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新形势下西安体育学院教学资源的优化配置
2009-04-26杨中河李蕾郭朝军王艇璇
杨中河 李 蕾 郭朝军 王艇璇
摘要:以教学场馆、场地设施的利用为切入点,对扩招后西安体育学院教学资源的现状进行分析,发现失衡之处,提出新形势下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的对策。
关键词:西安体育学院;教学资源;优化配置
1999年以来,我国高等教育不断扩大招生规模,这种超常规发展赢得了人民群众和各级政府的支持,但随之产生的教学资源短缺、师资队伍匮乏、后勤保障不足、教学质量难以保证等一系列问题已成为不争的事实。如何通过对教学资源的合理开发、优化配置和充分利用,向有限的资源要效益,已经成为高等院校能否适应扩招后高等教育大发展的新形势以及促进自身健康发展的重大课题。
一、新形势下西安体育学院教学资源配置现状分析
西安体育学院是全国六所重点体育院校之一,办学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在长达半个世纪的办学实践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面对高等教育跨越式大发展的局面,遵循“本科教学工作优先”的原则,把全面加强教学工作、不断提高教学质量放到学校工作的重要位置。但是随着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新设专业不断增加以及多校区办学等现实情况的出现,教学资源的配置也呈现出新的问题。
1体育场地设施虽有改善但仍不能满足需要。几年来,西安体院努力加大基础设施建设,田径综合馆、网球馆等新建场馆的投入使用有效地缓解了教学场地紧张的局面。但是由于1 999年以来,本院扩招的步伐一直未停,在校生人数上涨较快,不仅新专业数量增加,而且原有的体育系体育教育专业、运动系运动训练专业学生人数也有较大增幅(见表2)。在校生规模的不断扩大与体育场地设施的配套增长不相协调,不能满足不断增多的上课班级,导致一些课程需在非正常时间段进行授课,教学效果受到了一定的影响。
2有限的场馆(地)资源得不到充分使用。体育类专业的课程主要由学科、术科两大部分组成。术科课程对学生体能消耗大,因此排课时必须遵循“术科课程不能连排,同一门课程不能连上”的原则。同时,排课还要考虑专修课程与主修课程对场地、师资力量、辅助设施等的要求不同,以及一些场馆功能过于单一等因素,就造成在某一时间段一些场馆人满为患,另一些场馆设施由于无法满足新形势下的教学要求而不得不闲置,造成巨大浪费。
3多校区办学使得体育场地设施使用不均。西安体育学院的教学场馆分为校本部和沣峪口校区。目前,学院各类运动场馆总面积为130173.07m2,其中室内场馆面积为35743.94m2;室外场地面积94429.13m2;生均运动场馆面积为18.21m2。
在多校区办学过程中,由于各配套设施不同,各专业各年级开设课程对场馆要求不同等因素,导致校本部部分课程不得不安排在晚上授课,体育场地设施超负荷运转。新校区主要是新生住宿,专业课开设较少,场馆资源多有闲置,一些项目虽有场地,但由于没有开设相关课程,导致场地长年闲置不用。
二、优化配置的思路
1加快场馆建设与突出学院特色相结合。随着体育类院校的快速发展,场馆设施做为授课的要件,已引起各方面的广泛关注。加快场馆建设不是盲目追求数量的增加,重要的是如何对已有的场地资源进行合理配置,在此基础上进行必要的场馆建设,这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一是要结合体育类项目发展趋势,从近期的发展科学预见远期的目标,前瞻性地建设可持续发展的综合性场馆,使有限的资源得到合理的运用。
二是要结合学院特色,突出优势项目的建设和发展,适当向新办专业和新设项目倾斜。
三是要结合学生的发展需求,综合考察,科学论证,建设可持续应用的场馆设施。
值得注意的是,绝大多数学生选择体育专项的主要目的是就业。因此往往出现扎堆选项的现象,如网球、羽毛球等项目成为近几年学生选报的热门专项,虽然学院在专项选报上采取了一些控制措施,并且不断增加网球、羽毛球场地数量,但仍难满足学生旺盛的需求。这样看来给人的错觉好似这些场地急需增加,但如果学院没有长远的、前瞻性的计划,通过场馆建设使“特色更特、优势更优”,势必造成被牵着鼻子走的盲目被动局面。因此,将场馆建设与学院发展紧密结合,重点突出,特色鲜明地建立可持续发展的场馆,综合性场馆,可使多种运动项目持续发展的场馆,是学院进行场馆建设的发展趋势。
2合理制定教学计划。教学计划是学院开展教学工作之根本,教学场馆能否合理利用与教学计划的合理制定息息相关,密不可分。教学计划的制定必须结合教学目的、教材要求、师资情况、学生数量、学科、术科开课人数以及多校区授课要求等因素统筹安排、合理制定。
在执行术科课程的教学计划时要紧密结合师资、开课人数、场馆数量及容量,必要时可针对特殊情况灵活、机动地对场馆进行合理调配,或者对教学计划进行微调。在学期允许的范围内,可根据教学课程学时对术科进行穿插安排,做到连续不间断,使各场馆能在有限时间得到充分利用。在合理安排场馆时尤其要值得重视的是:
(1)要掌握场馆的功能、数量和容量,即同一时段最多能容纳多少学生上课;要细致熟悉教学大纲要求,对多少学生需要多大面积的场地做到心中有数。
(2)对不同专业、不同年级开设的需用场馆的课程要进行认真的分析,要在全面统筹的前提下分阶段安排,要考虑课程设置的学时、开课时段的顺序、衔接是否连续等,最终设定合理的结构次序,以实践为基础,灵活调整,既满足教学大纲授课要求,又能最大限度地利用场地设施。
(3)教学计划的合理调整要求各部门要紧密配合,做到上传下达,合理有序,以合理利用场馆设施为前提,使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圆满完成。
3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如果说扩招以来,高校的发展主要集中在应对扩招带来的各种“量”的变化,那么,今后高校发展的关注点将转移到“质”的提升,而“质”的提升关键在于高校教师的“质”。
长期以来制约学院师资队伍建设的主要原因是学科梯队结构不合理,很多教授孤军奋战,形不成团队和梯队,难以承担大的项目,出大的成果,更谈不上提高本学科的教学水平。因此,学院要根据自身的传统优势和特色确定长远的发展目标,择优选定重点扶持的学科发展方向,并组建高水平学科群,建立高水平的学科梯队。通过优化的师资队伍带动学院各学科的长足发展,并使教学场馆的建设融入学院的长远规划中,成为凸现优势项目和特色专业的重要手段。
基金项目:西安体育学院2007年度教学研究项目“西安体育学院教学资源优化配置研究”(JY07036)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