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棋,让好胜的儿子坦然接受挫折
2009-04-26陈扬慧
陈扬慧
家教有新招
家庭教育是每位家长的头等大事,也是让父母们颇感苦恼的难题。家教的智慧往往体现在一些朴实的细节里。下面五位家庭教育的拾贝者,介绍他们在教育孩子的过程中摸索出来的得意招数,也许可以给我们一些启发。
6岁多的儿子,好胜心极强。我渐渐为此烦恼。儿子自小被爷爷奶奶哄着,幼儿园老师夸着,亲朋好友和邻里们赞着,一向戴惯了“高帽”,哪能轻易脱去?在他的小字典里,只有“赢”字,没有“输”字。有一次,儿子要我给他写的字打分,我打了98分。不料,他竟为那失去的两分呆立着泪流满面。每当我检查他的看图写话,要他擦去不通顺的词句重写,他就像一头愤怒的小犀牛,连哭带闹,甚至摇凳出气。其实,好强的儿子内心很脆弱。一次放学晚,他垂头丧气的,低声对我说:“我告诉你一件事,请你听后不要骂我。”我轻轻点头。“我语文竞赛只考到78分。”儿子说完,难过地抹眼泪。我惟有安慰他。儿子一天天长大,却越来越怕出差错。以前画画总一挥大笔,充满豪情,现在也变得小心翼翼。儿子好热闹,怕冷清,白天与同伴玩得欢,回到家里常哭鼻子。
太过好胜,经不起波折,必定误前程。我费尽心机给儿子讲了许许多多挑战失败的动人故事。如《老人与海》中失败的英雄桑提亚哥,《爱迪生》和《童第周》中几经失败才获得成功的主人公……然而,感人的故事终究是故事,治标不治本。我决定和儿子比本领,和他下棋,让胜败在棋盘上显现出来。儿子还未背熟“陆战棋”的棋子,便想赢我。头两盘败下阵来,儿子哭成了泪人儿。可儿子哪肯服输?我顾及他刚学,就让出自己的“司令”。这个小机灵很快学会了,一连赢了我好几场。我收回“司令”,与他公平对垒。可儿子的情绪随着下棋的胜败大起大落,赢了,便得意洋洋;输了,泪水泉涌而出,竟狠狠把大腿捶得红一块,青一块。他一不小心下错了一步棋,后悔得不停摇头叹气。我用“工兵”挖他的“地雷”,用“炸弹”炸他的“司令”,他怒目瞪我。为此,母子俩常涨红着脸。我见他总想一飞冲天的好胜样子,便敷衍了事,半闭着眼,心不在焉地下棋,任他取胜。儿子看出我是无心与他下棋。我说:“全都让你赢,现在‘爽了吧!”他轻轻摇了摇头,说:“你没认真下棋,老是让我赢,我赢了也没意思!”我接着说:“我们尽力下棋,输也输得心甘;我们奋力拿出真本领相互较量,赢就赢个痛快。”一周后,儿子渐渐懂得了胜败乃兵家常事。他常常冷静地思考每一步棋的走法,好几次来个出奇制胜。在生活中,我留心儿子的每个细节,既严格要求,又循循善诱。
儿子的脾气变得温和。在棋盘里,儿子懂得了“失败乃成功之母”,还为“山穷水尽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而惊喜。儿子一直自认为可以做“不倒翁”,现在也能笑着说:“我输了,重头再来一盘!”在学习和生活中,儿子也渐渐可以坦然接受各种挫折。
其实,我们不能放任孩子霸道的好胜,要让他在挫折中不断增强心理承受力。要让孩子明白,只有经得起磨练,才能把命运掌握在自己的手里。
(作者单位:广东阳春春城逸夫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