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培养创新素质型学生的教学策略

2009-04-26龚思奇彭香萍

职业时空 2009年2期
关键词:教学策略

龚思奇 彭香萍

摘要:文章探讨了教师在课堂上如何运用知识策略、人格策略、氛围策略和方法策略来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关键词:创新素质型;教学策略;知识与人格;氛围与方法

在当今知识日益更新、市场经济迅速发展的时代,我国需要大量的创新素质型的人才。我国经历了多年的摸索和总结,并且通过对比其他国家的经验和教训、得出一个结论:我国缺少的不是基础知识,也不是刻苦精神的人,而是具有创新素质型的人才。创新素质型的人才要靠创新教育来培养。作为一名教师,理所当然地应该担负起这一历史的重任。也就是说教师要在实施创新教育中运用创造学、教育学和心理学的原理,根据课堂教学特点及其变化而制定行动方式的教学策略,来提高和培养学生成为创新素质型的人才。

一、知识策略

扎实的基础知识是学生学习和掌握专业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基点,是创新素质形成的基础,也是培养创新素质型学生的条件。知识策略就是教学中不能忽视基础知识的教学,而要以基础知识为载体,把创新素质型学生的培养目标落实在知识点的教学上。

知识策略教学要求教师在关心学生获得知识多少的同时,还要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过程。教师应像母狮一样,捕到猎物后,并不立即杀死,而是让小狮子去撕咬猎物,让它们在实践中培养生存的本领。也就是说教师的教学不能过细过死,也不能太清太纯,应当让学生主动参与知识获取的过程,这样才有助于创新素质型学生的培养。

知识策略教学还要求教师在教学中引导学生加强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创造性地归纳和综合,运用创新方法去构建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例如,有一道物理综合题:一个带电粒子Q初速度进入到匀强电场E和磁场强度B,求带电粒子Q的运动轨道。这道题不仅涉及到电学,磁学的知识,还涉及到力学、运动学方面的知识,要求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讨论,把几方面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提出解题的对策。这种用不同的知识来求解一个题作法,不但能加深学生对研究问题的理解,还能使知识纵横联系,形成一个整体,与此同时,还能加强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提高他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生,才不是“仓库型”的人才,才能想前人所未想,创前人所未创。

二、人格策略

无数在创新道路上取得成功的人物表明,成功的决定因素首先不是他们的渊博知识,而是他们是否具有非智力因素,即创新人格。因此,要把学生培养成创新素质型人才,关键就是要提高学生的创新人格。

人格策略教学的特征之一就是情感性。它是创新人格所具备的首要条件。因为创新人格源自于他们对研究专业的热爱和追求,即情感是创新人格的灵魂。其自主性、激情、意志等对学生创新素质的形成与提高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所以,人格策略教学中要特别注重对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激发学生的创新欲望、加强对学生的情感教育,促进和提高学生情感智慧的发展。教学中要注重穿插科学家如牛顿、伽俐略、居里夫人、爱因斯坦和我国杂交水稻制种专家袁隆平等人的事迹,因为他们深深地爱上了自己的专业,并不分昼夜地拼命工作,始终如一地实践自己“献身于科学”的诺言取得丰硕的成果,用他们的事迹能激励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并唤醒学生的创新欲望。

人格策略教学特征之二是想象性。它是培养学生具有创新人格的前提。没有想象就没有假设,就没有预言、就没有创造。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想象策略教学要求学生对任何现象通过实验、观察、比较、归纳、类比等手段产生种种想象、假设,因此要使学生逐步学会运用想象、假设的方法解决问题。同时,要重视在教学中再现前人是如何创造发明的,让学生在前人走过的轨迹上经历失败和成功的磨砺,体会创造成功的喜悦。比如向学生介绍牛顿勤奋思考,善于观察,当他看到苹果落地的现象时,就想到苹果受到了一个力的作用,然后大胆预言地球对苹果存在一个垂直向下的引力,从而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介绍爱因斯坦敢于放弃牛顿的绝对宏观和以太假说,在承认光速不变和相对性原理上,预言时间和空间相互联系、质量与能量相互联系(E=mc2),从而使狭义相对论上升到广义相对论。通过这些成功的例子,来培养学生敢于想象,敢于假说,敢于预言的创新人格。

三、氛围策略

氛围策略教学就是要求教师在课堂上努力创设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课堂环境。营造一种注重学生的观点问题,鼓励学生提问、概括、假设和陈述的课堂氛围、高度鼓励和评价学生的积极参与。一句话就是营造一种有利于开展创新教学的课堂氛围。

氛围策略教学的特征之一是问题性。它是创新教学的前提。教师在课堂上要设置问题的情境,使学生对问题产生困惑和思考,并产生求解问题的愿望。要营造一种学生通过实验、观察、讨论、独立地发现问题,抓住问题的实质,从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思维方法,探求多种求解途径的学习氛围。可向学生介绍英国著名物理学家法拉弟的例子,他从电产生磁的现象得到启发,从反方向思考提出“磁能不能产生电”的创造性问题,从而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问题性能唤醒学生产生创造欲望,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创新素质。

氛围策略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探究性。传统的教学活动以“告诉”的方式让学生“占有”人类已有知识的经验,学生造成被动的接受方式。氛围策略教学是师生在课堂上共同探索的过程,是师生积极开展双向交流,开放彼此对问题的认识、观点、看法,阐明各自的观点、看法及其原因和理由。这种教学策略要求平等公正地进行讨论,要求验证各自不同的观点和看法,营造成一种师生共同探究问题的课堂氛围。例如在教学中把演示改成探究性实验,让学生选择器材、设计实验,并在实验中发现问题、师生探讨解决问题的方法等,自然地创造了一种师生平等交流,互相探讨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在探究的氛围中发现问题,总结规律,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对学生的创新能力的培养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氛围策略教学的特征之三是个性化。没有个性就没有特色,就没有创新。氛围策略要营造一个个性得以自由发展的宽松环境的氖围。教师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讨论、辩论时,不要轻易给予现成的结论,而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并强调讨论不准重复他人,不准重复书本,充分发挥自己独特的观点去解决问题。要形成八仙过海、各抒己见的学习氛围。对当代的大学生来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都有自己的特长:有的学生在文化基础方面是优等生,但在实验操作能力方面却是后进生;而有的学生恰恰相反。教师不能对这些后进生进行冷嘲热讽,而要消除他们的“恐惧”。充分发挥他们各自的特长,取长补短,使每个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快乐,享受到成功的喜悦。

四、方法策略

方法策略教学就是在实施创新教学过程中,使学生掌握科学方法和创新方法。这是训练创新素质型学生的重要途径。在教学过程中要强调掌握知识,创造性解决问题的方法,而不是简单地介绍其结果。这样知识的学习不再是惟一的目的,而是认识科学本质,训练思维能力,掌握科学方法的手段。

方法策略教学的特征之一是创造型的学习方法。要求学生在较少的时间上阅读较多的东西,收到较好的效果。要善于分析、理论联系实际,做到学以致用;要善于用已知求未知,同中求异,稳步中求提高,成为学习的主人;要注意用不同方法探索解题思路,增强思维的灵活性和思维过程的灵活性;要通过灵活多变的练习,消除思维定势的影响,不满足于一个思路,一种解题方法,提倡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做;鼓励学生从多方面、多角度去思考问题,开拓思路,掌握正确的思维方法,提高思维的逻辑性和敏捷度;要提倡多思善疑,于无疑处见有疑,对典型问题的解决或思路提出尽可能多,尽可能前所未有的想法;不满足只会解一道题,而要通过解一道题的训练,掌握解一类题的方法,总结出一类题的规律,把这些规律运用到实践中去,达到触类旁通的境地。通过这些行之有效的训练,有助于培养创新素质型的学生。

方法策略教学的特征之二是思维的批判性和发散性。思维的批判性就是不盲从权威,坚持自己的独立思想,拒绝复制型思维。介绍科学家布鲁诺敢于怀疑、敢于批判,在“日心说”和“地心说”两种学说中,为坚持“日心说”真理而被教徒活活烧死的献身精神。告诉学生创造从怀疑开始,怀疑就是思考,就是批判。思维的发散性要求学生考虑问题使用多角度、多侧面的思维方式。传统的教学方法,有的是抑制扼杀学生的创新思维。如教学时间和空间“集装箱”式的程式化,使师生缺乏个性化的选择和自由;统一的学习方法抹杀了学生的思维个性;标准答案不允许学生尝试错误,更不允许批判思维、发散思维;过分依赖的教学使学生跳不出教材和教师的手心等等。例如当前物理教材中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从器材、方法到表格设计都是按照规定好的步骤让学生依葫芦画瓢。学生根本不能领会实验的原理和思想。因此,教师要适当调整和修改教材的内容。充分发挥学生思维的主体、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知识是创新素质型学生所具备的首要条件,人格是创新素质型学生的必要条件;氛围是培养创新素质型学生的重要手段;方法是训练创新素质型学生的重要途径。通过以上教师有目的,有系统地进行创新教学与训练,就能使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培养创新品质,开发创新思维的人才。

猜你喜欢

教学策略
高中化学反应原理学习难点及教学策略研究
浅析高中数学圆锥曲线微专题教学策略
浅谈递归算法的教学策略
基于任务为导向的长文教学策略
关于高中数学大单元教学策略的相关探究
识字写字结合教学策略探析
统编本初中文言文选文变化及教学策略
初中数学绝对值概念教学策略
培养学生数学阅读能力的三项教学策略
基于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作文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