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守望教育

2009-04-26刘会金

师道 2009年4期
关键词:海珠区奥林匹克广州市

刘会金

教育历程如影随形

1986年我写下一首诗《自勉》被安徽已故书法家张楚善先生手书,现挂于我的床头常自勉。

莫厌凡尘画空斋

水墨调匀颜自彩

春华矢志终生付

秋硕丰润滚滚来

我大学毕业后分配至一个偏远的山区中学任教。就是在这一所学校里,我的高中数学教学成绩创下光辉的一页:1986年高考数学成绩仅次于安徽重点中学马鞍山二中。全市知晓,全县震动,用当时的市政府与县政府的25万奖金建造的教学楼时至今日依然在用。二年后县教委将我调至教研室,让我的教学方法得以全县共享。于是我开始了自己一生中最喜爱的事业,一干就是20年。工作中我爱师兴学,博闻强记,为日后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1992年,我被《人民日报》的一篇“八十年代看深圳,九十年代看惠阳”的社论吸引至大亚湾畔,用十年的黄金时间创造了新一轮辉煌。在那一片热土,我将27名学生免试送入清华大学、南京大学等全国18所重点高校,将三名同学送入中国数学奥林匹克冬令营。人数在全省区县一级列于首位。与此同时本人的理论研究也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参加了华南师大的硕士班学习,二次荣获“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黄华奖”,成为了当时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组织的数学教研青年军成员之一。同时我也培养了一批国家级和广东省级的名师。我们的团队有16位老师被中国数学学会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我本人也被授予“中国数学奥林匹克高级教练员”。

2002年因工作关系我被广州市海珠区作为人才引进,开始了更加深入的教育教学研究工作。教育是没有疆域的,她可以受益于全区,也能受益于全市,更能受益于全省乃至全国。

因为我对教育的独特理解,许多地方邀请我为当地的老师作相关专业培训的讲座。至今我为广州、深圳、中山、东莞、惠州、肇庆等地举办讲座15场,听课教师合计达万人之上,内容涉及到有效教学、专业发展、教学评价、校本教研、学科教研、中考研究、高考命题和教育科研等。2007年11月4日在安徽黄山市田家炳中学为全国的数学教师代表点评了华南师大附中叶巧卡老师的一节《诱导公式》课例,受到了与会教师的好评,也让我再一次体验了成功的喜悦。

2008年秋天,我被新一轮特区建设的热浪卷到了深圳这片热土,对于光明新区这个初生的试验田来说,一切都是新的,教育也不例外。这里正需要我们开拓。

我的守望没有辜负我的苦心,至今为止我在全国公开发表论文论著数百万字,出版专著《拓展、转换、应用》。在各级论文比赛中获得众多奖项。为此我还应邀参加了“教育部数学教育高级研修班”,“第三届东亚国际数学会议”。

教师是魂牵动我心

对教育从昔日的陌生到今天的热爱,我也经历了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对教育的热爱如今已经深入我心,而教育的希望在我看来更多的取决于教师的基本素质。所以从我开始教研员生涯之日起,我就慢慢地意识到了这一个问题。因此培养青年教师是我工作的重中之重。

在惠阳的十年间,我培养的数学教师如今活跃在广东省的数学教学研究领域里,且成果不断。2002年后,我在海珠区这片热土上又开始了我的教育教学研究指导的工作。

我的特长是培优扶困,一到海珠我便重建数学奥林匹克学校,在我的努力下学校规模迅速发展。最高峰达到53个数学班,我相信这一批学生为海珠的初中数学教学质量的提高立下汗马功劳。我将新■片作为重点扶持对象,联合番禺区开展学困生研究,并将研究纳入课题进行管理,此课题后被列为广州市重点课题的子课题。研究与教学互相长进。海珠区中考数学成绩从2003年的广州市第九名提升至2007年的第三名,进步更体现了其中的酸甜苦辣。2005年我始任广州市海珠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分管中学教学研究,主要从事中考的研究和教育教学的指导工作。2007年中考成绩海珠区打了个翻身仗:首次列于广州市第三名。

我在2003年到南武中学蹲点一周,进行中小学衔接课题的情况摸底,也是为我区的教研模式进行一个有效的探索。事实证明我的努力没有白费。调研中,我为初一、初二六百名左右的学生举行了一场两个小时的跨度大、难度高的数学欣赏讲座《等边三角形》,深得学生们的欢迎,结束时经久不息的掌声让我终生难忘!

我认为如果优秀学生得不到培养是更大的不公平,在海珠区教研过程中我始终关注这一点。我从2002年开始就进行了培优工作,成果在2003年至2005年间显示。在连续三年的全国初中数学联赛和华罗庚金杯数学竞赛中,海珠区屡创佳绩,获得了除华师附中之外的所有区中的第一名。

为促进青年教师主动成长,我将优秀的骨干教师分二批送中国科技大学进行培训,有31人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二级教练员”称号,二位教师获得“中国数学奥林匹克一级教练员”称号。在2003年的教师新课程培训中,我给了自己一个有压力的目标:“要在不远的将来让我们的教师走出海珠,冲出广州,迈出广东,走向全国!”幸运的是这一目标在我们全体教师与相关学校的努力与配合下,于2004年得以实现!那就是广州市第五中学的李大伟老师不负众望,一举获得了“全国高中数学教师优秀课大赛一等奖”。2005年我本人再接再厉,以“关注数学常规教学,深化数学课程改革”一文打动了所有的评委专家,高分获得了第六届全国中学数学教师论文评比一等奖(全国只有十八篇一等奖,十一个省一等奖空缺)。2006年广州市第九十七中学的吴晶晶老师获得了“全国初中数学教师优秀课评比一等奖”。连续三年的佳绩创造了广州市数学教研的历史,实现了海珠区在国家级数学教师比赛中的大满贯!如今一支优秀的数学教师队伍正在成形,为海珠区的教育更好更快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科研促教课题在先

教师职业的专业化进程在最近几年被提到正式的议事日程上来,各地对教师的培训进行了大量的投入。研究证明教师的专业发展必须伴随着教师本人的专业研究才能得到实施,否则所有的努力将付之东流。

一直以来我进行了各种课题的研究与指导工作,所有的课题都来自于教研实践。在工作中总结与归纳,发现课题,研究课题。

从惠州开始我就将培优当作一项课题进行,经过多年的研究取得了一些难得的经验与方法,使得我在广东省中学数学领域成为具有较高知名度的培优高手。

接着我就开始了与之对应的扶困研究。在2003年广州市中考统计中发现30分以下的考生有二万多人,海珠区将近五千人,差不多占全市的1/4。于是我立志开展这一项研究,当时研究的课题名称叫“五八工程”,没有经费、没有立项、没有场地,一切靠我们白手起家。一年后真的有效果了。于是我就将这二个课题申报到广州市教研室,林少杰老师慧眼识珠,立即将其纳入广州市教研室的重点课题之中,让我们的研究有了依靠。

在上述研究之中,我关注了课堂教学评价的研究,于是又将这一课题申报为广东省教育厅教研室的研究课题,课题的结题报告获课题研究论文二等奖。

我还积极参加广东教育学会的相关课题研究,2007年获得一项重点立项课题,但由于没有研究平台,这一课题暂时搁浅。我已经有三次获得广东教育学会学术年会的论文评比一等奖。2007年又带领五中教师参加了教育部重点课题《中小学学业评价的研究》的研究,目前正在探索之中。

在所有的课题研究之中我体验到,我们的研究要点线面结合,开展区、市、省和国家级立体的研究角度,对教育的影响将会更大,研究者本身收获也将更大,更有利于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博学三省触类旁通

对教育的理解与研究让人们认识了我,了解了我,也让我在国家进行课程改革的进程中起到一些作用。多年来的工作让我有了融会贯通的机会与可能。

目前在学术研究工作中我被聘请为《中国教育数学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理事》,《广东教育学会教研部中学数学负责人》,《广东省中学数学教研会理事》,《广州市中学数学教研会理事》,《华南师范大学教育硕士毕业论文评审专家》,《中山大学教育学院课题研究指导专家》,《广东教育学院骨干教师培训专业指导专家》,《广东省高中教学水平评估学科专家》。

社会工作中我担任“海珠区政协委员”,“海珠特约教育督导员”和“海珠区司法监督员”。

理论研究中我被聘请为“广东教育特约编辑”,“广东第二课堂特约撰稿人”。

我连续数年十次被“广东省教育考试研究院”聘请为国家级、省级重大考试的数学科命题组成员,并有六次出任组长。

在25年的教育教学工作中,由于坚持与守望,我取得了很多专业研究的荣誉。曾经连续二年被中国数学学会授予“全国数学奥林匹克优秀教练”称号,连续五年被广东省教育厅授予“广东省数学奥林匹克优秀教练”称号,连续多年受广东惠阳市政府的奖励。

我曾荣立海珠区政府三等功,获得拔尖人才显著贡献奖。多篇论文获得国家级、省级和市级的奖励。

我的教育感言:教育之路永无止境。教师要平等地对待每一个参差不齐的孩子。我们的工作就是孩子和祖国的未来!

人生格言:如见彩虹,必经风雨!失败后不必沮丧,成功就在前方!

(作者单位:深圳市光明新区教育科学研究管理中心)

(本栏投稿邮箱:xt6688107@sohu.com)

责任编辑萧田

猜你喜欢

海珠区奥林匹克广州市
麓湖春天观景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2021年广州市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学校名单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番禺区石碁镇前锋小学作品集
广州市海珠区培红小学作品集
A Corpus-based Study ofThe vocabulary collocation in Adult EFL Learners’ Writing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
头脑奥林匹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