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要注重关爱学生生命发展
2009-04-26许芙蓉
许芙蓉
21世纪,自然科学领域的核心是生命的遗传和优化;社会科学领域的核心是生命哲学;教育科学领域的核心是树立新时代发展的教育理念和正确的学生观与课堂教学观。
一、热爱学生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前提
爱是人类特有的情感,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理智的爱,无私的爱,是一种献身的爱,伟大的爱,创造的爱。苏霍姆林斯基把爱作为打开儿童心灵,理解教育奥秘的钥匙,他的座右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教育家陶行知曾说:“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教育,惟独以心理发出来的才能达到心的深处。”因此,教师要把自己的生命放在学生的生命里,正如歌德所说:“我们只从热爱我们的人那里学习,最伟大的教师一直是最伟大的热爱我们的人。”事实上,一个好教师应该是热爱自己学生的教师,他将知识、思想和人格最大限度地传授给了他们所热爱的学生。热爱学生,设身处地地了解孩子的成长和心理需求,也是每个孩子对老师的期盼。
二、尊重理解学生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具体表现
尊重理解学生就是要把学生看作学校一切工作的起点和目的,承认每个学生的人格尊严和人格平等,像一个真正的人那样重视他,欣赏他,倾听他的意见,接纳他的感受,包容他的缺点,分享他的喜悦。被尊重是每个人最深沉的内心需要,是学生上进的内在动力。人本主义强调,要从人的本身出发,即尊重人格。这是对学生的一种基本态度,如果说理解是教育的前提,那么尊重学生是获得教育成功的基础。一旦学生感受到老师对他的尊重,就会感到自己是一个有价值的人,有潜能的人,这样就会促使学生获得进步,并形成健康的人格。对待孩子,教师不能居高临下地一味训斥,要俯下身来与孩子交流,要给孩子以自信,这种自信,不是一种泛泛的空谈,而是要让他看到通过努力可以达到的一种希望,教师,就是给他希望的人。因为教育本应是一种温馨,是一种生命与灵魂之间的交流,它需要用心去付出。
每个孩子身上都蕴藏着不可估量的潜能,有着不可侵犯的人格,表现出独一无二的个性,我们应当无条件地信任、尊重,理解每一个幼小的生命,珍惜生命的每一个内容。不能开发每个孩子的潜能,是教育的失职和人类教育的悲哀。在功利主义的驱使下,我们的教育仿佛失去了一些最不该失去的东西,即爱心、关怀、理解。因此,我们作为教师首先要做的,就是要用这些情感内容填平师生之间形成的情感沟壑。理解学生,我们所做的一切是要重新激发起学生努力向上的精神力量,树立起自尊、自信、自强的心理品质。让我们时刻牢记:为师不忘童年梦,常与学生心比心。
三、赏识学生是关爱学生生命发展的升华
赏识教育的特点是激励孩子的优点和长处,小题大做,无限夸张,形成燎原之势,让孩子充满自信,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觉醒。而抱怨教育的特点是一味指责孩子的弱点和短处,在“我是坏孩子”的意念中消沉。赏识教育的奥秘在于让孩子觉醒,一个人觉醒的力量是排山倒海的,是势不可挡的。要教育好学生,就应该相信学生是世上最好的,唯一的生命,教师应该毫不吝啬地欣赏他们,称赞他们,最大限度地挖掘他们独特的个人潜能,不断提升他们生命的意义。学生的成长道路犹如跑道和战场,教师应该成为他们的“啦啦队”和“加油站”,哪怕学生一千次倒下,也要坚信他们第一千零一次能站起来。科学的成长观不是以牺牲孩子的童年为代价,而是给孩子一个更加美好和充实的童年。孩子的心灵处于舒展还是压抑状态才是教育成败的关键。没有赏识就没有教育,赏识导致成功,抱怨导致失败。不是好学生需要赏识,而是赏识使学生越变越好,不是坏学生需要抱怨,而是抱怨使学生越变越坏。只有让赏识回到学生身旁,关爱学生生命发展才不会成为漂亮的谎言。
让我们用心灵对话,关心学生的生命感受,关爱学生的生命发展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