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形与神

2009-04-24张显彬

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 2009年4期
关键词:南山贵族研究性

通过认真学习新课标,我们可以提炼出课改后语文课堂教学的几个核心问题: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教学中师生地位的变化,双方构成“互动发展、创新提高”的模式思路,师生互动、教学对话、共同发展和创新提高;突出语文教学的人文性,重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既肯定语文学科的工具性,也明确语文学科的人文性。

把握住这样的核心问题,我们就可以在语文教学工作中采取相应的形神兼备的策略,以期达到更好地落实新课程标准的目的。

首先介绍一下教学中的所用之“形”。我们结合省级课题“语文课堂研究性教学模式探讨”,作为完善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主体地位的“形”。上面我们谈到了新课程强调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我们的这一课题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特点,也就是把研究课的授课方式和语文课堂的具体内容结合起来。围绕这一课题,我们成功的上了一系列特色鲜明的课,如《巴尔扎克葬词》《群英会蒋干中计》《陈情表》《项羽之死》等。在国家级、省级、东北三省地区的公开课上都得到了专家的一致好评。这种课型主要有以下特点:

一、教学设计突出研究性。基于新课标的要求,我们把课堂还给学生,使他们成为真正的主人。把平时开设选修课和研究性课的模式有意识的转移到必修课课堂上来。由学生小组,自行研读文本,提出有研究价值的问题,然后集思广益形成本小组的研究成果,向大家汇报。当然这与纯研究性课还有着一定的差别:研究性课学生研究的内容、研究重点等完全可以由学生自行确定,而这种语文课堂研究课的内容及重点还是要遵从于教材内容及本课的教学重点。

二、课堂授课突出民主性。这种课型老师变成了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组织者就是把这种语文课堂研究课的整个过程组织得有条不紊,把学生的角色分配好,把课堂调控好;参与者就是教师也是研究问题的一个成员,当学生研究的问题与自己掌握的材料有关系时,就要适时的补充出来,以作参考,参与到研究活动中;引导者就是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或研究问题有误差时老师应适当的引导,使之步入正轨。这样就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民主的教学氛围。

三、教与学突出互动性。基于以上两个特点,这里的教与学已不再是简单意义上老师教、学生学,而是打破了师生间的界限,相互的教与相互的学,在教与学的过程中突出了师生间的互动性。

四、问题的提出体现了开放性。尽管学生在提出问题时注意了要围绕单元的教学重点,但问题的开放性的特点还是很明显的,即使是对同一问题的分析,见解也可能不尽相同或完全不同。面对这样的课堂,面对思维活跃的学生,我们应该有这样的思想准备,也应该允许甚至鼓励学生勇于提出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品质与思维个性。

其次,我们介绍一下能够支撑上文所说之“形”的“神”。为了很好地落实语文的人文性,突出语文传播民族文化的重要作用,以及让教师在开放性的课堂上成为名副其实的组织者、参与者和引导者,教师必须练好内功,只有如此才能应对有各种思想的学生,应对各类的问题,才能拥有掌控语文教学大局的“神”。于是我们请著名教授为语文组的老师讲授能够代表中华传统文化精髓的“四书”“五经”。短短的一篇《大学》一共只有1546个字,可是老先生的讲稿足足写了近14万字,可想而知扩充进去了多少内容,比我们自己读书又多学到了很多东西,大家受益匪浅。

我们学习“国学”的目的就是要从我们的祖先那里寻求优秀的东西,让学生终生受用。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

一、为师生提供一个本正源清的道德范式。面对种种诱惑,人们变得极为浮躁,很难静下心来,坐住板凳,认真读书。所以我们希望通过开设国学课,让老师的心沉静下来,平和下来。能够潜心于业务,能够在生活中寻得做人做事的道德范式。国学中就为我们提供了这样的准则,如中华民族的“十大传统美德”:仁爱孝悌,谦和好礼,诚信知报,精忠报国,克己奉公,修己慎独,见利思义,勤俭廉政,笃实宽厚,勇毅力行。上述诸方面稍加细化还包含了以下人文内涵:开发学生追求和谐、公正、博爱、仁爱与自由的倾向;培养学生为人处事的理性能力和善良的心地;培养批判、反思又不失同情心、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和是非之心的态度;培养学生致力于自我实现与整体和谐共同富裕的价值取向;培养与人相处的善意和谅解能力。

二、为师生理解问题提供一个思想的根。这个根会让我们对一些问题的理解追溯到本源,使看似难以理解的问题会迎刃而解。比如说:《陈情表》里皇帝为什么要以孝治天下,而不是以忠治天下呢?如果只是说当时的皇帝因篡权而无法强调臣子的“忠”,就觉得还是肤浅了些,如果结合当时的制度就深刻多了。《大学》有这样的话:“孝者,所以事君也;弟者,所以事长也;慈者,所以使众也。”为什么说“孝可以事君”呢?这又涉及了周代分封制:西周建国之后,在政治上采取两项重大革新措施:一是建立分封制度,一是建立宗法制度。宗法制与分封制是密切结合的。分封制的等级序列与血缘关系的宗法序列结合,建立了天子——诸侯——卿大夫——士——庶民的专制机构,形成了管辖系统,使君权统治与族权统治合二而一,高度结合。形成以血缘关系为纽带,以君臣关系为纲纪,等级森严,尊卑有序的一套政府、宗族为一体的政治机构,用来维护贵族统治集团的团结稳定,并统治整个国家。同时,为加强宗法制度的社会效应,周代又立了“同姓不婚”的规定。姬姓贵族只能娶异姓贵族女子,而异姓贵族娶妻也多在姬姓女子中选择,这样一来,姬姓贵族与异姓贵族又形成了姻亲关系,这就把异姓贵族也拉进宗法关系网络,从而形成了政治与血缘双重关系的社会贵族统治集团。从这种分封制度与宗法制度可以看出:一在亲缘上是兄弟关系,二在政治上是君臣关系。所以,尽孝,就是尽忠。因此说“孝,所以事君也”。

三、为师生欣赏作品提供一个艺术的根,虽然《大学》是一篇以谈思想为主的文章,但在讲解的过程也涉及了一些艺术理论。比如:“有我之境”与“无我之境”的区别等。在讲解陶渊明的《饮酒》其五时会遇到这样的问题:“悠然见南山”中的“见”字能否换成“望”字?“见南山”,是不经意地悠然看见南山,这是无求而遇,无心而遇,不期然而然的一种境界,是随缘而景生;而如果是“望南山”就是特意抬头望去,望见南山,这是有求而遇,有心而遇,是攀缘景生,这两种境界是不同的。“见南山”是无我之境。有一些问题虽然是我们能够解释的,但经过这样讲解又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再比如心与境的关系,一是心随境转,就如诗歌鉴赏中触景生情,不过这个“境”既包括景物又包括事情;二是境随心转,在诗歌表现手法上称为融情入景,情景相生,在美学上叫移情;三是以心转境等等。诸多问题都在国学的学习中得到了很好的解决。

我们的语文教学就是这样,研究型的授课方式与扎实的国学知识形成了新课标下高中语文教学的“形”与“神”,平等的探讨,深入的研究,深厚的底蕴,让新课标下的语文教学熠熠生辉。

张显彬,语文教师,现居黑龙江哈尔滨。本文编校:程晓毅

猜你喜欢

南山贵族研究性
Pygmalion
浅谈研究性学习在数列学习中的应用探究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在深秋,共南山
青花瓷里觅南山——江西
关于“微型研究性学习”的实施初探
利用体育活动,开展数学研究性学习
福尔摩斯·贵族单身汉(下)
伊斯坦布尔:飘浮着骄傲和贵族气质
冬花