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职教师培训的现实与思考

2009-04-26

职业时空 2009年2期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教师

张 玲

摘要:当前我国高职教师的培训仍然存在许多问题,文章对高职教师培训的实然状态进行了分析,并给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期能够提高其培训的效果。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培训

人才的培养在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教育,而决定教育质量的关键在于教师,没有教师的质量,就没有教育的质量,没有教育的质量,就没有人才的质量。在高等职业教育快速扩张的今天,高职教师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提高高职教师的整体素质成为一个关键的问题,关系到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全局。

一、高职教师培训中存在的问题

1制度保障不力

首先从配套政策来看,虽然我国一直十分重视教师的在职培训,但是其对中小学教师的关注较多,比如1986年的《关于加强在职中小学教师培训工作的意见》,1999年颁布了《中小学继续教育法规》,2000年教育部印发了《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1999-2002)》以及《关于实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方案”的意见》等,各地方也制定了相应的法规。这些法律法规为中小学教师接受在职培训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高等职业教育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产生,到现在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尤其在1 999年高等教育扩招以来,高等职业教育教师的群体也在逐步壮大。但是由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是一个特殊的群体,即属于职业教育的部分,也属于高等教育的部分,这样对高等院校教师的培训并没有单独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列出。在职业教育教师培训这一块,多数是针对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而言,专门针对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这一群体接受在职培训的权利、义务、条件、待遇、时间、经费来源等都还没有明确的规定。仅仅是在2002年颁布的《关于新时期加强高等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讨论稿)中,对高职院校教师的学历要求做出了规定,对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并没有像中小学教师那样有明确的法律规定。相应保障制度的缺失严重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教师在职培训的进行。

2培训基础薄弱

由于受各种因素的影响,高职教师在培训实施的过程中,面临着重重困难。首先,表现在培训的起点较低,由于我国高职院校是通过“三改一补”的政策发展来的,高职师资队伍存在先天不足。从学历结构看,高职院校教师队伍的学历层次普遍偏低。硕士学位以上教师比例仅为6.5%,加上在职在读研究生教师比例也不到10%,距离国家教育部提出研究生学历达到30%以上的要求还相差甚远。另外,还有11.8%的教师学历不符合要求。从教师队伍的能力结构看,“双师型”教师数量不足且含金量不高,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中“双师型”教师比例低于15%的占了41.1%,其中,全国有130所高职院校无“双师型”教师。教师队伍数量严重不足,质量不高,结构不合理,已经成为制约高等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突出问题。其次,培训时间难以保证。从师生比看,我国高职院校师生比2000年是1:26.25,2001年是1:30,2002-2006年我国高职院校办学规模呈现出继续迅速扩张及学生数量剧增的态势,估计师生比仍然维持在1:26左右。以湖南省为例,200 5年,高职院校师生比为1:26.6。国家教育部相关文件中规定,50%的专任教师周课时必须≤12,但实际上许多高职院校的师生比与国家标准还存在相当大的差距,专任教师的周课时一般都在18-28节之间。这种现状给高职教师的培训造成了很大的难度,教师的培训时间根本没有办法保证,而且,高职院校还要保证教学工作的开展,必然会限制教师的培训。

3培训体系缺失

当前,我国依托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和各个高校以及企业开展了一系列的高职教师培训,但是就这些渠道来看,还十分有限,并且这些渠道所提供给高职教师的培训项目的针对性和效果都有待考虑。

高职教师培训的渠道主要有四个:一是到普通高校接受培训。普通高等院校在知识理论教育方面有自身的优势,高职教师到普通高等院校接受脱产培训,可以提高高职教师的学历。二是到高职师资培训基地接受培训。目前我国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建设还十分不完善,基地数量较少,全国只有五个,这使高职教师的培训受到很大的限制,只有全国各高职院校的骨干教师才有资格接受培训,并且在培训的过程中,也多数是停留在相关理论知识的培训上。三是到企业接受培训。到企业接受培训是高职教师双师素质培训的重要渠道。然而,目前企业培训还不能完全实现其培训功能,一方面,企业缺乏积极性,另一方面,教师也缺乏积极性,不愿意到企业去。最后就是校本培训。由于各个院校都比较重视学校经济效益的产生,因此对校本培训多数是停留在泛泛的层面,不能够广泛深入地开展。

4培训经费不足

我国大多数高职院校都面临着经费短缺的问题,经费问题制约了高等职业教育职业特色的突出。2005年,普通高等教育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046.37亿元,其中,普通本科预算内财政拨款为936.05亿元,占89.46%,高职高专预算内财政拨款为110.32亿元,仅占10.54%。发展中国家对教育成本的研究结果表明,高等职业教育是一种高消费的教育。与此恰恰相反,国家和地方政府对高职院校的经费投入相对于普通高校少之又少,学生的学费成为大部分高职院校经费的主要来源。国家十一五期间要拿出100个亿来支持职业教育基础建设,其中一项就是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地方各级财政要继续支持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建设和师资培训工作,但是由于高职教师群体的庞大,这些投入仅仅是杯水车薪,经费问题依然是制约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关键。

二、提高高职教师培训效益的有效对策

1政府要高度重视,完善制度保障体系建设

首先,要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可以参照《中小学继续教育法规》的实施,颁布一部《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法规》,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的权利、义务、时间、条件、经费等做出明确的规定,还要对高职教师继续教育培训的内容和重点做出规定。从总体上为高职教师继续教育指明方向。其次,要严格高职教师的职业资格证书制度。从世界范围来看,发达国家高职院校教师主要由高等职业师范学院培养,并且普遍要求比普通高校严格。美国要求社区学院的专业教师具备硕士以上学位,工科学校毕业的还须学过一年的教育学、心理学和教学法等学科,专业教师必须具有3年以上的实践工作经验。而德国的高职师范毕业生不能直接任教,必须参加国家组织的第一次职业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获得实习教师身份,进入政府开办的教师实习学院进行两年的实习。两年中完成实习教学和师范理论学习后,可以参加国家组织的第二次职业教师资格考试,合格者才可能获得正式岗位资格证书。从目前情况看,我国高职教师多数没有经过正规的、系统的培训,并且我国高职院校教师的资格认证考试

又往往和普通高校相同,不能够突出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对教师的工程实践操作能力并没有做出明确的规定。即使有些学校在职称评审的时候考虑到了双师素质,各个学校在双师素质的界定上尚没有统一的认识和标准,因此,必须加强对高职教师任职资格的研究,制定合理的高职教师任职资格,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推进高职教师资格制度,才能建立一支适应高职教育发展需要的师资队伍。

2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理念

首先,我们要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随着教育在社会发展和个体发展中地位的不断提升,终身教育的价值渐趋彰显,其思想也日益拓宽与深化。现在人们更突出个体主动学习的作用,强调学习的价值,由此,一个更人性化的概念——终身学习,正逐渐被人们接受。高职教师必须不断学习,才能适应多变的社会,终身教育可以为他们自身的完善和发展提供更好的机会和环境。从高等职业教育教师这个职业而言,作为社会教育体系中负担重要责任的一个群体,由于社会各个行业的变化和更新,需要对这个群体不断地进行培训,使他们自身的素质得到不断提高,适应职业岗位的需求。

其次,在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中要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从人力资源角度看,能力本位是符合中国国情且适应市场经济体制要求的,也是符合个人体现能力价值的要求的。传统的思维模式总是把文凭作为某种学历的证明而与相应的学习内容相关联,人才总是与学历和文凭密切相关。然而学历与文凭从根本上说只代表了一个人的学习经历和掌握的专业知识情况,却无法展现其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由于市场机制尚未完善,加上仍受计划体制下心理惯性的影响,社会上在就业人才选择、职称评定、聘请提拔、福利待遇确定等方面都以学历文凭为主要标准,导致了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主要是以学历提高为主,为了得到学历而学习,为了评定职称而学习,许多学非所用,与高职教师的教学实践活动相脱节。因此,在高职教师的在职培训中必须树立能力本位的理念,在学历提高的同时,还要更加注重各方面能力的提高。

最后,要树立人本主义的理念。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要树立人本主义的理念,要求教师的在职培训过程要以教师为本,教师教育过程中既要强调教师为社会发展所承担的义务,同时也要满足教师自我发展和自我需要的权利,这一点是我们的薄弱环节。现有的教师培训,往往采用自上而下的方法,搞统一培训内容、进度和要求,没有充分考虑教师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忽视教师的个性发展,使教师的继续教育处于较为被动的地位。只有大力弘扬教师的主体意识和创新精神,使他们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自我发展的意识,继续教育才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3构建基地—企业—学校三级培训体系

当前我国的高职师资培训主要由五个国家级的高职师资培训基地,中职师资的培训机构以及普通高校教师的培训基地所承担。从表面上看,我国已经建立了高职师资培训的网络,但是,从实际的运作情况看,还不尽如人意。既有组织管理方面的问题,又有培训覆盖面的问题;既有培训课程的针对性的问题,又有培训内容超前性的问题等等,因此,必须构建合理的师资培训体系。

根据当前我国高职教师发展的需要,我们必须构建基地—企业—学校三位一体的三级培训体系。基地培训,也就是依托当前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开展培训,现有的五个高职师资培训基地,多数由普通高校、条件好的高职院校组成,基地培训主要承担全国高职院校骨干教师的培训。基地管理机构应每年深入到各高职院校进行详细调查,根据高职教师的需求和高等职业教育未来发展的趋势,有针对性地确定培训项目。企业培训,企业培训是双师素质获取的主要途径,是我们最需要加强恰恰也最薄弱的环节。国家和地方政府应当以法律法规的形式规定企业在师资培训方面的权利和义务,并适当给予补贴,让企业更多地参与到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工作中来。校本培训,也就是要依托学校开展培训,校本培训在高职教师整体素质偏低的今天,应该是高职教师培训的主要途径,也承担着多数教师素质提高的任务。将高职教师在职培训的需求和任务分级完成,有针对性地实施培训,必然会提高培训效果。

4提供高职教师培训的经费保障

要想做好高职教师的继续教育培训工作,经费保障是关键。综观教师参加培训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三种:第一是资格达标培训,如国家规定高职教师必须具有大学本科毕业资格,否则就不能上岗。受训者资格不达标是由于自身原因所造成的,因此这类培训所产生的费用主要应由个人支付,有条件的单位可以适当资助。第二是技术提升培训,包括专业技术和教学能力两方面。这类培训是基于行业性的培训,是基于高职院校的长远发展需要的,因此原则上培训经费应该由学校和上级教育主管部门来给予保障。2002年暑假,江苏省教育厅实施“四新”教育培训,旨在提高广大高职教师的教学和专业技能,就是采用教育厅和学校共同承担培训费用的方式,受到教师们的热烈欢迎,报名与参与率创培训历史新高。当然某些特例也需要教师个人承担一部分费用,例如:教育部于2001年推出的中职教师攻读在职硕士学位的专业技术进修措施,进修者在完成学业后,可以拿到属于个人的学位证书,这类培训除了有益于学校外,也有益于个人。因此,规定个人支付1/3学费的做法是合情合理的,因为这也是高职教师对自身未来发展的投入。第三是晋升培训。高职院校为了自身的发展,需要培养一些骨干教师作为学校管理和专业学科方面的带头人,而受训教师一旦晋升后(包括晋升行政职务和晋升学术职务)将会获得相应利益,从这一个层面说,这类受训者应该支付培训费用的1/3-1/2。

基金项目:河南省政府决策研究课题(B031)

猜你喜欢

高等职业教育培训教师
会议·培训
广东省校外培训风险防范提示
会议·培训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秋天在哪里
高职院校“三个空间”就业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
纺织行业职业结构变迁对高职现代纺织专业人才培养的启示
美育教师
教师培训还需“精准滴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