的国家对中国的崛起虎视眈眈,总是千方百计地牵制中国经济、政治的发展,利用国内一小撮不稳定分子妄图侵犯祖国的主权和领土完整;另一方面祖国的统一大业急待解决,不可能无限期地拖延下去,所以我们必须做好充分的信息化战争准备,不仅要有先进的军事装备,更要有掌握装备、保障装备的高素质军事人才。
二、抓住关键,依托各方面力量,促进军队任职教育长期有效的发展
未来的战争就是高技术条件下的信息战,战场态势瞬息万变,战争信息错综复杂,这就要求装备保障人才必须具有较强的信息意识,不仅要掌握信息基础知识,而且具备较强的信息技能,能够解决部队信息化作战、训练与装备保障难题。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军队的任职教育要摈弃以往只重视军事斗争中硬功夫方面的训练,轻视在信息化软环境方面的训练的做法,而要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使保障人才能够软硬兼备,始终立于不败之地。这既是对装备保障人才提出的更新、更高的要求,也是任职教育院校提出的新挑战。
任职教育院校是军队提升战斗力的发动机。要培养与军队信息化建设相适应的高素质军事人才,首先要深刻了解部队需求,训练要求和实战要求,提高人才教育与部队需求相适应的水平,使得任职教育的结果能直接转化成部队的战斗力。其次,要加强与国内和国际交流,不断从外界获取信息,拓宽眼界,不拘泥于老路子,老思想,积极学习新经验,探索新方法,要将人才培养的基点放在国际这个大环境中去,这样才能够适应新型战争的各种需求;再次,要利用部队和科研院所这个坚实的后盾,积极依靠部队现有的装备和人才,引进科研院所的高新技术和人才,为装备保障人才的培养开拓眼界,提供机会和平台,使他们能够更早的接触到实际装备,更加明确今后的任务,培养他们刻苦钻研的精神,在现有条件下,激发他们的热情和积极性,使得人才培养朝着可持续、良性循环的方向发展;最后,信息化条件下的人才不是单纯的某一方面的人才,需要懂得各个方面的知识,需要深厚的理论功底,更需要扎实的实践基础,所以任职教育不能仅仅顾及眼前,只对某种机型、某种特殊情况进行训练,而是要从根底上摸清情况,有重点、有针对性的进行训练。
三、探索信息化条件下军事人才培养的模式,推进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和创新
要想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条件下胜任各项军事任务的高素质人才,仅仅依靠院校、利用一种模式是不能顺利完成的。必须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利用一切可能的资源和手段才能完成。
从部队中来,到部队中去:任职教育要摆脱封闭的教学模式,可以将培养的课堂从院校延伸到部队,延伸到科研院所,形成全方位、多渠道的教学网络。一方面可以在部队建立学员实习基地,建立新装备教学点,聘请部队同志担任兼职教员,利用部队的人才和装备,使得任职教育真正源于部队,服务于部队;对于科研院所的新项目,新成果要及时学习消化,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武装军事人才;这就要求部队、院校、科研院所都要敞开大门,互通互帮互学,共同促进军队信息化建设;另一方面,可以充分利用部队的资源,选择适当的时机,派学员和教员参加部队重大演习的组织与观摩,让学员在近似于实战的背景下去锻炼,并且可以将院校的研究成果用来接受实践的检验,这样既能提高院校人才培养质量,又能增强部队作战、训练水平,两者相互促进,相互协作,最终达到提高部队战斗力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