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性学习中教师角色的重新定位
2009-04-24梁中旺
语文综合性学习是基于学生自主探索和研究,倡导向学生经验和生活回归,追求综合化,以培养学生科学精神、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价值取向的新型课程。然而,容易使人困惑的是:综合性学习在突出学生“自主活动”、张扬学生个性的同时,教师又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呢?
笔者试着通过有关教学案例进行剖析。
案例一:一位老师在《探索月球奥秘》综合性学习中安排了两项教学内容:1、了解宇航员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的生平事迹。2、假想——二十年后我上月球。
案例二:初中语文综合性学习“感受自然”中有一项“我有一个‘朋友”的主题活动。有位老师把学生带到郊外,让学生自己去欣赏、感悟大自然,整个过程中,教师采用放羊式教学活动。
显然,以上两个案例中教师的角色定位都不准确。
案例一的活动中,过于凸现教师的主导作用。语文综合性学习的主旨在于引领学生主动、愉快、轻松地在实践活动中学习语文,以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而这一综合性学习活动,教师设计的教学目标和《探索月球奥秘》的正确教学目标偏差较大,教师漠视学生的学情、生活实际以及知识储备,选题呈现较大的随意性。
案例二的活动中,过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把学习活动的过程仅仅当作实现目标的途径和手段,对过程中的教育价值发掘不够,缺乏及时的评价、激励和督导。开展活动直奔目标而去,既无视语文综合性学习过程中目标的不确定性、丰富多彩性和目标生成性,又忽视展开性目标和表现性目标,大大降低了语文综合性学习的有效性。
可见,语文综合性学习在突出学生“自主活动”的同时,并不能弱化教师的作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教师的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更低控制度
控制度是指教师对教学过程的控制程度。控制度有高低之分,高控制度即指教师完全控制教学,内容、步骤、方式、时间等都由教师决定,学生处于完全被动的地位。与教师的控制度相对应的一个概念是学生的自由度,指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对学习的自主程度。
语文综合性学习面向生活,不局限于课堂,不拘泥于教材,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是一种“教师低控制度”的教学活动。因此,学生的“学”是外显的、自主的,教师的“教”是隐性的、辅助的。也就是说,教师充当的是“表面上的、有形的‘无为,隐含着实质上的无形的‘有为”的角色。为了充分体现教师的更低控制度,让学生在“无拘无束”的自由氛围中放飞思绪,教师应做到“三不”:
1、不以传统的学科界限禁锢学生对学习内容的自主选择和重组。如 “征集班歌”的综合性活动,音乐与语文被紧密联系在一起,很难明确区分这是音乐活动还是语文活动。问题是:这种区分是必要的吗?传统语文教学的弊端之一是“固守学科阵地”,稍有越轨便会招来“这不是语文课”之类的指责。不错,语文的确有自己的学科性质,但语文又是综合性、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中“应拓宽语文学习和运用的领域,注重跨学科的学习”。把语文教学引入生活大课堂,打破学科界限,发掘学生自由选题中的语文教学因素,是综合性学习对语文教师提出的一项新的专业要求。
2、不以有限的结论锁定无限的对话进程。《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明确提出:“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例如“献给母亲的歌”综合性学习中的“多角度看母爱”,其“对话”就是意义的沟通、情感的流动、思维的碰撞。在对话中,意义不是被机械的复制,而是真正的建构。意义的丰富与思维的无限使“对话”具有生成性和多元性的特征,在这个意义上,“对话”的过程也可视为一种“探索”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重要的是使学生明白结论总是暂时的,探索则是无止境的,并意识到观点的交流能丰富自己的思维,促进认识的发展。
3、不以统一的评价标准“整合”多样化的学习个体。综合性学习是一种个性化的学习方式,因此评价的目的与方式都是多元的。然而,由于教师在学生中的特殊地位,学生会非常关注教师的评价,当教师出现某种比较明显的好恶倾向时,可能会使一些学生放弃自己的想法而去附和教师的要求。例如教师出于个人的喜好或应试的要求,比较频繁的展示某种体裁的文章,就容易使学生在写作中集体“趋同”,从而丧失了写作个性。
二、更具参与性
参与性是指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一方面要参与学生的学习,在平等沟通与合作中实施教学;另一方面自身也要以更积极的姿态走进生活,去实践、去学习,真正参与到综合性学习中来。
(一)教师应以合作者的角色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与学生共同设计学习活动,并在学习过程中通过自己的言行影响学生。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参与很大程度上要通过示范来进行。示范的方式主要有两种:
1、言语示范。“语文的使用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只有通过正确的模仿和反复的实践才能养成。”语言技能的形成尤其如此。因此,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应处处重视自身的示范性,在自然的交流状态中向学生提供规范的语言样本。除此之外,教师还应示范良好的交往技能,比如倾听、讨论、表述等等。
2、范本示例。当学生选定了学习课题,产生了学习、探究的需求时,合适的范本便是极好的“学习导言”,学生们可以在模仿操作中实现方法、策略的迁移。除了文本之外,语言交流也能构成范本。比如在“民俗”的学习主题中,学生们有的从服饰切入,有的从小吃入手,也有的对礼节感兴趣,等等,尽管选题不一,但在定期的成果交流会上大家都能从其他同学那里获得资料准备、思考方式、结构安排、活动组织、成果形式等方面的有益启示。在综合性学习中,内容其实并不很重要,重要的是让每个学生找到一条自己的学习之路。
(二)教师应以学习者的角色参与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教师本身的生活经验成为重要的教学资源。正是从“生活”这个基点出发,语文综合性学习倡导教师“下水”,独立选择、承担自己的学习课题,全过程的向学生展示自己的学习过程,平等的与学生进行交流并接受他们的评价。这样,教师在学生眼中就不再是一个综合性学习的“局外人”,这是教师的“学习者”角色获得认同的基本前提。作为教师,也在切身的学习中加深了对综合性学习的理解,从而增强教学的针对性。
三、更重个别化
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每个学生的学习方式都是其独特个性的体现,“语文知识”不再是教师关注的唯一焦点,教师更需适应个别差异,实施个别化的教学,要关注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
(一)学生学习活动的个别化处理。由于学生以自己的兴趣选取学习内容,因而他们的学习目标呈现出多侧面、多层次、多水平的状况。比如“关注伊拉克战争”这一主题,学生们选择的关注点就是多种多样的,有的关注“武器性能”,有的关注“战争的危害性”,有的关注“战争背后的政治”等等。即便是同一个关注点,是侧重知识的学习,还是侧重态度、情感的养成,也都需因人因境而定。况且在学生的认知过程中还存在着个体之间的认知方式和认知能力等方面的个别差异,这种差异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方式,比如对学科选择的偏好,对学习组织内容的偏好等。教师的关注变得更加复杂和细微。
(二)教学重心的个别化处理。在综合性学习中,面对高自由度、多样化的学习个体,面对不同类型的选题,教师不可能、也没必要充当“万能的上帝”,作面面俱到的指导。传统教学中那种“学生一有问题,教师便倾囊相授”的角色应当改变,应该定位为“相机诱导”,启发、引导学生尽可能自己去探索的角色。所以教师应把教学的重心由单纯的知识传授转移到方法、思路的引导和情感、态度的养成上,着重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把更多的时间花在观察、判断不同学生的不同需要上,在技术、资料以及信心等方面为他们提供有力的支持。
(三)教师的敏感与智慧的体现。如前所述,在综合性学习中,教师的一项重要工作是观察、判断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实际需要。这就要求教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反应要相当敏感,或及时抓住契机以点拨,或主动创设情景以引导,机智、艺术地帮助学生跨过学习道路上的一道道“坎”。这种观察、判断与应对的过程,体现了教师的教育智慧。
四、更需协同力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在语文综合性学习中要“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结合”。因此语文教师就需要扩大知识面,增加知识量,但仅以个人的力量去完成综合性学习的教学任务是远远不够的,它需要多方协作,充分开发教师、学生、家长、社区、科研部门的教育资源,进行协同教学。
(一)教师间的合作。不同学科教师的协同教学形成专业互补,构成更大的知识背景,能够向学生提供多学科的视野和多样化的思维框架;同时教师通过自己的示范行为显示良好的合作心态,表明合作在学习中的重要作用,并提供合作的方式、技巧。这样有效的教学策略也在协作中得到交流,经验的分享使得合作集体更富活力。
(二)与学生合作。语文综合性学习改变了教师与学生之间“教—学”的线性角色关系,教师与学生在学习中都不是单一的“传授者”和“学习者”,而是互相把对方视为学习的合作者,合作中的每个人都可能充当指导者的角色。正如前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所说:“只有在这种合作的、协同一致的生活深处,学生才可能理解教师,积极参加师生共同的教学活动,成为真正的学习主体。”
(三)与家长合作。家庭是综合性学习中重要的学习资源。教师要把家长引入到综合性学习中来,利用家长的职业特点,发挥家长的各种特长,丰富综合性学习的内容,拓展综合性学习的领域。
(四)与社区合作。不同的社区有不同的特点和优势,但它们都蕴藏着丰富的自然、社会、人文等多种语文学习资源。教师要积极与社区建立稳定的联系,给学生创设语文实践的环境,开展多形式的语文实践活动。
(五)与专家合作。事实上,在家长和社区中都可能会有一些在某一领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之所以把他们单列出来,不仅是因为通过这些专家的指导可以提升综合性学习的层次,更重要的是,师生在与这些专家的直接接触中,会受到思维方式、科学态度乃至人格方面的影响,这些影响对师生的发展都是很重要的。
“语文综合性学习”的开放性和整合性,给学校、教师和学生留下了很大的创造空间。这一性质决定了教师的角色必须重新定位,而新的角色对教师的学科知识、行为态度、教学技能及研究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的专业水平在这种角色定位中也得到扩展和提升。相信在师生们的共同探索和实践中,综合性学习将带给我们另一片美好的天地!
梁中旺,语文教师,现居浙江杭州。本文编校:高述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