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渗透爱国主义教育的实施策略
2009-04-26吴继萍
吴继萍
国家教委颁布的《语文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语文学科的重要特点是语言文字训练和思想教育的辩证统一。”因此,中小学语文教学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同时,必须进行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教育,培养学生良好的意志品格和爱美的情趣。
从中小学语文教材的编排上看,既体现了语言文字训练的特点,又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在所有的课文中。追念忧国忧民的志士仁人者有之,歌颂为国争光的英雄模范者有之,描写祖国山川美丽者有之。因此,作为教师就要从爱国主义教育这个基本点出发,结合国情有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育。当然,语文课不同于政治课,它需要在完成语言文字教学的过程中,有意识的进行渗透,具体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在介绍时代背景中讲明国情
在中小学语文课本中,有的课文含义较深,有的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实际较远,不介绍时代背景,学生理解课文就很困难。因此,在这类教学中,教师必须开门见山的介绍时代背景,向学生讲清这篇文章是在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特定的条件下产生的,这样有助于学生理解课文。
如《我的战友邱少云》一文,讲的是邱少云是怎样遵守纪律,初读这篇文章,学生能捕捉到的是邱少云严守纪律,但为什么严守纪律?怎样才能严守纪律?不守纪律会造成什么后果?这些就需要教师引导了。其中了解作品的背景是一个重要因素。邱少云战斗的时间是1952年,地点是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兵朝鲜的目的是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当时新中国刚刚诞生,美帝国主义发动侵略朝鲜的战争是为了吞并朝鲜,进而以朝鲜为跳板侵略中国,妄图把刚刚诞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重新拖回到战争的深渊。在这关键时刻,包括邱少云在内的中华儿女怀着对美帝国主义的阶级仇恨和新中国的无限热爱,参加了中国人民志愿军。雄赳赳气昂昂地跨过鸭绿江,去和世界上最凶恶的敌人——美帝国主义进行战斗。所以,抗美援朝的壮举是为了保家卫国,通过时代背景介绍,使学生理解了中国的国情。邱少云严格遵守纪律、勇于牺牲,是为了战斗的胜利,而战斗的胜利是为了抗美援朝,保卫新生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这样,就使得邱少云严守纪律、勇于牺牲的崇高品质有坚实的基础,学生也从中受到了爱国主义教育。
二、在朗读课文中领悟国情
朗读课文是完成课堂教学内容的手段之一。作者的感情蕴藏在文章之中,有些课文思想显露于外,一读就可以理解了,有些课文比较含蓄,捕捉中心思想比较困难,这就需要借助朗读激发情感,反复诵读,“悟”出道理来。
如《种子的力量》一文,是夏衍同志1940年的作品,这篇文章的中心思想是借种子的力量说明生命力是不可抗拒的,启发人们相信自己的力量,坚持抗战到底,争取最后的胜利。但是,本文所反映的年代距现在较远,学生在初读课文时“悟”不到这一点。如何诱导呢?如果简单介绍,一语道破作品内涵。学生再学课文就会有一种索然无味的感觉,如果放在阅读课中一层一层的作简单提示,一遍一遍的朗读,从中去深思,反而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得到较好的效果。在教学中可有重点的让学生朗读第四和第五自然段,并作适当提示,设疑点,立悬念,启发学生动脑。如向学生提问:“不可抗拒”是什么意思?“长期抗战”的含义是什么?怎样才能做到不达目的不止呢?在教师入情入理的阅读指导下,学生均置身于抗日战争的环境之中,使学生理解这是作者借种子的力量启发人们相信自己的力量,不屈不挠地去斗争,胜利终归是属于人民的。这时教师再向学生介绍作者为什么这样写,也就是介绍国情,当时国民党反动派消极抗日,积极反共、大片国土沦陷,“亡国论”甚嚣尘上,蒋管区的人民大众感到茫然,只有共产党领导下的苏区人民在奋力抵抗日本侵略者,经过教师的指导,学生口诵心惟,倍觉味浓,情绪高昂。同样受到了爱国主义的教育。
再如《桂林山水》一课,教师首先要引导学生进入境界,叫学生反复朗读课文,在朗读中产生共鸣。接着教师再给学生讲解桂林的山水,运用富有情感的导语、范读、讲解、分析,使学生心目中有一幅美丽的桂林山水景色,从而增进对伟大祖国的热爱之情。
三、在讲解词句中体会国情
语文课文中的字、词、句、段都蕴含着作者的感情,渗透着作者的基本观点。在教学中挖掘思想因素必须在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和运用中进行。
如《詹天佑》一文,是记述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詹天佑的事迹的,由此表现中国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但从课文中看,詹天佑不过修了一条京张铁路,为什么会引起世界瞩目,得到中国人民的爱戴呢?这就必须理解当时中国的国情,所以教学中教师必须重点讲解第二、第三自然段,紧紧抓住“第一条”、“全国轰动”、“不敢轻易尝试”等词语,引导学生去体会詹天佑是在清朝末年帝国主义欺侮、压迫中国的历史条件下接受任务的。中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可是历史上还没有一个人给自己的国家修过铁路。今天要自己修铁路了,还遇到帝国主义的阻挠、要挟、讥讽。不难看出,当时的中国被列强瓜分霸占,清政府腐败无能。詹天佑是在对外顶住压力,国内条件极差,人民报以热切期望的情况下受命的。这没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是办不到的。突破了这个难点,了解了中国的国情,学生自然地便为詹天佑所感动。詹天佑历尽艰险,提前两年完成任务,使帝国主义叹服,为中国人民争了气,由此会激发起学生为祖国四化事业而努力学习的思想感情。
总之,通过语文课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既学到了知识又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的感情,达到了教学大纲的“融思想性与教育性于一体”的目的,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只要教师善于引导,抓住关键,就一定会达到预期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