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作文教学要加强学生个性提炼

2009-04-24赵振民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现象文本材料

提炼,是用化学方法或物理方法从化合物或混合物中提取所需要的东西。学生作文时的“提炼”,是指从生活现象或文本材料中提取思想精华。个性提炼,则是指联系自己的生活经历和个性体验,从某种生活现象(或文本材料)中提取富有个性的思想观点;或提升原有的某种思考使之进入新境界;或提纯某种思想感情,使之更加纯洁美好、健康高尚。

这种个性提炼,和我们以往作文教学中所说的从材料中提炼主题不完全相同,它不仅是指学生写文章时提炼主题,更是指从他们已读到的生活现象(或文本材料)中提取带有个性特征的思想观点,形成富有个性的健康高尚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如果说个性积累是学生感悟和体验生活的原型、把握生活的本来面目和本质特征的过程,个性提炼,就是他们对生活现象的理性分析的过程,其结果是要获得比原生活中层次更高、理性更深的东西。不管这些东西是否一定用文字表达出来形成文章,学习主体所得到的,都是思想感情、人生境界的提升,是富有个性的健康向上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这是促进同学们个性发展,写好个性发展作文的关键。

例如,循序渐进地做事情,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也是人们共同持有的观点,但是,如果你对这种现象进行了理性的分析,能够弄清这里的“序”应该是怎样的一种序;当无序可循的时候怎样循序渐进,这时是否应该先无序地做,等做一段时间理出序后再去循序渐进。你的这些思想,就是带有个性特征的思想观点,这个过程,就是个性提炼的过程。

研究和指导学生个性提炼要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研究学生应当怎样从一般生活现象(文本材料)中得出一个与众不同的思想观点。

2、研究学生应当怎样从一般生活现象(文本材料)中得出对某问题的深化的认识,使原有认识达到新高度。

3、研究学生应当怎样从一般生活现象(文本材料)中提纯自己的思想感情,使之更加纯洁美好、健康高尚。

指导学生个性提炼的根本目的,既然是帮助学生提升思想观点、思想感情和人生境界,使学生形成健康向上富有个性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那么,这个目标就属于一个“大而模糊”的目标,如何使学习主体通过学习操练达成这一目标,就是一个边界模糊难于解决的问题。但是,系统论和控制论的观点认为,一个复杂的大系统内部,行为和目的之间不是一对一关系,而是多元交叉关系:同一个目的可以由多种不同的行为来实现;反之,多种目的也可以由一个行为达成。根据这一原理,我们就可以寻找一个简捷途径,把大而模糊的目标具体化、动作化。使它变成捉得住、摸得着的“动作”。例如毛泽东在给工人讲课时,为了让工人们认识我国工人阶级的伟大力量和雄伟气魄(这个目标就是大而模糊的),却用教人们写“工”字的具体行为来实现。他教人们写上一横是天,下一横是地,中间一竖是工人,让人们形象地感受工人是顶天立地的。

据此,我们研究指导学生个性提炼,也应该使学生的个性提炼活动具体化、操作化。

首先,要像个性积累那样,把个性提炼放在在读——说——写的具体活动中完成。但这里的“读”,是指读生活现象(当然也读文本材料,文本材料无非是生活现象的文字表现形式),要通过对生活现象的理性分析,着力读出自己的个性见解。“说”就是让学生交流研讨,思想碰撞,互相纠偏改错,激发更新鲜更深刻的思考。“写”就是要分析总结自己成功的认识和见解,记录他人新鲜而深刻的思想观点,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读、说、写三个环节,关键是读,读懂生活,读出个性见解。说和写无非是读的延伸和总结。

第二、我们指导学生个性提炼必须具有可操作性。这就可以采取文本资料研究法。我们首先认为,任何生活现象,最终都可以用文本材料表现出来,通过读取这些文本材料来提炼思想,就变得简捷可操作了。因此,我们首先应该把能够表现复杂纷纭生活现象的文本材料筛选出来,按他们表现生活的内容和方式分为若干类,再按不同类型研究总结出提炼思想的一些共性方法。最后,我们再通过研究一些思想大家的文章及其相关资料,指导学生向他们借鉴一些提炼思想的个性方法。其具体的操作步骤是:

第一步:指导学生给大量的文本材料分类。

第二步:指导学生按不同类型总结研究人们提炼思想的一般方法(共性方法)。

第三步:着力研究一些思想大家的文章及相关文字资料,指导学生分析探求其提炼思想时所运用的一些独特方法(个性方法)。

下面对文本材料的分类及其提炼思想的一般方法提出一些参考:

1、对表现生活现象的文本材料的分类,可以从它们表现生活的时间、空间、范围、对象、方式等角度分为下述一些重要类型:

(1)表现历史生活面貌的历史故事或成语故事。

(2)表现现实生活状况的现实生活故事。

(3)着重表现人物思想和精神面貌的人物故事。

(4)表现社会风貌的新闻事件。

(5)间接地表现社会生活的寓言故事、比喻性材料。

(6)直接披露社会现象、自然现象、艺术现象的现象性材料。

(7)揭示某种突出问题的对比性材料。

2、人们从这些生活现象(文本材料)中提炼思想时常用的一般方法是:

(1)分析事件的原因和结果。

(2)剖析行为的方式和目的。

(3)运用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

(4)从故事的现实意义、历史意义、哲学意义的不同层面作分析。

(5)剖析人物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6)抓住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切入。

(7)从肯定和否定两方面思考。

(8)运用联想,努力找到两事的联结点。

(9)联系现实生活或历史的实际思考。

(10)联系当今的时代特征思考等等。

这些方法,相对于上述不同类型的材料,运用起来既有通用性,又有不同的侧重点。一般说来,剖析历史故事,可以着重分析事件的原因和结果,联系现实生活或历史的实际思考,分析事件的历史意义、现实意义、哲学意义等。剖析现实生活故事,可着重运用对比,透过现象看本质,抓住不同的角色,从不同的角度切入,剖析行为的方式和目的等等。剖析人物故事,可以着重分析不同人物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剖析新闻事件,可以联系当今的时代特征思考。寓言故事,可以运用联想,努力找到两事的联结点。现象性材料,或将此现象与彼现象联系起来,找出两者之间的相似点,或深入剖析现象产生的根源和本质,分析其危害或意义。

一些思想大家提炼思想时所运用的一些独特方法分析举例:

(1)钱钟书,读《伊索寓言》时,能把原故事表现的生活现象和他对千姿百态的人生世相的深入观察与思考紧密联系起来,提炼出奇特思想。作为寓言故事,他提炼思想的主要方法,或就原故事的某一方面作深入探究(如读天文学家的故事);或用引申法,将原故事引入到别的事物上去(如读狗和它的影子的故事);或用推演法,给原故事推出另一结果(如读乌鸦的故事);或用变换法,给原故事改头换面,变成一个相反的故事(如读牛和蛙的故事)。(参考文献:钱钟书的《读〈伊索寓言〉》、《读〈伊索寓言〉》教学参考)

(2)鲁迅的《灯下漫笔》,能以小见大,把眼前的生活现象、日常小事(银元换钞票,钞票换银元)与中国历史联系起来,与他对几千年封建史的沉重反思联系起来,得出了惊人结论(我们极易变为奴隶,变了奴隶还万分喜欢;中国人向来就没有争到人的价格,最多不过是奴隶)。其主要方法是能够深入挖掘日常现象背后掩盖的本质,善于找到不相干的两事物的内在联系,找到它们本质上的相似点。(参考文献:鲁迅的《灯下漫笔》)

两位大家提炼思想之所以那么深刻独特,除了能创造性地运用人们通常使用的一般方法外,还在于他们都能时刻将自己所目击的生活现象与平时对社会生活的深入观察、一贯思考相结合,与他们对社会人生真理的不断追求相联系。这是以他们深厚的个性积累为前提,以他们高度的爱国热忱、严肃的民族责任感、崇高的历史使命感为基础的。向他们学习思想提炼,更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赵振民,语文教师,现居河北承德。本文编校:覃少平

猜你喜欢

现象文本材料
文本联读学概括 细致观察促写作
挖掘文本资源 有效落实语言实践
搭文本之桥 铺生活之路 引习作之流
文本与电影的照应阅读——以《〈草房子〉文本与影片的对比阅读》教学为例
可爱的小瓢虫
材料
第四章光现象
摇摇鹅
你能解释下面的现象吗
猜谜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