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人帮如何捏造“毛主席临终嘱咐”

2009-04-26叶永烈

民风(上半月) 2009年4期
关键词:张春桥华国锋叶剑英

叶永烈

1976年9月9日凌晨零时十分,毛泽东的心脏停止了跳动。

“舆论总管”姚文元到了最忙碌、最紧张的时刻。这位“总管”肩负着他的伙计们的重任:利用他们在宣传上的优势,为“四人帮”夺权制造舆论。

1980年11月,原《人民日报》总编辑鲁瑛在所写的一份材料中,曾讲到姚文元在毛泽东刚刚去世时,就已经担心会发生“我同你电话联系不上”这样的事——言外之意,会发生突然事件!

鲁瑛这样写道:9月9日凌晨。姚文元在怀仁堂布置宣传(毛泽东逝世)任务后。把我留下来单独密谈。姚文元说:“这几天如果发生什么事,我同你电话联系不上怎么办?你要有所准备,如果电话联系不上。你得独立处理问题。”

我听后心领神会,并为姚文元出谋划策说:“毛主席逝世后,首先要注意军队,军队要掌握好。你也要特别注意安全。出入行动要小心些。”

姚文元说:“是要注意军队,还有个大民兵哩!”他还指使我说:“主席逝世了,国内外阶级敌人会乘机捣乱和破坏,你们要密切注意情况,及时反映。对内部也要布置一下,做些准备,包括你们几个负责人的安全……”

毛泽东在病重之际,已不省人事,没有留下任何遗嘱。“舆论总管”姚文元居然捏造出“毛主席临终嘱咐”来!

1976年9月16日,在“舆论总管”的指挥下在中央两报一刊社论中,向全国公布“毛主席临终嘱咐”:“按既定方针办。”中央两报一刊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中这么写道:毛主席与世长辞了。毛泽东思想永放光芒,毛主席的革命路线深入人心,毛主席开创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后继有人。毛主席嘱咐我们:“按既定方针办。”在沉痛哀悼毛主席逝世的时候,我们要化悲痛为力量,永远遵循毛主席的教导,坚持以阶级斗争为纲,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坚持无产阶级专政下的继续革命,坚持无产阶级国际主义,把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事业进行到底。

在这篇社论中,以黑体字印着“按既定方针办”六个字。原稿本来是“毛主席在病中嘱咐我们”,姚文元审阅时删去了“在病中”三字,以造成毛泽东“临终嘱咐”之感。此后,围绕着这句“按既定方针办”的真伪,在中共高层展开了一场尖锐的斗争。

姚文元一次又一次给新华社打电话,强调“按既定方针办”。据新华社电话记录稿,查到姚文元的一系列“指示”:

9月19日

文元同志指示:

国庆报道,强调主席嘱咐的“按既定方针办”。

9月19日

文元同志电话:

你们处理各省市在追悼会上的重要讲话、表态,不要怕重复。重要的都要写进去。比如:

1、“按既定方针办”。凡有这句话的都摘入新闻,没有者,要有类似的话。

……

5、关于三要三不要(引者注:指1975年5月毛泽东批评“四人帮”时提出的“要搞马列主义,不要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消息中提到的要保留,没有的也就算了。

9月20日

(凌晨)二时文元同志又来电话:补充一点。以后你们要多反映如何学习毛主席著作,学习主席一系列重要指示,真正贯彻到实际行动中去,化悲痛为力量,按既定方针办,这方面的内容。

9月30日

文元同志凌晨三时电话:

30日晚上北京市在天安门城楼举行工农兵学商代表参加的庆祝国庆座谈会。

内容主要是学习毛主席著作,继承主席遗志,化悲痛为力量,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按主席的既定方针办。

姚文元为什么如此强调“按既定方针办”呢?1980年9月4日,姚文元接受审讯时,曾这样交待:

姚文元:毛主席逝世前后的一些情况。使我感到用了这句话(引者注:指“按既定方针办”)可以至少在一段时间里保持稳定,就是说解决“四人帮”的问题可以不会马上发生。

审讯员:“既定方针”指什么?为什么你认为这条语录就能够“稳定局势”?

姚文元:我认为它表达了这样的意思,即“过去决定的东西都要照办”。具体包括哪些,我没有想过。(注:《姚文元案卷》,“审讯笔录”。第81卷5页。)

就在两报一刊社论《毛主席永远活在我们心中》发表的当天,叶剑英把《人民日报》送给华国锋。叶剑英用红铅笔在那句“按既定方针办”下面画了一根红杠,然后在旁边打了个大问号。叶剑英的意思很清楚,他提醒华国锋注意这句话。华国锋当时看了,却并没有在意。

翌日——9月17日,新华社在发给各省市委、中央和国家机关各部委、各军兵种、各大军区党委的《内部参考》(第125期)上,在报道清华、北大学习两报一刊社论时,便放出了“按既定方针办”是“毛主席临终嘱咐”的空气。

报道引述清华大学政治理论组中年教师黄安淼的发言:“敬爱的毛主席,您临终教导我们‘按既定方针办……”

报道又引述清华大学工宣队员王玄元的话:“毛主席在他生命的最后一刻,还在为我们党不变修、国不变色考虑方针大计。毛主席的嘱咐永远是我们行动的指南。”

也就在9月17日,上海的《解放日报》第五版,在“遵循毛主席的嘱咐按既定方针办”的通栏标题下,用了四个醒目的标题:

“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毛主席的革命路线”。

“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与走资派作斗争”。

“按既定方针办,就要认真学习,深入批邓”。

“按既定方针办,就要坚持抓革命,促生产,促工作,促战备”。

《解放日报》,是中共上海市委机关报,而当时的上海是“四人帮”的“基地”。正因为这样,《解放日报》紧跟“四人帮”,把“按既定方针办”宣传为追悼毛泽东的最重要的主题词。

于是,叶剑英又一次提醒华国锋。

叶剑英向华国锋指出:第一,华国锋过去在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曾经传达过,在1976年4月30日毛泽东在会见新西兰总理马尔登之后,华国锋向毛泽东请示工作,说及有几个省形势不大好,毛泽东亲笔给华国锋写了“照过去方针办”六个字。如今被改成“按既定方针办”,六个字中错了三个字;第二,有人已经在说“按既定方针办”是毛泽东的“临终嘱咐”。其实。这不是毛泽东的“临终嘱咐”。因为4月30日距毛泽东去世还有四个多月,那时毛泽东还在会见外宾。怎么能说是“临终嘱咐”?

经叶剑英这么一提醒,华国锋开始注意这件事,所以他在9月18日追悼毛泽东的大会上致悼词时,就没有提到“按既定方针办”。也正因为这样,站在他一侧的王洪文,显得焦躁不安。后来,在1980年7月9日王洪文接受最高法庭的审讯时,作了这样的交待:“在我的印象中,‘按既定方针办这句话可能是张春桥加的。因为在这之前,他曾对我说过:他最后一次见到主席时,主席拉着他的手低声说:‘按既定方针办。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我也不清楚。”

这就是说,“照过去方针办”还是“按既定方针办”,其实不是按字面解释

这两句话本身的含意有多大区别的问题,而是毛泽东究竟对谁说的,亦即涉及毛泽东要谁接班的这一重大问题!

张春桥最后一次见到毛泽东,是在毛泽东去世前四天,即1976年9月5日。如果真的如张春桥所说的那样,毛泽东把“临终嘱咐”向他说了,那么毛泽东心目中的接班人不是华国锋,而是张春桥!

只是张春桥最后一次见毛泽东时,除了张春桥和毛泽东外,并无他人。所以,毛泽东如何“拉着他的手低声说”,连王洪文都说“到底有没有这回事,我也不清楚”。

张春桥不仅对王洪文如此说,对姚文元也如此说。正因为这样,“舆论总管”姚文元对“按既定方针办”大肆宣传。9月19日,新华社关于二十八个省、市、自治区和各大军区举行的追悼毛泽东大会的报道中,全部都写成了“按既定方针办”!这么一来,中国大大小小的报纸上,印满黑体字“按既定方针办”!《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甚至多次用“按既定方针办”作头版通栏标题。“按既定方针办”是“上海一千万人民的战斗誓言”之类的话,也不断见报。

华国锋看到报纸上天天在登“毛主席指示”“按既定方针办”,又风闻张春桥说是毛泽东临终“拉着”张春桥的手说的,开始意识到这句话背后的严重事态。

这样,华国锋和叶剑英商议后,在9月29日的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上,由汪东兴出面,对“按既定方针办”提出了异议。

可是姚文元对于来自汪东兴的警告,置若罔闻。9月30日,华国锋在国庆节座谈会上的发言,根本没有提“按既定方针办”。但姚文元却在10月1日的综合报道中,给华国锋硬安上这句话。

华国锋不能不说话了。10月2日,当时外交部部长乔冠华的《中国代表团团长在联合国大会第三十一届会议上的发言》送审稿送到华国锋那里审批时,华国锋发觉,这一发言稿中多处写着“按既定方针办”,就把这些话统统删去。华国锋特地在送审稿的天头上,写了这么一段批示:

剑英、洪文、春桥同志:

此件我已阅过,主要观点是准确的,只是文中引用毛主席的嘱咐,我查对了一下,与毛主席亲笔写的错了三个字。毛主席写的和我在政治局传达的都是“照过去方针办”。为了避免再错传下去,我把它删去了。建议将此事在政治局作一说明。

叶剑英和王洪文看了之后,都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一个圈,写上“同意”两字。

张春桥虽然也在自己的名字上画了一个圈,写上“同意”两字,却加上了这么一段话:国锋同志的批注,建议不下达,免得引起不必要的纠纷。

张春桥玩弄的是口头上同意,实际上反对。因为华国锋的批示如果“不下达”,报纸上天天还在鼓吹“按既定方针办”,华国锋的批示就等于零。

(摘自《“四人帮”兴亡》)

猜你喜欢

张春桥华国锋叶剑英
叶剑英半夜调换皮箱
叶剑英74岁学英文
叶剑英(上)
许世友为陈永贵打抱不平
1967—1968:张春桥在上海
1959年华国锋的道县之行
文人动武:萧军踢翻张春桥
华国锋的晚年生活
张春桥的“文革”别动队
华国锋:远离政治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