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根源、影响及对策
2009-04-26张军果
张军果
摘 要:伴随着美国金融海啸的爆发和蔓延,以“购美国货”、“雇美国人”等提案为代表的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开始出现复兴迹象。如何看待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根源及其影响,如何有效应对国际经贸关系中的这一新问题,是值得认真研究、深入剖析的。
关键词:经济民族主义;复兴;根源;影响;对策
中图分类号:F1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1605(2009)04-0060-06
“经济民族主义”主要表现为:政府动用行政力量,借助立法等形式,通过阻碍外国公司对本国企业的并购、限制对外国产品的进口,并对外国劳动力在本国的就业实行限制等措施,以实现对本国企业、产品及劳动者就业机会进行保护的行为。这种行为,也被称为“经济爱国主义”,它是经济保护主义的一种形式。去年下半年以来,随着美国次贷危机的爆发,及其在金融、经济等领域影响的不断加深,美国出台了一系列旨在刺激和恢复经济的诸多措施。在这些经济刺激方案中,包含了诸如“买美国货”、以及一些议员提出的“雇美国人”等带有明显经济民族主义的条款。这些条款或议案在美国的亮相,引起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响。论理,美国是最能标榜“自由”的国家,那么这种与“自由国度”背道而驰的经济民族主义是怎样产生的?它会带来哪些影响?我们又该如何应对?这些问题很值得研究。
一、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根源
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原因是多方面的,既有直接原因,又有根本原因;既有表层原因,又有深层原因。
1.直接诱因是次贷危机所诱发的美国经济萧条
2008年3月以来,由次贷危机所引发的美国金融危机,已经使美国经济陷入衰退的局面。国内需求萎缩,企业破产倒闭增多,失业人员大量增加。目前美国的失业率已高达7.6%,有经济学家预测,2009年美国失业率还可能攀升至9%。不断萎缩的国内需求,不断增多的破产企业和大量涌向社会的失业人员,使美国新政府面临严峻挑战。
面对此次金融海啸所带来的经济萧条,奥巴马政府经过多方游说,终于与2009年2月12日通过了7890亿美元的经济刺激方案。该计划试图通过减税和增加政府投资,以刺激国内消费和投资需求,增加消费者和经商者的收入,创数百万就业机会;同时,也希望借此计划实现一些远期目标,例如建设高效能耗国家,修缮年久失修的道路、桥梁基础设施等等。
在该方案中,值得关注的是“买美国货”条款。该条款要求所有接受该计划金援的公共工程,只能使用美国制造的产品,包括钢和铁。对这一条款,美国民众具有很高的支持度,据最近的民意测验显示,84%的美国民众赞成这一规定。84%的支持度是很少见的,它反映了美国民众在经济萧条背景下的共同心愿。美国制造业联盟执行董事Scott Paul表示:“购买美国货是一项强有力的条款,既与我们的国际贸易义务相符,又将确保制造业能够从经济振兴法案中获益。”白宫发言人吉布斯也表示:“我认为购买美国货最终条款是一项正确的折衷方案,既符合我们制定多年的购买美国货法案,又能保证避免在经济危机时期引发不必要的贸易纷争。”
值得一提的是,继美国国会众议院1月28日通过经济振兴方案时附加必须“买美国货”的条款后,2月2日要审议该案的参议院中又有议员打算再加一项“雇美国人”条款。有参议员主张,接受振兴方案援助的企业,今后雇用新员工时必须查证员工的美国公民身分,确保雇用的是美国人,而不是非法移民。虽然在最终方案中,迫于国际社会的压力,只保留了“买美国货”条款,但美参议员的提案,却反映了当前美国政府和民众的普遍心态。因此说,美国经济萧条,是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直接原因。
2.深层原因在于奥巴马政权产生的特殊背景
美国的经济萧条,只是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表层原因,而深层缘由则与奥巴马政权产生的背景密切相关。
首先,从情感上看,奥巴马作为一名黑人,在感性和理性上,天然地对美国劳工阶层有深厚感情,因而,在经济政策上自然倾向于保护美国劳工阶层的利益,尤其是尽力维护他们的就业权益。为此,他不惜以破坏贸易自由化为代价,限制外国产品的流入,限制外国劳动力在本国的就业。
其次,从其竞选策略上看,奥巴马充分利用其作为一名黑人的独特之处,从美国中下阶层选民中大拉选票。在竞选时,提出要降低社会失业率、增加劳工阶层的收入、改善劳工阶层的生活状况,甚至对美国种地阶层选民开出包括抵制中国货与强迫人民币升值等空头支票。通过这些竞选口号,大大开发社会中下阶层以及大量因美国制造业衰退而失业或者收入减少、生活下降的选票银行,为自己竞选胜算打下了坚实基础。
第三,从助其胜选的大本营人员构成看,其中有许多人是“娄道卜斯(Lou Dobbs)民主党人”,是经济民族主义的急先锋。娄道卜斯是CNN电视台晚间新闻评论主持人,以“五反”(反自由贸易、反就业机会外流、反全球化、反外来移民、反“共产主义中国”)言论著称。“娄道卜斯民主党人”的突出代表是失业人数众多的俄亥俄州参议员、奥巴马竞选的得力助手布朗。该议员对中国一贯怀有敌意,他从来不责备荷兰或爱尔兰夺走美国高新技术部门就业机会,却专门把矛头指向中国和墨西哥的劳工阶级,极力坚持所谓的“公平贸易”,提倡以提高中国生产成本(工资与劳工福利等)为先决条件再和中国贸易。因而,随着奥巴马的入主白宫,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的复兴,中美经贸关系将面临严峻挑战。
第四,从奥巴马入主白宫的现实背景看,客观形势也促使美国政府采取带有明显民族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今年开年,是1982年以来美国失业的最高潮。目前,美国国内失业登记人数已达625000人,未去登记与非法移民不敢登记的无可计数。这种严峻的就业形势,迫使奥巴马更倾向于实行立竿见影的带有明显民族保护主义色彩的经济政策。
3.最根本的因素还是源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思维
从美国的发展历史看,美国最应成为经济民族主义的反对者。刚进入20世纪美国就建立起比欧洲先进的汽车、飞机等工业,新经济王国的现实使它在思想理论上摒弃经济民族主义。在两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靠贸易自由大发战争财。1941年珍珠港事件前,美国不顾世界正义人士抗议而向日本输出大量废铁去养肥日本军国主义,赚取了大量染着亚洲人民鲜血的外汇。尤其是二战以后,美国从经济自由化、经济全球化中获取了不少好处。在资本、劳力、能源、商品、市场等诸多领域,经济全球化步伐的加快,使美国成为越来越富有的国家。论理,美国最应成为经济民族主义的反对者,那么,为什么美国现在一改常态,又成为经济民族主义的引领者呢?其最根本的原因,还是源于美国的霸权主义思维。
经过了两次世界大战,美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诸多领域,逐渐取代英帝国成为世界第一霸主。特别是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国的霸主地位进一步巩固。在当前的世界格局条件下,美国作为一超独霸者,世界缺乏对其进行有效制约的力量,在此背景下,美国实行单边主义,为所欲为,变得越发肆无忌惮。“9.11”之后,美国以“反恐”为名,先后发动了阿富汗战争、伊拉克战争,同时对朝鲜和伊朗,也跃跃欲试。如果不是伊拉克问题、阿富汗问题对其掣肘,美国的单边主义行为会走得更远。美国的这种单边主义、霸权主义思维,在经济上就表现为:每当其经济在世界占上风时,就竭力主张贸易自由,并对他国的开放政策说三道四;每当其经济陷入低谷时,就单方面推出经贸保护措施,大搞经济民族主义。事实上,就是在极力主张贸易自由化时期,美国在某些行业实行保护的措施也从未停止过。它通过大规模补贴支持本国农业和外国农产品竞争,它通过立法保护本国煤炭工业,公然压制外国天然气工业在美国发展,就是其突出表现之一。因此说,经济民族主义今天在美国的复兴,并非偶然事件所致,而是美国长期以来霸权主义思维模式在今天的新表现。
值得一提的是,美国此次出台的带有民族主义色彩的经济刺激方案,还有一个十分重要的目的,那就是欲把其经济萧条归罪于中国,借此实现对中国经济的打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取得了长足进步,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三大经济体。美国把中国视为其最大的潜在对手,并试图寻找一切机会遏制中国的崛起。不仅在军事上通过在中国周边的军力部署实现其对中国的包围;而且借台海问题、人权问题、疆独藏独问题,以及人民币汇率问题、贸易逆差问题等,不断对我施压。此次出台的只购美国货条款,就带有明显的反中国色彩。该条款强调需遵循国际贸易协议的要求。这对加拿大、欧盟、日本和其他一些美国的贸易伙伴影响不大,因他们均属与美国签订过政府采购协议的国家,因此仍可在由7890亿美元经济振兴方案所带来的公共工程建设中分一杯羹。但中国、印度、巴西和俄罗斯等未与美国签订政府采购协议的国家,则无此机会。尤其对作为其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的中国,该歧视性方案的针对性昭然若揭。
二、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影响
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影响是广泛的,不仅在国际上将引发连锁反应,对美国自身的发展也将产生正负两方面的作用,尤其对中国发展的影响应高度关注。
1.对世界经济发展的影响
从美国众议院的“只买美国货”到参议院的“雇美国人”提议,在经济危机的背景下,贸易保护主义在美国卷土重来,势必会给世界经济带来重大影响。
1929年,威利斯•霍利和里德•斯穆特这两名保护主义共和党议员支持一项把关税提高到美国历史最高水平的法案。在经济危机中,贸易保护主义者获胜,结果是国际贸易出现灾难性的衰退。美国是全球最大的经济体,如果它带头实行贸易保护主义,80年前的那场全球贸易保护主义大悲剧将可能再次上演。
以“只买美国货条款”为代表的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之所以会对世界经济产生重大影响,是因为美国的做法在全球面临经济萧条的背景下将有显著的示范效应,从而引发全球的连锁反应。据英国《金融时报》2月9日报道:欧洲的保护主义似乎日渐抬头。英国工人罢工反对使用外籍劳工;法国汽车制造商被告知要购买法国产零部件,并且不得关闭国内的工厂;西班牙一位部长督促消费者购买本国制造的商品。英国《金融时报》2月9日发表的题为“自由贸易集体失语”的文章显示:根据欧洲、加拿大和亚洲的反应来判断,美国经济刺激法案中的“购买美国货”条款——限定部分联邦支出只能购买美国企业的产品——打响了新一轮全球贸易战。
众所周知,资源要素只有流动起来,才能实现其优化配置,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进而实现经济的快速发展。这就要求必须具备足够大的资源要素可自由流动的市场,市场范围越大,经济发展的空间就越大。然而,一旦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做法被世界各国效仿,贸易壁垒高高筑起,资源要素的流动就将停滞,经济发展的效率就将降低,经济增长的速度将放缓,规模也将大大萎缩。在经济危机的大背景下,这将使全球经济进一步走向衰退,对全球经济尽快走出危机阴影是极端不利的。
2.对美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事实上,美国的做法,虽然在短期内好像有利于其扩大内需,增加就业岗位,促进国内社会稳定;但从长远看,对其自身的发展也是一把“双刃剑”。其中的负面影响至少来自如下六个方面:一是,将导致美国国民消费成本上升,进而会使消费萎缩。由于美国的劳动力成本较高,产品价格无法与中国等发展中国家相比,如果限制从其他国家进口,美国的消费品价格必然上升,进而会使其国内总体需求萎缩;二是,限制相关产品的进口,将导致一些急需的资源(包括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供给减少,进而影响国内经济的恢复与增长;三是,必将使其投资环境劣化,国际形象受损,进而由于国外对其投资需求的减少,影响其经济的复苏;四是,必将引起国际社会的报复,使其海外出口市场萎缩,进而导致国内产品出口面临困难,进一步加剧国内需求萎缩;五是,必将导致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进而导致世界经济低迷,国际消费市场萎缩。世界大环境的变化,必将传递到美国国内,使其经济复苏面临困境;六是,在破坏世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同时,也必将使其自身经济竞争力下降。由歧视性的政策所导致的国内平均劳动力成本上升、所带来的外部环境的恶化等,都将使美国经济竞争力下滑。
3.对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
美国的经济民族主义复兴,对未来中国经济发展的影响是巨大的。
当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快速发展时期。在这一时期,一方面,很需要国际资源、市场的支持,因而很需要一个相对宽松开放的国际环境;另一方面,随着中国国力的不断增强,对世界的影响也会越来越大,“树大招风”的规律决定了在这一时期更容易遭受国际社会负面力量的破坏和抵制。更何况随着国际交流的扩大,东西方文明间冲突的增多,中国作为东方文明最主要的的代表者,容易遭受西方文明代表者的冲击。换言之,中国目前既需要不断推进开放以加快发展,又需要高度关注开放后国际负面力量的冲击和破坏。在这一时期,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将从如下三方面阻碍中国经济发展:
首先,美国作为中国第二大贸易伙伴,他对中国经贸壁垒的高高筑起,将直接限制中国经济的扩展。中美建交近30年来,双边经贸关系发展迅速,目前中美两国互为第二大贸易伙伴。美国对华累计投资600亿美元,在华运营美资企业1.7万家,年销售收入超过1000亿美元,直接就业人数近220万人。而美国经济刺激方案所折射出的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歧视,必将大大限制中美两国的经贸合作空间,从而使中国对美的商品出口和劳务输出减少,美对华投资规模降低,最终可能使中国经济增长乏力,就业压力加大。
其次,美国作为世界经济的领头羊,它的一举一动,直接影响到世界其他经济体,尤其是作为其盟友的欧盟经济体的经贸政策走向。这将进一步压缩中国在世界经济危机面前的复苏空间。统计资料表明,目前欧盟是中国最大的贸易伙伴、第一大技术来源地和第四大外资来源地,而中国也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但随着美国歧视性政策的陆续出台,欧盟对中国新一轮的贸易保护主义已经悄然登场。由欧盟成员国代表组成的反倾销委员会去年12月3日以微弱优势通过决定,对从中国进口的钢铁紧固件征收5年最高达87%的正式反倾销税。就在同一天,欧盟在其官方公报上发布了针对中国产柠檬酸的正式反倾销决定,在此前一天还发布了对中国味精的正式反倾销决定。可以预见,今年中国将依然成为欧盟的反倾销重点。数据显示,去年前10个月,欧盟新发起14项反倾销调查,其中6项针对中国,分别涉及蜡烛、铝箔和多类钢铁产品。同期,欧盟采取的3项临时反倾销措施,均是针对中国的,在6项正式反倾销措施中,也有一半是针对中国的。上述反倾销措施对于那些在欧盟反倾销困扰下艰难寻求海外渠道的中国企业,无疑又是一次沉重打击,面对全球金融危机,他们更是举步维艰。
第三,美国的做法还将引起国际社会普遍高筑经贸壁垒,这对中国开拓多元化的海外市场极为不利。目前,印度是中国在南亚的最大贸易伙伴,是中国最重要的海外工程承包市场。然而,据《环球时报》2009年2月9日报道,在今年年初印度无理由地宣布半年内禁止中国玩具进口并遭到中国抗议后,印度政府再次抛出强硬措施——全面杜绝中国玩具进口管道,其中包括经由第三国进口的途径。印度玩具业工会副主席库玛表示,中国玩具廉价倾销印度市场,造成印度本土玩具产业失业人口增加,这是促使印度当局停止进口的原因。据印度媒体报道,1992年到2003年,印度玩具厂商每周从中国进口120万件玩具。1997年之后,中国玩具一度占据了印度80%的市场,但现在份额已经大幅下降。从印度政府对中国玩具进口的限制措施可以看出,印度正在步美国之后尘。而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是否会紧随其后,值得高度关注。
三、应对美国经济民族主义的策略
针对美国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倾向及其对我国的歧视性条款,我们除了在宣传上做好针锋相对的批判之外,更为重要的是,要在实质性举措上充分准备,搞好应对。具体而言,应在如下三方面有所作为:
1.讨价还价
当前,以美国为首的对我国采取歧视性经贸政策的国家或地区,在经贸领域与我国有广泛的互补性。这种互补性,是我国在与相关方谈判时进行讨价还价的重要依据,也是我方应对经济民族主义复兴的重要筹码。比如,中美之间的合作客观上讲应该是一种实现双赢的合作。美国制造业不过占GDP的13%—15%,再加上交通运输等生产部门,物质生产总值不过占GDP的20%左右。这意味着要维持整个社会再生产过程和社会生活的正常运行,必须大量进口包括日用消费品在内的生活资料和生产资料。而我国在制造业方面的优势正好满足了美国市场的需求,这种经济上的互补性决定了中美经贸的互惠性。中国对外开放以来,对美国的产品出口和进口大大支持了美国从传统的工业经济向新知识经济的转型,帮助美国避免了通货膨胀不断加剧局面的出现。美国要顺利摆脱目前的经济危机,离开了中国这一最具潜力的世界大市场,将是十分困难的。而且,中国又是美国国债的重要持有者,如果中国政府大量抛售美方债券,将使美国政府的融资能力大受削弱,从而使美国政府在经济危机背景下撬动经济的力量大受削弱。上述这些因素,都是中国回击美国歧视性经济政策的重要筹码。
从中欧经贸关系看,欧盟是世界上最大的发达国家集团,中国高度重视与欧盟发展互利合作关系。据统计,2008年1—10月,中欧贸易总额高达359.7亿美元,同比增长25%,彼此是在经济危机背景下贸易往来增长比较快的合作方。目前,中国已成为欧盟的第二大贸易合作伙伴。更为重要的是,中国目前不仅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而且也是发展最快的国家之一,具有巨大的潜在市场。欧盟如果失去了这一最大的市场,要想走出经济危机的阴影也将是十分困难的。因而,我在对欧盟的经贸谈判中,也可以市场对其开放度为筹码,有力回击其对我的歧视性经济行为。
在中印之间,经贸关系的互补性十分明显。中国被世界称为“世界工厂”,长于商品制造,而印度的强项是服务业,电脑软件技术名列世界前列,素有“全球办公室”的美誉。中国生产电脑芯片和电子零部件,而印度则编制驱动电脑硬件所需要的程序。从中印经贸关系发展前景看,潜力巨大。一是,目前双边的贸易水平与两国总体的经济规模相比还不成比例,水平很低;二是,双方都意识到,自身经济持续发展和竞争力的全面提高需要双方的真诚合作。对于印度来说,需要向中国学习以提高制造业水平;对于中国来说,需要向印度学习以提高软件服务业水平。中印都是经济增长最快的国家,他们在经济上的互补性,决定了抓住对方经济高速增长的机遇,就可以促进双方的经济发展。此外,随着中印经济加速增长,世界在关注中国发展的同时,也在谈论印度崛起。客观地说,单凭中印某个国家的实力,在短期内是无力引领世界经济的。只有两个正在崛起的巨人站在一起,世界的重心才会随之转移。美国等一些国家在国际经济竞争中,既感到了“中国制造”的压力,提出了“中国威胁论”,又感受到了来自“印度软件”和“印度服务”的压力,也提出“印度威胁论”。两国只有在战略上加强合作,才能逐渐减少对西方市场的依赖,实现双方的和平崛起。因此,中国如能正确宣传并处理好中印经济的互补互利关系,就完全有可能使印度转变对我的态度。
2.巧于规避
对于贸易伙伴已经出台的一些不利于我国的经济法案,在不能促使对方作出妥协修改的情况下,应采取巧妙的规避之策以有效应对。比如,我国出口企业为有效应对欧盟的反倾销制裁,开始主动对外扩大投资,通过建立分厂的形式,积极占领欧盟市场。但目前又受欧盟反规避法的制约,我们必须认真研究该法的相关条款,以巧妙应对。
欧盟于1987年开始实施反规避法,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欧盟已建立了世界上最完备的反规避法律制度。现行欧盟反规避法确认4种行为为规避:一是对产品做一些轻微改变,而不是根本性的修改,其目的是使产品落入不征收反倾销税的海关编码;二是将出口品绕行到未被征收反倾销税的第三国后再转口欧盟,使该产品来自不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三是通过出口国获得分别税率较低的企业出口,以规避较高的反倾销税;四是出口零部件,在欧盟或第三国组装,以规避原来仅覆盖于出口商制成品的反倾销税。
同时,该法也规定了实施反规避措施还需要满足的三个要求:一是时间要求。组装经营等规避行为的开始或扩大,发生在对出口商的制成品进行反倾销调查之日起或即将发起调查前。所用的零配件全部或部分来自被征收反倾销税的国家。这意味着组装业务无论发生在欧盟反倾销行动之前或之后,都已被纳入了反规避的范畴。二是零配件的价值要求。来自被征收反倾销税国家的零配件或原材料必须超过组装品所用的全部零配件总值的60%。但如果这些零配件在组装过程中实现的增值超过生产成本的25%,则被认为不存在规避;这意味着即使零部件价值超过了60%,只要其在组装过程中增值超过生产成本的25%,仍可能免于被征反倾销税。三是实际后果要求。组装产品破坏了反倾销税对相似产品的价格、数量方面的补救效果,并且原来确定该类相似产品倾销的证据依然存在。
上述三点要求,实质上最重要的是两点:其一,如果组装行为没有损害反倾销税的效力,就没有必要采取反规避措施制裁;其二,只有制成品的价格低于正常价值,才能证明倾销存在并予以征税。依据这两点,为保护我方正当贸易利益:一要充分利用反规避条例中量化标准的例外。合理的有效规避必须控制中国零部件占全部零部件价值的比重在60%之内,或零部件在组装业务中的增值超过生产成本的25%。这就要求企业在组装等后续加工工序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增加产品新的用途和功能,培育企业及其产品全新的竞争优势。二要转变以往低价销售策略,主动通过非价格竞争策略占领市场。比如,通过技术创新、优质服务、有效的销售和流通等手段,来改进产品设计、质量,使产品在物理特性、消费者效用、最终用途等方面与原被控倾销的产品有所不同,并争取在设计、质量方面超过欧盟生产商生产的产品。在这样的前提下,即使适当提价也会继续保持原有市场份额。当然,对于绝大多数企业真正做到这些会有一定的困难,但企业至少要争取做到组装品能增加一种以上不同于原倾销品的主要功能,或组装品的价格至少保持在原被诉产品的正常价值以上,以此避免再次遭受反规避指控。
3.多元主动
在通过与对方讨价还价,或通过巧妙规避的方式仍不能解决问题的情况下,应采取多元主动策略进行应对。这里所谓的“多元”,核心是市场的多元化。而市场的多元,又包含着贸易产品和贸易对象的多元化。这里的“贸易”,既包含国际贸易,又包含国内贸易。通过这种“多元”策略,以实现“东方不亮西方亮”的目的,避免因“吊在一棵树上”而陷于被动、面临危机。
第一,要积极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培养各类专业技能人才,不断推进我国贸易产品的多元化。美欧等国家或地区在实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时,通常针对某类产品,如美国经济刺激方案中的钢铁产品、欧盟对产于我国的纺织品、印度针对我国的玩具产品等。如果我们能及时调整产业结构,及时实现产业、产品的升级换代,那么在应对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时,就会占据更多的主动权。目前,国际上对我实施贸易限制的产品,大多属于劳动、资源密集型产品。事实证明,依靠廉价的劳动力和廉价的自然资源进行国际竞争的时代渐将过去。从资源角度看,我国是资源短缺国,资源性产品的大量出口,短期内虽然可以为我国经济发展赚取一定的外汇,但从长远看,将导致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环境的极大破坏,进而阻碍我国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不符合科学发展观要求的。虽然目前无技术或低技术劳动力过剩问题仍将在今后相当长时期内困扰我国社会的就业与稳定,发展劳动密集型产业在短期内仍是不可忽视的经济选项,但这种依靠廉价劳动力进行国际竞争,将越来越多地受到国际社会的打压,这种“打工式”的对外贸易格局,终将退出历史舞台。而且从提升国家核心竞争力的角度看,我国必须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尤其是通过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使目前大量廉价的剩余劳动力逐步转变为优质的拥有各类专业技能的人才资源,这也是实现强国梦想的必由之路。
第二,既要努力巩固传统国际市场,又要积极开拓新兴海外市场,不断实现贸易对象的多元化。前文已谈到,中国和美国、欧盟、印度等国家和地区在经贸关系上都具有很大的互补性,因而,尽管目前和今后一段时期会遇到这样和那样的困难,但从长期看,发展潜力仍是巨大的。我们对这些传统市场,要通过灵活多变的形式,包括贸易形式的多元化、贸易产品的升级换代、开拓新型贸易产品等,使之不断巩固和扩大。另一方面,我们还要充分重视挖掘和开拓与周边国家和地区的贸易关系。除了继续改善同日本、俄罗斯、韩国、新加坡、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的贸易关系之外,还要进一步扩大同朝鲜、越南、缅甸、老挝、柬埔寨、巴基斯坦、蒙古等周边国家的边境贸易,这不仅有助于改善同周边国家的经贸关系,而且也有助于改善和他们的政治关系,进而有助于我国周边的和谐稳定。与此同时,还要不断巩固和开拓与东南亚、南亚、中亚诸国的经贸关系,进一步扩大和非洲、拉丁美洲、以及中东等国家和地区的经贸关系。通过上述努力,逐步使我国的对外贸易真正成为与全球的贸易。
第三,要高度重视利用我国国土广阔、地区发展差异大的特点,积极开拓我国国内市场,尤其是中西部地区的城乡市场。我国不同地区发展差异大,这既是我们发展面临的挑战,又是我们发展的广阔空间之所在。在对外贸易受阻,外需萎缩之时,我们要积极扩大内需,大力开拓国内市场,尤其是农村市场。这不仅有助于实现地区、城乡间的协调发展,同时也是我们应对国际危机的巨大优势。当然,目前在中西部地区和广大农村,生产生活基础设施落后、流通网络、售后服务网络落后、生产力水平较低缺乏有力的信贷支持,因而经济发展和市场开拓仍面临许多问题。这些问题,已引起中央的高度重视,只要政策正确,全国上下同心协力,是可以解决的。□
责任编辑:浩 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